深圳人是怎樣「學會」說普通話的?早期開會得找幾個方言翻譯

2020-12-13 SZNEWS

原標題:深圳人,是怎樣「學會」說普通話的

晶報2019年05月15日訊 深圳人說什麼話?當然是普通話啦!確切地說,深圳人說的,是帶有中國各個省份的各種口音的普通話。但是今天的深圳人或許想像不到,就在上世紀80年代,特區建立之初,深圳曾經是全國公認的普通話「沙漠」。為了避免「雞同鴨講」的尷尬,1986年5月10日,深圳在幼兒園大班開設漢語拼音課,以落實市政府提出的「推廣普通話要從幼兒園抓起」的指示。有賴於深圳多年來「推普」的努力,也有賴於新深圳人從全國各地不斷湧入,深圳終於成為中國「最普通話」的城市之一。當你走在街頭,聽著每個人口音各異但大致標準的普通話時,你可以告訴自己:是的,這很「深圳」。

如今,深圳經濟特區建立近40年,已從一個普通話「沙漠」變成中國南方普通話普及率最高的城市,從全國各地前來深圳的人,操著各種口音的普通話毫無障礙地交流,形成深圳獨特的城市文化景觀。深圳語言環境的變遷,是城市發展和深圳人群體形成的重要參照。但你或許不知,1986年5月10日,為了解決語言交流問題,深圳在幼兒園大班開設漢語拼音課,以落實市政府提出的「推廣普通話要從幼兒園抓起」的指示。

早期語言不統一,開會得找幾個方言翻譯

外地人來到深圳,只要會說普通話就可以暢通無阻。這看起來很平常的一件事,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卻並不像現在的人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上世紀80年代初,深圳經濟特區迅速成為最多打工者聚集的城市之一。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各講各的方言,南腔北調,語言不統一,互相之間溝通起來非常困難,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據悉,深圳市的前身為寶安縣,原居民主要講客家話和粵語(廣府話)。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經濟特區湧入了大量的潮州人,他們講屬閩南語系的潮州話。加上同時前來建設深圳的湖南人、江西人、福建人、廣西人及其他外省人,全國大小方言都在特區匯聚。據1985年初的抽樣調查顯示,深圳市講粵語和客家話的各佔25%,講閩南話(包括潮州話)和其他方言的共佔30%,而講普通話的人還不足20%。

深圳市第一任團市委領導、深圳本土作家梁佛金回憶說,深圳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的主流交際語是客家話。「1978年,寶安縣講客家語的人口超過60%。其中,幹部、職工、教師、醫生等大多是客家人。深圳市剛成立時,初期調入的『拓荒牛』大多也是惠陽地區的客家幹部。」他說,緊接著,因為最早前來深圳投資的是港商,加上深受香港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影視歌明星等的影響,所以深圳社會的主流交際語變為粵語。「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初期,很多市民還不會講或講不好普通話。」

「上世紀80年代初,外國人來深圳洽談生意,若遇上說方言的人,需要找兩三個翻譯,先將外語翻譯成普通話,然後再將普通話翻譯成方言,這樣溝通怎麼行呢?效率太低下了。此外,當時深圳開個會,因為大家說的不是一種語言,也需要找幾個方言翻譯。有時翻譯還把要說的事說錯了。」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慶說。因此,當時深圳迫切需要有一種統一的語言來充當交際語。

避免「雞同鴨講」,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

面對這種局面,為了避免「雞同鴨講」的情況繼續出現,1984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根據深圳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的要求。接著,深圳市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要辦好推廣普通話講座、專欄的決定》《關於幹部、職工定級、晉升要考普通話的決定》《關於地名、路牌、單位名稱書寫語標準化的決定》等文件,在全市範圍內積極開展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各系統、各單位也紛紛制訂出相應的措施,加強推普工作。

