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資源】第一三七期·《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彙卷)

2021-03-04 後宮地圖三千

      大家好,我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彙卷),由於圖片數量較多,在文章中就只展示一部分,更多內容請獲取分享連結下載後查看。喜歡你就關注一下唄~

☞微信後臺回復【每周資源137】即可獲取《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彙卷)所有高清原圖

《漢語方言地圖集》背景簡介

漢語方言歷史悠久,紛繁複雜,其差異性甚至遠遠超出歐洲許多語言之間的差異。漢語方言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之一,是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教育和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漢語方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地方言中的特殊現象正在急劇消失,一些弱勢方言甚至在走向衰亡。全面科學地調查描寫漢語方言的傳統面貌,及時搶救和保存漢語方言資料,保護民族語言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國語言學界一項迫在眉睫的歷史使命。

方言地圖是語言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描寫、展示和保存大面積地區、眾多方言現象的面貌和分布狀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19世紀後期以來,許多國家如法國、德國、瑞士、義大利、丹麥、英國、捷克、美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泰國等都投入巨大力量,調查、編寫、出版了本國方言地圖集,例如吉葉龍(J.Gillifron)的《法國語言地圖集》(1902-1910年),崗德(F.Wrede)等的《德國語言地圖集》(1926-1956年),雅伯爾格(K.Jaberg)、保德(J.Jud)的《義大利瑞士語言地圖集》(1928-1940年),國立國語研究所的《日本言語地圖》(1966-1974年)和《方言文法全國地圖》(1989-2006年),等等。

早在20世紀20年代,林語堂、劉復等先輩已經提出在調查的基礎上編繪漢語方言地圖的宏偉設想。此後,趙元任先生主持了多次大規模的方言調查,並首次在《湖北方言調查報告》(1938年成書,1948年出版)裡收入66幅方言地圖。20世紀40年代,賀登松(W.A.Grootaers)先生把西方地理語言學引入中國,在大同、宣化等地調查方言,並發表了多篇附有方言地圖的論文。不過,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始終未有人實現編寫全國漢語方言地圖的夢想。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共同編寫出版了《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年),包括總圖5幅,漢語方言圖16幅,少數民族語言圖14幅,共35幅地圖。這是第一部漢語方言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的分布和分區地圖集,具有開創意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巖田禮先生等日本學者致力於漢語方言地圖的編寫工作,從1992年至2007年,以「研究成果報告書」的形式印行了《漢語方言地圖(稿)》等6種地圖集,每種收有幾十幅漢語方言特徵分布圖,均據已發表的方言材料編寫而成。日本版的漢語方言地圖集為編寫漢語方言特徵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重要的貢獻,不過由於材料所限,難以全面系統地反映漢語方言的基本面貌。

方言特徵分布圖(簡稱「特徵圖」)是方言地圖的基本形式,同時也是地理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類型學等語言學科的研究基礎。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熱切期待一部全面的漢語方言特徵地圖集的出現。在《法國語言地圖集》問世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中國已經沒有任何理由繼續留著這一巨大的空白了。儘管深知《漢語方言地圖集》調查、編寫工作的艱巨性,但歷史的使命感和科學創造的誘惑力,驅使我們義無反顧地投入《漢語方言地圖集》的工作。

《漢語方言地圖集》工作過程

自1997年以來,我們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開展「漢語方言地圖集」課題研究的申請計劃。2001年12月7日,「漢語方言地圖集」獲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2001年12月12日,「漢語方言地圖集」獲批准為北京語言大學「十五」規劃項目。研究工作自此正式全面啟動,整個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2.1前期準備(2001.12-2002.11)

在此期間,舉行了多次研究課題論證會和調查條目論證會,集中精力完成了選定調查點、擬定調查條目、制定工作規範的工作,並分別對全國各大方言進行了20次試驗調查。在反覆調查、反覆修改之後,於2002年10月印製了專門供本課題調查使用的《漢語方言地圖集調查手冊》

