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陳凱歌導演拍了一部電影,《妖貓傳》。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詩人白居易與日本僧人空海聯手探查,意外發現了一段唐玄宗與楊玉環不為人知的故事。
就像夢枕獏在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所有看得見、看不見、感知得到、感知不到的一切,彼此之間都有一條無形的線連繫著」。《妖貓傳》中妖貓的形象,並非夢枕貘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在歷史上曾確有其事。不過,這件事並不是發生在唐朝,而是在更早的隋朝。
大隋開皇年間,長安城內流行一種畜養貓鬼的巫蠱之術。該巫術通過念咒、施展魔法,驅使、操縱貓的鬼魂去害人,貓鬼上身後,被害人身體肺腑有如針刺一樣痛,被貓鬼所害的人,其家財還會被貓鬼轉移到豢養它的人家去。
當時大理寺也有人前來報案,聲稱被仇家施了貓鬼之蠱,因而遭災生病。由於這類案子聽起來過於荒誕恐怖,且並無憑證,官府為穩定人心,往往認定來報案的人妖言惑眾,將其械押入獄。
開皇十八年(598年)春天,獨孤伽羅皇后和越國公楊素的老婆鄭氏同時生病,且症狀差不多。醫生給她們把脈看病,不同的醫生卻不約而同地同時聲稱,皇后和鄭氏不是得病,而是被人施了貓鬼蠱。
得到報告,隋文帝立即懷疑起一個人來――延州刺史獨孤陀。隋文帝為何想到了他呢?
獨孤陀是獨孤皇后的異母弟弟,他們的父親是西魏重臣獨孤信,只不過獨孤皇后的母親是清河崔氏,獨孤陀的母親是太原郭氏。獨孤信被宇文護逼迫自殺後,獨孤陀與母親家人一起被流放到蜀地17年之久。隋代周后,姐姐獨孤伽羅當了皇后,獨孤陀才得以回到長安,並迎娶了越國公楊素的妹妹。
獨孤陀既是皇親國戚,又跟兩位病人關係如此親密,為何隋文帝要懷疑他呢?原來隋文帝年輕的時候就聽人傳,獨孤陀的外婆家(郭氏)擅長養貓鬼,他有個舅舅早年就因為養貓鬼,不慎被貓鬼反噬而死。郭氏嫁來後,把所養的貓鬼也一塊帶到了獨孤家。
為證實自己的猜想,隋文帝把獨孤陀召進宮,支走宮人,盤問他:「皇后和鄭氏得病,你可知道?」獨孤陀回答:「知道,臣內心也很著急。」文帝開門見山,質問道:「她倆生病可是你家貓鬼所為?」獨孤陀一聽,這可是個大罪啊,立即跪下回答道:「臣世荷國恩,絕不敢也沒理由做這樣背國忘恩、欺君罔上、十惡不赦的事情。我家從未養過什麼貓鬼,也不知道什麼是貓鬼,希望陛下明察,還臣清白。」楊堅生性猜忌苛察,年紀大了以後又十分剛愎自用。他本以為自己的推斷十拿九穩,應該沒有錯,結果獨孤陀卻矢口否認,這讓他覺得獨孤陀不僅忘恩負義,而且狡猾強橫,因此非常生氣,就下令讓左僕射高熲(jiǒng)、納言蘇威、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一幫重臣,組成聯合調查組,徹查獨孤陀蓄養貓鬼之事。
見隋文帝鐵了心要查實獨孤陀養貓鬼,這還不簡單。這幾位重臣簡單商量一番,由大理寺出面,組織一幫查案精英,對獨孤陀家進行徹底調查,很快就查出了結果。
一個叫徐阿尼的婢女招供說,獨孤陀家確實蓄養了貓鬼,而這隻貓鬼就是她養的。她之所以會養貓鬼,因為她本是郭家的奴婢,在郭家學會了蓄養貓鬼之術,後來她被帶到了獨孤家,就把所養的貓鬼也一塊帶了過來。
阿尼介紹說,養貓鬼並不複雜,通過法術領養成功一個貓鬼後,只需要在每個子(鼠)日的夜晚祭祀它即可。掌握了咒語和魔法,就可以驅使和操縱它。獨孤陀也知道她養了貓鬼。
獨孤陀貪杯好酒,有次沒酒喝,他就去向楊氏要。楊氏見他沒出息,就沒好氣地對他說:「你俸祿那麼低,家裡早就沒錢買酒了。」獨孤陀被老婆懟了,就跑來找徐阿尼,慫恿她說:「你不是養了個貓鬼麼,你讓它去越公家(楊素家),把他家的錢弄點給我花花唄。」徐阿尼禁不住獨孤陀的央求,就念咒語讓貓鬼到楊家纏上了鄭夫人。
後來,聽說文帝和皇后從并州回到了長安,獨孤陀又到後園來找徐阿尼,跟她說:「你讓貓鬼到皇后那裡跑跑,好讓皇后多多賞賜我些好東西。」徐阿尼便又念咒,讓貓鬼進宮,附在了獨孤皇后身上。
查清案件來由,調查組又把徐阿尼帶到了門下省外,命她將藏在宮中的貓鬼喚走。當天深夜,徐阿尼煮了一盆香粥,跪在地上,拿湯匙敲著盆邊,對著宮內高喊:「貓女可來,無住宮中。」過了一會兒,阿尼忽然身體僵硬、臉色鐵青,像是被人牽著一樣,口中喃喃自語,稱已被貓鬼附身。大理寺眾人,趕緊飛奔將她帶出皇宮,宣稱貓鬼已經驅離宮殿。
調查組將調查到的情況,向隋文帝進行了匯報。隋文帝對調查結果很滿意,命令有關部門立即逮捕獨孤陀夫婦,準備將他們殺掉。恰好此時獨孤皇后和鄭氏的病又都好了,獨孤皇后可憐自己的這個弟弟,且她對貓鬼巫術傳說,一直將信將疑,就懇請文帝手下留情,不要殺他們。隋文帝楊堅是個「妻管嚴」,見老婆發話了,就看在獨孤皇后的面子上,將獨孤陀免為平民,命楊氏剃髮為尼。
處理完獨孤陀夫婦,文帝下詔全國,「畜貓鬼、蠱毒、厭媚野道之家,並投於四裔」,並命令有關部門釋放之前因為舉報貓鬼巫蠱而被關押的人家,殺掉那些被訟進行貓鬼巫術的人家。為避免被誅,長安百姓紛紛殺掉所養之貓,一時之間,長安貓絕。
但即使是如此嚴厲的處罰,依然沒能阻止長安百姓養貓鬼。大唐時,長安民間依然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貓鬼傳說,並時不時地爆發因為貓鬼巫蠱引發的大案。《唐律疏義》中,專門就養貓鬼制定了嚴厲的罰則,「蓄造貓鬼及教導貓鬼之法者,皆絞;家人或知而不報者,皆流三千裡」。然而,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盛唐的長安百姓們,依然一邊生活在對貓鬼的深深恐懼之中,一邊卻又沉浸於貓鬼故事的奇異神秘,津津樂道並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