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基因替代療法有望治療尼曼-皮克病等一系列溶酶體貯積症

2020-12-22 生物谷

2019年8月24日訊/

生物谷

BIOON/---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NPD)又稱為鞘沉積病(sphingolipidoses),是一種溶酶體貯積症,其特徵在於神經變性和早期死亡。它是一種先天性糖脂

代謝性疾病

,影響著身體的多個系統,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致病基因和疾病症狀和患者體徵,人們將NPD主要分為4種類型:A型(NPD-A),B型(NPD-B),C1型(NPD-C1)和C2型(NPD-C2)。

NPD-A是一個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發生功能喪失性突變引起的,其中酸性鞘磷脂酶可將鞘磷脂水解成神經醯胺。患者出現精神發育遲滯,早期運動技能明顯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和早逝。

NPD-A患兒生存率很低,通常在3個月時,出現肝脾腫大,並發育不良。少數患兒,在1歲之前發育正常,然後逐漸喪失思維能力和運動能力,患兒通常會出現廣泛的肺損傷——間質性肺病,從而引起反覆發作性肺部感染,最終導致呼吸衰竭。

圖片來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doi:10.1126/scitranslmed.aat3738。

基因替代療法已經證實可有效治療其他的單基因神經疾病。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評估了注射編碼人酸性鞘磷脂酶(hASM)的腺相關病毒

載體

血清型9(AAV9-hASM)到小腦延髓池(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中的安全性。他們也在這種疾病的小鼠模型(ASM-KO小鼠,即ASM基因敲除小鼠)中評估了它的治療益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8月21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 serotype 9–based gene therapy for 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A」。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小腦延髓池中注射AAV9-hASM會導致大腦和脊髓細胞中的hASM基因廣泛表達,而且沒有表現出毒性跡象。

在ASM-KO小鼠模型中,這種注射導致腦脊液和不同大腦區域中的hASM表達,而且不會引發炎症反應。相反,往小腦中直接注射AAV9-hASM會引發免疫反應。

這些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往小鼠的小腦延髓池中注射AAV9-hASM的最低有效治療劑量。在注射兩個月後,這種治療阻止了ASM-KO小鼠的運動和記憶障礙、鞘磷脂(SM)積聚、溶酶體增大和神經元死亡,並且它們的存活率。

他們在來自接受小腦延髓池AAV9-hASM注射的ASM-KO小鼠模型的血漿中檢測到ASM活性,同時還在這些小鼠中發現鞘磷脂水平下降和肝臟中的炎症減少。

由此可見,這些研究結果支持在未來針對小腦延髓池注射開展基於AAV9的

基因治療臨床試驗

以便治療NPD-A和其他的溶酶體貯積腦疾病。(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Lluis Samaranc et al.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 serotype 9–based gene therapy for 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A.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doi:10.1126/scitranslmed.aat3738.

