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的平面形態是中國古典建築平面形式的集錦!

2020-12-14 振興聊科技

亭的平面形態是中國古典建築平面形式的集錦。它的平面形態,以一般建築中常見的多種簡單的幾何形態為最多,如正方形、矩形、圓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十字形、凸形等等。此外,還有許多特殊的平面形式,如三角形、五角形、九角形,以及一些變形的幾何形,如扁六角、扁八角、圭角形、扇面形、梅花形、海棠形等等。在一些較大的空間環境中,還經常運用兩種以上的幾何形態組合起來以增加體量,如方勝、雙環、雙六角、三叉形等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採用一些不規則的平面形式,以適應地形的需要。

亭的屋頂形式是中國古典建築屋頂形式的薈萃。亭的屋頂,以攢尖頂最為常見,如圓攢尖、方攢尖、三角攢尖、五角攢尖、六角攢尖、八角攢尖和盔頂等等。既有帶正脊的屋頂,如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十字脊和頂;也有不帶正脊的屋頂,如卷棚頂、元寶脊,以及組合形式的勾連搭、抱廈、重簷和三重簷屋頂等等。另外,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屋頂形式,如在四角攢尖頂的上部做成層層疊起的頂;在四角攢尖頂的下部,中出戧脊,變成八角形的屋頂等等。

中國建築是木結構體系,所以亭也大多是木結構的。木構的亭,以木構架琉璃瓦頂和木構黛瓦頂兩種形式最為常見。前者為皇家建築和壇廟宗教建築中所特有,富麗堂皇,色彩濃豔。而後者則是中國古典亭榭的主導,或質樸莊重,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國古典亭的代表形式。此外,木結構的亭,也有做成片石頂、鐵皮頂和灰土頂的,不過一般比較少見,屬於較為特殊的形制。

以石建亭,在我國也相當普遍,現存最早的亭,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結構的做法,鬥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明清以後,石亭逐漸擺脫了仿木結構的形式,石材的特性突出了,構造方法也相應地簡化,造型質樸、厚重,出簷平短,細部簡單。有些石亭,甚至簡單到只用四根石柱頂起一個石質的亭蓋。這種石塊砌築的亭,簡潔古樸,表現了一種堅實、粗狂的風貌。然而,有些石亭,為了追求錯彩鏤金、精細華麗的效果,仍然以石仿木雕刻鬥拱等構件,屋頂用石板做成歇山、方攢尖和六角攢尖等等。

碑亭往往有厚重的磚牆,如明清陵墓中所用,但它們仍是木結構的亭,磚牆只不過是用以保護梁、柱及碑身,並藉以產生一種莊重、肅穆的氣氛,而不起結構承重作用。真正以磚做結構材料的亭,都是採用拱券和疊澀技術建造的。北海團上的玉甕亭和安徽滁縣琅琊山的怡亭,就是全部用磚建造起來的磚亭,與木構亭相比,造型別致,頗具特色。

茅亭是各類亭的鼻祖,源於現實生活,山間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車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此類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成為梁柱,或覆茅草,或蓋樹皮,一派天然情趣。由於它保留著自然本色,頗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備受清高風雅之士賞識。

用竹作亭,唐代已有。詩人孤獨即曾作有《盧郎中尋陽竹亭記》:「伐竹為亭,其高,出於林表。」[3]由於竹不耐久,存留時間短,所以遺留下來的竹亭極少。現在的竹亭,多用綁紮輔以釘、鉚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結構構建仍用木材外包竹片,以仿竹形。既堅固,又便於維護。   據《儒林外史》中記載,明代南京中山王府內的瞻園假山上,曾建有銅亭一座,下面還可以燃火取暖,立意新巧。[4]現存銅亭不多,著名的有:泰山的金闕、頤和園中的寶雲閣、昆明鳴鳳山的金殿,以及五臺山的銅亭等等。

《釋名》:「亭,停也。人所亭集也。」就是指的由驛亭演變而成的路亭。它們大多坐落在村頭、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間,供過往行人歇腳、避雨和納涼。建於村頭、街尾的路亭,則是村民耕作之餘,下棋、納涼和談天的地方,是村民們最喜愛的去處。因此,路亭往往在村鎮建築構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甚至一些造型很有特色的路亭還成為了村鎮的標誌。

亭與橋的結合,源自何時,不得而知。但橋與建築物結成一體的情況,至少在隋唐時期就已經較為普遍了。橋上建亭,是為了遮雨防腐,以使木構橋梁延年,後來出於造型的目的,便也在石橋上建亭。橋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建亭於橋頭。另一類是建亭於橋上。現在最早的橋亭,是建於宋初的閩南同安太師橋石亭。 井亭出現的很早,是為了防止井水受到汙染,保持井裡清潔,防滑而設置的。鄉村中的井亭比較古樸,結構和構造都很簡單。城鎮中的井亭較為複雜,皇家宮苑中的井亭,則建造的相當華麗了。

