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古舊地圖搜尋記:用語言學和資料庫打開地圖寶庫

2020-12-11 澎湃新聞

筆者原本是歷史地理愛好者,喜歡收集地圖,尤其是家鄉寧波的古舊地圖。十幾年前,在尋找人文地理資料時,接觸到了一個和地理密切相關的事物——方言,繼而又接觸到了語言學等事物。語言(方言)作為人文地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與地圖製作密切相關,相伴相生。通過語言學,不但能理解古地名的西文轉寫漢字的一些規律,更能使它變成一把尋找西文中國古舊地圖的鑰匙。

漢字外語轉寫

地圖與文字一樣,是一個時期的歷史記載,能反映當時的歷史變遷、地理風貌、人文景觀等,對人們研究歷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與文字相比,地圖更具形象直觀性、地理方位性和幾何精確性。我國傳統的古舊地圖,一般收錄於圖經或方志之中。到了明朝,我國還出現了首部地圖集《廣輿圖》,它是東亞現存最古老的地圖集,為明朝著名製圖學家羅洪先繪製。上述這些我國古舊地圖,如今多數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在國內圖書館網站或是網盤搜索到,近年來也可以收藏到翻刻的古舊地圖集或古舊地圖專著。

《廣輿圖全書(國家圖書館藏初刻本)》(本文圖片均可在澎湃APP內點擊查看大圖)

相對於較容易獲得的國內古舊地圖,西方人所繪製的中國古舊地圖則相對較難獲得,它們一般分布在外國的圖書館、博物館等網站,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網際網路的出現,降低了獲取西文古舊地圖的難度。網際網路絕對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不但縮短了地理空間的距離和信息傳遞的時間;也改變了獲取知識的方式,降低了獲取知識的難度。利用語言學知識,知曉國名或地名的外文轉寫規律,就能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不少西文古舊地圖。

囿於古代科技條件限制,歐洲人很晚才得知中國的省級和府級地名。沿海地區地名大規模出現在歐洲人的地圖上,是大航海時代的事,那時中國處於明朝中葉。1554年,義大利學者拉穆西奧《航海與旅行叢書》中的一張地圖,中國東海邊有一座叫Niampo的城市。Niampo是歐洲對寧波府(城)的最早音譯。「寧」在近代官話中讀nieng,根據漢語韻尾合併的規律m →n →ng,無論官話還是本地話,nieng都不可能讀成niam(或接近的niem)。

1554年《航海與旅行叢書》中的Niampo

西洋人的漢字轉寫,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母語讀漢字,並不一定要與實際字音一致。由於義大利語、葡萄牙語、法語等羅曼語族文字,都是沒有把ng作為鼻音的,不過法語m在韻母后變成鼻化元音,作者便用它來表示ng,跟m原本音值沒有絲毫關係。明代兩部漢語拼音鼻祖著作,義大利人利瑪竇的《西字奇蹟》和比利時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就把漢語中ng韻尾設計成m。

《西字奇蹟》

葡萄牙人是最早來到浙江沿海活動的歐洲人,他們竊據古定(鎮)海縣雙嶼港作為走私基地後,把寧波稱為Liampo。此詞是Niampo的讀音轉譯,因為葡萄牙人先接觸閩南人,而閩南語l、n混,Liampo便是閩南語的寧波音讀。1554年,葡萄牙製圖家洛波·侯門製作的一幅海圖, 就把寧波標為Liampo。從此,Liampo這個國際貿易港在歐洲聞名遐邇。英國人從葡萄牙人知道這一地名後,由於英語有ng韻尾,就轉寫為Lyangpo。知曉寧波這些外文名後,我們就可以通過Niampo、Nimpo、Liampo、Lyangpo、Limpo等地名來獲取寧波的西文古舊地圖。

