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那方淨土,給靈魂慰藉,讓人間值得!

2020-12-10 字遊人觀世界

腦海中深深印刻著,高中時語文課本中那段沈從文先生《邊城》的節選,那個時候,讀出的是愛情,是愛情的朦朧和悽美,為清純翠翠那純淨而無望的愛,感嘆感傷!

隨著年齡增長,接觸的書籍愈來愈多,在品讀中,難免會產生比較,一經比較,更發現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應該是字遊君見過、讀過的最美的美文。

雖然,現在網上一搜美文,瀏覽器里舖天蓋地,一搜所謂治癒心靈的雞湯文,隨手隨眼都是。

雖然作者本人或者有文藝評論家在力推,但好些美文,大都是文字的藝術堆砌;雞湯文,短暫給心靈打點雞血,有沒有用字遊君就不知道了。

字遊君非文學科班出身,只是一個單純文字愛好者,無甚文學理論和修養。如同一個吃貨,只是愛吃和喜歡吃,達不到美食家的品位,只能簡單就食材、菜品傳給味蕾的感受直白說出來。

對於沈先生的邊城也一樣,僅是字遊君個體的閱讀感受和思考,人,難免有傾訴的欲望,歡迎諸君指導指點,只要不是涉及父母的國罵,指指點點也行!

言歸正傳,《邊城》,暫在字遊人心中的美文排行榜,位列第一。她的美,是觸碰靈魂,治癒靈魂的,讓人讀後,會在人生一世,大都是苦難行程中,產生人間依然值得的期待的感受

沈先生筆下的《邊城》淨土,那些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如同高明的攝影師,高清大圖下的絕世美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實存在的《邊城》,實則是超越世外桃源的

世外桃源,更多是避世思想基礎上產生的假想,《邊城》卻是原生態的,沈先生的文字,粒粒飽滿,不事雕琢,既不晦澀,也沒肆意,更沒賣弄,文字和景物,天然一體。

沈先生用攝影家手段,用返璞歸真的文字,描繪了湘西的邊陲小鎮茶峒,茶峒上的那些原生態、那些美好、那些故事!

《邊城》以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情竇初開為時間軸線,全小鎮在這段時空下的繁衍生息,為內容,構建了一段動態的絕美風情。

為什麼說《邊城》能治癒靈魂,讓人讀之覺得人間值得?

字遊君不敢妄談先生的文學技藝,僅就文章呈現的內容信息量,談談感受。

我們先來看《邊城》的自然風光,湘西茶峒的秀美

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遊魚來去都可以計數。……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 杏花裡,春天時只須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香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眼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

秀美的風景,能帶給人眼睛和心靈美好的感受,字句之間,那座鑲嵌在神州大地的小鎮,就那麼在時間長河中,散發著天然的美好,如同野花,盛開的人跡罕至的夏季郊野,盡情舒展她的美麗。

人類在地球上,一直不斷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進行物質上的交互,雖然在人類的眼中,我們一直是在建設美好家園,但是,在時間的檢驗下,好些舉措究竟是建造還是破壞呢?

邊城》中,那座小城的美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秀美的風光上,因為人類的繁衍生息,賦予了自然風光靈性和靈氣。

沈從文先生的筆下,《邊城》一直在為都市指明出路,時至今日,我們倡導的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不正印襯著先生的觀念。

邊城裡面的人們,一直堅守著「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則,依靠人類本性裡面的自然性活著,字遊君一直有一個觀點,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能用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和社會、自然和諧相處

《邊城》中的人們,都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翠翠愛情的萌芽和生長;爺爺五十年的堅守和堅持;順順的仗義誠信,公道慷慨,船總的稱謂,更多在於名望而非金錢;天保和儺送,豪爽慷慨,細膩熱心,天生地養地自然生長,這一切的人,人性在自然風光下,身上無不流淌著純善和美好。

邊城》中的地方民俗,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歲時節令、敬畏信仰,完美地和故事情節融合,無不透露對自然和人性的崇拜和敬畏,這一切,一切宛如田園牧歌,讓現在的讀者,依然能安放故鄉和鄉愁

