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協宣布!火速啟動8家券商大調查,多家頭部券商低費率承銷央企債...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

8家券商因地板價承銷央企債事件,如此迅速迎來了監管的大調查。

中證協在7月19日發布的通告中稱,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天風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8家公司在中核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發行招標過程中,存在承銷費報價偏低的情況,引發市場質疑。

中證協在調查通知中稱,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自律措施實施辦法》《公司債券承銷業務規範》《公司債券承銷機構關於構建良好生態化職業道德的自律公約》等規定,中證協已對相關事宜啟動自律調查。若發現相關機構在開展業務過程中存在違反自律規則的情況,協會將依據有關規定對其採取自律措施。

這一調查事出中核融資租賃的債券發行招標事件,而距離7月9日公布招標結果,僅過去10天時間,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引起監管關注,可見事件之嚴重程度。

中核融資租賃一單21億額度的債券承銷,為何引來多家頭部券商的低價爭奪?為何在行業加強自律的大背景下,又報出如此低價?誰是主跑,誰是陪跑?主跑者又是何資質被中核融資租賃垂青?

「大項目能中標,往往不只是價格優勢,中小券商即使開出最低價也未必能中標,我們看到的招標價格,並非最低價,中標的承銷商往往更具備強大的綜合服務能力。」然而也有行業人士透露,「不可忽視的是,有很多大項目,即使是綜合服務能力很強的大型券商,在定價方面也並沒有話語權,只能隨行就市,說白了,價格方面說了不算。」

事出8家券商地板價爭奪中核債券

事出中核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一單21億元債券承銷項目。

6月1日,中核融資租賃發布招標公告稱,擬根據投標機構主承銷商債券發行能力、服務方案、服務團隊、支持程度以及費用報價等因素從參與投標企業中擇優選取兩家主承銷商,完成21億元額度的公司債券註冊發行工作。

6月24日,中核融資租賃公司債券承銷項目公布中標候選結果,參與競標的8家券商中,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分別以第一和第二名進入了中標候選名單,承銷費率分別為總費率0.015%和年化0.01%。也就是說,如果兩家券商各佔50%完成發行,如果發行3年期品種,中信證券承銷收入約為31.5萬元,國泰君安承銷收入約為16.5萬元。如果發行5年期品種,中信證券承銷收入約為52.5萬元,國泰君安承銷收入約為16.5萬元。

7月9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電子採購平臺更新了兩則中核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中標結果公告。其中一項是中核融租交易所市場公司債券發行項目,中標的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

總額為21億的這單債券承銷項目,為何引來8家券商不惜低價展開爭奪?一時間行業質疑之聲四起。為何報出如此低價?誰是主跑?誰是陪跑?這一次是不是又是一場爭奪市場份額的遊戲?

根據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中核融資租賃有37.64%的股權來自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中核集團資產規模約7000億元,整合形成10個專業化公司和13家直屬單位,各級各類企事業成員單位約800家。

根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平臺信息查詢顯示,2019年10月至今,中核集團共進行了5次主承銷商招標,中信證券四次投標,三次中標,平均費率僅為0.01%。更值得關注的是,0.01%的費率本已極低,但網站上公示的部分項目中標價格裡,0.01%不僅不是最低,而是最高。例如2020年4月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第一中標人中信建投證券報價僅為0.0025%(十萬分之2.5),排名第二的中標機構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報價為0.005%(十萬分之5)、排名第四的中標機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報價為0.008%(十萬分之8),均低於萬分之一。對比本次中核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第一中標人國泰君安證券報價為總費率0.015%,中信證券報價為年化費率0.01%,價格競爭的慘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券商因債券承銷低價中標引發爭議,5月15日,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發布自律處分,對興業銀行、中信證券進行了相應處罰。

承銷業務要賺利潤,也要爭份額,這是多家投行的業務策略,而為了爭奪客戶資源,承銷商以低承銷費率吸引客戶,並據此帶動其他業務增長、賺取更多利潤,也是承銷業務中屢屢出現地板價的重要原因之一。虧本也要賺份額,是承銷業務的「兩難」問題,困擾行業已久,也許是該破題的時候了。

低價債承由來已久,曾驚現十萬分之一承銷費

今年以來,已有多次債券承銷「地板價」引發爭議。

4月24日,廈門特房集團發布債券承銷中標公示,第一中標候選人為興業銀行廈門分行和中信證券聯合體,承銷費率低至0.01‰,這意味著1億元的債券承銷費僅有10萬元,還要兩家機構平分。

根據公示結果,該項目第二中標候選人中信建投和建行廈門分行聯合報價為十萬分之五(0.005%),第三中標候選人農行廈門分行和國泰君安的報價為萬分之一(0.01%)。

