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清朝的皇宮,清帝國是有史以來人口最多的帝國

2021-02-08 穎穎姐聊歷史

歷史學廣義: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即以歷史為認識對象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也可以用「歷史」一詞代表

紫禁城是清朝的皇宮。清帝國(1644-1912)是有史以來人口最多的帝國,也是中國最後的帝國。它由入侵者統治,在頭120年繁榮,並以破紀錄的戰爭和自然災害結束。這10個事實將幫助您更好地了解清帝國。

清朝上臺就像成吉思汗一樣。努爾哈赤(Nurhaci,1559-1626)是一位滿族酋長,他的成就與成吉思汗早期的一樣。讓人想起成吉思汗,他首先在戰鬥中擊敗了一個敵對的部落聯盟。然後他制定了新的法律,建立了書寫體系,採用了先進的軍事技術,組織了女真人和蒙古部落組成了一支有效的軍隊。努爾哈赤領導了對明朝帝國(1368-1644)的襲擊並在戰爭中死亡。他和他的兒子都不能越過長城。

2長城將軍是王朝開始的關鍵,幾個世紀以來,嚴密守衛的山海埡口已經阻擋了東北侵略者。如果吳三桂將軍在1644年沒有打開山海關長城的大門。也許反叛領袖李自成領導下的統一中國本可以把滿族人趕出去,取代明朝與另一個由漢族領導的王朝。然而,當吳將軍聽說叛亂分子已經佔領北京並且正在向他進軍時,他支持滿族。

滿族人創建清朝帝國的運動持續了57年。滿族堅持不懈。努爾哈赤於1626年去世後,他的兒子徵服更多的領土,並擊敗韓國,然後他的孫子在軍隊徵服北京在1644年他的大孫子,康熙,終於制服了所有的明帝國在1683年他們的活動因為這是該地區的徵服現在的中國在努爾哈赤去世後持續了57年。

康熙和幹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治者。乾隆皇帝,康熙皇帝從1654年到1722年(61年)統治,幹隆統治於1735年開始,1796年正式結束。在那之後,雖然幹隆的兒子正式在位,但他控制了法庭,直到他於1799年(64歲)去世。這兩個帝國統治時期2200年的中國皇帝統治時間最長,兩個最繁榮。

清帝國是中國第二大帝國。幹隆皇帝在20世紀50年代徵服了中亞東部,標誌著清朝權力的高度,當時帝國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裡(500萬平方英裡)。這是美國,墨西哥和中美洲的規模。(目前中國的面積與美國相當,為950萬平方公裡。)只有元帝國,即蒙古帝國,規模更大,達到2400萬平方公裡。

6、清帝國是人口最多的帝國。在幹隆,人口從1735年的2.42億增長到1799年的約3億,約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北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清帝國的人口是大英帝國的3倍,但不到40%。從1800年開始,內戰造成3000多萬人死亡。

由於築壩,黃河現在變得淺薄和馴服,但在晚清時期,洪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從1800年開始,歷代的朝廷和官員都採用了後來幹隆年間的頹廢和腐敗的方式。政府削弱了,人民反抗了。在鄧甘起義(1864-1877)期間,數百萬人在戰鬥和屠殺中喪生,1800年後雲南和貴州的數百萬人死於戰爭。太平天國起義中有 大約25,000,000人死亡。這是一場持續了1851年至1864年的內戰,在這13年中死亡人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外的任何其他戰爭都要多。

自然災害造成超過3000萬人死亡。洪水:在黃河淹沒於1887年,與人1 2萬人死於。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災害和洪水之一。黃河在1898年再次淹沒,刺激了義和團的叛亂。在長江淹沒在1911年,約100,000死亡。

饑荒: 1876年至1879年的中國北方饑荒在北方幾個省份造成大約1000萬人死亡。1907年的中國饑荒造成大約2500萬人死亡。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兩次饑荒。清朝以最長統治的皇后和最年輕的中國皇帝結束。

作為慈禧太后嚴重管理不善的一個例子,大量的海軍資金被轉移到重建頤和園。慈禧太子(同治皇帝)和侄子(光緒皇帝)正式統治,雖然她從1861年到1908年統治「幕後」。清帝國在管理不善的情況下失敗了,儘管她盡了最大的努力。她選擇的繼承人,即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1912年帶來了兩千多年的帝國中國,當時他的母親被迫籤署共和軍的退位。然後民國時代開始了。

外國人既幫助又傷害了清朝帝國。外國人造成的最嚴重的損害之一是通過羞辱強迫交易大規模鴉片成癮。歐洲人佔領了主要港口區域和強制條約。

鴉片經銷商在外國軍事保護下獲得了巨額利潤。1880年,中國進口了超過6500噸鴉片。到20世紀初,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年產量為22,000噸。

