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積症易導致生長遲緩,飲食治療適用新生兒,基因療法最徹底

2020-12-20 王澤騰大夫科普

導語:糖原是身體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若是身體中的糖原不足,需要及時地補充。在哺乳動物體內,糖原一般都是存儲在骨骼肌和肝臟內的。其他的器官也有少部分糖原,類似腎臟,心臟等。但是當糖原過多時,就會引發一些疾病。

01什麼是糖原累積症?療效表現如何?發病率是多少?

1、什麼是糖原累積症?發病率是多少?

糖原累積症是指先天性酶缺乏導致的糖原代謝障礙。大部分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其發生率因人種而異。據歐洲的數據,發病率是1/(20,000到25,000)。至少有8種酶是糖原合成和解代謝的關鍵。這種酶缺陷可導致12種臨床疾病。

類型以肝臟疾病為主,其中Ⅰ、Ⅲ、Ⅳ、Ⅴ、Ⅴ類以肌肉組織損傷為主。該病具有一種共同的生化特徵,即肝內糖原儲存異常,絕大多數肝、肌、腎等組織內糖原儲存異常。只有少數病症的糖原儲存正常,但其分子結構異常。糖原貯藏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缺磷為 x連鎖遺傳

2、療效表現如何?

這種疾病可以在出生時就開始發病,在成年時病情較輕的病人就會好轉。主要的I型為肝臟疾病。孩子出生時就出現了肝腫大症狀。新生嬰兒無明顯肝腫大。大約一歲時,肝臟逐漸增大,甚至佔據整個腹腔

(1)低血糖症

1歲以上,隨年齡增長,會出現明顯的低血糖症症狀,如乏力,嘔吐,乏力,出汗,驚厥,昏迷等。

(2)生長遲緩

反覆發作的低血糖可影響病人的智力和身體發育,表現為智力低下、肥胖、身材矮小、膚色黝黑、多呈淺黃色、肌肉發育不全、較常見的症狀是下肢無力

(3)酮症酸症

酮症酸症是兒童主要死因。大多數病人在出現多尿、多飲及疲勞前數日出現意識障礙,其後則有厭食、噁心及嘔吐,常伴有頭痛、嗜睡、煩躁,呼吸深沉而急促,呼吸中有腐爛的蘋果味(丙酮)為發作特徵。隨病情進一步發展,嚴重脫水,尿少,皮膚彈性差,眼球凹陷,脈搏及血壓下降。晚期,各種反射減弱甚至消失,嗜睡,昏迷。

02患上糖原累積症,要做的檢查有哪些?生化檢驗和糖代謝功能測試最普遍

1、生化檢驗

第一類病人空腹血糖降至2.24-2.36 mmol/L,乳酸和糖原含量升高,嚴重低血糖的病人常伴有低磷血症。膽固醇脂肪酸和尿酸明顯增加。

2、糖代謝功能測試

(1)葡萄糖和腎上腺素耐量試驗表明,前者表現為典型的糖尿病,後者在60分鐘內沒有增加患者的血糖類型0,Ⅰ,Ⅲ,Ⅲ,I。

(2)胰高血糖素試驗,肌注30° g/kg (最大劑量1 mg)。在射後的0,15,30,45,60,90,120分鐘進行血糖測定。通常在15-45分鐘,血糖升高1.5-2.8 mmol/L。病人類型0,Ⅰ,Ⅲ,Ⅳ表現為低血糖。再次檢測,餐後1-2小時血糖值為0,Ⅲ型可能正常。果糖或半乳糖不增加葡萄糖含量,而 I型果糖或半乳糖患者乳酸含量明顯增加

(3)肝臟活檢或肌肉活檢:糖原定量及酶活性測定在組織活檢中可作為診斷依據,但其危害性較大。

(4)尿檢

尿粘多糖定性檢測:尿斑點呈紫藍色環狀或點狀,正常人群尿中無顏色改變。尿粘多糖測定24小時:正常人群尿液為3~25 mg。尿中粘多糖含量超過100 mg/24 h。由於缺乏酶,不同類型的粘多糖從尿中排出的粘多糖成分和數量不同。尿液Ⅰ、Ⅱ和Ⅶ議員硫酸軟骨素和肝素硫酸粘多糖,特別是投手綜合症。硫酸肝素僅在 MPS III患者的尿中發現。粘多糖 IV型多磺酸鹽是硫酸角蛋白,隨年齡的增加呈下降趨勢。VI型 MPs以硫酸軟骨素為主。