4月27日,海南股權交易中心發布一則公告,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公開選聘中期票據的主承銷商已有結果,其中0.03%的「地板價」吸引市場關注。5月15日,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發布自律處分,對興業銀行、中信證券兩家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予以警告,並責令兩家機構限期整改。

根據2018年中證協發布《公司債券承銷業務收費情況行業通報》顯示,有52個公司債券項目未收取承銷費;有62個公司債項目承銷費率不高於千分之一,其中有21個項目承銷費率在萬分之一以下。

低價債券承銷的行業問題也受到了監管方面的重視。今年4月30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組織承銷機構發起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機構自律公約》,首批90家承銷機構參加視頻會議並現場籤署《自律公約》。籤署公約的締約機構有「十一個不」,其中既有「不以低於成本的承銷費率報價,參與債務融資工具項目競標或承攬」,如今看來收效甚微。

中信建投、海通、中信等債承市佔率下滑

2019年,92家券商債券承銷收入共計攬入202.34億元,同比2018年提升35.57%。

根據中證協公布的2019年債券主承銷商佣金收入排名,前十分別為中信建投、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國泰君安、平安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泰證券。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中信建投、海通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中泰證券、開源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東方證券出現市佔率下滑;出現市佔率提升的券商有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國泰君安、中山證券、天風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長城證券、東吳證券。其中,中信建投、海通證券、中信證券這三家債券承銷的前三位均出現了下滑,中金公司、國金證券等出現市佔率提升。