另一方面,外國基督徒為兒童,大學和醫院建立了數千所學校,幫助人們改善生活並實現現代化。外國軍隊也有助於消除最大的民間叛亂 - 太平天國起義(1851-1864) - 歷史上第二次最致命的戰爭,其中2500萬人死亡。

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今天就到這裡,願你在生活中沒有煩惱

編輯者:小芳

聲明:文章原創,圖片整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與歷朝皇宮相比,明清紫禁城原來那麼小?
    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城,有著近五百年作為皇宮的顯赫歲月。似乎比秦鹹陽,漢長安、洛陽,南朝建康,隋唐長安都要長久和輝煌。很多人都去過故宮,都會被故宮的金碧輝煌、綠瓦紅牆、高閣大殿彰顯出來的皇家氣度所折服,以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座皇家宮城。
  • 清朝的「海盜帝國」,消亡於1810年
    坐在火藥桶上的嘉慶,面對帝國事故頻發,一刻不得消停,心累啊—— 好不容易,隱忍了3年,終於扳倒巨貪和珅; 誰知川楚白蓮教起義,一觸即發,釀成了清朝中期最大的一次內部戰亂; 期間,在紫禁城內,遭遇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刺殺,差點連命都丟了;
  • 外國人眼中的清帝國是怎樣的?英國使團的中國之旅看到了什麼
    我們繼續來研究清帝國的王朝建構、文化認同問題。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我們分別談了滿洲諸申的族源,闡述了努爾哈赤起兵反明的戰爭性質,也重點談了清帝國「承接天命」後所做的一系列正統性工作。在這一系列文章行將結束之際,咱來談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清帝國的對外交往,來看看在當時的「外國人」眼中,清帝國到底是中華帝國的象徵,還是不知所謂的蠻夷。
  • 紫禁城的前世與今生
    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號召聯軍官兵在北京城、在紫禁城隨便搶劫,想要什麼隨便拿。一聲令下,紫禁城城裡城外成為匪軍天堂。皇宮裡,拿得走的珍貴文物,一概拿走,拿不走的就統統砸爛打碎毀掉。 1900年8月15日清晨七點,美軍在炮兵的掩護下,向大清門和天安門發起了進攻。持續到16日晚,帝國的首都終於淪陷,這也是這座城市,在短短半個世紀內第二次淪陷。
  • 這裡是中國歷史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方的起點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 帝國史丨法蘭西帝國:正式帝國(上)
    在它的頂點,法蘭西帝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幾個帝國之一,佔據一千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土地。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是從十六世紀早中葉開始的,當時,在與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競爭中,法國開始在北美、加勒比海和印度建立商貿點與殖民地。從一開始,法國人的殖民行為就與英國人非常不同。
  •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宮,其中有個皇宮一直保存至今!
    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未央」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含有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未央宮有六個紫禁城那麼大,其建築形制深刻影響了後世宮城建築,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宮城建築的基本格局。
  • 遊牧民族與中原帝國的千年恩怨:究竟哪些因素決定了競爭的勝負?
    南宋時期,中國北方曾被多個遊牧帝國控制。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在佔領中國之前也是遊牧或半遊牧民族。儘管清朝統治者更有野心徵服亞洲大陸,也更擅長對付遊牧民族,但多數情況下,清朝依然延續了以費正清式「中國的世界秩序」作為意識形態之本的儒家外交政策。除了領導者的智慧外,時機對於遊牧部落的成功也很重要。農業帝國向來非常穩定,即使受到遊牧部落的打擊也不至於崩潰。從歷史上來看,遊牧部落對農業帝國的絕對優勢時期,也是漢人內亂程度較高的時期。
  • 明成祖朱棣與紫禁城
    當時明朝的皇城在今天的南京,朱允炆一把火,把皇宮燒了個大半,從此銷聲匿跡。經過11年的準備,1417年,朱棣就開始從全國範圍內,徵集能工巧匠,開始紫禁城的建設。這座新皇宮,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建造,同時還加上了風水學、陰陽五行學、還有星象學等玄學知識。之所以叫「紫禁城」正式由星象學而來。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趕跑了還躲在紫禁城中的溥儀。第二年,成立故宮博物院,供百姓參觀。
  • 清朝的四大慘敗戰爭,每一次都很奇怪,加速了清朝帝國的滅亡
    說到清朝的最後幾年,大多數中國人都不願回想起這一悲慘的歷史,因為這是中華民族最屈辱的時期。 在這段時間裡,清朝和民國都被大國欺負並籤署了各種不平等條約。 中華民族在短短一百年中積累了兩千多年的王權。 ,不僅沒有聲望,而且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嚴重傷害。
  • 帝國間的COSPLAY:如果明朝代替清朝,十九世紀的中國會變強大嗎
