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子刊:開發出可有效治療肝臟代謝疾病的新型基因療法

2020-12-20 生物谷

圖片摘自:www.healthandfitnesstalk.com

2016年7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由於捐獻器官來源嚴重短缺,如今梅奧診所的科學家開了一種新型療法來治療肝臟疾病的患者,相關研究發表在了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文章中研究者在不採用器官移植的前提下,利用了一種新型方法來糾正患者機體的代謝障礙。

研究人員檢測了特殊基因療法對患有1型遺傳性酪氨酸血症(hereditary tyrosinemia type 1, HT-1)的豬的治療效果,1型遺傳性酪氨酸血症是一種由於特殊酶類缺失引發的機體代謝障礙,該病的常見療法就是利用特殊用藥方案來治療,但對於很多患者都沒有效果,而且長期用藥的安全性也是未知的。

研究者Raymond Hickey博士說道,肝臟移植是徹底治療1型遺傳性酪氨酸血症的唯一療法,1型遺傳性酪氨酸血症往往會伴隨進行性的肝臟疾病;因此利用新方法來治療HT1和其它代謝疾病獲將可以幫助患者避免進行肝臟移植,並且可以拯救許多患者的生命。

通過基因療法治療,被糾正的肝臟細胞就會被移植到患病肝臟中從而正常產生特殊酶類,研究者表示,這種療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細胞的細胞移植療法的一種新形式,因此患者並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同時還能避免免疫抑制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豬體內進行這種基因療法就可以改善豬HT1的症狀,從而有效抑制肝臟衰竭的發生,同時利用核成像技術也可以通過一種非侵入性的成像過程來幫助科學家們有效監測糾正細胞的繁殖擴散情況。

最後研究者Hickey表示,遭受先天性肝臟代謝紊亂的兒童或許會因這種新型基因療法而獲益,目前有超過五分之一患兒的肝臟移植都是因為代謝疾病的影響。本文研究中,研究者還檢測了利用細胞運輸慢病毒載體治療肝臟疾病的效果,慢病毒載體是一種傳統用於治療血液障礙的療法載體。(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Curative ex vivo liver-directed gene therapy in a pig model of hereditary tyrosinemia type 1

Raymond D. Hickey1,2,*, Shennen A. Mao1, Jaime Glorioso1, Faysal Elgilani1, Bruce Amiot3, Harvey Chen1, Piero Rinaldo4, Ronald Marler5, Huailei Jiang6, Timothy R. DeGrado6, Lukkana Suksanpaisan6,7, Michael K. O』Connor6, Brittany L. Freeman8, Samar H. Ibrahim8, Kah Whye Peng2, Cary O. Harding9, Chak-Sum Ho10, Markus Grompe11, Yasuhiro Ikeda2, Joseph B. Lillegard1,12, Stephen J. Russell2 and Scott L. Nyberg1

