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hnology:冷凍消融術和納米抗癌藥物聯合療法或可摧毀癌症幹細胞
2014年3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冷凍消融術是一種依靠外部能量,常用語治療包括癌症在內的一系列疾病的微創傷手術,該技術是通過將患者機體的病變組織冷凍至零下溫度來促使病變組織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因其具有完美的美容效果而且可以保持組織不形成明顯的疤痕
-
Immunity:免疫細胞新發現或將開啟新型抗癌療法的開發之路
2020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mmunity上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揭示了一類特殊的免疫細胞如何被激活來殺滅癌變細胞,相關研究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抗癌療法。
-
新型納米材料用於核酸遞送和鹼基編輯
例如,由mRNA介導的蛋白質補給療法,已被試用於多種遺傳性疾病的治療,並進入臨床測試階段。該療法可通過將體外合成的mRNA遞送進入體內,經由生物體內固有的途徑表達包括胞內、跨膜以及外泌類蛋白質,進而輔助恢復相應蛋白的生理功效。除此以外,近期Cas9 mRNA與單鏈嚮導RNA(sgRNA)同步遞送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將基於mRNA的治療推廣到基因編輯領域。
-
ACS Nano:新型納米技術平臺有望加速幹細胞移植領域研究
2019年9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納米技術,其或能增強對幹細胞移植的研究,有望幫助改善多種疾病人群的治療,包括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疾病、其它神經變性疾病和中樞神經型損傷等。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或β-地中海貧血患者體內的血紅蛋白因為HBB基因上的突變而無法正常行使攜帶氧氣的功能。但是少部分患者體內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上攜帶著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讓原本在出生後就停止表達的胎兒血紅蛋白在成人階段仍然能夠持續表達,從而緩解貧血症狀。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自然》雜誌10月21日發布,美國Broad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基因變異。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研發編輯、編寫和調節核酸的前沿技術及對抗重大疾病的基因與細胞療法,同時發展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10月25日,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
-
天津大學《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將變更為英文刊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申寧)日前,教育部日前做出批覆,同意天津大學《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變更為英文刊。並要求儘快到新聞出版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據了解,《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創刊於2003年,為雙月刊,由天津大學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該刊旨在展示國內外納米技術、微機電系統、精密加工和精密測量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科學研究進展,刊登該領域重要科學研究論文、研究報告等學術文獻,促進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科技發展。
-
Science 子刊:開發出可有效治療肝臟代謝疾病的新型基因療法
圖片摘自:www.healthandfitnesstalk.com2016年7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由於捐獻器官來源嚴重短缺,如今梅奧診所的科學家開了一種新型療法來治療肝臟疾病的患者研究人員檢測了特殊基因療法對患有1型遺傳性酪氨酸血症(hereditary tyrosinemia type 1, HT-1)的豬的治療效果,1型遺傳性酪氨酸血症是一種由於特殊酶類缺失引發的機體代謝障礙,該病的常見療法就是利用特殊用藥方案來治療,但對於很多患者都沒有效果,而且長期用藥的安全性也是未知的。
-
科學家開發用於細胞免疫療法基因組改造的集合敲入技術
科學家開發用於細胞免疫療法基因組改造的集合敲入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0 13:06:23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lexander Marson、Theodore L.
-
Nature子刊:第二代鋅指核酸酶技術
據Sangamo介紹,這些改進使得ZFN的多樣性增加到64倍,從而有望對特定基因組位點進行高度精確的編輯。文章的通訊作者Edward J. Rebar博士是Sangamo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第一作者是David Paschon博士。Paschon博士及其同事通過一系列蛋白質改造工作,開發出新的ZFN結構。
-
粒細胞抗癌療法:免疫細胞新技術,癌症患者新曙光
異體超活性粒細胞抗癌療法(以下簡稱「粒細胞抗癌療法」)是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維克森林大學教授、上海市東方醫院客座教授崔徵教授根據粒細胞吞噬、殺滅腫瘤細胞的功能研發出的全新療法,其本質是成分輸血,安全性高,有望為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那麼,粒細胞抗癌療法和幹細胞療法、時下大熱的免疫療法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2018國際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細胞技術與組織工程、3D列印等工程化技術的融合,逐漸指明了工程化組織器官修復的發展方向。美國韋克福雷斯特大學利用「組織和器官集成列印系統」(ITOP)列印出人造耳朵、骨頭和肌肉組織,將其移植給動物後都能保持活性,有望解決人造器官移植難題。
-
2019年終盤點:2019年基因工程領域解讀
2019年12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後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和生產新產品。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三輪篩選產生了21個獨特的結合SpikeS2P的納米抗體,而且ACE2胞外結構域(ACE2-Fc)的二聚體構造體可降低這種結合。這些納米抗體分為兩類。第I類納米抗體結合RBD並直接與ACE2-Fc競爭(圖1B)。這一類的典型例子是納米抗體Nb6,它可與SpikeS2P和RBD單獨結合,結合常數KD分別為210nM和41nM。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研究者表示,這種能在一分鐘內為單一細胞分裝水凝膠液滴的新技術還能被用來「誘騙」骨髓幹細胞分化成為特殊類型的細胞;同時該技術還是對當前技術的改進,當前很多方法通常會以一種不受控的方式將大量水凝膠與細胞混合,這就會使得細胞與其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相互作用而難以進行研究,而新型的水凝膠沉積技術就可以用於治療目的,比如支持用於製造新型組織的幹細胞等。
-
全方位賦能|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籤署...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我國政府在布局國家發展納米科技與產業方面專門設立的、國內唯一一所從事納米技術及應用研究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中心於2003年10月,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發文(發改高技[2003]1385文件)批准成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安序源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共同合作開發液體活檢技術第四代單分子測序平臺研發企業安序源(Axbio)宣布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核酸檢測技術研究中心鄭岷雪教授團隊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液體活檢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液體活檢是腫瘤精準醫療的一項重要技術。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因此對於該類疾病的治療,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利用載體將正常基因導入患者體內實現治療作用。目前最常用的載體就是人工改造後的工程病毒,目前臨床上基因治療使用最多的病毒載體就是逆轉錄病毒、慢病毒和腺相關病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