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深深印刻著,高中時語文課本中那段沈從文先生《邊城》的節選,那個時候,讀出的是愛情,是愛情的朦朧和悽美,為清純翠翠那純淨而無望的愛,感嘆感傷!
隨著年齡增長,接觸的書籍愈來愈多,在品讀中,難免會產生比較,一經比較,更發現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應該是字遊君見過、讀過的最美的美文。
雖然,現在網上一搜美文,瀏覽器里舖天蓋地,一搜所謂治癒心靈的雞湯文,隨手隨眼都是。
雖然作者本人或者有文藝評論家在力推,但好些美文,大都是文字的藝術堆砌;雞湯文,短暫給心靈打點雞血,有沒有用字遊君就不知道了。
字遊君非文學科班出身,只是一個單純文字愛好者,無甚文學理論和修養。如同一個吃貨,只是愛吃和喜歡吃,達不到美食家的品位,只能簡單就食材、菜品傳給味蕾的感受直白說出來。
對於沈先生的邊城也一樣,僅是字遊君個體的閱讀感受和思考,人,難免有傾訴的欲望,歡迎諸君指導指點,只要不是涉及父母的國罵,指指點點也行!
言歸正傳,《邊城》,暫在字遊人心中的美文排行榜,位列第一。她的美,是觸碰靈魂,治癒靈魂的,讓人讀後,會在人生一世,大都是苦難行程中,產生人間依然值得的期待的感受。
沈先生筆下的《邊城》淨土,那些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如同高明的攝影師,高清大圖下的絕世美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實存在的《邊城》,實則是超越世外桃源的。
世外桃源,更多是避世思想基礎上產生的假想,《邊城》卻是原生態的,沈先生的文字,粒粒飽滿,不事雕琢,既不晦澀,也沒肆意,更沒賣弄,文字和景物,天然一體。
沈先生用攝影家手段,用返璞歸真的文字,描繪了湘西的邊陲小鎮茶峒,茶峒上的那些原生態、那些美好、那些故事!
《邊城》以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情竇初開為時間軸線,全小鎮在這段時空下的繁衍生息,為內容,構建了一段動態的絕美風情。
為什麼說《邊城》能治癒靈魂,讓人讀之覺得人間值得?
字遊君不敢妄談先生的文學技藝,僅就文章呈現的內容信息量,談談感受。
我們先來看《邊城》的自然風光,湘西茶峒的秀美。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遊魚來去都可以計數。……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 杏花裡,春天時只須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香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眼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
秀美的風景,能帶給人眼睛和心靈美好的感受,字句之間,那座鑲嵌在神州大地的小鎮,就那麼在時間長河中,散發著天然的美好,如同野花,盛開的人跡罕至的夏季郊野,盡情舒展她的美麗。
人類在地球上,一直不斷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進行物質上的交互,雖然在人類的眼中,我們一直是在建設美好家園,但是,在時間的檢驗下,好些舉措究竟是建造還是破壞呢?
《邊城》中,那座小城的美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秀美的風光上,因為人類的繁衍生息,賦予了自然風光靈性和靈氣。
沈從文先生的筆下,《邊城》一直在為都市指明出路,時至今日,我們倡導的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不正印襯著先生的觀念。
邊城裡面的人們,一直堅守著「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則,依靠人類本性裡面的自然性活著,字遊君一直有一個觀點,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能用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和社會、自然和諧相處。
《邊城》中的人們,都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翠翠愛情的萌芽和生長;爺爺五十年的堅守和堅持;順順的仗義誠信,公道慷慨,船總的稱謂,更多在於名望而非金錢;天保和儺送,豪爽慷慨,細膩熱心,天生地養地自然生長,這一切的人,人性在自然風光下,身上無不流淌著純善和美好。
《邊城》中的地方民俗,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歲時節令、敬畏信仰,完美地和故事情節融合,無不透露對自然和人性的崇拜和敬畏,這一切,一切宛如田園牧歌,讓現在的讀者,依然能安放故鄉和鄉愁。
《邊城》中生活的人們,靠著自然的本性自然生活下去,不自覺地追求著美好德行,其表現就是沒有太多野望和訴求,順應生活和自然,如同描寫爺爺「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
社會發展到現在,可是有幾個人的生活層次達到這種境界,生下來,就是各種培訓班;工作後,被動應付工作謀取生活的銀兩;當初的夢想和追求,離得越來越遠;每天面對的人和事,我們都無法選擇。
《邊城》中的那隻小渡船,在文中,是人們生活和生存離不開的,映射在現實中,其實就是我們的靈魂擺渡之舟。不管在現實中生存處境怎麼樣,至少,在品讀《邊城》的時候,能讓我們忘卻世俗的無奈和雜念,讓靈魂得到放鬆,得到休憩。
現在的網絡上,「人間不值得」,似乎成為沉重生活下,中青年的一個感慨語句,一個歸因藉口和宣洩語言,但是,人世間,總還有如茶峒那樣的小鎮,讓人覺得人間值得。
寄生於船隻往來、水手和善賈間生存的皮肉女子,都有著人生的期盼和追求。往來的水手,在揮霍著上天賦予的勞動力的同時,也在肆意揮霍快樂。這樣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城鎮,人們在自然法則下,似乎不用想太多,就是忙完分內的事物,曬著太陽,生下來活下去。
生命的主題太過宏大,好些時候,想不通想不透反而不如不想,如果郊野的花,順應自然節令,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凋零,有沒有經管和欣賞,關花什麼事,關生命什麼事?《邊城》裡的各色人等,就是這麼生活的。
大美不工,美文《邊城》,就在於她的天然去雕飾。
可以將《邊城》當一本民俗讀物來讀,當一篇美景推介來讀,當一篇鄉愁散文來讀,更可以當一個愛情故事來讀。
愛情故事中的主角,翠翠,何嘗不是邊城的濃縮和寫照,雖然一切的美好在偶然下,產生悲劇,但是,誰說愛情一定要有團圓喜慶的大結局,那是婚姻,不是愛情,愛情就是愛情,無關其他。
或許會為翠翠感傷,但是,她順應著愛情,有著期待,在希望中等待著,如同秀美的湘西《邊城》,沒有遊人如織,就不美了嗎?
這個世界,有人為愛情不顧一切的等待,本身就令人期待。
《邊城》讓我們明白,不管生活多苦,現實多無奈,其實,人間還有邊城,還有那麼美麗的景色和事物,一切,都是值得的。
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陪伴和閱讀,若能隨手點讚收藏轉發支持,字遊君深深拜謝!若有喜歡的文章,也歡迎留言,字遊君將為您奉上點滴閱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