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由中國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特別支持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報導《黔進70》,作為一門漂洋過海而來的外國語言,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會受到本土方言的影響,那我們國家哪些地方的人說英語最有特色,世界各國哪些國家的人說英語最魔性,一起來看看。
老話說「百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音」,在咱們中國,有著山南海北的方言,南腔北調的差異,當這些口音濃重的方言與英語相遇時,它們總能融合出一番新的韻味,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CC英語教師 董靖 :國內的話口音比較重,就是東北口音和天津話。我們貴州省的話,英語口音比較出名的就是有那個脫口秀的mary姐。國外比較喜歡調侃的就是粵式口音。可能說話比較好玩,舌頭就像切菜一樣的說單詞。it is nothing會變成「一推一絲拉神」。
對於英語的標準發音,咱們中國人歷來都很重視,這本《英話註解》是一百五十年前清朝人的英語教材,從滿篇的發音註解就可以看出,咱們的老祖宗對英語發音也是追求到達標準。
不過受到地方方言影響,直到現在,在天南海北的老鄉們口中,英語發音有時也會「土味十足接地氣」,不過除了國人,國外四海八荒的人們在說英語時,都會不自覺得將英語「本土化」,有的全場跑調,有的咖哩味十足。
CC英語教師 董靖 :我們說中國人特別喜歡字正腔圓的說話。會導致一個詞一個詞的蹦出來。it is a dog。會變成「一特,一絲,而,多個」。i don't speak English。會變成「艾,懂特,四匹克,英格利息」。
浩浩寰宇,九洲萬邦,各國人民對每一個語調的起伏,每一個口音的塑造,都是他們本土文化孕育的結果,所以對語言的學習更是不能脫離本土的文化。
從2009年開始,CC英語開始用召開模擬聯合國大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們通過英語交流,對各國的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CC英語教師 董靖:就要求學生有足夠的英語能力。有一些比較有邏輯性的東西,然後待會要求會去網上搜索。對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一些政治面貌、經濟狀況。去寫他們代表他們國家的一些建議或者措施。寫好以後,我們國外的學者會對他們進行一個稿子的修改,在完畢後,我們會進入一個真實的彩排。
直至今年,CC英語的聯合國大會已經召開了十屆,在每一屆的模擬聯合國大會上,學生們都會圍繞國際熱點進行靈感的碰撞,激烈的辯論,在唇槍舌戰,見招拆招的比劃中實現自我的提升。
CC英語教師 楊濤:模聯提升三方面能力,第一就是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第二就是增強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第三就是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CC英語學生 周文欣:就是提升我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因為你首先要聽懂別的國家的立場,然後再去表達自己國家的立場,作出相應的說明
CC英語學生 田韻熙:以前我就挺內向,後來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讓我們有一個平臺去表達自己,展示自己。
從百年前泛黃書頁上標註的發音註解開始,一個世紀以來,國人對英語的學習都希望能夠「學以致用」,而如今,英語的學習不再停留在「啞巴英語」的時代,英語的學習從「筆尖走向舌尖」,在董靖看來,這些變化正是一時代發展的跡印。
CC英語教師 董靖:越來越多的人學英語,看出我們國人學外語的氛圍越來越濃厚,這也體現出我們國家融入世界的程度越來越深。融入全球化的進程,國人也更廣泛的走向世界。
記者:鮑陽 編輯:彭玲
編校:吳瑤 審發:石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