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這部影片是宮崎駿的所導演的一部日本劇情動漫,剛上映時曾經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不僅因為動漫的劇情,也因為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設定。宮崎駿的動漫一般來說是參雜著很多現實問題的,下面就來說一下,這部電影中隱藏的現實表達。
按照時間順序來,在開頭是千尋坐在車裡,爸爸在開車,媽媽坐在副駕駛上。對於一個十歲的女孩子來說,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開車出去,不是應該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嘛,但是千尋表現出來的是沉默、冷靜狀態。當他們開往一條森林小道時,周圍的一切都讓千尋感到焦慮和不安,那令人不熟悉的路邊景色和一路的怪異石像都讓人感覺到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但是她的父母卻不放在心上,當他們停下車想要繼續上前時,父母全然不顧千尋的害怕,徑直地走進洞口,這裡反映出了日本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比較冷漠。當千尋與父母一起來到大街上時,這裡空無一人,於是她的父母開始大吃特吃,放任自己的女兒在無人的街上走動,這些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不體諒不關心的表現。
在小吃街上,千尋父母不顧一切的放肆地吃反映了我們現實世界中不勞而獲、貪婪的本性。在這部影片中只有千尋沒有貪婪本性,她對待任何事情都盡心盡力而且不需要別人的回報。在影片中千尋的父母對於美食所表現的貪、浴池主人湯婆婆對權力的貪、還有白龍對自己法術的貪都是把自己困在這個世界中的原因。千尋的父母吃了街上的食物變成了豬是宮崎駿對現實生活中不勞而獲的呵斥,這個現象在任何一個世界都存在。千尋之所以能夠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就是因為自己的不貪和願意幫助別人的心。
千尋來到這個神隱世界,就意味著自己的名字和記憶會被湯婆婆奪走。當白龍把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千尋的名字)交給千尋時,就是希望千尋不要將自己的名字忘了,只要不把名字忘了,就能回到自己的家。自己的名字和記憶是自己作為這個世界的證明,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些東西,自己就不復存在。名字的反映是在告誡我們,一定要堅持本我。
在湯婆婆的浴場裡面,所有的人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在千尋與鍋爐爺爺的交流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宮崎駿對於這個社會中努力勞動的讚美,和對懶惰的斥責。當河神來時,千收起自己內心的恐懼指揮著浴池中的人,將河神清洗乾淨,將河神體內的所有垃圾都拉出來。最後河神走時給了千一個閃閃發光的丸子,這也是反映著做了事必然有回報的現實。
在浴池中的河神為什麼命名為河神,就是因為它寓意著現實世界中的山川河流。當千從河神身體裡撈出超級多的垃圾時,也是意味著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在河神身體裡的垃圾有金屬、自行車等,這些都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狀態。這就是宮崎駿的動畫,每一部作品裡都有環境保護的映射,這個話題是他不得不提的一個主題。
《千與千尋》這部影片是宮崎駿的代表作,也是廣受觀眾喜愛的動畫。它是唯一一部拿到了奧斯卡獎項的動畫,全球的票房達到2.7億美元。無論從劇情來看,還是從人物來看,這部影片都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