(後於2003年2月由澳門語言學會正式出版),於2002年11月印製了《漢語方言地圖集工作手冊》。

2.2調查(2002.12-2006.12)

整個調查過程共持續了4年時間。第一個點於2002年12月5日開始調查,最後一個點於2006年12月19日完成調查。

2.3資料整理、資料庫建設和圖目編寫(2005.3-2006.12)

(1)錄入

有37個調查點的材料是調查時用電腦直接記錄在電子文件裡的,其餘893個點的材料都是先記在《漢語方言地圖集調查手冊》上,然後再錄入電腦。調查材料的錄入工作,大約有70%調查點是由調查人自己負責錄入的,其餘約30%調查點由課題組聘用的錄入員錄入。每個點的材料按語音、詞彙、語法分別錄入到統一制定的3個Word表格裡面,重點點還把《方言調查字表》的材料錄入到另一個Word表格裡面。國際音標一律使用lpaPanADD3.0版字體。

(2)校對

從2006年5月開始,課題組先後組織36人(包括課題組成員和在讀研究生),對已錄入調查材料的電子文件進行校對。校對實際上還包括對材料的核實以及統一用字等工作。除了錄入人自己所做過的校對以外,課題組的校對工作通常分為一校、二校和終校,但也有不少點實際上進行了四校甚至五校。為了規範校對工作,我們編印了《漢語方言地圖集校對手冊》,其中包括用於統一用字的「用字規範」。

(3)資料庫建設

完成調查材料的終校後,把所有Word表格轉換成Excel表,然後再導入資料庫。至2006年12月底,建成全部930個調查點的「漢語方言地圖集資料庫」。

(4)圖目編寫

「圖目」是指地圖條目。編寫圖目的工作從2005年上半年著手進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討論和修改,至2006年底,基本上確定了語音、詞彙、語法各卷的圖目。

2.4分類和畫圖(2007.1-2007.12)

「分類」是指對圖目的方言材料進行歸類,分類的結果即體現為圖例裡的各種類型。分類工作的程序包括從資料庫提取材料、編寫分類表、提交討論、修改、審定等,所有圖的分類表都由主編終審。分類表終審後,在Excel表裡填寫分類信息(類碼),再導入資料庫。由畫圖人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繪製方言地圖。初圖畫出後,經過校對、核查和修改等程序,最後定稿。為了規範分類和畫圖階段的工作,我們編寫了《漢語方言地圖集編圖手冊》,其中包括詳細的「分類規範」、「畫圖規範」等。

從2007年1月開始進入分類階段,大部分的分類工作集中於上半年完成,但分類表的終審工作一直持續到2007年12月。試驗畫圖工作從2005年就開始了,經過長期的摸索和改進,逐漸確定了樣圖的形式。語音卷的畫圖工作主要集中在2007年9-10月進行,全部畫圖工作於2007年12月底完成。

此外,自2005年以來,先後舉行了6次地圖集編寫工作會議,以及幾十次編委會的討論會,對調查、資料整理、資料庫建設、分類、畫圖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了反覆討論。

1.調查點圖

2.「太陽」下山了

3.「虹」

4.「稻子」(指植物)

5.馬鈴薯

6.茄子

7.「閹」公豬

8.「雞蛋」

9.「鳥兒」

10.「客人」

11.「爸爸」(呼稱)

12.「娶」妻子

13.「外孫—外甥」說法的異同

14.「嘴」(人的)

15.「拳頭」

16.「屎」

17.「乳房」(女性的)

18.「脫」鞋

19.「喝」酒—「吃」飯說法的異同

20.饅頭


      好啦,本期【每周資源】就到這裡,微信請後臺私信【每周資源136】獲取《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彙卷)所有高清原圖。如果你有哪些想在本平臺推送的的地圖、想了解的地方,歡迎私信推薦我們~(有獎勵哦)

