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普通話和方言更配哦~

2020-12-14 中國城市報

如今,在城市,講普通話已成常態,方言卻難覓蹤跡;在農村,說方言不足為怪,普通話則少有耳聞。

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普通話普及率超過70%,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西部和東部的普通話普及率相差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而許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

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的兩難困境應如何應對?政府、學校與社會又應如何形成合力?對此,中國城市報記者近期分別採訪了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學生和相關專家。

靈山縣舉辦首期推普脫貧普通話培訓班,培訓現場。來源:靈山縣委宣傳部

重點向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推普

當前,中國還有近30%的人口未能掌握普通話,個別農村地區、邊遠山區的普通話普及率還不到40%,有的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甚至更低。

為此,2018年國家把推普列入「脫貧攻堅戰」。《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使貧困家庭新增勞動力人口全部具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溝通交流和應用能力,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老師,我要『放水』呢。」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升鎮中心幼兒園的一名男童用當地方言急著告訴老師,可老師聽不懂他的方言,結果男童跑到樓道撒尿了。這是該園老師武月荷講給記者的案例,「發生這樣的情況後,我們更加意識到幼兒學普通話的重要,已將推普活動滲透到幼兒每日的學習生活中,做到了普通話滲透式教學,目前孩子們能自然地用普通話交流。」

靖遠縣作為白銀市的貧困縣,在狠抓幼兒推普工作的同時,在各村鎮組織農民學校和家長學校向當地青壯年推廣普通話。

「2016年開始推廣普通話至今,已幫助200多名青壯年學會普通話,使他們能夠熟練運用普通話找工作、做買賣,實現了脫貧致富。」永新鄉教育管理中心語言文字管理負責人陳文勝告訴記者。新聯村的孟建寰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自從跟培訓老師學會了普通話,線上線下售賣枸杞時,與客戶溝通方便多了,收入也多了。」他說。

據悉,2018年甘肅省共培訓雙語教師和基層幹部、青壯年農牧民3萬餘人,通過經典誦讀、幼兒教師朗誦比賽等活動,帶動貧困地區中小學幼兒園推廣普通話。

作為國家重點扶貧的民族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實行地毯式推普。

阿壩州推普工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阿壩州全面推行學前雙語教育,把『基本掌握普通話,能進行普通話日常交流』作為學前三年教育的核心內容,以『小手牽大手』方式幫助農牧民家長提高普通話水平。」

「我園共有702名幼兒,大部分來自藏族農牧區,部分孩子用四川方言交流都很困難,普通話交流難度就更大。為此,我們幼兒老師根據蔵族小朋友的藏語發音特點,逐字逐詞逐句教他們學普通話,通過『以大帶小』普通話對話、落實『一天一句普通話』、開展幼兒講故事大王比賽等活動,不斷提高蔵族小朋友的『漢蔵』雙語能力。」阿壩州小金縣機關幼兒園副園長蔣桂告訴記者,幼兒出園時90%以上能用普通話交流。

「學生們在發音時,大多前後鼻音、平翹舌音不分,致使普通話水平較差。」小金縣美興小學語文老師付少萍告訴記者,她在教學中隨時滲透拼音教學,讓孩子們記住那並不複雜的23個聲母、24個韻母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學會拼讀。

「隨著拼音字母的規範學習,一年級後半學期,我們全班同學的普通話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時不時會帶些方言,但濃濃的藏族腔少了很多,音正了。」小金縣美興小學五年級藏族學生王東婧激動地說。

「我們這裡的學生80%是藏漢結合家庭和純藏族家庭,他們母語有的是四川話,有的是四川話加藏語,因此孩子們學普通話比較吃力,他們大多平翹舌、邊鼻音、前鼻韻、後鼻韻分不清楚,有個別鄉鎮的孩子還an、ang,h、f不分。」小金縣美興中學語文老師謝光瑋向記者介紹,她常常需要一個一個地去糾正,為此她要求每個學生上課期間必須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哪怕是別腔的「川普」也行;她在課下和個別學生交流時也用普通話,以增加學生說普通話的機會。