為了更好地推廣普通話,深圳市於1984年9月底專門設立推廣普通話辦公室,由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定和市委宣傳部部長李偉彥任正副主任,設立了專職副主任和專職辦事人員。深圳市政府還提出,學校應起帶頭作用,做到上課、開會使用普通話,招聘教師要考核是否會講普通話;勞動部門招工要把會講普通話作為條件之一,不會講普通話的不招;賓館、酒樓及服務行業,要訂出有關獎罰的辦法,使推廣普通話工作與其他工作掛鈎,抓出成效來。

1985年7月6日,深圳市還成立了推廣普通話協會,並通過了推普協會的章程。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專程囑託秘書寫信祝賀。同時,深圳市率先制定普通話三級標準,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三級標準於1985年經深圳市政府批准頒布。到1994年底,共測試14.3萬多人次。此外,深圳市還成立了普通話培訓中心。

從1985年開始,深圳市曾連續舉辦5屆全市普通話大賽。自1988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穗、深、珠、港、澳」五地普通話交流營活動。此外,經深圳市政府批准,自1990年開始,每年10月(1998年起,為配合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改為每年9月)定為「深圳推普宣傳活動月」,從而將推普工作「制度化」。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深圳特區報》、深圳電視臺、深圳廣播電臺也都開設推普專欄(節目)。

1989年12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深圳市推廣普通話辦公室加掛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辦公室的牌子,以便加強社會用字管理工作。1997年7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由分管市領導兼任主任。深圳市語委下設辦公室。同時,撤銷深圳市推廣普通話辦公室。

為什麼當時要選擇用普通話而不是本地方言來統一深圳語言呢?馬慶介紹說,這是因為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外來人口佔據絕大多數。而這些來深建設者大多會講普通話,而且普通話是國家法定的通用語言,當時國家和廣東省都在大力推廣普通話。因此,普通話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深圳政府統一深圳語言的首選。

助推經濟發展,深圳已成「最普通話」城市

30多年來,在歷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社會的不懈努力,深圳市的語言文字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語言文字管理工作顯著加強,率先實現了普通話的普及和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範;營造了良好的語言文字應用環境;先後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受到國家和省政府的表彰。例如,2006年6月,國家和廣東省評估組對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進行正式評估,認定深圳市語言文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創造了寶貴經驗,為全省做出了榜樣。

談起推廣普通話在深圳發展過程中所作出的貢獻,馬慶表示,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後,要發展經濟,一要外引,二要內聯,需要加強內外聯繫,進行廣泛交際,這都離不開語言工具。假如語言不統一,勢必給外引內聯工作造成困難,阻礙特區的發展。因此,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大力推廣普通話,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有力地助推了深圳的發展。他說:「深圳經濟能有今天的發展和成就,其中就有語言因素,國人到深圳來沒有語言障礙啊!」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載入了我國憲法。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用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一方面是為了履行憲法賦予的義務,另一方面也是改革開放、發展特區經濟的迫切需要。因為語言文字太重要了,它既是信息的載體,又是交際的重要工具,是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服務的,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馬慶說。