相關焦點

  • 基因替代療法有望治療鞘沉積病等一系列溶酶體貯積症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NPD)又稱為鞘沉積病(sphingolipidoses),是一種溶酶體貯積症,其特徵在於神經變性和早期死亡。它是一種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影響著身體的多個系統,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 賽諾菲罕見病新藥olipudase alfa獲FDA突破性療法認證
    公司開發的用於治療罕見疾病--尼曼-皮克病(NPD)的新藥olipudase alfa獲得了FDA的突破性藥物療法認證。尼曼-皮克病(NPD)是一種由鞘磷脂堆積而導致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患者體內缺少一種名為鞘磷脂酶的酶類。而olipudase alfa是一種酶替代療法,這種藥物可以通過替代患者體內缺失的鞘磷脂酶,從而將無法分解的鞘磷脂進行分解。
  • 研究支持I型黏多糖貯積症早期篩查與治療
    一項在犬類身上做的新的研究報告說,在出生的時候進行酶替代療法可制止幾乎所有的與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有關的問題。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尼曼匹克病
    尼曼匹克氏病(Niemaoh-Pickdisease簡稱NPD)又稱鞘磷脂沉積病是一組脂質代謝異常的溶酶體
  • 青年痴呆伴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痺 警惕尼曼 - 皮克病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s disease,NPD)是因鞘磷脂及膽固醇沉積於身體各器官的遺傳性代謝病,以年幼兒童多發,具有肝、脾大,眼底黃斑部櫻桃紅色斑及骨髓塗片中大的泡沫樣細胞等主要特徵。
  • ...反應誘導劑arimoclomol獲美國FDA突破性藥物資格,治療尼曼-匹克...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arimoclomol治療尼曼-匹克病C型(NPC)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BTD是FDA在2012年創建的一個新藥評審通道,旨在加快開發及審查用於治療嚴重或威及生命的疾病並且有初步臨床證據表明與現有治療藥物相比在一個或多個臨床重要終點上有顯著改善的新藥。
  • 罕見遺傳病粘多糖貯積症,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嚴重可導致失明
    就目前而言,粘多糖貯積症還沒有專門的特效療法。由於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基因突變所致引起溶酶體黏多糖貯積症。8、疾病病因各種類型的粘多糖貯積症的發病基礎都是因為粘多糖代謝的基因編碼產生變異。這種變異包括突變、插入、重複和缺失。
  • 日本科學家開發新型藥物有望治療尼曼匹克病
    溶酶體是細胞主要的廢物處理系統,一旦一些基因異常影響了溶酶體功能就會導致廢物堆積在細胞內影響細胞功能。尼曼匹克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能夠影響細胞內負責將膽固醇從溶酶體轉運到其他部位的兩個關鍵蛋白。膽固醇在溶酶體內的積累會導致一些致命問題的出現,比如進行性神經退化,以及肝脾腫大等。
  • 熱休克反應誘導劑arimoclomol治療尼曼-匹克病C型療效...
    2020年01月04日/生物谷BIOON/--Orphazyme是丹麥的一家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開發創新藥物用於罕見的蛋白質錯誤摺疊疾病的治療,其平臺是基於熱休克蛋白(HSPs)的早期科學發現。近日,該公司公布了arimoclomol治療尼曼-匹克病C型(NPC)開放標籤II/III期臨床研究的12個月中期數據。
  • Science子刊:直接向大腦注射AAV病毒,治療嬰兒罕見致命遺傳病
    ,該病的病因是CLN2基因突變,導致CLN2基因編碼的TPP1蛋白缺乏,而TPP1蛋白是溶酶體絲氨酸蛋白酶,參與機體內溶酶體ATP 酶亞基C的降解,TPP1缺乏導致由溶酶體處理的物質在細胞內堆積造成細胞死亡
  • 尼曼匹克病如何診斷
    一(A型和B型)Niemann-Pick臨床診斷1、肝脾腫大。2、有或無神經系統損害或眼底櫻桃紅斑。3、外周圍血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漿有空泡。4、骨髓可找到泡沫細胞。5、X線肺部呈粟粒樣或網狀浸潤。6、神經鞘磷脂酶活性測定,鞘神經鞘磷脂排洩量、肝、脾或淋巴結活檢證實。
  • 歐洲首個VII型粘多糖貯積症(MPS VII)治療藥物Mep...
    2018年6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近日發布意見,推薦批准Ultragenyx Pharmaceutical公司的新藥Mepsevii(vestronidase alfa)上市,用於治療VII型粘多糖貯積症(MPS VII)的非神經症狀。
  • 基因療法或可治療 一種先天糖脂代謝病
    《科學·轉化醫學》 2019.8.21封面故事尼曼-匹克氏病A型(NPD-A)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突變引起,屬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基因替代療法已被證明對其他單基因神經疾病有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路易斯·薩馬蘭奇等研究人員評估了基於腺相關病毒載體血清9型(AAV9)基因治療對尼曼-匹克氏病A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表明,AAV9介導的人類酸性鞘磷脂酶能在小腦延髓池傳遞,並在大腦和脊髓中出現廣泛的基因表達,同時沒有毒性跡象。他們還在尼曼-匹克氏病A型小鼠模型發現,這種治療可以預防運動和記憶損傷,提高存活率。
  • 罕見病目錄 | 尼曼匹克病
    酸性鞘磷脂酶是基因SMPD1編碼的酶蛋白,基因定位於11p15.4,包括6個外顯子。導致ASM截短肽鏈的缺失、無義突變、抑制酶活的錯義突變是尼曼匹克A型的病因,而產生有殘餘催化活性的缺陷酶的錯義突變是尼曼匹克B型的病因。NPD-C:C1,C2型尼曼匹克病是由於外源膽固醇酯化和運輸障礙,導致膽固醇在溶酶體內沉積而致病。
  • 科普|貓黏多糖貯積症:痛!哪裡都痛!
    黏多糖貯積症(MPS)是一種具有遺傳風險的代謝性疾病。因細胞內的溶酶體異常,導致機體中的某些黏多糖代謝紊亂。細胞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並進一步傷害器官的結構和功能。MPS並不是貓咪專屬的遺傳性疾病,人類鏟屎官中同樣也有一定概率患有類似的MPS。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日前,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的研究人員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中加入自然界中存在的罕見基因突變,從而使這些基因能夠在成人患者身上表達。這一發現有可能產生治療因為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的基因療法。
  • 黏多糖貯積症Ⅰ型特效藥「艾而贊」在華獲批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6月3日訊 賽諾菲今天宣布,國家藥監局已批准注射用拉羅尼酶濃溶液(商品名:艾而贊, Aldurazyme)用於確診為黏多糖貯積症Ⅰ型(MPS Ⅰ)患者的長期酶替代治療,用於治療疾病的非神經系統表現。
  • 中國首個黏多糖貯積症Ⅱ型酶替代療法,北海康成罕見病新藥獲批上市
    2020年9月9日,北海康成宣布,其用於治療黏多糖貯積症Ⅱ型(以下稱MPSⅡ,又稱亨特症候群)的長期酶替代治療藥物海芮思Ò(Hunterase®)(艾度硫酸酯酶ß注射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