相關焦點

  • 中證協啟動調查8家券商 21億債券承銷僅收費幾十萬?
    中證協啟動調查8家券商,21億債券承銷僅收費幾十萬?地板價承銷為何屢禁不止因地板價承銷央企債,8家券商將被中證協自律調查。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今日發布通告中稱,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天風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8家公司在中核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發行招標過程中,存在承銷費報價偏低的情況,引發市場質疑。
  • 超低費率搶生意:8券商遭中證協自律調查 債券承銷價格戰打到何時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日,中證協在官網公告,對參與中核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發行招標的有關券商啟動自律調查。這些券商包括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公司、天風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
  • 0.03‰承銷費率揭秘券商賣債「潛規則」 首批90家承銷商籤自律公約
    為何頭部券商要為「五鬥米折腰」?是個例還是行業普遍現象?行業「潛規則」記者採訪多位券商債券承銷人士了解到,券商債券承銷的價格競爭現象長期存在。近些年,券商在發債時給發行人提供低價服務似乎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在頭部券商之間尤其如此。
  • 兩央企公司債招標,又見投行「競折腰」!開出0.007%「骨折...
    2020年12月25日,中證協表示,為進一步健全公司債券承銷報價內控機制,壓實承銷機構的報價管理責任,保證債券承銷質量,維護行業良性生態,中證協形成了《公司債券承銷業務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並於近日向行業公開徵求意見。在徵求意見稿發布後的節前最後一周,恰逢兩家大型央企公司債開標,兩項目規模分別為40億元、100億元。
  • 又見券商投行價格戰 百億公司債承銷費率低至0.0001%
    近日,某大型央企為即將發行的百億規模公司債進行承銷招標,有券商報出了1萬元的承銷費,承銷費率僅為0.0001%,一時引發市場熱議。其中,券商保薦費及承銷費率同樣引發關注:國泰君安證券,保薦費16萬元,承銷費率0.45%;海通證券,保薦費5萬元,承銷費率0.05%;中信證券,保薦費30萬元,承銷費率0.28%。尤其是海通證券開出承銷保薦「地板價」:保薦費僅5萬元,承銷費率低至萬分之五。即便是與另外兩家共同中標的券商比,也低出一大截。「保薦費+承銷費,大致為200萬元+3000萬元。」
  • 券商債券承銷驚現「吐血價」!竟按十萬分之三費率收費,這兩家機構...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27日表示,已經關注到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公開選聘發行中期票據主承銷商及0.03‰承銷費率,協會已正式啟動對有關事項的自律調查,若相關方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違反自律規則的情況,將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自律處分。
  • 券商債券承銷驚現「吐血價」!竟按十萬分之三費率收費這兩家機構遭...
    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公開選聘中期票據的主承銷商,中信證券與興業銀行中選,但承銷費率低至0.03‰!你沒看錯,是十萬分之三!這意味著,假如債券規模10億,兩家承銷商承銷收入合計才3萬,平均每家1.5萬。有券商人士表示,中期票據承銷費率一般情況而言都比較低,主要是銀行和少數大券商在做,稱銀行低價競爭不在少數。
  • 今年來投行IPO承銷保薦收入211億,四成券商承銷費率提升,14家收入...
    前11個月,券商承銷費率為4.93%,有可比數據的43家券商中,共有18家券商承銷費率較2019年有所提升。截至11月末,投行IPO承銷收入已經突破200億元,共有14家券商IPO收入翻番。中信建投在4月份後連續7個月搶佔IPO承銷收入榜首,前十中湧現了民生證券、國金證券等投行黑馬,東興證券、長江證券則悄然退出前十。
  • 10億債賺3萬 中信證券、興業銀行承銷費率過低遭調查
    對此,4月28日, 一位頭部債券承銷人士對記者表示,央企集團的承銷費一般都是萬分之幾。十萬分之三的承銷費確實比較低。而一家中小券商債券承銷人士對記者表示,中小券商一般承銷費相對比較高,因為發行的主體不同,債券承銷的平均承銷費率大約在年化千分之三左右。項目資質弱一點的項目承銷費甚至在1%—2%。
  • 券商企業債承銷年度大考揭榜!C類13家開展業務將受限,中山證券得分...
    據了解,此次企業債券主承銷商信用評價的對象為2019年度作為主承銷商參與過企業債券承銷,或承銷的企業債券仍在存續期內的87家承銷機構,而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的對象則為2019年度開展企業債券評級業務的6家機構。
  • 頭部券商雄踞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奪增量蛋糕
    原標題:頭部券商雄踞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奪增量蛋糕 摘要 【頭部券商雄踞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奪增量蛋糕】2020年,無疑是券商投行業務發展的「黃金大年」。
  • 承銷保薦費超13億元 券商分享可轉債擴容盛宴
    轉債市場擴容也為券商承銷業務注入活水,今年以來可轉債承銷保薦費超過13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業內人士表示,可轉債承銷業務競爭較為激烈,承銷費率有走低趨勢。此外,再融資「鬆綁」後,可轉債供給或放緩,競爭料進一步加劇,但不少券商仍會重點發展可轉債承銷業務。
  • 2019券商十大事件:打造航母級券商 零佣金還有多遠?
    二、美國「零佣金」衝擊來襲 東莞證券佣金已低至「萬一」10月1日,美國最大線上證券經紀商之一的嘉信理財(SCHW)在其官網宣布,10月7日起,完全取消美國和加拿大上市股票、ETF和期權的線上交易佣金。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樂觀假設下業績預測),顯著高於同梯隊券商當前1.4-2倍PB和國際投行1-2倍PB估值水平,預計合理股價在13.86-17.33元/股。七、科創板轉融通業務火熱進行 9家頭部券商掌握融券券源多位券商人士表示,大部分科創板券源或被上述先期實行轉融通市場化費率的9家券商所包攬。
  • 首月股債承銷排名出爐,10券商包攬84%股權承銷份額,可轉債規模爆增...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靖)訊, 開年以來,券商股債承銷情況亮眼,1月股債券承銷規模總體實現7076.37億元。據Wind金融終端數據,1月單月券商股債承銷業務呈現出兩顯著特徵:一是業務凸顯頭部效應,其中股權承銷規模前十名券商包攬了84%的市場份額,馬太效應更趨明顯。
  • 頭部券商強勢佔據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食增量蛋糕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7日,超418家企業實現IPO,項目規模暴增74%,「三中」頭部券商牢牢盤踞在承銷數量、承銷規模和收入規模的第一梯隊。與此同時,部分結合自身業務的中小券商也能在新的增量市場憑藉優勢和特色搶佔份額,成為行業「黑馬」。
  • 上市券商6月月報點評:券商6月業績爆發持續看好頭部券商
    機構: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王舫朝事件:截至7月8日19點,共有38家券商公布2020年6月財務數據。從淨利潤來看,16家券商環比增長超100%,單月淨利潤居前的券商為國泰君安(11.17億元,同比+20%,環比+65%),廣發證券(10.96億元,同比+34%,環比+16%),中信證券(10.17億元,同比+40%,環比+129%),中信建投(10.04億元,同比+122%,環比+221%),華泰證券(9.73億元,同比+110%,環比+114%)。
  • 券商上半年業績放榜:前十券商佔據半壁江山 註冊制助推投行收入暴增
    近日,中證協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133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共計25項指標,清楚地呈現了各券商的業務強項。(21世紀經濟報導)   券業上半年成績單放榜。
  • 中證協擬修訂管理規範 券商兩類子公司迎優化發展
    [摘要] 時代周報記者依據中證協網站公示信息統計,截至3月23日,全國133家券商中已有80家設立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73家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時代周報記者依據中證協網站公示信息統計,截至3月23日,全國133家券商中已有80家設立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73家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券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規下,券商兩類子公司業務定位有望獲得優化,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頭部券商強勢佔據第一方陣 中小機構搶食增量蛋糕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7日,超418家企業實現IPO,項目規模暴增74%,「三中」頭部券商牢牢盤踞在承銷數量、承銷規模和收入規模的第一梯隊。與此同時,部分結合自身業務的中小券商也能在新的增量市場憑藉優勢和特色搶佔份額,成為行業「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