鐘鼓亭是為報時之用,在寺廟中常成對出現。當然,也有一些單獨設置的鐘亭,如南京的大鐘亭和九華山的大鐘亭等。據《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陽渠備有建陽裡,裡有土臺,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趙逸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層樓,懸鼓擊之以罷市。有鍾一口,撞之聞五十裡」。[5]看來後世的鐘鼓亭,甚至鐘鼓樓或許就是由秦漢時的旗亭演變而來的。從現存的寺廟中鐘鼓亭的布局來看,遼金時期的佛寺中的鐘鼓亭最有特色。

樂亭是戲臺的前身。由於戲劇的發展,樂亭逐漸不能適應需要了,而被戲臺、戲樓等所取代。但從戲臺、戲樓等建築造型中,仍可窺見亭對其形象的影響。宋金時期,南曲、雜劇、院本、諸宮調等相繼出現,演出場地也由地面登入舞臺。至元代,雜劇大為發展,樂亭遍及各地。

廟宇、道觀和祠堂中常設有亭,而位於中軸線上主要殿堂之前的亭,則多為供奉祭品、舉行儀式之用。雖名稱不一,如獻亭、拜亭、香亭、享亭等等,但作用相同,都是屬於祭祀之亭。祭祀亭分兩種形式,一種是獨立的亭,如山西晉祠東嶽廟的獻亭、陝西黃帝陵的祭亭。另一種亭,是與主要殿堂連成一體,屋頂做成勾連搭的形式,或以短廊相接,如山西蒲縣東嶽廟的獻亭、陵川龍巖寺的獻亭和廣東德慶龍母祖廟的香亭等等。

碑亭屬於庇護亭,有些碑亭則帶有紀念意義。庇護亭,是為了保護某些重要的物體而建造的亭。現存最早的碑亭是山東曲阜孔廟中建於金明昌六年的御碑亭。曲阜孔廟中有十三座御碑亭,均是為了保護唐宋以來祭孔、修廟的石碑而建。   許多亭都帶有紀念的性質,或是為了紀念某些著名的歷史人物而建,或是為了紀念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建。亭子本身也許並無多大特色,但是如若身臨其境,卻會令人回首往事,感慨萬千。

流杯亭是我國園林中所特有的一種娛樂性建築,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亭。流杯亦稱流觴,《字源》中關於曲水流觴的解釋是:「在曲折水流中泛杯而飲,三月三日之酒宴。」是古人舉行的一種飲酒賦詩的娛樂活動。以後逐漸演變,由室外到在鑿有彎曲迴繞水槽的亭內進行,於是流杯亭也就應運而生了。關於流杯亭的最初記載見於唐代,《舊唐書中宗本論》和《長安志》中都說到:唐長安禁苑中有流杯亭,名「臨渭亭」。現存最早的有關於流杯亭的實物,即是建於宋代的河南登封崇福宮的「泛觴亭」遺址。現存的流杯亭,多為明清遺物,全國各地均有,形式和名稱也不盡相同,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亭在中國傳統建築和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國建築和園林景觀美學的一種體現,在亭臺樓閣四類中名列首位,而且也是各類文學、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詩詞、散文和小說中,處處可見到它的存在,以及對它的讚頌。

亭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在唐代以前主要是實用功能,如軍事、驛站、旅舍和郵遞等作用。到了唐代,亭的美學功能興起,出現了風景亭和園林亭。一些亭的功能分化出去,形成了官邸和驛站。宋以後,亭基本上已沒有多少實用功能了,而它的美學功能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功能則很快的凸現出來。亭也因此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6]亭的種類不斷增多,亭的造型更加豐富。建亭的目的意義也呈現多樣化。

由於時代的發展,建亭的技術不斷改進,所用的材料越來越好,亭也越造越美。它們或面對青翠群山,或側臨浩蕩江湖,或隱於靜寂園林,或踞落喧鬧市井。它們有的雄壯巍峨,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富麗奢華,有的簡樸清雅。與自然風光、村落鄉土一一融入,合為一體。

亭的這些變化,美學功能的強化,也引來文人騷客的關注。他們登臨亭間,或詠嘆風光之美不勝收,或吟唱性情之真切感觸,或祭弔古今之來去無蹤,或感傷時事之變化莫測,通過詩詞歌賦,鄉調小曲,一一表露出來,一時流派紛呈,名家名篇盛出,形成了中國文學中的一類題材。當然,也有一些帝王的附庸,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此,亭作為文化、文學的載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而這種亭文化的發展,又推動了亭的發展。[7]歷代名家的登臨,流覽風光,題詠著文,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和名作。這一切又會使後來者充滿遐想和品味,從而構成獨有的人文景觀和風韻。所以,在修建亭中,把名篇佳句或刻至楹聯,或錄於風牆,使之處處透顯出人文氣息,憑添了幾分雅致,景觀與文化融為了一體。

