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華網上市看媒體加快融合發展
10月28日上午9時30分,新華社社長蔡名照和上海市市長楊雄共同敲響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銅鑼,這標誌著新華社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新華網成功上市。在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新華網等媒體「國家隊」逐鹿資本市場意義何在?
20載成長 夯實發展基礎
作為A股市場迎來的又一家新聞網站「國家隊」,新華網今年步入了建網的第20個年頭。
依託新華社國家通訊社的權威地位和世界性通訊社的全球信息網絡,新華網在發展中鍛造出權威的內容資源、廣泛的用戶基礎、優質的客戶資源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等獨特優勢,其新聞觸角早已延伸到世界各地。
目前,新華網每天以中文、英文等10個語種和藏、維吾爾、蒙古三個少數民族語言,24小時不間斷髮布新聞信息。
在新的媒體時代潮流中,新華網瞄準建成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一流新聞網站和有強大實力的網際網路文化企業兩大目標,設立獨立的研究機構,探索前沿技術在媒體領域的應用,實現從多媒體向全媒體的加速轉型。
例如,新華網率先成立了新聞無人機隊,並已投入到突發事件報導中,傳感器新聞、機器人新聞等已在實驗室階段取得初步成果;合作建立基於傳感器和遙感技術的開放性用戶體驗實驗室,與醫藥等行業的領軍企業跨界合作,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等。
近三年來,新華網Alexa國際排名屢創新高。截至今年9月30日,新華網在全球所有網站中的綜合排名持續穩定在前100位,全面超越西方主流媒體所辦網站。
新華網超前布局取得成效,在網絡廣告基礎上,信息服務、網站建設及技術服務、移動網際網路等綜合服務成為新的增長點,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節節攀升。
數據顯示,新華網2013年至2015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5億元、6.33億元、9.97億元,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達到5.32億元。
6年蝶變 化「後發」為「厚發」
行業前景與企業潛力,是新華網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兩大原因。
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轉企改制的首批試點單位,新華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花了六年時間。在這期間,國內文化產業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經國家統計局核算,去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未扣除價格因素),快於同期經濟增速,佔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
傳媒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好政策不斷,發展尤為突出。2014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中央主要媒體為龍頭、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切實推動媒體融合在重點工作、重要領域和重大項目上順利布局。
在傳媒加速進行融合的過程中,上市成為融資的重要手段。去年以來,江蘇有線、讀者傳媒等一批企業相繼上市,文化傳媒產業成為資本市場上最為活躍的板塊之一。
就企業自身而言,從2014年開始,新華網就開始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拓展業務範圍,到2015年末非流動資產較2014年末大幅增長了157.73%。同期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大幅增長,較上期增幅達到了436.75%。
業內認為,從傳統的新聞網站「無縫」對接多項產業,顯示了新華網向一家真正的網際網路文化企業蛻變的雄心,而其融合發展帶來的媒體創新能力、用戶精準分發能力、產業放大能力、增值服務能力等,均有望給資本市場帶來可觀的回報。
資本與媒體「牽手」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登陸A股市場對新華網具有重要意義,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說。
他表示,新華網上市是新華社以及新華網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團的重要戰略舉措。
上市後新華網面臨第三次創業周期。據了解,新華網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全媒體信息應用服務雲平臺,移動網際網路集成、加工、分發及運營系統業務,政務類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新媒體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以及在線教育等領域。
考慮到當前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形勢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上述資金投向既聚焦主業、又適度多元,有利於鞏固新華網在國內國際傳播領域的領先優勢,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經營效益,加速構建多元化的網絡經營業態。
業內認為,對新華網的控股股東新華社而言,此次對接資本市場同樣意義重大。當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網際網路正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媒體變革,形成既彰顯主流媒體品格力量,又符合新興媒體特點規律的傳播新格局勢在必行。
成功上市倒逼新華網公司化、規範化、市場化進程,通過推進科技、資本、人才與傳媒的深度融合,使傳播力、影響力更大。藉助資本的活力,擁有85年歷史的新華社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的進程有望提速。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