「我上小學時曾讀過:『我們在san上發現了一頭快要shi亡的si子。』話音未落,同學們早已笑得前俯後仰了,當時我恨不得鑽地縫裡。後來,老師讓我咬一根筷子來練習發音,我終於改掉了那個錯誤的發音。」小金縣美興中學七年級二班學生張意提及自己學習普通話的經歷仍記憶猶新。

目前,阿壩州已組織遴選64名幼兒園、中小學雙語骨幹教師參加普通話專題培訓,培訓農村學前教育推普骨幹教師1000名,5710名青壯年農牧民參加農村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2018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取得重大進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全面啟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紮實推進,《普通話1000句》出版發行,「語言扶貧APP」上線使用,第21屆推普周活動參與人次超過4000萬,農村和少數民族普通話培訓人數比上年翻一番。

2018年9月,重慶市萬盛小學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校園朗讀亭裡朗讀課文。人民圖片

差別化保護方言

當普通話推廣取得成果的同時,各地方言則以空前的速度在消退,體現語言活力的青少年方言能力和使用率斷崖式下降,方言代際傳承面臨斷裂。

有調查數據顯示,在廣東,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對粵語未來發展持悲觀態度,且青年人大於中年人,90%的廣州人使用「雙言雙語」,普通話在學校使用頻率佔絕對優勢。而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在2016年和2017年進行的兩輪「上海社會認知調查」顯示:在低於25歲的樣本中,只有70%的上海青年人能熟練說上海話,不熟練的已上升至30%。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建議,在普通話普及率高的地區,實施對方言保護的差異化教育政策,即從幼兒園到大學,校園的課間課外都應提供方言交流的空間。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設置更多方言服務項目,如公交車等客運車輛的方言報站、車站問詢處等窗口的方言服務,司法、醫療、護理等領域也可以設置一些方言服務。

探索建立雙言教育模式

那麼,如何讓人們從小到大既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又能說一口原汁原味的家鄉話?

「近年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但我發現他們漸漸不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了。」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堇山小學校辦主任陳可偉告訴記者,為此,學校將寧波民間故事、童謠、諺語和謎語等地域方言文化資源納入課程建設,開發基於「活性傳承」的寧波方言教學課程體系,並開展誦讀、吟唱、創編等多彩的活性傳承學習活動。

在生活中,堇山小學503班學生馬一菡為輔導老師和姥姥聊天時當起了「翻譯」,另一名學生許開益在商店為聽不懂寧波話的外地人購物做起了「翻譯」……今年3月,在學校對200份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的結果顯示,該校學生對寧波方言課程的喜歡程度高達96.9%,更有95.6%的同學表示,願意做一位寧波方言推廣員,成為寧波傳統文化的守護者。

「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雙管齊下,學生入學第二、三年便自願說寧波話,大約40%以上孩子在說好普通話的同時,也能把寧波話說得很流利。」陳可偉稱。

「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和多樣性能夠更好地辯證統一結合起來。」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向記者表示,按照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既要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和對方言的傳承和傳播。在對學生的培養教育當中,還應提倡多言多語能力的把握。

「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還要提倡保持漢語方言或民族語言,以保護語言多樣性和傳承文化。要指導做好家庭語言規劃,努力把孩子培養成『雙言雙語人』,乃至『三語、四語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指出,當然,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融合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家鄉話」也難永保「原汁原味」。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在通順大巷建起一條「呼和浩特方言」文化長廊。人民圖片