亭是中國特有的建築形式,是中國古代審美觀念的產物。從它的形式,從它所構建的意境,甚至是它的材料,無一不是中國古典觀念的體現。亭對於中國的意義正是對人的意義,人們構建了種種亭的意境,然後又影響了後輩世世代代的人。這種意境,己經滲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中。亭,以它特有的氣質,傳承了數千年,相信在未來,在新環境的薰陶下,它的生命會繼續延續……

相關焦點

  • 圖形的「空間形態」!突破平面束縛
    文/王方 隨著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平面設計師不再僅僅依賴於字體、色彩、圖形、版面等元素平面的組合,而將空間造型理念融入到了設計中,並利用光影效果、視錯覺、透視原理等手段來實現平面圖形的立體化。現代平面設計中,圖形的立體空間視覺形態已成為一種常態,以創意性思維為主導,以立體視覺為基礎,以空間形態為表現方式,來傳遞作品本身的思想內涵和設計師的創意思維,能激發受眾聽覺、嗅覺、觸覺等方面的感受。
  • 將平面標誌用作立體形態屬於商標性使用嗎?
    原標題:將平面標誌用作立體形態屬於商標性使用嗎?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訴爭商標系由猴子圖形構成的平面商標,瑞士VF國際公司(下稱VF公司)提交的證據中並未顯示作為平面商標的訴爭商標,而以手提包掛件形式出現的「猴子吊墜」亦與作為平面商標的訴爭商標在標誌構成、表現形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區別,其使用不能作為訴爭商標的使用證據來用以維持訴爭商標的註冊。
  • 平面設計新手入門—《平面構成》
    一.平面構成的形態要素1.形態要素之—點點是平面構成中最小,最基本的元素。一個點,可以準確標明位置,吸引人的注意力;多個點的組合,可以表現豐富的形象內涵。3.形態要素之—面面是平面構成中具有長度、寬度的二維空間,在畫面中起到襯託點和線的作用。
  • 島亭獨立未名湖:未建成的北大精神聖殿
    如果從古典園林的角度看,未名湖上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島亭,恐怕並不能算得上是完美之作。比如,走在湖岸,並不能看到這座亭子;而當我們自亭子俯瞰,也很難看到多少湖景。又比如,此亭西側設有?「半個環廊」,其東側砌磚設窗,讓環廊不復貫通,動線和視線均被阻礙。更關鍵的是,此亭以?「島亭」為名,「半環廊」上的座位卻都是內向的。島亭的建築設計並不出彩,有何可看?
  • 最全·南北方經典園林平面圖
    經典園林平面圖 南方蘇杭經典園林平面圖 以下整理了南方蘇杭以及北方經典園林平面,一起來感受與體驗園林的內涵、園林規劃的設計手法。
  • 他是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之一,為何被譽為平面設計界的教皇?
    福田繁雄是繼龜倉雄策、河野鷹思等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後的第二代平面設計師。無論在日本還是在歐洲、美國等地,他都被視為一名設計天才。 該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的「恰倒好處」有共同之處。「我的作品,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體作品的創作核心,都是圍繞著以視覺感官的問題為前提來進行思考的。」
  • 用超級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間,這很國潮
    尤其在現代家具的設計中,雕塑已經擺脫了僅僅作為家具裝飾部件而出現的束縛,而是可以作為獨立造型形態與家具功能緊密結合。象徵意義由王權、尊貴變得世俗化、個性化 ;風格也由具象變為抽象。 對楊東鷹來說,中式傳統美學始終是他致敬的典範,借鑑中國山水畫的語言、融合古典家具造型元素,並結合了現代設計理念及金屬板、樹脂等現代工業材料。集雕塑、設計、家具陳設於一體,新型材料的光澤、質地帶來當代感十足的視覺衝擊,但又從不缺失東方文人式的高雅。
  • 東南理論圖解導讀 08 —— 古代希臘建築
    無論述題三、2.西方古典建築立面構圖常處理成下重上輕,請結合古典建築的發展,舉例說明處理成下重上輕的構圖原則。(重要考點:雅典衛城&建築單體)簡答題無論述題3.請繪圖並說明希臘與羅馬典型神廟在形制、空間和建築形式上的聯繫和差異,並分析其原因。
  • 建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的內容
    一、建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的內容(1)工程施工用地範圍內的地形狀況;(2)全部擬建的建(構)築物和其他基礎設施的位置;(3)工程施工用地範圍內的加工設施(攪拌站、加工棚)、運輸設施(塔式起重機、施工電梯、井架等)、存貯設施(材料、構配件、半成品的堆放場地及倉庫
  • 「快題集訓day3」必須掌握的建築外環境設計教程
