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普通話·英語

2021-01-07 坦兒tt

方言俗稱地方話。我們這裡也把民族語言包括進入去,雖然民族語言有獨立的語言文字系統。語言是人類為了交流溝通創造的工具,也是一種文化。因受地理、社會、歷史,人口遷移,山川阻隔因素形成多樣化。只是漢語就有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七大方言,印歐語系語言方言有三百多種之多。

人類多樣性的語言,是人類豐富多彩的多樣文化的重要成分,但多樣化同時也為不同區域的人的交流形成了障礙。

隨著交通和通信的不斷發展,世界仿佛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為了交流方便,不斷有小語種被淘汰。

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方言的生命力越低。不是政府要求你說普通話,而是你不說普通話不行。你隨便到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十幾個人來自十幾個不同的省份,如果不用普通話,請問他們怎麼交流?

因此,經濟越發達,方言越沒市場。

為了順應人們的需求,讓社會更快進步,法國教育部長曾一聲令下,全國推廣巴黎法語,消滅邊遠地區方言。因為法國只有幾千萬人,所以很容易就實現了。

我們中國也在努力地推廣普通話,但同時我們為了保護各民族多樣的文化,也在努力挽救方言和各民族語言不被消亡。

根據聯合國有關部門統計,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方言在世界範圍內都在不斷消失。

這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一場文化的殘酷競爭。

由於上幾個世紀英美的全面領先,使英語在地域上的佔據形成絕對優勢,連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說漢語的都少了,改說英語了。好在我們人多,使用漢語的人口世界佔比還是最多。

隨著中國崛起,漢語在世界的推廣也越來越快,學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

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將來5g網絡的應用,未來網絡牆的開放,我們普通人日常有和外國人交流的需求就成為可能。到那時,我想我們肯定是不會用方言和外國人交流了。