The only cure for hereditary tyrosinemia type 1 (HT1)—an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is a liver transplant. However, owing to the shortage of liver donors, Hickey et al. turned to gene therapy as a way to cure HT1. The authors took liver cells from pigs that have HT (through a defect in the gene Fah), transduced them with the correct Fah, and then put the cells back into the same animals. The ex vivo gene therapy approach prevented liver failure and fibrosis and also restored metabolic function, which is deteriorated in HT1 disease. Having demonstrated in large animals the use of materials that are safe for use in people, the technology is now poised to move into patients, to regenerate their own livers and spare them the long wait times on the liver transplant list.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比二甲雙胍還厲害!一種肝臟蛋白質可有效控制血糖!
    目前的治療方法雖然有效,但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有限,且副作用明顯。 近日,墨爾本大學研究發現,肝臟自然產生的SMOC1蛋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與目前的一線藥物二甲雙胍相比,這種蛋白質似乎更加出色,因此,工程形式的SMOC1或許可以用來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人員希望,基於SMOC1的新型治療方法能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 Science子刊:基因替代療法有望治療尼曼-皮克病等一系列溶酶體貯積症
    它是一種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影響著身體的多個系統,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致病基因和疾病症狀和患者體徵,人們將NPD主要分為4種類型:A型(NPD-A),B型(NPD-B),C1型(NPD-C1)和C2型(NPD-C2)。NPD-A是一個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發生功能喪失性突變引起的,其中酸性鞘磷脂酶可將鞘磷脂水解成神經醯胺。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新型的抗體藥物真能幫助有效減肥嗎?【5】J Neuroinflammation:開發出首個有望有效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靶向抗體療法doi:10.1186/s12974-020-01915-0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肯塔基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療法
  • Science子刊:基因療法新突破!在體內選擇性擴增經過基因修飾的肝細胞
    2016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基因療法為治療遺傳病提供希望,但是它的效率經常太低而沒有治療價值。Nygaard說,「基因療法是一個治療潛力巨大的領域,但是也是一個充滿巨大風險的領域。」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利用重組腺相關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載體治療血友病等肝臟疾病,取得一定的成功。
  • Science子刊:新藥物有助於對抗代謝症候群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耶魯大學開發的一種新藥減少了與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相關的一系列異常症狀。
  • 基因療法或可治療 一種先天糖脂代謝病
    《科學·轉化醫學》 2019.8.21封面故事尼曼-匹克氏病A型(NPD-A)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突變引起,屬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基因替代療法已被證明對其他單基因神經疾病有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路易斯·薩馬蘭奇等研究人員評估了基於腺相關病毒載體血清9型(AAV9)基因治療對尼曼-匹克氏病A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表明,AAV9介導的人類酸性鞘磷脂酶能在小腦延髓池傳遞,並在大腦和脊髓中出現廣泛的基因表達,同時沒有毒性跡象。他們還在尼曼-匹克氏病A型小鼠模型發現,這種治療可以預防運動和記憶損傷,提高存活率。
  • 線粒體疾病療法開發的前景!
    (小分子和基因療法),以及有效預防線粒體疾病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的方法的進展情況。Cell, doi:10.1016/j.cell.2020.02.051線粒體疾病是一組複雜的代謝性障礙,其主要是由遺傳缺陷影響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所導致的,不管是從臨床還是從治療的角度來講,臨床研究人員治療這種疾病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文章中,研究人員從以下方面對線粒體疾病的療法及預防手段進行了分析論述,包括當前線粒體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小分子藥物療法的開發、誘導線粒體翻轉
  • Science子刊:直接向大腦注射AAV病毒,治療嬰兒罕見致命遺傳病
    研究團隊通過AAVrh.10病毒載體直接將CLN2編碼基因遞送到CLN2病患者大腦,18個月觀察結果表明,該基因療法安全性良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神經系統中TPP1蛋白表達水平,有效緩解患者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的衰退。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糖原累積症易導致生長遲緩,飲食治療適用新生兒,基因療法最徹底
    在哺乳動物體內,糖原一般都是存儲在骨骼肌和肝臟內的。其他的器官也有少部分糖原,類似腎臟,心臟等。但是當糖原過多時,就會引發一些疾病。這種酶缺陷可導致12種臨床疾病。類型以肝臟疾病為主,其中Ⅰ、Ⅲ、Ⅳ、Ⅴ、Ⅴ類以肌肉組織損傷為主。該病具有一種共同的生化特徵,即肝內糖原儲存異常,絕大多數肝、肌、腎等組織內糖原儲存異常。只有少數病症的糖原儲存正常,但其分子結構異常。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我們為什麼需要基因療法
    ▉基因療法的簡介 人體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生命活動過程中重要物質代謝失衡或對應信號通路調節失衡所引起,其中,部分疾病是基因表達缺陷造成的對應代謝功能缺失造成。
  • Science:自閉症遺傳異質性或幫助開發個體化精準療法
    ,比如自閉症等,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MIT等處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釋了為何深入剖析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中所觀察到的遺傳異質性可以幫助開發治療ASD疾病的精準化療法。
  • Science新年發文:基因療法時代即將到來 挑戰不容忽視
    大約五十年前,科學家假設,外源DNA的遺傳修飾可能對遺傳性人類疾病的治療有效。基因療法通過將遺傳物質導入細胞補償或糾正異常基因,引入的正常基因拷貝能夠幫助恢復必需蛋白質的功能。這種「基因治療」策略為後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即通過一次治療就可以獲得持久且有效的臨床治療。
  • 王娟等Science子刊發文,深剖自閉症菌群代謝特徵
    通過這種方法,他們挖掘出與ASD高度相關的菌群代謝功能特徵,表明ASD患兒存在菌群解毒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可能造成了內/外源性毒素在體內的積累此外,基於ASD相關微生物解毒酶的診斷模型可以較好的分辨出ASD患兒,並與ASD臨床評分存在一定關聯。這些發現闡釋了腸道菌群在ASD發病機制中的一種新作用,提示旨在恢復菌群解毒功能的幹預方法或能用於治療ASD,該研究提出的準配對隊列策略,對於進行疾病相關菌群研究也有重要參考意義。
  • Nat Med:基因療法新突破!成功治療線粒體基因突變疾病
    2018年9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基因組突變(mtDNA)是導致線粒體疾病很重要的原因。到目前為止,由於外顯率、表現和預後的異質性,這些線粒體疾病仍然無法治癒,也很難有效治療。
  • Science子刊:震驚!臨床試驗表明對單眼進行基因治療載體注射,可...
    大多數患者的MT-ND4基因發生m.11778G>A突變。現有的治療這種致盲性視神經病變的方法仍然有限。Sahel博士說,「作為治療這些年輕患者的人,我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感到非常沮喪。這些患者在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裡迅速失去視力。我們的研究為治療這種年輕人所患的致盲性疾病提供了很大的希望。」
  • Nature子刊:果蠅又有新貢獻,肝臟功能異常或會導致心臟健康惡化!
    這項研究或能填補科學家們理解心臟健康和機體其它組織之間關聯的空白,同時還能幫助開發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新型療法。肝臟是主要的內分泌器官,發生感染或肝臟損傷可產生大量促炎性細胞因子,因此,肝功能不全(例如肝硬化)患者通常顯示出心律不齊的增加。肝臟也富含過氧化物酶體(ROS代謝的關鍵細胞器),有研究表明,過氧化物酶體基因在衰老果蠅的絳色細胞中表達下調,然而,過氧化物酶體在衰老調節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 基因替代療法有望治療鞘沉積病等一系列溶酶體貯積症
    它是一種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影響著身體的多個系統,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致病基因和疾病症狀和患者體徵,人們將NPD主要分為4種類型:A型(NPD-A),B型(NPD-B),C1型(NPD-C1)和C2型(NPD-C2)。NPD-A是一個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發生功能喪失性突變引起的,其中酸性鞘磷脂酶可將鞘磷脂水解成神經醯胺。
  • 幹細胞治療肝臟疾病案例和機制
    治療方法包括治療原發病、控制肝星狀細胞(HSC)和調節細胞外基質(ECM)合成/降解平衡的藥物等。這些療法大都是通過修復肝損傷的疾病從而延緩肝纖維化的發展和肝硬化及其失代償期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延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