【轉發獲福袋】轉發公眾號任意一篇文章,即可憑轉發截圖獲得地圖資源福袋一份(多轉多得),一堆高清地圖、pdf圖冊等你來領哦~

      整合全球地圖資源、分享全網地圖資訊,歡迎關注後宮地圖三千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第一時間獲取推送。

 

      喜歡就關注並轉發啦~

相關焦點

  • 【每周資源216】1955《東南亞地圖集》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1955《東南亞地圖集》,由於圖片數量較多,在文章中就只展示一部分
  • 【每周資源275】《學生世界地圖集》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學生世界地圖集》,由於圖片數量較多,在文章中就只展示一部分
  • 漢語方言研究70年(二)
    一、 繪製語言地圖集代表性成果有:(一)李榮等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1990,以下簡稱《地圖集》)(國家社科「六五」重點項目)。(二)熊正輝、張振興等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2012)(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
  • 【每周資源278】《東北亞歷史地圖集(1590—2010)》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每周資源】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東北亞歷史地圖集(1590—2010
  • 方言詞彙 | 郭利霞:說 「扁食」和「餃子」
    根據《漢語方言地圖集》的調查材料,629個點有「餃子」的說法,說「扁食」的有77個點,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散見於江蘇、安徽。90個點說「水餃」,主要分布在江浙和四川;此外,還有「煮餃子」(陝西黃龍)、「煮角子」(新疆博樂、甘肅華亭)、「煮角」(陝西大荔)等說法。
  • 漢語方言研究70年(一)
    第四章  漢語方言研究70年第一節 漢語方言學的初創期(1928—1949)漢語自古以來就有方言的差別。漢語方言的研究歷史源遠流長。西漢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是我國第一部方言學著作。不過漢語方言學作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獨立的、科學的學科出現,乃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以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為標誌,以趙元任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運用現代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建立起調查研究漢語方言的範式。
  • 2020年漢語方言研究概述
    邢向東《再論詞調——從詞彙、語法層面透視漢語方言的連調問題》、《論西北方言中詞調的提取及強勢調與弱勢調》兩篇論文,繼續深化西北方言的「詞調」研究,等等。方言詞彙的研究成果以方言詞典編纂、詞彙系統的描寫分析、方言詞彙的比較研究、方言文化研究為主要內容。
  • 2017年度漢語方言學科發展報告(下)
    範曉蕾《基於漢語方言的慣常範疇研究》(《當代語言學》第4期)分析慣常義的四種類型,以此為基礎探討了慣常義的標記度及漢語慣常標記的類型,並構建了慣常範疇的語義地圖,從而整理出時體態三大範疇的交接狀況。這種慣常標記的跨方言比較不僅推進了對特定語法詞的認識,亦窺見到南北漢語在語序結構及時體態範疇上的類型差異。
  • 中國語言分布地圖集
    海南島、臺灣島少數民族語言分布圖註:在上列圖中,未單獨標列少數民族語言的,通用漢語(參見漢族方言分布對照)  《地圖集》是中國漢語方言學界1979年重新開展工作之後承擔的第一項大型工程,得到了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
  • 坐冷板凳23年,浙大教授寫出漢語詞彙研究巨箸
    「月亮」在歷史上的演變究竟如何,在中國各地的方言中又有怎樣的說法?為什麼年紀大點的人說「日頭」,而年輕人更喜歡說「太陽」?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實際卻蘊含著詞彙學的重要變化。最近,浙大教授汪維輝經過23年的研究,出版了《漢語核心詞的歷史與現狀研究》一書。該書有1000多頁厚,是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地研究漢語核心詞的著作。