最終我們和外國人雙方是用英語交流呢還是用普通話交流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花錢讓寶寶學英語?方言+普通話「雙語環境」就在身邊,你卻忽略
    方言更是拉近了他們「父女」倆的關係。現在很多家庭跟寶寶說話都用普通話,一種原因是兩口子地域不同,各說各的方言交流起來困難,所以一直使用普通話。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另一種原因,覺得方言土,怕孩子以後跟別人交流起來困難,也怕孩子的語言環境混雜,以後寶寶說話口音彆扭。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似乎不知不覺中普通話開始高人一等?說方言就會顯得很嘍或者是沒禮貌?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有媒體貼出網友找到的截圖,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復過相關問題,其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外公」屬於方言。看到這個回復,網友的討論頓時炸開了鍋,有網友說:我一直以為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普通話說法。說實話,逍遙子也是這麼認為的。甚至在我們當地的語言習慣裡,根本就沒有「姥姥」這個詞。
  • 周俊生:普通話會「消滅」方言是危言聳聽
    用語言學的術語來說,上海話是一種方言。所謂方言,它是一種只在一個特定區域或特定人群內使用的話語,一旦越出了這個特定的區域或人群,它作為一種語言所應該具備的信息交流功能就會減退。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系統裡,人們可以滿足於方言,但一旦這個社會系統開放,方言在信息交流上的不足就馬上顯現了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國家才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並規定中小學的教學語言必須是普通話。
  • 「普通話」不等於"Chinese"!各地方言該怎麼用英語表達?
    這個language的範圍是很大的包含中國所有的語言和方言包括普通話、閩南語、粵語等等所以Chinese≠普通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各種方言該怎麼用英語表達!大寫的Mandarin的意思是國語、普通話
  • 國內普通話第一縣,當地人講的「方言」,就是普通話發音的標準!
    在上高中之前我印象中只有三種語言,一個是英語一個是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當地的土話。但我到了縣城上高中後才發現,有好多人講的話都和我們不一樣,而且差異也非常大,要不就是語速非常快,要不就給人一種含糊不清的感覺,總而言之就是聽不懂!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就不一樣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呢?據了解這個地方的「方言」,只要是會漢語普通話的人就能夠聽懂。
  • 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普通話和方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每日一練:普通話和方言 2016-11-28 10:00
  • 英語RP、南腔北調mixed accent的語言階級文化和普通話的方言來源
    英語口音很多,但沒有明文規定過哪種語音是「標準音」。不像中文有個相對於方言的「普通話」。後來mandarim被英語在內的其他歐洲語言所吸收,在英語作mandarin,儘管中國人不用,但是至今仍有些英美人喜歡用mandarin或mandarin Chinese來指"中國官話"或"中國國語"。
  •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發展
    普通話是漢語的標準語只此一種, 而方言則是漢語的重要形式, 基本上我國每個不同的區域都會有其獨特的方言形式, 如, 陝西方言、河南方言、東北方言、粵方言、閩方言等等。因此,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普通話還是漢語都是作為漢語不同的形態而存在的, 普通話源於豐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與方言相互依存, 共同構成了我國豐富的語言生態環境。
  • 當普通話逐漸成為主流,你還會讓孩子學方言嗎?
    有的認為既然普及普通話了,那方言也就不重要了;有的仍舊堅持方言需要有人傳承;還有的認為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求孩子去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蒂埃裡·納齊博士發現,5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有能力區分不同語言(荷蘭語和英語),或是不同方言體系(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
  • 「普通話」不等於"Chinese"!「方言」又該如何說?漲姿勢啦
    而「中國話」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它的範圍很大,包括普通話和方言。」英語怎麼說?說完「普通話」,各位一定想知道「方言」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吧!這個國家中還有很多方言。這個詞只用來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不過,我們通常還是用 dialect 來表示「方言」更多哦!那具體到每個地區的方言,它們用英語又該怎麼說?
  • 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城市,當地人越喜歡說方言,而不是普通話?
    寫在前面: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城市,當地人越喜歡說方言,而不是普通話?中國是一個地域面積非常遼闊的國家,一般來說,這樣的國家,要麼同時存在好幾種語言,要麼同時存在好幾種方言。就像英語有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和印式英語一樣,漢語,也存在數量非常多的方言。百分之七十的漢族人都說「北方方言」,即「官話方言」。還有部分中國人說吳語、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等漢語方言。即使是同說一種方言的不同城市,也存在著口音上的差別。不過,小編發現,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小城市,人們普遍說方言;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小城市,人們反而說普通話,這是什麼原因呢?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在福建省內的多種方言背後,蘊含著多種文化的精粹。一旦方言失傳,以其為載體的各種藝術、技藝也將會隨之消失,其中包括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閩劇、福州評話、莆仙戲、福建南音……  近年來,年輕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多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方言越來越少被使用,能說會聽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受眾群體縮小,一些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也漸漸失去了其原有的影響力。
  • 有哪些你天真地誤以為是普通話詞彙的方言
    家鄉包頭青山區,是晉語區中的普通話方言島。一直以為我的母語就是標準普通話,在家把「我要去學校了」說成「我去學校呀」,「我快瘋了」說成「我瘋呀」。以為就是一般的語氣詞,從沒想到這是方言。很晚才知道普通話的語氣詞「呀」是不這麼用的,這個「呀」其實是我們本地普通話借自周圍晉語的一個表示將來時的助詞。江蘇贛榆方言裡,「一些(上聲)」的意思是「許多」。剛學英語的時候,教材上寫著:many,許多;some,一些。我們都表示無法理解,問英語老師英語老師也表示無法解釋,說按照教材寫的背就行了。
  • 聽說,普通話和方言更配哦~
    如今,在城市,講普通話已成常態,方言卻難覓蹤跡;在農村,說方言不足為怪,普通話則少有耳聞。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普通話普及率超過70%,但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很不平衡,西部和東部的普通話普及率相差20個百分點,大城市普及率超過90%,而許多農村和民族地區只有40%左右。
  • 上海市民普通話好於上海話 15%市民會北方方言
    東方網2月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市統計局昨天發布的《2013年上海市民語言應用能力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民的普通話好於上海話,97%的市民表示「會/會一些」普通話,81.4%的市民表示「會/會一些」上海話。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出生的市民中,13-20歲市民上海話「聽說」能力均為各年齡段最低。
  • 爺爺奶奶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你的寶寶說哪國語言?
    我家就是這種情況,當時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是一口的方言腔,我根本都聽不懂她在講什麼,所以我當時很發愁,一是愁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肯跟寶寶玩吧,二是愁家裡既有方言又有普通話,寶寶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搞混,從而影響到寶寶學習說話呢?@初學當媽90後:她爺爺每次做了筒子骨,就教女兒說:「這是鬼頭(骨頭)」真是哭笑不得!
  • 孩子究竟應該先學方言,還是先學普通話呢?
    小西平時在家,家人都是與她說當地方言(長沙話),小西自然而然就說方言,普通話聽得懂,但不會說。我覺得最少還是需要能聽得懂當地方言,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②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我小時候嫌棄本地方言說話不溫柔不好聽,說很少,一度讓同學以為我不會說。但實際上,我會說也能聽懂。
  • 「普通話」可不是Chinese!各地方言該怎麼說?學習起來
    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吸收外國文化,還需要一定程度地宣揚我們的本國文化。而很多人在表示「普通話」時,習慣用Chinese來表達。ChineseChinese的確是中國話的意思Chinese=the language used in China這個language的範圍是很大的包含中國所有的語言和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