(5)酶檢測:尿中可檢測到各種酶的活性,但粘多糖病各有不同。病人的白細胞,成纖維細胞,肝細胞和尿液中都缺乏倒醛酶。對Ⅲ類、Ⅳ類、Ⅴ類病人,可採用白細胞酶檢測。

(6)影像檢查

x線檢查:骨質疏鬆,腎腫大;x線顯示脊椎和頭部的動範圍較小

B超和CT檢查均能發現肝腎腫大,少數病程較長的兒童單發或多發腺瘤。低血糖驚厥和知覺不清是新生兒常見的驚厥和知覺障礙,給藥後恢復,在低血糖時會出現深呼吸、快速的中毒症狀,是診斷糖原積累症的重要臨床線索。症狀是肝腫大和右上腹部隆起。空腹,餐後血糖,酮體,乳酸,血脂,尿酸等動態變化應作實驗室檢查。

03糖原累積症的治療方法很多,飲食治療適用新生兒,基因療法最徹底

1、飲食治療

適用於新生兒及肝臟受累,低血糖,酮症,乳酸中毒的患兒。

2、酶替代療法

酵素替代療法目前正在動物試驗中。是否能在人體上使用酶替代療法,尚需進一步的臨床試驗。酶替代療法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將微囊化的酶直接輸入體內。二是間接方法,使用逆轉錄病毒,把外周血淋巴細胞或骨髓造血祖細胞引入含有正常酶基因的細胞,或者把骨髓細胞和正常酶基因一起植入患者體內,使患者能夠合成粘多糖代謝酶。

3、基因療法

對糖原貯藏病進行基因治療是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在基因工程研究快速發展的今天,通過選擇合適的載體將糖原轉化到特定的位點,可使酶活性得以合成和恢復。但是,它還沒有應用於臨床實踐中。

4、手術處理

外科治療包括肝腺瘤切除術,肝部分切除術,以及器官移植(肝臟和心臟移植)。臟器移植可明顯提高血糖及胰島素水平。骨髓移植或臍血幹細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狀和身體發育,但是手術並不能預防肝腺瘤。臟器移植併發症多,死亡率高。

5、症狀性治療

對心衰患者、腎功能不全患者、營養缺乏患者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應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6、抗生素療法

感染時要使用抗生素。在糾正低血糖之後,如果血脂持續升高,可以使用50 mg/(kg· d)甲氧氯帕明。如果用食療無法控制高尿酸血症,可用別嘌呤醇5-10mg/kg· d。抗生素療法有助於維持正常血糖水平和改善食慾。

結語:該疾病因新生兒及嬰兒免疫系統不成熟,病情較重,治療困難。上了年紀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治療就更容易了。這是一種遺傳疾病,因此難以治癒。但近年來開發的基因治療可有效地治療糖原積累症。