1570年前後葡萄牙人杜拉多地圖中的Liampo

再如搜索浙江地圖,由於英語的ch音節讀作[tʃʰ/ tʃ],和漢語官話[ʈʂ]聲母(現代漢語拼音設計為zh)相近,近代郵政式拼音便將浙江轉寫為Chekiang。更早的浙江地圖,被轉寫為Thekiang,這是法語轉寫。ch組合在法語中發[ʃ]音,法語本身不存在[tʃ],為了能夠拼讀外來語的[tʃ]音節,便在ch前面加個t。看到這裡讀者也會聯想到,英語machine [məˈʃi:n]其實是法語詞。去年,我搜索到了一張英國船長克萊門茨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偷繪的《中國浙江寧波平面圖(Plan of Limpo or Ningpo in the province Tchekiang in China)》。浙江Tchekiang就是英國人從法國人得知的省名;寧波Limpo是英國人從葡萄牙人獲得的,Ningpo則是英語轉寫或者沿用了衛匡國的拉丁語轉寫。

1756年《中國浙江寧波平面圖》

有時,西洋人還會將城市的別稱作為城市名。南宋故都杭州因其京號是「行在」,西洋人誤當本名,便命名為Cansay。泉州別號「刺桐城」,則被拼寫為Zayton。Canton是來自早期西方人用「廣東」指代廣東省城廣州的習慣。了解這些典故後,我們都可以利用這些稀奇古怪的地名轉寫尋找對應城市的古地圖。

1375年 《加泰隆尼亞地圖》中的出現了Cansay和Zayton

漢字音韻層次

明末清初以來,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來華的西方人日漸增多,他們留下了不少地圖。與之前偷繪的地圖相比,他們由於能從本地人了解地名讀音,地名轉寫的正確性、科學性大大提高了。即便如此,搜索古舊地圖還得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漢語字音古今有別。明代音韻學家陳第首先提出了「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觀點,意為字音會隨著時空產生變化。著名語言學家、傑出的古漢語語音大師鄭張尚芳先生在博客中與網友交流時也指出,研究古代的譯名要懂得古音,不能以今音比附。這個原則就適用於搜索古舊地圖,近代西方人所用的拼音都是以當時漢語官話或方言的讀音來轉寫的。

幾年前,我了解到美國著名漢學家丁韙良來到寧波後,留下了兩套向寧波少年兒童傳授世界地理知識的科普書——《地理書》和《地球圖》,地圖裡的地名都是寧波話羅馬字注音。丁韙良一生著譯浩繁,最為珍貴的便是這兩套書,它們是中國早期西式兒童科學教育及中文拉丁化的罕有物證,在收藏界屬於無價之寶。哈佛大學圖書館網站如今建成了基督教傳教士文獻庫,我就去那邊碰碰運氣。那麼,如何進行搜索呢?開埠至今,寧波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聲母方面尖團音合併,元音音位發生了大轉移。不過具有方言音韻層次的知識,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我通過《寧波土話初學》《寧波方言字語彙解》了解到了「地球圖」對應的開埠時期寧波話讀音的拼音di gyiu du,一下子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地球圖》。

1853年《地球圖》

《地球圖》之寧波府底下六縣地圖,地名全用寧波話教會羅馬字注音

官話方言也同樣可以利用到這個知識。現代漢語拼音成為標準是在1982年以後,之前的漢語拉丁化轉寫標準是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或是其變體郵政式。後者一般用來拼寫南派官話。在北京官話流行全國之前,我國南部還流行一種音系相對保守的官話系統——南派官話,它有個一個特點是分尖團。由於海關系統和郵政系統被英美人把持,外國人繪製的地圖多採用郵政式拼音。如北京被拼作Peking,搜索Peking便可以獲取到在北京的古舊地圖。

