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在果蠅中發現與人相似的衰老基因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英國科學家在果蠅中發現與人相似的衰老基因


2008年05月14日 09: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表評論

  英國牛津大學和開放大學的研究者在果蠅中發現一種與人類衰老基因MRN相當的基因,因此可望利用果蠅來建立研究模型,進行有關人類衰老基因及其相關病症的重要研究。

  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一種人類早老疾病——早老症(Werner syndrome ),並且已經知道這種病源於一個名叫WRN基因的變異。科學家在試管中對WRN基因的研究已取得很大進展,但一直無法在個體發育水平上研究WRN的功能。現在他們從果蠅身上看到了希望。果蠅壽命周期短,而且存在與人類WRN基因功能相當的基因,當果蠅對應基因被破壞時,出現的早老症狀與人類的早老症非常相似。

編輯:王賽特】

相關焦點

  • 激活一關鍵基因可延緩果蠅衰老進程
    果蠅實驗顯示,如果提高其腸道中AMPK基因的水平,可使果蠅的壽命延長30%,存活期從通常的6周增加到大約8周,而且它們的健康狀態也保持得更久。  AMPK基因是細胞中一個關鍵的能量傳感器,當細胞處於低能量水平時,它就會被激活。該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綜合生物學和生理學系副教授大衛·沃克說,人類也有AMPK基因,這項研究對於延緩人類衰老和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 果蠅睡眠時間和小孩相仿 科學家發現相關基因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控制睡眠的基因,這是針對果蠅的研究,但是對我們人類也有啟迪意義。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6月18日報導,研究發現,果蠅的睡眠時間大約和小孩差不多。雄蠅每天需要約12小時睡眠,雌蠅則每天需要約10小時睡眠。
  • 科學家發現新果蠅物種
    新華社倫敦7月30日電 (記者曹麗君)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通過自然雜交形成的新果蠅物種,鑑於果蠅的生長特點,他們推測由雜交產生新物種可能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大部分新物種的產生都是從現有物種中分化而來的。
  • 科普:果蠅打架 基因作怪
    新華網華盛頓11月21日電人類個體之間的敵對行為有生物學基礎,對小小果蠅來說,個體之間的敵對或暴力行為的表現方式也存在深層次的基因源頭——控制它們這些行為的基因之一是被戲稱為「無結果」(fruitless)的基因。  「無結果」基因因在雄性果蠅求偶過程中扮演的作用而為研究人員所熟知,但它在果蠅打架過程中也扮演了某種角色。
  • 科學家發現果蠅視覺細胞
    作者: 郭鯤來源:  本報訊(記者郭鯤)果蠅雖然個子很小,但卻有個複雜的大腦,我國科學家使用基因技術,通過訓練果蠅記憶不同的圖片畫面,首次發現了支持果蠅視覺記憶的神經細胞。該項成果已經發表在上周的《自然》雜誌上。  這項試驗是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力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與國外科學家合作共同完成的。
  • 抑制衰老果蠅免疫反應的一種關鍵蛋白
    2014年11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動物衰老,它們的免疫系統逐漸惡化,此過程稱為免疫衰老。免疫衰老與全身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及與許多癌症相關聯。目前對於免疫衰老以及它是如何導致疾病的機制了解甚少。一項新研究工作揭示了參與抑制衰老果蠅免疫反應的一種蛋白。相關研究發表在Cell雜誌上。昆蟲有一個免疫器官稱為脂肪體,這大致相當於哺乳動物脂肪和肝臟,脂肪體負責多種免疫功能。研究團隊發現,衰老果蠅的脂肪體經歷了大量的炎症,然後這些衰老果蠅的脂肪組織分泌蛋白質,導致腸道的免疫應答降低。
  • 日本科學家發現果蠅有「怕熱基因」
    新華網東京3月27日電(記者錢錚)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在27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在以果蠅為對象的實驗中發現,果蠅身上一個基因活性下降會使它們怕熱。  據日本媒體27日報導,京都大學教授梅田真鄉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究果蠅基因,發現果蠅體內一個名為「DmDG」的基因活性一旦下降,果蠅就會「怕熱」,從而喜歡向溫度更低的地方轉移,其喜好的環境溫度要比正常情況下低5攝氏度。  梅田真鄉等人推測,「DmDG」基因可能與果蠅的代謝功能相關。這個基因活性下降後,果蠅體內能量代謝就會活躍,於是就會更喜歡低溫環境。
  • 果蠅基因的發現為老年人聽力治療打開了新的大門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幾組調節基因,它們負責保持健康的聽力。這項在果蠅身上進行的研究,可能會對人類因年齡引起的聽力損失(ARHL)進行治療。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12.3億人)患有聽力障礙,儘管有150多個可能影響聽力損失的候選基因,但對於如何利用這些基因開發新的預防或治療聽力損失的療法,還沒有統一的看法。
