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作文不宜提倡

2020-12-17 光明網

連續兩年高考作文都有古文作文獲滿分,一些報章不但刊載了這種古文作文,而且還稱讚作者古文功底深厚,一時溢美之詞不絕於耳。但筆者認為,古文作文雖然難得,卻不宜提倡,理由有三:

一是與白話文背道而馳。早在一個多世紀前,文化先驅們就提倡白話文,並身體力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新詩及白話文在中國文壇颳起一股清新之風,由於白話文貼近百姓,因而受到大眾歡迎。從那以後,白話文成為我國人際交往的通用文體,古文僅僅作為一種歷史文獻的書面記載方式而存在。高考中有學生用古文寫作,且不說這篇新造古文尚有生硬、晦澀之處,即使是一篇十分完美的古文,對21世紀的今人而言,又有什麼大必要?對於現代人而言,當然應該讀得懂古文,但學語文的根本目的是學好寫好流暢生動的白話文,鼓勵中學生寫古文是一種倒退。

二是容易混淆概念。古文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學習古文可以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精煉文字,增加文採,但學習古文的目的並不是要人們按古文方式寫作,而是要領會中國文化,將其融會於白話文的寫作中。魯迅、朱自清、林語堂等文學巨匠,都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因而寫文章精闢生動,引人入勝。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將古文融會貫通,而不是像古人那樣寫古文。

三是容易誤導廣大青少年。古文作文可得滿分,會令一些中學生認為這是「捷徑」而加以仿效。對於現代人來說,古文用得少,讀得少,畢竟難以掌握,一味在古文上下功夫,勢必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這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是毫無益處的。

 