    明朝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緊鄰的兩個朝代,在中國古代封建發展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於雙方執政時期都曾出現過經濟繁榮、軍事強盛的高光時刻,因此其在現代歷史愛好者中也都收穫了一大批明粉、清粉。但同時,因為清朝的建立是借明王朝內亂之機入主中原,導致明粉們大多對明清鼎革心有不甘,再加之十九世紀以後晚清政府在面對帝國主義列強入侵時表現不盡如人意,因此許多明粉認為,如果由明朝代替晚清政府領導十九世紀的中國,中國也許就不會在近代經歷屈辱的歷史,更有甚者認為如果明朝能夠繼續執政,大明帝國將會更加發展壯大,再創一個漢唐盛世也未可知。
  • 百年前越南皇宮上色彩照:金鑾殿錦衣衛把守,老宮女住荒蕪宗廟
    圖為法屬時期順化皇城大內午門,仿造北京紫禁城午門建造。 這座和北京明清皇城同名的皇宮見證者越南大南帝國到法屬安南的歷史,當時阮朝皇帝被法國人稱呼為安南王。
  • 最強大帝國與最文明帝國相遇的火花,能不能平起平坐,是個大問題
    18世紀末,對於古老的東方帝國來說一切照舊,被奉為唯一社會準則的孔夫子的思想,依舊是這個國度不容任何質疑的,指導萬事萬物的聖書,人們依舊十分滿足的生活在這個被稱為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歲月靜好或許正是如此。正如幾十年後黑格爾所說的一樣,這個國度的人在精神上沒有任何個性,從本質論上看任何改變都不會從它一再重複的歷史中產生。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紫禁城從明朝「永樂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朝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見證者。回望歷史,紫禁城從肇建到定格,歷經明清兩朝五百年的坎坷和輝煌,它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都城是國家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皇宮是國家的中樞之地。建宮定都歷來是國之大政。
  • 元末蒙古帝國的覆滅,黃金家族難逃一劫,一個帝國的結束
    蒙古帝國前後經歷429年,之後的元朝走過了300多年,267年的北元,至此終結。林丹汗成為了元朝的亡國之君,作為亡國之君的他也遭受到了王國覆滅的侮辱,自己的所有妻子被皇太極俘虜最後被分給皇太極的兄弟和臣子。1636年三月,在盛京瀋陽漠南蒙古所有部落的大小領主全部齊聚,皇太極成為蒙古的可汗的事情也被他們承認,也正是在這一年皇太極登上皇位,把國號改為清,為崇德元年。從此另一個王朝崛起了。
  • 西方的「新清史」質疑清朝是中國,清朝是如何奠定「中國」含義的
    在近代史中,清朝前中期,是世界上領土龐大,人口最多,且富饒的國度。這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起,而且經過近代史,中國還保存如此龐大的領土,這就讓他們好奇,是什麼原因讓中國保存如此龐大的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開始研究清朝,隨著深入地了解,清朝的歷史開始被他們所熟悉。他們過分地強調清朝的獨立性,稱清朝為滿洲帝國,而中國是滿洲帝國的一部分,從而提出「清朝非中國論」。
  • 波蘭立陶宛聯盟、奧匈帝國及歐盟
    歷史上歐洲人曾採用三種形式來完成歐洲的統一;帝國(武力擴張)、王朝聯盟(婚姻)及歐盟(經濟政治聯盟。) 一,歐洲歷史上的六大帝國沒有統一歐洲。 波蘭立陶宛聯邦是16~17世紀,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在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波蘭是事實上的統治主體。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國力就每況愈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儘管清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清政府卻仍堅持著天朝上國的腐朽思想,舉國上下不思進取,認為西方列強是蠻夷之國。為了反對西方列強,義和團運動興起,起初,慈禧太后對這次起義並不多加幹涉,畢竟義和團運動是符合她的利益的,清政府想要利用這次起義將西方列強驅趕出去,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義和團運動成為了西方列強入侵大清的藉口,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組成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入侵中國行,大肆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
  • 清朝對外的正式名稱是什麼?中國?中華?大清國?大清帝國?
    清朝清朝作為一個中國政權中國,中華大清國,大清、大清國,大清帝國,中華,這幾個名字幾乎是串著用的。康熙二十八年,為了解決沙俄向東擴張而引發的邊界爭端,清朝和沙俄籤訂了具有現代國際法性質的邊界條約,即《尼布楚條約》。
  • 歐立德:傳統中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帝國
    但對中國人來說,傳統中國卻不一定是大家心目中認定的「帝國」。只要隨便問問,傳統中國是否蘊含帝國含有的屬性──帝國主義,對中國讀者而言,這答案多是斷然否定的。即使我們請教向來最願意稱大清國為帝國的清史專家,他們一般都會否認中國式的帝國帶有侵略性的行徑——無論清朝在開闢中國版圖上有多大貢獻。如果是這樣,在概念上而言,好像「中華帝國」將是一個有別於一般意義的帝國,是一種帶有「非帝國主義性質」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