製作於1900-1901年間的北京全圖

又如下面這張鎮海縣城地圖,標有兩種拼音: Chinhai是郵政式,為南派官話讀音;Chenhai是威妥瑪式,為北京官話讀音。

美國人製作的鎮海縣城圖,同時標有威妥瑪式和郵政式拼音

漢字域外方音

歷史上,越南、朝鮮、日本要麼是中國的一部分,要麼是中國的屬國(朝貢國),古漢語對它們的語言影響很大,形成了三國的漢字音。這是古代中國漢語影響這些國家語言的見證。英國兩大漢學高峰翟理斯和莊延齡在編撰《華英字典》時,已經注意到了這個現象:本書不但收入了C(廣東)、H(客家)、F(福州)、W(溫州)、N(寧波)、P(北京)、M(華中,即漢口)、Y(揚州)、Sz(四川)等九種漢語方言,還收錄K(高麗)、J(日本)、A(安南即越南)三種漢字音。瑞典著名漢學家、現代漢語音韻學奠基人高本漢乾脆稱後三者為「域外方音」。有些古舊地圖收藏於東亞三國,或是該三國人士所著,了解域外方音,也有助於搜索到極具價值的地圖。

1892初版《華英字典》例字

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所調查方言地圖

今年,我在本地媒體網站看到了一幅《寧波府圖》,這是一幅半立體的水墨畫城市(城郭)地圖,為世界文化名人、日本山水畫鼻祖雪舟等楊在明成化三年(1467年)隨遣明使朝貢時所繪。

雪舟《寧波府圖》

除《寧波府圖》外,新聞還提到雪舟還繪有《鎮海口圖》。當時獲得這個信息後,我興奮得不得了。明朝的鎮海是唯一對日的官方口岸,日本人的朝貢船於鎮海入關接受檢查,再經水路抵達府城上岸,然後通過大運河達到京城。雪舟這幅畫不但能了解成化年間鎮海的風情,也是鎮海作為遣明史第一站的文物史證,具有文物價值和檔案價值。況且,國內現存明代最早的鎮海地圖收於的嘉靖三十九年(1559年)《嘉靖寧波府志》。

但我在網際網路上搜索半個月,卻是徒勞無功。原因是那篇報導出現了偏差,鎮海在明朝時期叫定海,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才被改名為鎮海。搜素地圖不但要懂得古音,也要懂得古名,不然無論如何都是偏離正確方向的。此次搜素失敗後,我再次尋找文獻,原來《寧波府圖》不是此畫的本名,此畫其實是《唐山勝景畫稿》的一部分(當時日本人習慣將明朝稱為「唐土」或「唐山」),本畫稿是一幅長卷。那麼,古定海縣城會不會也在裡面,我抱著嘗試的心態去碰碰運氣。

接著,我獲取了一個關鍵信息:雪舟的《唐山勝景畫稿》現存僅兩個摹本,其一在日本本土,另一幅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現在美國的很多博物館文獻都實現了電子化,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恰好也是如此。《唐山勝景畫稿》這麼長的名字,我也不知道美國人不知道怎麼翻譯的,通過圖名搜索效率肯定不高。於是,我想到了以搜索作者姓名的方式來索取這幅寶貴的地圖。日本人用漢字,但美國收藏者不可能漢語拼音xuezhou來拼讀他的姓名,只會名從主人。我雖不懂得日語,但是知道「雪舟」兩字對應的漢字音Sesshu,結果真找到了《唐山勝景畫稿》長卷。長卷裡的一座縣城分明寫著「定海縣」,也證實了我之前的猜想。