講好普通話,生意更紅火

甘肅省靖遠縣東升鎮新聯村村民 孟建寰

多虧了普通話的推廣,我才能將自家種植的枸杞順利地售賣出去。

一開始,我只是到縣城裡的一些集市上賣枸杞,不過銷路一直不太好。後來,我在朋友的幫助下,在網上開了一家網店,前來諮詢的顧客還真不少,可是向他們介紹產品難壞了我。我的普通話不好,也不太會打字,我說的話,比如「我們執達(這兒)種哈(種下)的枸杞,色澤鮮麗,皮薄肉厚,吃切(起)來口感好……」人家也聽不太懂。

我這才發現了普通話的大用處,下定決心學好普通話:跟著電視模仿、向當地推廣普通話的老師請教,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用語更規範了,枸杞也賣得越來越好了。如今,我家是我們村網上枸杞銷量最好的商家之一。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堇山小學學生在表演方言劇。陳可偉攝

把方言植入童心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堇山小學校辦主任 陳可偉

在保持語言多樣性上,我們通過開展誦讀、吟唱、創編等多彩的活性傳承學習活動,用情趣召喚學生親近寧波方言,讓地方文化基因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續。

比如,從方言教學資源中選出故事、歌謠、諺語、謎語等地域方言文化資源納入課程建設內容,挖掘出能夠集中體現寧波地域歷史風貌,且原汁原味、生動活潑、富有哲理的方言資源作為主體內容,開發《甬上風情》《鄉音甬憶》《四明風華》《寧波諺語選簡易讀本》等方言類教材讀本。

同時,學校為學生學習寧波諺語在校內開闢了多元化的課堂教學途徑,以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以展示自我為激勵,開展寧波方言教學。課堂內,引領學生認讀寧波方言、品味寧波方言。課堂外,組建小小講師團、編排諺語劇,開展「寧波童謠吟誦會」「寧波謎語猜猜猜」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寧波方言的魅力。並堅持家庭學校共育,充分發揮家長的能力,通過豐富的助教形式來向學生展示寧波方言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方言教學的延伸和有效補充。

幾年來,通過構建開放多元的寧波方言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方言能力進行測評,學生入學第二、三年,願意主動開口說寧波話,大約40%以上孩子在說好普通話的同時,也能把寧波話說得很流利。

2018年11月,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三江小學上推普和書法課 楊光富 劉 兵攝

簡單模式孕育母語教育

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美興小學語文老師付少萍

記得我剛剛進入小學工作時,我被分配到雪山腳下的一所偏遠中心小學,那裡絕大多數學生是臉上布滿「高原紅」的藏族孩子,說四川話的孩子都不多,更別說流利的普通話了;加之教師普通話水平也不高,用「川普」的老師比比皆是,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推廣普通話十分困難。

對此,我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拼音教學,幫助學生記憶並掌握拼讀方法。同時,在課堂內外,我都會用普通話和學生交流,不管學生說得是否標準,我都鼓勵他們堅持說;通過演講比賽、講故事、演小品等形式,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喜歡說普通話。

學好方言和普通話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堇山小學503班學生 許開益

其實,方言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寧波,方言貫穿了人們的生活,比如「立夏晴,蓑衣好收進;立夏落,蓑衣脫勿落」等天氣諺語,是前人根據天氣變化,總結並用方言形式記錄,一代代傳下來的。

我們全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因此,自打一出生,我就接受了寧波話的薰陶,也很早就學會了寧波話。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去超市買東西。老闆是個寧波人,當一位外地人用普通話跟他說要買什麼的時候,老闆一臉茫然地看著顧客。我馬上反應過來,老闆是聽不懂普通話。於是,我趕忙用寧波話告訴老闆顧客想買什麼,並用普通話告訴顧客東西在哪裡,充當了一次「翻譯」。

從那以後,我才明白了學好方言和普通話一樣重要,兩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版面欣賞

