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洋職院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固本、生根、鑄魂 打好...

2020-12-15 山東教育新聞網

「沒想到學校還有這種『神仙』地方。」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大二學生王昊然回憶初見明德學院時興奮地說。走進該校明德學院,灰磚牆上4個篆刻大字「明德尚能」映入眼帘,輔之以海草元素裝點的青瓦木樑,長廊環繞的室內茶香四溢,琴聲繞梁,國學誦讀、茶藝、妝容等傳統文化課程讓他大開眼界。

原來,在威海海洋職院,每名學生必須在明德學院修滿4個學分,每名學生都要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

「向海而生,是學校的主要特點,學校旁邊就是大海,專業也大都以海洋特色、工科為主,但無論什麼專業的學生,內在文化的涵養都是必不可少的。」威海海洋職院院長張宗軍說,「為了鋪好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彌補文化素養缺失,學校成立了專門機構——明德學院,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固本、生根、鑄魂,打好學生的人生底色,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在威海海洋職院,正是因為有了明德學院,才讓優秀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著」,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枯燥文字。明德學院於2016年5月成立,由德雅學館、敦行學苑、朝舞學社組成,設有包括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區、非遺文化傳承學習區、傳統體育學習專區等16個文化教學場館。在這裡,茶藝、書法、圍棋、古琴、漁家大鼓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課程,讓明德學院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學院。每學期初選課時,明德學院的課程總是一開放就被「一搶而空」,許多學生因搶不到心儀的課程而心存遺憾。

「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能夠激發學生潛能和自信心。」威海海洋職院黨委書記劉勤顯說,「教育需要引導和陪伴,我們能做的就是傾盡全力把學生們『扶上馬,送一程』,用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引導他們走上幸福之路。」

在明德學院,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學生的人生底色,還可以「療愈」學子心靈。學生李文曾在明德學院勤工儉學,不僅聽課十分認真,做起清潔工作來也毫不懈怠,但在日常活動中顯得有些自信心不足。李文的表現引起明德學院負責人梁翠麗的關注,她經過深入了解,得知李文特殊的家庭情況:母親因病無法自理,父親也身有殘疾、行動不便,李文從七八歲起就開始幫父母幹活。梁翠麗心疼不已,於是經常在生活和學習上關愛鼓勵李文,讓李文在提升自信心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在畢業後也成為一名教師。

明德學院每年都會接受全校各院系教師的「課程申報」,並組織專家評審,以此不斷豐富明德學院的課程體系;經常邀請社會上的知名專家學者入駐明德學院,校地共建課程,依託「明德大講堂」「明德讀書匯」「明德茶會」等文化品牌,開展文化沙龍、文化講座活動,開闊學生們的視野。

海洋類專業學習大多需要「動」,而明德課程給學生們帶來了心靈的寧「靜」,一張一弛,一動一靜,正合文武之道。「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真的很讓人著迷,在明德學院待上半天,心靈會變得格外安寧,學習專業知識時也能靜下心來沉浸其中。」輪機專業的大二學生張倫說。