《邊城》中生活的人們,靠著自然的本性自然生活下去,不自覺地追求著美好德行,其表現就是沒有太多野望和訴求,順應生活和自然,如同描寫爺爺「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

社會發展到現在,可是有幾個人的生活層次達到這種境界,生下來,就是各種培訓班;工作後,被動應付工作謀取生活的銀兩;當初的夢想和追求,離得越來越遠;每天面對的人和事,我們都無法選擇。

《邊城》中的那隻小渡船,在文中,是人們生活和生存離不開的,映射在現實中,其實就是我們的靈魂擺渡之舟。不管在現實中生存處境怎麼樣,至少,在品讀《邊城》的時候,能讓我們忘卻世俗的無奈和雜念,讓靈魂得到放鬆,得到休憩

現在的網絡上,「人間不值得」,似乎成為沉重生活下,中青年的一個感慨語句,一個歸因藉口和宣洩語言,但是,人世間,總還有如茶峒那樣的小鎮,讓人覺得人間值得。

寄生於船隻往來、水手和善賈間生存的皮肉女子,都有著人生的期盼和追求。往來的水手,在揮霍著上天賦予的勞動力的同時,也在肆意揮霍快樂。這樣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城鎮,人們在自然法則下,似乎不用想太多,就是忙完分內的事物,曬著太陽,生下來活下去

生命的主題太過宏大,好些時候,想不通想不透反而不如不想,如果郊野的花,順應自然節令,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凋零,有沒有經管和欣賞,關花什麼事,關生命什麼事?《邊城》裡的各色人等,就是這麼生活的。

大美不工,美文《邊城》,就在於她的天然去雕飾。

可以將《邊城》當一本民俗讀物來讀,當一篇美景推介來讀,當一篇鄉愁散文來讀,更可以當一個愛情故事來讀。

愛情故事中的主角,翠翠,何嘗不是邊城的濃縮和寫照,雖然一切的美好在偶然下,產生悲劇,但是,誰說愛情一定要有團圓喜慶的大結局,那是婚姻,不是愛情,愛情就是愛情,無關其他。

或許會為翠翠感傷,但是,她順應著愛情,有著期待,在希望中等待著,如同秀美的湘西《邊城》,沒有遊人如織,就不美了嗎?

這個世界,有人為愛情不顧一切的等待,本身就令人期待

《邊城》讓我們明白,不管生活多苦,現實多無奈,其實,人間還有邊城,還有那麼美麗的景色和事物,一切,都是值得的。

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陪伴和閱讀,若能隨手點讚收藏轉發支持,字遊君深深拜謝!若有喜歡的文章,也歡迎留言,字遊君將為您奉上點滴閱讀體會。