■出品:中國城市報

■作者:葉中華

■編輯:四丸

相關焦點

  • 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方言和普通話轉換真的很難嗎?
    最燙嘴的普通話當然要從「雨你無瓜」說起,2008年一部《巴啦啦小魔仙》橫空出世,以一口「燙嘴」的塑料普通話,低配版5毛特效,成為回憶中的一股泥石流。首當其衝代表人物就是「遊樂王子」的普通話。「為什麼你老是戴著面具啊?」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外婆」和「姥姥」含義相同,在生活中都常常能聽到,上海本地更是以喊「外婆」居多,更改原文是為哪般?很多人不解,教材中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媒體貼出網友找到的截圖,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復過相關問題,其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 「我的jio」,孩子方言版普通話,讓人摸不著頭腦,更讓寶媽頭疼
    「不是,就是那個什麼什麼山……哦——想起來了,碟中諜3(shan)」很多父母覺得,讓孩子說方言,到時候普通話說的不標準,對以後跟人交流上會讓人看不起。其實呢,受影響的不光是在和人交流上,在孩子的學習上影響也不小。
  • 方言·普通話·英語
    方言俗稱地方話。我們這裡也把民族語言包括進入去,雖然民族語言有獨立的語言文字系統。語言是人類為了交流溝通創造的工具,也是一種文化。因受地理、社會、歷史,人口遷移,山川阻隔因素形成多樣化。只是漢語就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七大方言,印歐語系語言方言有三百多種之多。人類多樣性的語言,是人類豐富多彩的多樣文化的重要成分,但多樣化同時也為不同區域的人的交流形成了障礙。隨著交通和通信的不斷發展,世界仿佛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為了交流方便,不斷有小語種被淘汰。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方言的生命力越低。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似乎不知不覺中普通話開始高人一等?說方言就會顯得很嘍或者是沒禮貌?
  •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發展
    這對於漢語方言的生存與發展而言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使許多優秀的方言文化消失殆盡。尤其是在我國教育系統推廣普通話的背景下, 包括初高中、小學以及幼兒園在內的大多數學生基本上都形成了這樣一種現狀, 那就是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但卻不會說本地方言。更甚至在推廣普通話的進程中, 還出現了一些消滅方言的聲音, 意圖藉助普通話的推廣、學習來消滅方言, 在我國形成一種統一的語言環境。
  • 中國廣電總局:電視劇不得用方言 領袖也講普通話
    ……「劉老根」、「謝大腳」必須普及普通話了?反正毛主席、周總理等偉人不能在電視劇裡再說鄉音了。廣電總局日前再次對方言說「不」,表示將對電視劇中失度使用方言的情況嚴格把關,及時糾正,不糾正者不得播出。■各方認為東北劇「影響不大」靠春晚小品和一系列電視劇,東北話一度成了流行語,8月份,以東北話為標誌的喜劇《鄉村愛情》即將開拍第三部,記者就此事致電趙本山經紀人高大寬,他認為不會因此讓人物改說普通話而失去原來的特色:「東北話是普通話的一種,趨於普通話,沒有太難懂的成分,不會影響觀眾的理解,不像四川、廣東話。」
  • 你應該聽說過電腦會說普通話和英語,但我可以讓它說方言
    大家好,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是有語音識別功能的,你可以跟它對話,它一般會以普通話或者英文的方式跟你對話!但你知道它還可以說方言嗎?哈哈,不知道的話,請跟著我的節奏一起來操作!大家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方言。哈哈哈!加粗的是代碼,整句複製粘貼到記事本中;小夥伴們也可以把文字修改成你想要的,它都會給你說出來哦!小夥伴們快去試試吧!你們還有什麼補充呢?請留下你們的神評!
  • 上海市民普通話好於上海話 15%市民會北方方言
    東方網2月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市統計局昨天發布的《2013年上海市民語言應用能力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民的普通話好於上海話,97%的市民表示「會/會一些」普通話,81.4%的市民表示「會/會一些」上海話。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出生的市民中,13-20歲市民上海話「聽說」能力均為各年齡段最低。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在福建省內的多種方言背後,蘊含著多種文化的精粹。一旦方言失傳,以其為載體的各種藝術、技藝也將會隨之消失,其中包括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閩劇、福州評話、莆仙戲、福建南音……  近年來,年輕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多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方言越來越少被使用,能說會聽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受眾群體縮小,一些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也漸漸失去了其原有的影響力。