雪舟在《唐山勝景畫稿》上的落款

雪舟《定海縣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俊院士:地圖學四面體 ——數位化時代地圖學的詮釋
    在地圖數位化過程中,圖形自動識別是一個關鍵技術,它要在複雜的圖形中能區分和摘出所需的圖形加以處理。這是一個涉及人工智慧的難題,在數字製圖的其他階段也有廣泛的應用。數位化的結果按規定的標準形成數據文件或用來建立地理空間資料庫,就成為數字地圖。地圖數位化和後面談到的「實地一數字地圖"關係中利用遙感技術獲得數字地圖,二者都是建立地理空間資料庫的重要方法。
  • HGIS第一彈:地圖投影知識(內附精美古舊地圖)
    地理信息技術與地圖學密切相關,想要學習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將GIS應用於歷史地理學相關研究中,必須具備一定的地圖學知識。
  • 2017上海書展·薦書 | 《上海城市地圖集成》網羅217幅上海古舊地圖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張,城市歷史文化保護事業持續升溫,城市古舊地圖的整理與利用也逐漸進入相關研究者的視野。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城市地圖集成》8月19日在書展首發,這部重量級的著作也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
  • 值得收藏,42個國內外人文地圖網站分享
    「人文地理資源大全」是發現中國利用地圖書平臺組織的開放協作項目,主要搜集整理人文地理相關網站、應用、數據、期刊和自媒體,希望能為你解決一些小問題。本項目以人文地理為主,初期為配合中國古舊地圖項目,會特別收錄各種地圖類網站。不過本項目並不拘泥於此,許多網站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文地理相關內容,我們依然收錄。
  • 論地圖學的屬性和地圖的價值
    這不僅是因為地圖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而且是因為早期的地圖就是源於人類的生產活動,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現在地圖與地圖學已經成為人類工作、學習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科學語言和工具。關於地圖與地圖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地圖的功能和應用,幾乎在所有地圖學教材和相關著作中都會涉及,還有專門討論該問題的論文和著作。
  • 地圖導航業下半場,高德與百度地圖各缺一子?
    來自百度地圖的數據顯示,在地圖導航APP排行榜中,百度地圖活躍滲透率達到5.154%,周人均打開次數5.9次,市場份額超70%。其實,份額之爭的結果並沒有那麼重要,同作為地圖導航類應用的兩大巨頭,二者在業務發展方向上分道揚鑣,歸根結底,真正好用的、能使用戶受益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如今,地圖導航市場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高德和百度地圖卻異軌殊途。
  • 給未來戰爭繪製精確的三維地圖
    給未來戰爭繪製精確的三維地圖 ——記「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廣州軍區某測繪大隊大隊長張書祥 嚴德勇 塗學建 特約記者 鍾友國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3-20    [列印] [而我們還在依靠三稜尺、小筆尖製作單一的紙質地圖。    軍事測繪領域存在的代差,激起張書祥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在心底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長期沿用的「一把刻刀,一根刻針」等器具送進隊史館,帶領測繪官兵邁入數字時代。    從傳統手工作業向信息化跨越,基礎和關鍵在於打造「地圖資料庫」。資訊時代的「數據」從何而來?必須依靠雙腳,一個個、一組組「踏」出來。
  • 【每周資源】第一三七期·《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彙卷)
    方言地圖是語言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描寫、展示和保存大面積地區、眾多方言現象的面貌和分布狀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特徵分布圖(簡稱「特徵圖」)是方言地圖的基本形式,同時也是地理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類型學等語言學科的研究基礎。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熱切期待一部全面的漢語方言特徵地圖集的出現。在《法國語言地圖集》問世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中國已經沒有任何理由繼續留著這一巨大的空白了。
  • 一本紙書被我們做成了線上地圖書,地圖中的歷史,超高清在線瀏覽