    1.從園林發展歷史層面而言不難發現建築在東、西方園林景觀建設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西方古典園林來說,園林更像是建築的一種延展,建築才是整個場地視線與功能中心;而以中國古典園林為典型代表的東方園林體系對於建築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運用不得不說是精妙絕倫
  • 平面構成中的重複構成方式
    平面構成的基礎訓練是通過構架和基本型的排列組合,形成重複、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對比和密集七種構成形式,又分為規律性組合與非規律性組合。在藝術或設計創作中,我們需要了解與掌握好這七種構成形式與它們的排列特點,培養邏輯思維和造型能力以便我們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設計當中。這七種排列形式分為了規律性組合和非規律性組合,重複、近似、漸變、發射和特異屬於規律性組合,讓人易產生節奏感、注目感和遠近感等不同的視覺效果。而對比和密集是非規律性組合,通常容易給人造成視覺張力和運動感。
  • 古典園林,總平面簡單直線,不均衡,場地波浪線起伏,材質切換
    項目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耶爾瓦斯塔登社區公園方案亮點:1、構圖總平面極簡思維,簡單的直線交叉,不均衡長短的變化;2、整個場地以草地為基底,是有波浪形起伏、高差變化,讓場地起舞,更重要的是一種海綿城市思維,雨水收集再利用;3、場地波浪形變化延伸至景牆和橋梁上
  • 《平面國》讀後感
    他出生於倫敦的一個教育世家,在劍橋大學攻讀古典文學和宗教等方向,但是他擅長數學,這本書是他寫的一本有點類似於科幻小說的書籍,主要是對維度這個概念進行啟蒙教育。作者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是中國的晚清時期,一個朝氣蓬勃,一個江河日下,而從這本書也可以看出,西方世界已經在探索和構建關於自然的純粹的知識,而中國的知識分子當時還在學那些儒家的幫助鞏固統治秩序舊學問,二者的反差也是讓人唏噓。
  • 建築小白入門系列:如何看懂住宅小區總平面規劃圖
    文 / 鏈上甲乙建築總平面圖,在眾多的建築圖紙當中,更像是一個提綱挈領的總指揮。無論是工業建築項目也好還是民用建築項目也好,作為投資人的建設單位(以下簡稱「甲方」),首當其衝要做的就是在拿到的地塊上排兵布陣,定大局。為啥說它是總指揮,定大局的一步?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軸線明確,平面靈活,變化有序,內外結合,層次豐富」,是四川傳統民居在平面空間處理上的特色。四川民居富有地方特性,技術靈活巧妙,處理方法簡潔利落,形態優美、自然。四川民居尺度不追求大,講究小巧得體、適度。
  • 平面設計中點/線/面的運用原則!
    文/武怡帆 金小民平面設計的形式表現多種多樣,其中最基礎的就是點、線、面,任何設計元素都可以歸結為點、線、面,所以點、線、面在平面構成中尤為重要。點就形態來說就是一個小圓,越小的面就越接近於點,但是點一旦變大就趨近於面的形態。點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通過排列組合變成不同的形態,如直線、曲線、三角形、多邊。
  • 零基礎應該怎麼學習平面設計,平面設計需要學哪些內容?
    平面設計是任何企業和公司都不可缺少的工作,而這個職位是至關重要的。零基礎如何學平面設計1. 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多讀多想包括需要學習平面設計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甚至研究透視原理、光影關係、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學。
  • 看懂室內平面圖畫法、平面配置原則,一次了解常見的平面圖種類!
    室內平面圖是做建築設計或室內裝修時很重要的參考圖面,所有的工程都會依照規劃的平面圖進行施作。在從前沒有電腦的時代,平面設計師也許都是用手繪;可是在電腦發達的現今社會,使用AutoCAD等軟體繪製已經是相關產業的基本功夫。
  • 平面設計中的「點」元素
    文/李佳 點是構成線和面的基本元素、在視覺上,點在平面中是所佔面積極其微小的元素,可分為規則點和不規則點兩種形態,不同形態的點的組合賦予了平面設計作品無盡的意韻和樂趣。本文根據點的形態特徵、構成關係和視覺心理效果等,分析點在平面設計中如何突出主題、傳達意念?
  • 戲劇臉譜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將京劇臉譜與平面設計完美融合
    二、京劇臉譜的藝術特點  京劇臉譜在裝飾手法上大多借鑑民間藝術形式,依照民間藝術的審美特點將各種元素進行藝術化的轉化和加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裝飾風格。中國的戲劇臉譜主要是淨角和丑角,畫在演員臉上的臉譜的顏色、圖案基本都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