相關焦點

  • 學生寫文言文作文不值得提倡
    近日,一名11歲小學生40分鐘寫的600字文言文作文在網絡上走紅。近年來,類似報導並不少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用駢體古文、古白話寫作文,甚至用甲骨文答卷。對此,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寧提醒,「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優秀文學遺產,不是為了仿古,學生寫文言文作文不值得提倡」。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今天,浙江一份高考作文引起廣泛關注。原因是文中使用了大量生僻字,晦澀的名言和頻繁出現的哲學家名字讓整篇文章讀來有些困難。據悉,這篇文章在批閱時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而其他兩位老師均給出55分的成績,最終,閱卷組給出了滿分的成績。
  • 什麼才是好的作文?古文運動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
    最近,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很大的熱議,這篇作文的許多詞語很多人不要說不知道意思,甚至連正確的讀出來都成為一件難事。但是,這篇文章依然獲得了閱卷組的青睞。這篇作文引起的爭議其實並非現在就有的,而是可以向前回溯到千年之前,那就是文章究竟應該堆砌華麗的辭藻、難懂的語言,以故顯高深,還是應該「說人話」,以「文以載道」作為文章的根本目的。
  • 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 白話文與古文
    在就古文以及古文著作對現如今教育的影響、對後代三觀建立和人性洗滌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下面就「白話文與古文」的觀點論述摘抄一部分供大家體會咀嚼:=======我在《禪與道概論》這本書中也提到。說到中國文化有一股很難描述的味道,因為從白話文教育入手的人,打不開固有文化倉庫的庫門,進入不了。中國文化都記載在古書中,而古書都是用古文寫的。
  • 紅星書評|李鎮西:個人愛好可以尊重,晦澀文風不宜提倡
    『紅星書評』個人愛好可以尊重,晦澀文風不宜提倡——我看那篇有爭議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許多富有愛心的人總是說,人家一個高三的孩子寫了一篇作文,有些成人僅僅因為「讀不懂」就大加討伐,缺乏寬容,甚至太霸道了!為此,我要旗幟鮮明地說,種種尖銳的批評,不是對著孩子的,而是對著這種被提倡的文風的,對著因個人欣賞便試圖讓這種文風成為一種「作文標準」的成人的。
  • 論見 | 高考作文更應提倡「辭達而已」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 這篇辭藻華麗、典故堆砌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爭議。據悉,文章的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由於分差過大提交給審查組,最終被判定為滿分作文。
  • 當年用古文寫高考滿分作文,轟動全國的「王雲飛」,如今怎樣了?
    當文史君第一次看到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基本上是跪拜式讀完的。不僅文史君如此,據說當時的閱卷老師看到這篇文章也是驚著了。普通閱卷老師不敢下結論,最後申報語文組組長處,閱卷組長也是反覆讀了好幾遍,最後佩服於考生,給了滿分。這篇文章完全是採用駢體古文的方式完成的。
  • 「古文奇才」王雲飛是如何做到的?用文言文書寫一篇高考滿分作文
    江蘇如皋中學學生王雲飛,在2010年的高考中以文言文方式寫作文得到滿分的成績,被稱為「古文奇才」。755字高考滿分作文,其中有30字閱卷老師不認識,提交閱卷組長審核竟寫了近2000字注釋。 於作文本身來說,緊扣「綠色生活」這一主題,通篇文言文,熟練運用古文,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 教育部:高考禁繁體字作文 政府公文不宜用淘寶體
    商務印書館有關專家表示,現在國際上編寫教材提倡使用「源語言」,即基本用字用詞,以前我國在教材編寫方面沒有很好控制,今後語文等學科教材用字會逐步減少。權威發布高考作文禁寫文言文教育部發布的《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要求,語文作文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此前曾經出現的文言文作文、火星文作文、繁體字作文甚至甲骨文作文都將被禁。對此,教育部表示已經注意到一些媒體和考生、教師高度關注該話題。
  • 90後"古文奇才" 用文言文寫高考作文專家稱奇
    王雲飛(圖片來源:浙江在線)  中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50分報導,今年的江蘇高考作文,冒出一位"古文奇才",他流暢自然地運用文言文,以賦體加駢文的形式,熟練地引經據典,作文既切題又風格獨特,連研究了多年古文的專家都對他的古文修養大加稱讚。
  • 古文造句和解釋_古文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古文(gǔ wén)。近義詞有:文言文。反義詞有:白話。 如《說文》和曹魏時代《三體石經》中所收的古文及歷代出土的六國銅器、兵器、貨幣、璽印、陶器及近年長沙仰天湖楚墓中所發現的竹簡上的文字。至唐代則指隸書。 文體名。原指先秦兩漢以來用文言寫的散體文。相對六朝駢體而言。後則相對科舉應用文體而言。唐韓愈、宋歐陽修等皆曾大力提倡古文,反對駢驪的文體與文風。 泛指文言文。
  • 一位江蘇考生用古文寫高考作文,批卷老師自稱慚愧
    在江蘇高考以《綠色生活》命題的作文中,一名考生就以這樣通篇駢體古文的方式完成,閱卷老師在讀到此文時,視作「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南京市語文基礎知識閱卷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在看完全篇後,僅對文章的注釋就寫了4頁紙,當地媒體急尋這名「古文奇才」,昨天這位學子終於露面。
  • 每日一解:古文運動
    韓愈首倡「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應仿先秦散文,「文以載道」。在他看來,由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傳的「道」,在孟子死後失傳,他承擔起了重續「道統」的責任。韓愈提倡的「道統」就是孔孟的仁義道德思想,同時也做了一些新的闡釋。他一面講博愛,一面又講「義」。他說的「義」,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論證儒家的仁義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為其反佛提供理論根據。
  • 中國文學史名詞解釋 | 古文運動
    唐代中期韓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種文體和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
  • 當年,這位如皋古文奇才的一篇駢體古文爆紅全國!如今,他在何方……
    「最難寫」、「最奇葩」、「最接地氣」、「滿分作文」、「零分作文」等的爭論和吐槽又如期而至。親,你可還記得7年前「最火最火」的古文奇才嗎?想當年,一篇高考滿分駢體文《綠色生活》簡直是萬人矚目!如果是眼下這網絡爆火的光景,那更是分分鐘上熱搜、牢牢霸屏的節奏!
  • 林紓的古文意境論
    胡適稱林紓用「古文譯書」,成就了「古文的中興」,「《茶花女》的成績,遂替古文開闢一個新殖民地」,「林譯小說」因文言因素的運用展現出獨特魅力。事實上,翻譯只是副業,林紓視古文為安身立命之本,潛心著述,見識精到,文論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精,為同時代人所莫及,是名重一時的文章泰鬥。錢基博稱當時「大抵崇魏晉者,稱太炎為大師;而取唐宋,則推林紓為宗盟雲」。
  • 他用古文翻譯外文,是中國譯界之王,晚年反對廢除古文,痛罵胡適
    他曾給蔡元培寫過一封信,叫做《論古文之不宜廢》,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話是這樣說的【夫馬班韓柳之文,雖不協於時用,固文字之祖也。嗜者學之用其淺者以課人,轉轉相承必有一二鉅子出肩其統,則中國之元氣尚有存者,若棄擲踐唾而不之惜,恐國未亡而文字已先之,幾何不為東人之所笑也。」】
  • 他以古文寫高考作文,有30字專家都不認識,後被多所高校搶著錄取
    01前幾年就有這樣一位奇才,在2010年江蘇高考中以文言文作文,震撼了閱卷組老師,最後拿下滿分,他也因此一鳴驚人。滿分作文一公布,全網開始瘋狂搜索轉發這篇清新脫俗的作文,各媒體記者也是蜂擁而至,對這位古文奇才進行採訪。這位古文奇才究竟是誰?他是如何做到以文言文的體裁寫下這篇文章的呢?
  • 【江蘇一考生被破格錄取】用古文寫高考作文,批卷老師自稱慚愧!
    在江蘇高考以《綠色生活》命題的作文中,一名考生就以這樣通篇駢體古文的方式完成,閱卷老師在讀到此文時,視作「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南京市語文基礎知識閱卷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在看完全篇後,僅對文章的注釋就寫了4頁紙,當地媒體急尋這名「古文奇才」,昨天這位學子終於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