相關焦點

  • 十種罕見病:系統性硬化、亨廷頓舞蹈症、糖原累積症等研究進展
    GM1神經節苷脂沉積症由GLB1基因缺陷引發,GM2神經節苷脂沉積症由HEXA(導致泰-薩克斯病)和HEXB(導致泰-薩克斯病)基因缺陷引發,造成酶功能受損和毒性神經節苷脂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積聚。AXO-AAV-GM1和AXO-AAV-GM2分別被設計為引入各自相關基因的功能拷貝,目的是提高生存期,使患兒達到關鍵的發育裡程碑。
  • 新生兒也可以發生低血糖,該如何防治?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併發症之一。 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應用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均可能發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小於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 很多人以為低血糖好發於成年人,其實兒童甚至新生兒也會發生低血糖。新生兒低血糖症是指凡血糖低於2.2mmol/L的新生兒。
  • 基因突變癲癇性腦病,5種藥治療無效,生酮治療後1 年餘無發作
    出生5個月開始發病基因突變原本幸福的童年被徹底改變最終確診為早發性癲癇性腦病患兒無明顯面部畸形及髓鞘化延遲的影像學改變,屬於不嚴重的 PIGA 突變表型,但患兒反覆癲癇發作,多種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11 月齡時使用生酮飲食治療,目前控制 1 年餘無發作,生長發育較前進步。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半乳糖血症會導致智力低下,還會引發神經性耳聾,新生兒需做檢查
    缺乏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大部分兒童死於新生兒期。部分患兒消化道症狀輕微,但如果繼續哺乳,則會逐漸出現生長遲緩,智力低下,肝硬化,白內障等症狀。>對新生兒進行篩查,不僅能達到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目的,還能為遺傳諮詢和計劃生育提供參考。
  • 發育遲緩是什麼 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
    那麼導致精神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呢?發育遲緩是什麼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太差過程中出現速度預約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好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通稱為「生長發育」,或把「發育」一詞代替「生長發育」,有時也代替「生長」,但在心理學上發育常稱為「發展」。
  • 兒科學會:新生兒體重在這個範圍內最健康,四類孕婦易影響娃智商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我們聽到身邊的親人朋友新生了小寶寶,最關心的問題中一定有「寶寶出生時體重有多少」。在咱們的傳統觀念裡,生個「胖寶寶」,抱個「大胖孫兒」是最令家人們滿足開心的事兒了。可是,過猶不及的道理咱們都懂,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最適宜的尺度和量,新生兒的體重也是如此。
  • 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會出現反覆的感染,飲食療法的效果不錯
    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遲緩在XLA兒童中很常見,其主要原因是反覆感染。過敏、類風溼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容易發生。2、患上此病,一般要做哪些檢查?03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治療方法有哪些?飲食治療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 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療法治療快樂木偶症候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等技術或有望恢復人類神經元培養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並能有效治療Angelman症候群模型的缺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科學家們治療
  • 胎兒發育遲緩的原因 胎兒發育遲緩怎麼辦
    2、細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時,如胎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弓形蟲、梅毒螺旋體等可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3、雙胎妊娠也可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 尋找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苯丙酮尿病患兒家庭可免費基因篩查和專家...
    由於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享受各種美食,需要嚴格進行飲食管理,所以被人們稱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  「苯丙酮尿症」:常見的遺傳性代謝障礙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常見的胺基酸代謝病,是由於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為酪氨酸,導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積,並從尿中大量排出。
  • 發育遲緩的孩子長大會怎麼樣
    發育遲緩有生長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等區別。生長發育遲緩主要是孩子的身高、體重等方面的發育落後,這些情況一般要考慮內分泌科、消化科的問題,進行積極的幹預和治療;運動發育遲緩和精神發育遲緩就屬於康復科範疇,這裡需要查找病因,積極進行康復訓練。
  • 基因療法進步催生個體化療法監管框架
    近日,FDA生物製品審評與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副主任Celia Witten博士在Gene Therapy雜誌發表文章指出,真正發揮定製療法的潛力,滿足嚴重病症患者的未竟醫療需求,需要轉向能夠提供個體化治療產品的端對端方法,尤其是在直接使用載體基因療法、基因修飾細胞療法,以及反義寡核苷酸(ASO)基因療法的領域。
  • 發育遲緩/營養不良不容忽視,問題很有可能在腸道
    那麼發育遲緩究竟是什麼?會帶來什麼後果?所謂的最關鍵時期是哪個階段?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發育遲緩/矮小發育遲緩/矮小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體格發育、運動發育及智力發育落後但也可以某一方面為突出表現。
  • 人體內的虛弱世界(2):外國小夥子傑西為什麼會成為基因治療的犧牲品?
    二十一世紀初,基因的研究迅猛發展,科學希望通過基因療法來治療基因疾病,但這種看起來前景似乎十分美好的基因治療就沒有碰到好運,因為直接利用基因的療法的理論和方法並不充分,且目前的實驗例數十分缺乏,而且動物實驗的結果也不滿意,有一些動物如猴子在基因療法過程死掉了,但科學家並沒有作好深入研究。目前社會上狂熱的基因療法最終也演變起一樁慘案。
  • 傳統療法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本病發病率在近20年有顯著增加趨熱,發病年齡以青壯年為主,有大多數過敏性鼻炎患者反覆治療反覆發作,至今也未能找到一個好的治療方法。 傳統療法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1藥物療法:也就是採用藥物分子和脫敏治療,常用藥有息斯敏(氯雷他定片)、開瑞坦(氯雷他定片)等,藥物是經人體代謝後再到達病灶,經常服用易產生毒副作用,用藥時間長效果不明顯,久了還會產生抗藥性,治標不治本,藥物也只適用於成年人。
  • 科學家用基因療法培養了這樣的「超級小鼠」
    更重要的是,減肥通常還需要嚴格的飲食控制,這是很讓人難受的。因此,減肥對很多人來說是件苦差事。但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給全世界的胖子和健身者帶來了福音。在老鼠身上尋找關節炎治療方法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未來可能可以通過基因療法讓許多人輕鬆實現減肥和增肌。通過修改基因,可以讓小鼠不需過多運動就能快速形成高質量的肌肉,降低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 博雅輯因基因編輯療法臨床申請獲CDE受理,最快60天獲許可
    在地中海貧血症方面,目前,利用基因編輯療法治療 β 地中海貧血症已成為熱門研究方向,國際頭部基因編輯公司 CRISPR Therapeutics 和製藥公司 Vertex 都在開展基於基因編輯療法治療 β 地中海貧血症的臨床試驗。
  • Nat Med:基因療法新突破!成功治療線粒體基因突變疾病
    2018年9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基因組突變(mtDNA)是導致線粒體疾病很重要的原因。到目前為止,由於外顯率、表現和預後的異質性,這些線粒體疾病仍然無法治癒,也很難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