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高考作文都有古文作文獲滿分,一些報章不但刊載了這種古文作文,而且還稱讚作者古文功底深厚,一時溢美之詞不絕於耳。但筆者認為,古文作文雖然難得,卻不宜提倡,理由有三:
一是與白話文背道而馳。早在一個多世紀前,文化先驅們就提倡白話文,並身體力行,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新詩及白話文在中國文壇颳起一股清新之風,由於白話文貼近百姓,因而受到大眾歡迎。從那以後,白話文成為我國人際交往的通用文體,古文僅僅作為一種歷史文獻的書面記載方式而存在。高考中有學生用古文寫作,且不說這篇新造古文尚有生硬、晦澀之處,即使是一篇十分完美的古文,對21世紀的今人而言,又有什麼大必要?對於現代人而言,當然應該讀得懂古文,但學語文的根本目的是學好寫好流暢生動的白話文,鼓勵中學生寫古文是一種倒退。
二是容易混淆概念。古文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學習古文可以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精煉文字,增加文採,但學習古文的目的並不是要人們按古文方式寫作,而是要領會中國文化,將其融會於白話文的寫作中。魯迅、朱自清、林語堂等文學巨匠,都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因而寫文章精闢生動,引人入勝。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將古文融會貫通,而不是像古人那樣寫古文。
三是容易誤導廣大青少年。古文作文可得滿分,會令一些中學生認為這是「捷徑」而加以仿效。對於現代人來說,古文用得少,讀得少,畢竟難以掌握,一味在古文上下功夫,勢必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這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是毫無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