如今,你只會講普通話不會講深圳當地方言?沒關係!深圳市並不要求外來人員會講當地方言,這裡已是全國「最普通話」的城市之一。(統籌 馬驥遠 採寫 羅俊傑

相關焦點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廣州老三區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賣著煲仔飯、燒臘、腸粉的小食店,不太會說普通話的收銀員永遠會用一成不變的粵語口音問你要「食咩」。來源:《重慶森林》但在深圳,哪怕是在粵菜館,可能也找不出幾個說粵語的服務員。只有去到一些老式的大排檔、茶餐廳和城中村區域,才能偶爾聽見幾句零碎的粵語。
  • 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還是普通話?
    西西媽媽表示:自己其實也向不少的兒童心理專家諮詢過,查閱過不少的資料,都說可以先教孩子說方言,因為學習方言的好處其實是非常多的。那麼,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有什麼優勢呢? 和家人以及家鄉人的交流更流暢 其實在很多偏遠的小城鎮人們一般都是習慣性的說方言,包括學校、超市、醫院等這些公共場所,他們都能夠聽懂普通話,但都是以方言交流為主。所以家長在孩子剛會說話的時候就教普通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聽不懂方言,到時候和家鄉人之間的交流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似乎不知不覺中普通話開始高人一等?說方言就會顯得很嘍或者是沒禮貌?
  • 千萬不要和深圳人說粵語
    廣州老三區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賣著煲仔飯、燒臘、腸粉的小食店,不太會說普通話的收銀員永遠會用一成不變的粵語口音問你要「食咩」。▲來源:《重慶森林》但在深圳,哪怕是在粵菜館,可能也找不出幾個說粵語的服務員。只有去到一些老式的大排檔、茶餐廳和城中村區域,才能偶爾聽見幾句零碎的粵語。
  • 聽說,普通話和方言更配哦~
    靖遠縣作為白銀市的貧困縣,在狠抓幼兒推普工作的同時,在各村鎮組織農民學校和家長學校向當地青壯年推廣普通話。「2016年開始推廣普通話至今,已幫助200多名青壯年學會普通話,使他們能夠熟練運用普通話找工作、做買賣,實現了脫貧致富。」永新鄉教育管理中心語言文字管理負責人陳文勝告訴記者。
  • 說粵語穩了!輸入法方言翻譯系統是這樣煉成的
    都是同一國人,都說中國話,為何卻聽不懂對方說什麼?因為方言,兩個說中國話的人可能出現溝通不暢。比如北方人與說粵語的廣東人交流,相信堪比聽天書。就在最近,訊飛輸入法發布首創的「輸入法方言翻譯」系統,上線粵語語音輸入翻譯成普通話文字功能,用以解決兩個口音不同的國人之間的溝通障礙。
  • 領導開會方言聽不懂?訊飛飛鼠語音滑鼠為你「實況轉寫」
    中國話是個神奇存在,它可以細分成普通話和方言兩種。而對於不同地區的人來說,除了能聽懂普通話及地方話以外,和省外人溝通時往往比較費勁。更可悲的是,好巧不巧,你的上司就是個外地人,開會時普通話夾雜著地方化,聽得你是暈頭轉向,不知所云。最最悲催的是,會後還要由你整理會議記錄,你太難了!
  • 先教孩子說普通話還是方言?別糾結!了解這3點,孩子語言力爆棚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群裡聊天,有位廣東的媽媽就很糾結地提問:爸爸是湖南人,她是廣東人,家裡老人普通話說得不好,經常是粵語交流。這位媽媽又不希望孩子以方言啟蒙,常常會刻意糾正孩子說話。她又希望儘早地給孩子啟蒙英語。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虎嗅網
    來源:《重慶森林》但在深圳,哪怕是在粵菜館,可能也找不出幾個說粵語的服務員。只有去到一些老式的大排檔、茶餐廳和城中村區域,才能偶爾聽見幾句零碎的粵語。在1979年大量外來人口湧入深圳之前,深圳主要通行的語系其實是粵語莞寶方言和客家語。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潮汕人遷入深圳,於是深圳形成了嶺南三大民系鼎力的局面,客家話、圍頭話和潮汕話各有特色。故而,即使是「老深圳」也不是個個都會說粵語,因為粵語本就不算是深圳最主流的方言土語。
  • 父母在家該說普通話還是方言?小學生: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連忙問他疼不疼,要不要找家長抹點藥,很顯然,後面男孩表達了什麼,我其實理解的不是很清楚。淑的寶和新朋友玩了一會,聽到他倆對話,我這才意識到自己聽不清男孩說話的原因:男孩咬字、吐字不清晰,同時普通話中夾雜著濃重的方言。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香港人的普通話
    思想如虹  以前,在深圳找工作,會講白話是一種優勢。十年後,在港求職,會講普通話也是一種優勢。  馬虹玫  2001年底我飛抵深圳,坐330大巴從黃田機場(現更名為寶安機場)到華聯大廈。手機沒電,約好前來接我的人久未現身。我無助而焦急地守著兩個碩大的箱子,裡面裝著我全部的家當。
  • 孩子學說普通話,有方言口音怎麼辦?這需要從小抓起