  • 美研究發現即使不看手機屏幕,藍光輻射也會加速衰老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即使不看手機屏幕,藍光輻射也會加速衰老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長久以來,社會上都在關注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屏幕中存在的藍光輻射對視力的影響藍光LED是三原色光LED中的最後一塊拼圖,使得人類終於湊出節能明亮的白色光源。它的發明被譽為「愛迪生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斬獲了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過,相比起紅光與綠光,藍光的波長較短,能量也較大。此前的科學研究已經發現一定波段的藍色LED光可能會加速視網膜細胞衰老,造成視力損傷。
  • 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科學家發現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又一致病基因
    包括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和其他機構研究人員在內的多學科研究小組發現,BICRA基因是一種與神經發育障礙有關的新致病基因,並發現了BICRA在人類和果蠅的神經發育中發揮作用的證據。
  • 果蠅―――研究人類長壽的「排頭兵」
    特別是小小的果蠅,已經成為科學家在尋找人類長壽基因的過程中的得力助手。  如果同樣的方法適用於人類,那麼在不遠的未來,人類不僅可以實現長命百歲的夢想,而且可以免除衰老帶來的疾病之苦。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戴維·A·辛克萊和麻省理工大學(MIT)生物學教授林尼·加侖特近日在著名科學月刊《科學美國人》上撰文揭示了「長壽基因」的秘密。
  • 微小果蠅解答人類生命的大問題:時間如何對生命產生影響
    他的研究解釋了果蠅如何獲得白眼突變而非紅眼突變的過程。他的研究引出了一個理論,即由DNA組成的基因位於染色體上,而染色體可以傳遞給後代。這一發現為基因傳遞和現代遺傳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自此之後,利用果蠅進行的研究在1946年、1995年和2011年一共造就了5位諾貝爾獎得主。如今,有關人類發育、行為、衰老和演化的研究都建立在果蠅研究的基礎上。
  • 人為什麼會衰老?人體為什麼會死亡?人體衰老死亡之謎!
    科學家指出,人類的自然壽命應該是100~150歲。目前人類的實際壽命顯然與此相差甚遠。為什麼人的壽命有長有短?人類為什麼會衰老呢?在果蠅和老鼠中,科學家們也發現了「dHf-2」基因。因此,科學家認為,人類也可能存在da-2基因。如果用類似的方法對人體中的「daf-2」基因進行幹預,可以安全地延長人類的壽命
  • 科學家基因編輯設計 "超級果蠅",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
    北京時間10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獲得了重大進展,他們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的「超級果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將果蠅幼蛆賦予黑脈金斑蝶(以馬利筋為食的一種蝶類)的特性,他們的努力被認為是人類首次對動物進行基因改良,使其倖存於完全不同的環境,同時食物和掠食者也發生了改變。
  •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有了這些新發現,科學家就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基因和大腦迴路中可能出現的微妙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焦慮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心理健康障礙。
  • 吃年老動物的肉讓人衰老更快?科學家做了實驗
    科學家發現餵食酵母菌、果蠅和老鼠「更老」的食物後,這些生物的壽命也相應縮短。但也有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年老和年幼食物的營養物質差異。衰老與食物衰老的機制尚不清楚。主流的觀點認為,在我們的一輩子中,細胞損傷不斷積累。如好氧呼吸副產物導致的細胞氧化損傷,DNA損傷,或者幾種損傷共同發生。
  • 發現果蠅有「怕熱基因」
    發現果蠅有
  • 人類作為高等動物,基因和香蕉、果蠅相似度過半!都是「近親」哦
    科學家對所有人類基因進行了相同的處理。接下來,科學家將每個香蕉基因與每個人類基因的蛋白質序列進行了比較,相似程度的範圍可能為0%至100%。科學家總共進行了超過400萬次的比較,從而在兩個基因組之間,產生了大約7000個最佳「匹配」。然後,將每個匹配的相似性百分比平均值進行平均,最終結果是40%相似。
  • 科學家發現8個與衰老相關基因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發現了8個與衰老相關的基因,它們共同控制著人體內一種名為DHEAS的類固醇的含量。
  • 科學家在果蠅身上證實:基因突變會有效延長壽命
    東方網3月8日消息:許多基因突變能夠有效延長壽命,這一趨勢目前在果蠅中得到了證實。一般而言,儘管許多引發壽命延長的突變現象往往會引發傷殘等副作用,但現在研究人員最新報導說,引起果蠅壽命延長的突變現象卻引發了可喜變化:果蠅突變體相對於正常體顯得更為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