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盲人學士楊佳,29歲失明家庭破碎,逆境重生成中科院教授

2020-12-16 羽昕天

詩人顧城曾這樣感嘆:"上天給了的黑色的眼睛,然而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明確而又透徹地展現出了他對於命運的反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短短兩句話,就深深激勵著世人前進的腳步。

眼前黑暗,不忘光明

在當今社會當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女子:她天賦異稟,雖然雙目失明,甚至還遭到了丈夫的拋棄,但眼前的黑暗並不能阻止她追夢的腳步。

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舉考入了哈佛大學,而這便是中科院教授楊佳。

她說:"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或許這便是她對人生真諦的透徹理解,就算雙目失明又怎樣?

即使命運不公,卻依舊可以保持開闊的眼界,依舊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依舊可以創造不平凡的一生,而這一切正是楊佳一步一個腳印向世人實踐著的真諦。

楊佳的故事給了我們深刻的鼓舞,她呈現給我們的是樂觀頑強的楊佳,是不屈服於慘澹現實的楊佳,是在自己的世界裡追逐著太陽默默發光發熱的楊佳。

而不是因為眼前的遭遇就自暴自棄的懦夫,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楊佳背後的勵志故事吧。

生於不凡,天賦異稟

或許從一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楊佳的不凡命運。1963年,楊佳出生於湖南長沙的嶽麓山旁,那裡悠久的文化歷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她的成長,獨特的環境也讓她沾染了不少靈氣。

楊佳自小就天賦異稟,自從入學以來便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同學眼中令人眼紅的天才學霸。

僅僅15歲時,楊佳便憑藉著出彩的表現與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破格參加高考的名額,果然不負眾望的是她一下子就在莘莘學子當中脫穎而出。

就這樣,15歲的楊佳成功考入了鄭州大學,成為鄭州大學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學生。

雖然年齡最小,但這並不意味著楊佳與其他學生相比處於劣勢,相反她成為了本專業當中成績最好的學生。

都說進入了大學就輕鬆了,但小小年紀的楊佳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時刻嚴格要求自己。

在學習上依舊十分刻苦,常常在圖書館一待便是一整天,甚至有時候在宿舍熄了燈之後,楊佳也會自己打著手電研習新的知識。

嚴於律己,學無止境

但楊佳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那樣刻板嚴肅的書呆子,除了日常的學習之外,楊佳也常常在實踐當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

楊佳的大學時光是忙碌而充實的,成績優異的她在大四上學期便獲得了提前畢業的資格,甚至還得以直接留校任教。

而那時候的她僅僅只有19歲,相比現在大多數在19歲才考上大學的普通人,楊佳這樣的創舉無疑是驚人的。

雖然楊佳是當時三尺講臺上最年輕的講師,但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讓她收穫了不少學生的喜愛與肯定,同時這也是對她最誠懇的認可。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站上講臺的楊佳也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求學之路,她渴望能夠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不斷拓寬自己生命的寬度。

工作之餘,她最喜歡的事情便是看書,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國內外的經典名著,楊佳都能在其中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或許這也成為了她後來敢於直面黑暗的不竭動力。

之後的楊佳又考起了中科院的研究生,短短兩年時間就提前研究生畢業。

楊佳的成就是讓人刮目相看的,似乎她的人生總是一帆風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便能夠心想事成。

24歲的楊佳,事業有成,同時也邂逅了美滿的愛情,可謂是愛情事業雙豐收。

生命轉折,遁入黑暗

愛情的甜蜜與家人都陪伴讓楊佳倍感幸福,尤其是她獨有的成就也令人羨慕,她這樣的生活無疑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然而這一切美好在楊佳29歲的時候,就一下子分崩離析了。

似乎是天妒英才,在楊佳29歲時,命運將一切值得楊佳驕傲的事情都一一剝奪了。

健康的身體,蓬勃發展的事業,以及幸福和諧的家庭,僅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化為泡影,命運魔掌將楊佳狠狠推入黑暗當中。在楊佳29歲這年,她不幸患上了眼疾,最終雙目失明。

病痛的折磨讓楊佳不能繼續在自己所熱愛的三尺講臺上繼續發光發熱,而丈夫在這時也接受不了殘障的妻子,轉身便帶著孩子與她辦理了離婚。

家庭的支離破碎讓本來就傷痛難過的楊佳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她不知道眼前的黑暗與社會的黑暗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她期待著終有一天光明可以到來。

鼓起勇氣,超越自己

楊佳四處求醫問藥,但始終還是沒能擺脫黑暗的折磨。於是她不得不開始去接受這樣慘澹的現實,她拋下了曾經身上所有的榮光與驕傲,秉著樂觀向上的精神決定一切從零開始。

她學著自己穿衣吃飯,從最開始離不開人照看的境地,慢慢恢復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沒有人知道楊佳這一路上究竟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足以支撐她繼續向前。

楊佳說:"失明將我的人生一分為二,29歲之前超越別人,29後超越自己。"

雖然已經雙目失明了,但楊佳依舊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依舊希望能重新站上三尺講臺繼續發光發熱。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楊佳從頭摸索,從最簡單的盲文字母再到長篇大論的研究報告,從歪歪扭扭的板書到複雜先進的多媒體的使用。

楊佳憑藉著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終於重返教職,擔任著中科院的教授職位

發光發熱,圓夢哈佛

在課堂上的楊佳依舊滔滔不絕,自信迷人,就仿佛她過著的還是正常的生活,甚至有時候學生也常常忘了楊佳是個雙目失明的人。

就這樣,楊佳重新找回了自信,至少她能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不需要依靠別人就能養活自己。

但楊佳並沒有就此止步,她仍然奔波在不斷完善自己的道路上,決心向命運發起挑戰。

楊佳決定出國深造,雖然雙目失明,但這也並不影響增長自己對世界的見識。

在失明的第八年,楊佳通過自己的艱苦備考終於進入了她夢寐以求的哈佛學府,成為了哈佛曆史上第一個獲得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考上哈佛都是巨大的挑戰,更何況是像楊佳這樣的盲人呢?