「明德學院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平臺,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明德學院給學生們帶來的變化。我們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尚能』需要『明德』的深厚根基,只掌握一些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張宗軍說,「通過文化的浸潤,才能達到真正培育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明德學院成立4年來,已開設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為主的通識選修課近60門,課程設置涵蓋生活常識、歷史人文、專業文化、文藝美術、非遺傳承等,實現課程開設的系統化和規範化,有近兩萬名學生從中受益。篆刻、繪畫、書法以及體育人格等課程的開設,實際上都是為了在生活化的體驗課程中,引導學生在文化中行走,培養學生專注、敬業、精益求精、創新的工匠精神。(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讓傳統文化在校園裡生根發芽!浙江工商職院將寧海平調引入人文素質...
    現場教學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校園生根發芽」「這個活動的舉行標誌著學校與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的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浙江工商職院教授、雅韻戲曲協會指導教師莊丹華說。據悉,寧波市戲曲進校園首個高校實驗基地和寧海平調藝術首個高校傳承基地已於11月底落戶浙江工商職院,寧海平調教學將會成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還將集中培訓對戲曲感興趣的學生,以「常規教學+興趣培養+比賽演出」的形式豐富教育教學內涵,深化教學改革,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愛,學有所成」。
  • 傳承地方戲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寧海平調」走進浙江工商職院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校園生根發芽」  「這個活動的舉行標誌著學校與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的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浙江工商職院教授、雅韻戲曲協會指導教師莊丹華說。  據悉,寧波市戲曲進校園首個高校實驗基地和寧海平調藝術首個高校傳承基地已於11月底落戶浙江工商職院,寧海平調教學將會成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還將集中培訓對戲曲感興趣的學生,以「常規教學+興趣培養+比賽演出」的形式豐富教育教學內涵,深化教學改革,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愛,學有所成」。
  • 把中華文化帶向世界,外語院校探討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平臺
    5月24日,全國外語院校代表齊集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高峰論壇,共議外語院校如何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平臺,改變外語專業學生偏重對象國語言文化而不重視本國傳統文化學習的現狀。然而外語院校普遍存在著多數學生以外國語言文學作為主修專業,多數時間用於學習外國語言、了解外國文化、閱讀外籍文獻,接觸更多的是西方文化,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則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學生中文功底薄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知之甚少,缺乏認同感,在跨文化交際中缺失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效交流的機會。
  • 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明德學院 感受職業院校不一樣的傳統文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記者 劉佳琦 攝影 韓春義)作為新興職業院校,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在校園文化體系建設上一直以敢於突破、創新培養為亮點,建設明德學院,構建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化塑造」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又一次走在全省前列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園以夯實中華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要把它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優秀的晉商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中小學校園,是我省中小學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的必然選擇。
  • 立德樹人——西安外事學院用優秀傳統文化點亮師生心燈
    立德為先 優秀傳統文化為青年「固本」「鑄魂」「打底色」  「教育本質是培育心靈,一方面是在人性上去惡揚善、養成良好的品格德行,另一方面挖掘人內在的潛能  西安外事學院在傳統德育的基礎上,把目光伸向中華民族的基因--優秀傳統文化,該校開設傳統文化公開課,並通過專題講座、網課等形式讓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名篇和代表人物思想觀點、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聖賢君子修身養性之道和家國天下情懷。
  • 湖南機電職院:特色引領強根基 樹德鑄魂促發展
    2019年,湖南機電職院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豐富主題黨日活動,增強凝聚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百名優秀教師、百個典型工作案例,成績斐然,學院內涵得到全面發展。從黨支部、黨總支到學院,分三級層層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學習分享。以學習強國為平臺,6月份舉辦「書香浸潤、學習強校」學習分享會、11月份舉辦「國家記憶」學習分享會,「學習強國」湖南平臺對此予以專題報導。開展主題黨日+廉潔教育活動。「清風機電」微視頻徵集、廉潔文化創意書籤製作沙龍系列活動,在學院營造了濃厚的崇廉尚潔校園文化氛圍。開展主題黨日+聯繫企業、社區活動。
  • 倉頡廟被確定為全省幹部教育培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場教學點
    近日,從白水縣倉頡廟管委會獲悉,經白水縣委組織部積極推薦,省市專家評估審核,倉頡廟被省委組織部確定為全省幹部教育培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場教學點。
  • 養護海洋資源 30萬魚苗從威海西港小石島回歸海洋
    威海首屆海洋放魚節公益活動由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中心、威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威海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共青團威海市委指導,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威海市漁業協會主辦,威海眾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威海市漁業協會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分會、威海西港水產有限公司、威海聖航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旨在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海上「綠水青山」,傳播文明城市正能量