相關焦點

  •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讀《邊城》,沈從文筆下的湖南男女
    初讀《邊城》,自被那「詩意的自然、和諧的生命、優美的人性」打動,隔了若干年回看,又玩味出了一點什麼。翠翠夜聽歌一節,果如眾多評論所言,「虎耳草」是純真愛情的象徵?我以為稱之為「愛情」,未免提煉得過於抽象。對情竇初開的翠翠,「愛情」尚在她理解力之外,縱使對儺送產生朦朧的好感,也不能分辨與把握。
  • 適合一個人散心的小城 茶峒:原來它才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
    許多人都以為鳳凰是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殊不知這個故事卻是發生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鎮-茶峒。書中記載,茶峒清幽,風景秀麗,獨有獨特的湘西文化風情和善良的風俗引人入勝。它位於湘,黔、渝三省交界處,濃鬱的苗族名族風情,古色古香的邊城風貌,說不定你會在這裡找到一位像翠翠一樣的女子!
  • 《邊城》與《八駿圖》中城鄉世界的對比,折射出沈從文的精神世界
    沈從文先生一生著作等身、題材與涉獵極其廣闊。但從某種角度來說,沈從文先生的創作題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關於淳樸的鄉村生活與鄉下人的,一類是寫現代生活與都市人的。同時,沈從文對於城鄉世界也並不是單純的批判與歌頌,而是在對比之中寄寓了深刻的人生理想與反思。本文從《邊城》和《八駿圖》入手,探討沈從文先生在這兩類文學創作之中體現出的價值傾向與對於精神世界。
  • 何時才能懂《邊城》——我們隨同沈從文先生去純美的邊城走走吧
    真正有滋有味地完整地讀完《邊城》,我已是接近不惑之年了。跨了20多年,我才僅僅是似懂非懂地走進了邊城,走進了古老的湘西,走進了茶峒,走進了渡船,走進了祖父,走進了翠翠,走進了黃狗,走進了那人那事,走進了那山那水……邊城的民風是多麼令人嚮往!
  • 《一路書香》探尋沈從文的內心世界:最美不過「鄉土人間」
    在本集節目中,《一路書香2》行讀小組繼續與知名演員瞿穎,以及嶽麓書院掌門人朱漢民一起沿著沈從文先生的筆跡尋訪茶峒。在這裡,人與自然之間並無明確界限,不論是小鎮中學的朗朗書聲,還是永遠氤氳水汽的青石板路,山城的每一處都如此溫和恬靜,一如數十年前沈從文先生筆下所記錄的美好景象。
  • 《邊城》:沈從文看透人生本質,真相殘酷到不得不用優美掩蓋
    ②還有更多的人認為,《邊城》是「他要為現代的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在他看來,鄉下原始、淳樸、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他要展現這種人生的境界,為民族靈魂的再造提供他獨特的方案。」③而這樣認定的理由之一就是沈從文在《<從文小說習作選集>代序》中提到的——「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
  • 適合冬天閱讀的美文——沈從文的湖南文學:淡若杯水,美若邊城
    如果把民國時期的小說比喻成各式的飲品,那麼,沈從文的《邊城》定是一杯白開水,透明、純粹,不含任何雜質;初入口中淡若無味,但總不會讓人厭倦,反而會在一次一次的品飲中,體味到它與眾不同的滋味。船來時,小孩子的想像,應當在那些拉船人的那一方面。大人呢,孵一窠小雞,養兩隻豬,託下行船夫打付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壇好醬油,一個雙料的美孚燈罩回來,便佔去了大部分作主婦的心了。」
  • 沈從文邊城讀後感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規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為他的
  • 評沈從文《邊城》及他的「湖南風味」文學:煙水清透,相得益彰
    《邊城》的情節與行文是渾融一體的,清澈的情節,清澈的字句。文情、文氣與文筆相得益彰到這程度,極難得。比起其他故作清純的小說,沈從文先生的清澈在於:他的小說並不迴避悲劇,並不迴避死亡(天保和爺爺的死去),也不迴避妓女們的存在。他的清澈,是另創了一個質樸地接受一切、如實道來的語境。所以《邊城》裡的妓女和粗野水手,都比當下許多閨閣小說裡滿口偽文言的大小姐們乾淨得多。
  • 「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沈從文
    「壹」想起讀沈從文,是從想起年少時看過的那部名為「邊城」的電影開始的,而後才想到原來自己從未讀過這部電影的原作——《邊城》,於是才有了後來買下的,這部沈從文的短篇小說集《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沈從文筆下的小說故事,幾乎都發生在相對閉塞和保守的「鄉下」,便如《邊城》當中的茶峒,《蕭蕭》開篇中直言不諱的「鄉下」,《龍朱》當中的白耳族苗寨和黃牛寨,《三三》當中的楊家碾坊和堡子,等等。