  • 中華書局《漢語方言大詞典》(修訂本) 全十冊(精)
    -方言詞典 《漢語方言大詞典》(修訂本)共10卷,1500餘萬字,收列詞目21萬餘條,引用口語例和文獻書證數十萬個,涉及古今語言文字類文獻資料一千餘種,其他各類文獻資料近三千種,可謂是我國漢語方言詞彙調查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是對通語類詞典乃至整個漢語詞彙庫的重大補充。
  • 2020年漢語方言研究的新進展與新走向
    《中國社會科學報》接連推出《中國西北地區戲曲歌謠語言文化研究》《西北地區漢語方言地圖集》等系列專版,刊登《探索方言文化研究新範式》等文章,提出在《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的模式之外,探索方言文化研究的新範式。《光明日報》「語言文字」版也推出了一系列關於方言研究與文化研究相結合的文章。
  • 方言詞彙 | 崔山佳:方言中有「腦」作後綴的用法
    據曹志耘主編的《漢語方言地圖集》(語法卷,2008:49),江西的撫州(屬贛語)有「數量+腦」,這比較特殊。「頭」與「腦」相關,漢語中有許多「A頭A腦」「A頭B腦」的四字格詞語,「頭」和「腦」的關係非同一般。「數量+腦」的說法更具有語言類型學價值。吳平的《臨川區志》(2009:690)說,江西撫州臨川方言中的「佬」尾是一個頗有鄉土氣息的詞綴。
  • 漢語方言怎麼分才合理?十大方言?八大方言?哪個才正確?
    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漢語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關於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傳最廣的官方學術分法:漢語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話區全國人民都大致聽得懂外,其他九種方言之間在沒有普通話作為橋梁時是無法互相溝通的。
  • 美國小夥建中國鄉音網站 繪製漢語方言地圖(圖)
    兩個美國人給他們創辦的漢語方言網站,起了個帶有中國傳統語言色彩的名字——「鄉音苑」。  在鄉音苑上,花花綠綠的「圖釘」插在一張電子地圖上,而每一顆圖釘代表著一段方言故事。點擊這些圖釘,可能會冒出粵語、吳語、贛語、客語、閩語、湘語……  如今,這個頁面看上去還很簡陋的網站,一共收集了377段漢語方言錄音。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流傳下來的先秦文獻,記錄的上古漢語,乃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書面語言。這個時期的書面語言,涵蓋先秦的經史子集,所記錄的是漢藏語系最古老的語言。其後,漢語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一直到元明清。這段歷史的漢語,我們稱之為中古漢語、近代漢語。
  • 2017年度漢語方言學科發展報告(上)
    代表性文章有:曾曉渝、陳希《雲南官話的來源及歷史層次》(《中國語文》第2期)通過歷史文獻考察和語言特徵比較,認為現代雲南官話的主體源自明代南直隸官話(不限於南京方言),滇西麗江等地的老派漢語可能是唐代南詔貴族所學漢語異化流變的結果,與主體雲南官話的來源和歷史層次不同;瞿建慧《湘西鄉話遇攝字的歷史層次》(《方言》第1期)指出湘西鄉話模韻主體層次讀音共有四種類型,非主體層次包括條件音變層和
  • 《湖南方言系列》叢書首發 包括16部湖南地方漢語方言著作
    《湖南方言系列》叢書首發 包括16部湖南地方漢語方言著作 2017-10-27 17:26:2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漢語方言去除義標記的多功能性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類型學、漢語方言學。  郭銳2015漢語謂詞性成分的時間參照及其句法後果,《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胡德明2008安徽蕪湖清水話中對象完成體標記「得」,《方言》第4期。  王健2010蘇皖方言中「掉」類詞的共時表現與語法化等級,《語言科學》第2期。  翁珊珊、李小凡2010從語義地圖看現代漢語「掉」類詞的語義關聯和虛化軌跡,《語言學論叢》第四十二輯,商務印書館。
  • 震驚:英語真的是漢語的方言嗎?
    其實,英語是不是漢語的方言,拿一句話就能夠驗證。全世界的人學習英語時,上第一課老師或者會教一首《ABC Song》的歌曲,讓學生去學唱。這首歌曲的名稱明顯能夠用漢字來書寫成《ABC 頌》;另外,這首歌曲中的有一句唱詞:I can say my ABC。這句唱詞顯然也是漢語:俺-可-說-某-ABC。記者:哦,這麼說,英語確實跟漢語非常相似。I can say my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