  • 【校園文化】城陽一中:文化育人,培根鑄魂
    全市中小學校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學校「特色辦學、精緻管理、品質立校」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湧現出一批校園文化建設典型學校。近期,市教育局將推出「校園文化」建設專題,帶領大家走進中小學校園,通過典型引領,為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水平提供樣板和參考。
  • 威海:開展未成年人經典誦讀活動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各中小學高度重視經典誦讀活動,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科學安排誦讀內容,不斷創新誦讀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是堅持日常誦讀與節日誦讀相結合,以班級為單位,利用早間課前誦讀、誦讀課、學科滲透等形式深入開展日常誦讀;在傳統節日和重要節慶紀念日集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張家瑋:以信仰的力量引領學生與祖國同向同行
    堅守師範初心,培根鑄魂、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率先垂範,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他們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擔當,擔築夢育人使命;他們堅持「停課不停教」,迎難而上,堅守工作崗位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 「四有」好老師的光榮形象,用愛和奉獻爭做學生的引路人和築夢人
  • 「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明德學院」作為大思政新格局的重要支撐,開設了以「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藍色海洋文化」 等三種文化為活水源頭的公共選修課57門,將省級非遺項目納入專業課程體系。師生共同編劇、導演、參演的話劇《佩瑜懷瑾》,以「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同志的感人事跡為主線,將「永懷精神」深深根植於學生心中,收到良好的育人成效。海院成為團中央「『青年之聲』國學教育示範基地」。積極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雙創精神」等四種精神,23名學生被認定為第一批山東省「齊魯工匠後備人才」。
  • 侯咽集鎮中心校校長楊其山用「誠善」文化為學校鑄魂
    誠善就是我們學校的靈魂,我們學校以「誠善」為根基,以「誠」「善」「智」「雅」為基點,旨在培養學生「至誠、至善、智慧、儒雅」的人格人品。如今,誠善文化積澱著永久的歲月印痕,綻放在校園裡,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舒適與溫暖。」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潘暉:守正創新 篤行致遠
    堅守師範初心,培根鑄魂、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率先垂範,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他們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擔當,擔築夢育人使命;他們堅持「停課不停教」,迎難而上,堅守工作崗位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 「四有」好老師的光榮形象,用愛和奉獻爭做學生的引路人和築夢人
  • 威海環翠中小學「創意作業展」為學生提升精氣神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優良學習習慣生成,環翠區中小學開學初期即舉行學生寒假優秀作業展評活動,有效總結假期,提升學生在新學期的精氣神。科技創新,精彩紛呈。望島小學組織學生將假期中動手製作簡易天平、動植物標本等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促進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福泰小學組織學生現場展示機器人編程,無人機飛行等成果,分享在科技創新和創客方面的體驗、收穫。普陀路小學的學生將手工製作的樹葉貼畫、乾果殼貼畫、押花貼畫、五穀貼畫進行展示,在實踐中學會創新,描繪美好生活。書香閱讀,形式多樣。
  •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藝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
    ,將文化薰陶和實踐養成相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為代表的各教育環節。通過展示活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增強了學生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並讓學生在傳承中領悟精髓,進一步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傳承的力量」還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展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而且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深入在國民教育體系裡,深入在我國廣大中小學生群體中。孩子們不僅僅在看、在聽、在欣賞,更是通過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課程、大課間,在不間斷地練習,掌握這些傳統文化、傳統技能。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師胡東寧:堅守初心,甘當學生的孺子牛
    堅守師範初心,培根鑄魂、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率先垂範,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他們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擔當,擔築夢育人使命;他們堅持「停課不停教」,迎難而上,堅守工作崗位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 「四有」好老師的光榮形象,用愛和奉獻爭做學生的引路人和築夢人。
  • 立德鑄魂·奮進擔當丨天津師範大學優秀教師楊海波:牢記教育初心 踐行育人使命
    堅守師範初心,培根鑄魂、強基固本、涵養師德,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率先垂範,堅守教育報國初心;他們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進擔當,擔築夢育人使命;他們堅持「停課不停教」,迎難而上,堅守工作崗位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四有」好老師的光榮形象,用愛和奉獻爭做學生的引路人和築夢人。
  • 紅色文化引領新時代江西職業教育淬火鑄魂
    江西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具有紅色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紅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構成了江西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動力源泉,為引領新時代江西職業教育淬火鑄魂提供了豐富內容和多元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