  • 《邊城》: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淺析沈從文的創作心理
    其實我們痛的,驚的,是沈先生自己的感情,不然,山水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沒少出現,美麗善良的女子也總是被描繪,可我們卻被邊城打動得最深刻最透徹。他將自己對美好人性的嚮往和追求,對自然的崇敬和熱愛,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妥協全都給了「邊城」。這裡充滿了作者自己的強烈情感,「邊城」只是替他把這些表現了出來。
  • 閱讀是對沈從文最好的紀念(圖)
    本書全套二十冊,計兩百餘萬字,包括《邊城集》《湘行集》《自傳集》等,涵蓋沈從文的經典小說、散文、家書、文論等,是沈從文一生創作之精華。 沈從文先生一向不自誇,只跟他提到《邊城》時,會笑眯眯來一句:「我很會寫結尾。」於是,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不朽的文字永恆,只因作者常常從作品中歸來。
  • 現代文學印象之沈從文
    即刻,「沈從文」躍現在我腦中。在沈先生的筆下,「人物和故事都美麗得使人悲傷。」淡雅的哀怨是在他的作品中可清晰感受到的。沈先生的敘事,像水一般流動,平緩卻深遠,清幽的悲傷悄悄溜過心中。現代文學,我獨愛沈從文,而最為我深刻的是《邊城》,是那個茶峒老人。
  • 人間值得:評《懂得的就值得:沈從文散文精選》
    遠方的古城,靜謐的渡口,慵懶的生活氣息,還有質樸的村民,構成了沈從文文字裡絕大多數的景物。和那個洶湧澎湃的特殊年代裡大多數文人相比,沈從文的文字有種獨特的寧靜平淡的格調。正是這樣不和諧的記憶片段,在他的創作中不斷地衝突對抗,於是在今後的文字中刻意地迴避著現實對於這樣一個淳樸家鄉的摧殘,用回憶中那些美好的女性,質樸的村民,幽靜的山河,來抵擋真實世界的兵荒馬亂,顛沛流離,這也構成了後來沈從文筆下重要的基調。來到北平後的沈從文,忽然發現了嶄新的天地,和無處容身的事實。
  • 沈從文先生小傳
    同時,沈從文還在隔壁的「務實學堂」圖書室翻閱過《史記》、《漢書》和其他一些雜書……這一系列的閱讀,使沈從文初步接觸到了西方小說和中國的古籍。1921年,沈從文做了湘西靖國聯軍第一軍統領陳渠珍的秘書。陳渠珍在軍部備有一個收藏豐富的私人文物、圖書室,其中有百餘軸自宋及明清的舊畫、幾十件銅器及古瓷,還有十餘箱書籍、大批碑帖、一部《四部叢刊》。
  • 胡適做媒,巴金助攻,沈從文如何把小自己八歲的女學生娶回家?
    誰也想不到,九如巷裡最漂亮的三小姐最後被沒名沒錢的教書先生沈從文娶回家。蘇州九如巷裡有一個名叫張吉友的富商,擁有萬頃良田,富甲一方。張吉友熱心於教育事業,辦了許多新式學校,在教育界也是響噹噹的人物。蔡元培、葉聖陶這樣的教育界名流經常去張家做客,見了張家四個女兒的談吐素養,無不誇口稱讚。時間一長,九如巷的張家因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兒而盡人皆知。
  • 沈從文&張兆和:所謂的幸福,不過是在別人眼裡
    這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第一次認識沈從文是什麼時候?是在《邊城》裡,總覺得,那得是多美的地方,光看著書上的文字就動心,這得是多麼有才情的人,才可以把文字寫的這樣乾淨純粹,這樣的人,身邊應該是何等優秀的女子,又該是多麼浪漫的愛情故事,可惜才子佳人,也不過是表面上的幸福。
  • 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 抖音聽了想哭笑聲bgm出自沈從文《邊城》
    抖音聽了想哭的笑聲bgm出自哪裡  沈從文的這句話「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泣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出自《邊城》。  沈從文經典語錄  1、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 沈從文只寫出了湘西古鎮10%的美,真正去過才能玩懂湘西!
    然而沈從文的一篇《邊城》,卻又讓一代又一代人種草了這片靈秀綺麗的人間秘境。這裡是《孤獨星球》評選出的「最物有所值旅行地」。在人人嚮往的湘西,瞧妹搜羅了7座最有名的古鎮,她們風姿萬種又充滿人間煙火,值得每一個人好好品味,細細把玩。
  • 尋常巷陌,於書本中聽一堂《沈從文先生的作文課》
    後來,汪曾祺去了昆明考大學,報的是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因為那裡有朱自清先生、聞一多先生,當然了,還有沈先生。年輕的時候,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沈從文對汪曾祺後來的創作,無疑是有深遠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