  • 周俊生:普通話會「消滅」方言是危言聳聽
    用語言學的術語來說,上海話是一種方言。所謂方言,它是一種只在一個特定區域或特定人群內使用的話語,一旦越出了這個特定的區域或人群,它作為一種語言所應該具備的信息交流功能就會減退。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系統裡,人們可以滿足於方言,但一旦這個社會系統開放,方言在信息交流上的不足就馬上顯現了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國家才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並規定中小學的教學語言必須是普通話。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普通話」與方言的歷史博弈:現代中國的語言政治學
    論戰使得廣州市政府發言人不得不立刻出來闢謠,指出「粵語不僅是廣府地區人民的母語,而且是嶺南地區影響最廣的方言,廣州於法於規於情於理,都不會搞所謂『推普廢粵』,廣大市民和熱心人士可以完全放心」;但同時發言人也稱,「推廣普通話與保留、保護粵語並不矛盾」。
  • 【多肉新聞第39期】聽說,多肉和高原的藍天更配哦!
    多肉 | 日記 | 拼盤| 老樁| 情趣| 優雅這是 「多肉教授」 的多肉新聞聯播第39期每晚21:21點與大家相見教授每天喜歡刷刷多肉的新聞,覺得有趣的,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也能喜歡。【1】驕陽似火,多肉如畫新浪微博@回憶寶寶在路上驕陽似火,多肉如畫【2】五月的多肉來自新浪微博@薄荷語緞五月的多肉【3】聽說多肉和高原的藍天更配哦。新浪微博@布耶楚克66457聽說多肉和高原的藍天更配哦【4】聖地牙哥一日遊!
  • 中國這三個地方普通話「很不標準」,日常聊天乾脆使用方言更方便
    中國這三個地方普通話「很不標準」,日常聊天乾脆使用方言更方便因為我國南方和北方居民的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所以說南方和北方人民的方言是有些不一樣的,南方人民在和北方人交流的時候就產生了一些溝通障礙,為了解決溝通障礙,我國規定了普通話。
  • 我國最「不靠譜」的方言,和普通話類似,會中文的外國人都聽得懂
    人生苦短,哪個開心, 這個世界很大,每天不像前一天一樣,生活也一樣, 歡迎進來, 我是你們期待已久的小編, 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充滿了各種新聞和信息, 小編有我儘量發掘有趣、古怪、新的信息的願望, 看完了就照顧好,小編會盡力為大家更新最新有趣的信息。
  • 孩子剛學會說話,先教方言還是普通話?
    西西是我們小區搬來的新朋友,和旺寶差不多大,通過逐漸的熟悉兩個小朋友之間也不斷產生了想要交流分享的玩具和故事。但是,當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各說各的,誰也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據了解,西西之前是在四川的一個城市生活,和家人都是用四川話交流,基本上不會說普通話。
  • 「普通話」不等於"Chinese"!「方言」又該如何說?漲姿勢啦
    而「中國話」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它的範圍很大,包括普通話和方言。official form of Chinese, spoken by over 730 million people (中國)國語(其標準書面正式形式有7.3億以上的人使用)要注意一點就是,Mandarin 的首字母要大寫才能表示「普通話」哦!
  • 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普通話和方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普通話和方言 2016-11-28 10:00
  • 新中國制定普通話,為何要將河北灤平縣的方言作為標準普通話?
    但是,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每個縣的地方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別,更別提一些省市之間的方言了。所以,在宣傳白話文的同時,制定一種標準的國語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白話文運動已經獲得了成功,現在但凡寫字的人,都寫的是白話文,但是普通話的普及卻一直還未解決,直到15年,仍然有4億左右的人只能聽懂普通話,卻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