    此外本書也有一小部分篇幅介紹了中國的傳統地圖和「中國發現美洲」的有趣觀點。作為一個地圖愛好者和網癮症患者,除了購買各種地圖書之外,收藏電子版地圖似乎更適合我的雙重癖好。圖文混排的地圖書非常適合流暢的閱讀和知識的學習,不過書中的插圖限於版面,總是看不太清楚,好些還有裁切過的跡象,可謂白璧微瑕。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後來德川家康在江戶開幕,開啟日本的江戶時代後(1603年-1868年),江戶這座城市利用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政治地位,逐漸成為日本的主要都市之一。1848年的江戶地圖明治元年(1868),在著名政治家太久保利通的建議下,江戶更名為東京。明治2年,日本正式將首都從京都遷了東京。
  • TeleAtlas攜手康訊為臺灣地區提供電子地圖服務
    這家獨立運作的公司將針對該地區提供完整的數字地圖,滿足其可攜式裝置、網際網路、汽車及無線系統與各種應用的需求。同時該臺灣地區分公司同時也在臺北市區發表亞太地區第一臺移動製圖車(MobileMappingVan)。  康訊科技成立於1987年,向來以提供全球車輛衛星定位追蹤系統及臺灣地區電子地圖而著稱。
  • 小地圖,大妙用
    地圖是指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現象,用地圖投影等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描繪在平面上的圖形。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註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係。中國對於地圖的記載亦可追溯到4000年前。
  • 地圖的中心
    地圖不僅是科學考據與浪漫想像的載體,也是統治者、製圖者對其所要描繪空間的個性化觀察與闡釋,記錄了他們所處時代的視野與立場。桂濤  我收藏有一張牛津大學地圖,製圖者以「鷹眼」之視角俯視整個牛津校園,仿佛要給人展示「上帝眼中的牛津」。
  • ReCAPTCHA新功能:識別Google地圖街景
    所謂reCAPTCHA,是由CMU(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開發的一個驗證碼識別系統,不僅可以反spam,還能對古舊書籍中難以被現在,它又將增加一項新功能:顯示Google地圖上的街景地址和名稱。近來有人發現reCAPTCHA網站上的驗證碼看起來不像是古文字,而是照片(如下圖)--照片上顯示的是扭曲的英文字母以及模糊的數字,而這些數字極像是街道地址。有人懷疑,這些照片正是來自Google地圖上的街景。其中一個出現這種驗證碼的網站就是Google的AdWords。
  • 三維數字地圖:一張捆綁數字經濟的藏寶圖
    大型IT公司和手握地圖資產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國內的智慧城市業務布局中同樣嗅到了三維數字地圖的價值機遇。例如,華為、浪潮、科大訊飛等IT企業在與政府關於智慧城市的項目合作中,這些企業正在將三維數字地圖視為其整體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就此和各地圖測繪公司建立密不可分的戰略合作關係。
  • 百度和高德的AI地圖對壘
    在去年的百度地圖生態大會上,百度首次揭開了「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的面紗,百度希望通過AI賦能百度地圖來完善其車輛網戰略的版圖。百度事業部總經理李瑩表示:「以百度智能大腦和百度智能云為基礎,可以為百度人工智慧地圖提供更準確、更豐富、更易用的技術支持,加快百度地圖朝著AI時代邁進的步伐。」
  • 學習打卡2:知識地圖打開新世界
    如何打通技能知識層面、問題應用層面和通過知識實現人的發展自由層面這三個層面間的互動,才能真正將所謂學習化作一種生活方式,才能實現所謂在世俗世界中積極的生活。具體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呢?我將探索用知識地圖的方式打開一個學習的新世界。
  • 被「街景地圖」綠了?男子查看街景地圖,發現妻子多出軌線索
    | 01現在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離不開一項科技,那就是衛星地圖,而衛星地圖用處最大的自然就是導航了。然而,今天衛星地圖被人們玩出了新技巧。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對馬航MH370的搜尋工作了。然而,今日有一名男子在利用谷歌地圖規劃出行路線時,打開了街景地圖模式,而正是這一操作,讓他發現了妻子隱藏多年的秘密——妻子早在5年前就出軌他人,而地圖上的照片就是鐵證。
  • 《魔獸世界懷舊服》地圖與符記任務怎麼做 地圖與符記任務攻略
    導 讀 魔獸世界地圖與符記怎麼做?銀松森林作為魔獸世界懷舊服的一個重要副本,很多玩家都想知道wow懷舊服地圖與符記怎麼完成?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升級」
    而日前,一個「升級版」的「譚圖」在網上引起關注,這個綜合了中國從公元2年到2000年的人口信息、並可提供查詢的電子版「中國歷史地圖集」是目前首套完整包括中國全部歷史時期的府(郡)級和縣級人口資料庫,它的製作人侯楊方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人口地理信息系統(CP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