    見到了很久未見的表姐,此時已經是一個1歲男孩的母親了,小傢伙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但是張嘴說出的,卻是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閒暇時和表姐聊天才得知:現在教孩子學普通話已然是種潮流,尤其是在農村裡,提前教孩子普通話,孩子今後說普通話會說得字正腔圓。
  • 臺灣節目驚嘆大陸黑科技「能翻譯方言」,網友吐槽:我們統一說普通話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繼北鬥、大興機場後,臺灣一檔電視節目又讚嘆起大陸「黑科技」科大訊飛的即時翻譯軟體。「五六十種語言,海量的語彙,現在連連線都免了」「在未連線的情況下,有95%的信息都是正確的。」
  • 普通話最不標準的幾個省,天天說方言,開口就讓人大笑!
    導語:眾所周知,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是現代漢語的一個標準,是以北方話來作為基礎語言的,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每個地方的方言又不同,這樣就很難交流溝通,所以國家一直在推廣普通話。第一個就是福建省了,因為在福建,閩南語使用的比較多,老一輩的人說多了,很難扭轉過來,所以他們那裡的普通話聽得你是滿頭包,他們很多人都是H、F不分,福建常常說成胡建,這就讓人捧腹大笑,但是福建的年輕人還是很標準的,不要太較真哦!
  • 雲南方言翻譯(一)
    我們中國近年來普通話普及基本遍布大江南北,但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老一輩因為那個年代條件艱苦,義務教育沒有普及所以那個年代很多人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導致他們不會說或聽不懂普通話。其實雲南方言大部分還是接近普通話的,只有少部分的名詞和句子和普通話相差甚遠,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個簡單,常用,的雲南方言句子,和名詞。經常旅遊的朋友也許用得到,技多不壓身用不到也沒關係,因為很好記很簡單。
  • 方言·普通話·英語
    只是漢語就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七大方言,印歐語系語言方言有三百多種之多。人類多樣性的語言,是人類豐富多彩的多樣文化的重要成分,但多樣化同時也為不同區域的人的交流形成了障礙。隨著交通和通信的不斷發展,世界仿佛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為了交流方便,不斷有小語種被淘汰。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方言的生命力越低。
  • 一個最不像廣東的城市,普通話成為多數人方言,很少人會說粵語
    最主要的溝通語言就是粵語,如果自己會說粵語,穿梭在廣東各個地方會覺得非常親切。不過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最不像廣東的城市,普通話成為多數人的方言,很少人會說粵語,你知道是哪裡嗎?它就是深圳,雖然曾經這裡就是一個很小的漁村,但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快速凸顯出來,還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非常嚮往的城市。
  • 爺爺奶奶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你的寶寶說哪國語言?
    我家就是這種情況,當時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是一口的方言腔,我根本都聽不懂她在講什麼,所以我當時很發愁,一是愁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肯跟寶寶玩吧,二是愁家裡既有方言又有普通話,寶寶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搞混,從而影響到寶寶學習說話呢?@初學當媽90後:她爺爺每次做了筒子骨,就教女兒說:「這是鬼頭(骨頭)」真是哭笑不得!
  • 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方言和普通話轉換真的很難嗎?
    小編有個廣東的朋友外號叫「菠蘿」,是潮汕人,他的塑料普通話就比較典型,屬於比較「燙嘴」的那種。把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是什麼樣?因為演員口音問題,把「要你管」說成了「要你寡」,「自行車」說成了「竟車」,「自私貪婪」說成了「雞屎湯狼」。而這些詞在現實中被網友使用,就會出現奇特的效果。舉個例子:「你住吼,這件事雨女無瓜,他傑不傑芬要你寡,請騎著你的「竟車」離開」。燙嘴口音塑料普通話是怎樣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