但毫無疑問的是,楊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著她的實力。

尤其是在哈佛的面試當中,楊佳更憑藉著自己淵博的學識以及精彩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也讓世人對她更增加了一分敬意。

天之驕子,人生傳奇

楊佳一步一個腳印,雖然自己曾經是天之驕子,但也並沒有沉淪在無盡的黑暗當中,反而依舊在追夢的道路上閃閃發光。

從哈佛畢業後,楊佳則是投身於維護殘疾人的事業當中,她默默奉獻著卻不求回報,以自己的勵志故事感染了無數人。

29歲,原本是人生中充滿著無限希望的日子,楊佳卻承受著無盡的黑暗與痛苦。原本一帆風順的人生戛然而止。

雙目失明讓她一下子從天堂跌入了地獄當中,丈夫的拋棄、家庭的破碎讓原本慘澹的現狀雪上加霜。

但楊佳並沒有因此就向命運屈服,雖然眼前一片黑暗,但她也始終奔走在尋找光明的路上。

一步步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重新找回自信獨立生活,重新站上熱愛的三尺講臺,甚至還圓了自己的哈佛夢想。楊佳用自己的故事詮釋著生命最美的樣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教授楊佳:15歲上大學,29歲失明,哈佛學成後報效祖國
    在講臺上也沒有忘記學習,22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到29歲時她完全失明,並且是不可恢復性的失明。隨後,家庭的矛盾和破碎的婚姻,楊佳的丈夫和她離婚,帶走了孩子。失明後的楊佳在黑暗中摸索,家人帶著她四處求醫,但都無果,楊佳試著在黑暗中穿衣、吃飯。她開始學習盲文,她多次在教室裡獨自摸索講臺的位置,靠著聲音辨別學生的特徵。
  • 中科院教授楊佳:29歲失明被丈夫拋棄,8年後追夢考入哈佛
    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歲之後,是在超越自我。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100次跌倒,可以101次站起來!——楊佳在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畢業典禮上,全場幾千名師生自發起立,在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鼓掌歡呼,她的論文被哈佛教授破例打了最高分
  • 中科院教授楊佳:29歲失明遭丈夫孩子拋棄,8年後逐夢考入哈佛
    楊佳就是這樣,29歲時,因為意外雙目失明,他的生活從此進行了黑暗,他的丈夫無法接受殘疾的妻子,因此帶著孩子離開了家。在面對這雙重困難下,楊佳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堅強,面對生活創造出了屬於她自己的奇蹟。
  • 教授楊佳:15歲上大學,19歲登上講臺,不幸失明但憑實力再入哈佛
    對楊佳來說,這是寶貴的共同進步的學習機會。然而教了一段時間課之後,楊佳就發現比起教書育人,她現在更需要汲取知識和能量,只有先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教育工作。於是楊佳開始著手準備考中科院,22歲時,楊佳以非常優秀的成績被中科院錄取了。
  • 她29歲失明後被丈夫拋棄,8年後考入哈佛大學成為「中國軟實力」
    有個叫楊佳的姑娘,她在29歲前可以說過著人人羨慕的人生。她出生嶽麓,身高1米72,長相知性大氣還不失甜美。15歲上大學,19歲留校任教成為教研組最年輕的老師,22歲的時候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師從李佩先生,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
  • 【光明日報】盲人教授楊佳:跨文化溝通的使者
    最近見到楊佳,讓記者一時很難將她與盲人教授聯繫在一起。 15歲考上大學,19歲成為最年輕的英語老師,21歲跨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4歲成為研究生院最年輕的講師,29歲因眼疾失明,30歲被評為中科院副教授,37歲考入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有史以來唯一一位來自國外的盲人學生。僅用一年時間,以全院最高分獲得哈佛MPA學位。
  • 她是中科大教授,29歲突然失明遭丈夫拋棄,37歲時考上哈佛
    1963年,楊佳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她就是鄰居和親戚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很聰明,學習成績優異,還很懂事,備受親朋好友的喜愛。1978年高考剛恢復不久,由於楊佳在數學和英語方面成績特別突出,被學校破格允許參加高考。15歲的她,考上了鄭州大學英語系。
  • 楊佳:閱讀傳遞真善美
    楊佳。(主辦方供圖)29歲失明,8年後考上哈佛大學,哈佛建校後第一位獲得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57歲的楊佳說,自己的一生可以用6個字概括:讀書,教書,寫書。在此次活動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北京市殘聯兼職副理事長楊佳發言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的採訪。問:您覺得閱讀對您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楊佳: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 飛翔的大白菜--楊佳
    文:渠首楊佳,一個在29歲之前一直一帆風順的女人,她的人生在29歲那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身體病變,至親離去,然而她卻沒有屈服於命運的擺布,不拋棄、不放弄,在無數困難和挫折面前依然高昂起頭。她15歲考上大學;19歲教大學;22歲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歲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著,她戀愛,結婚,生子。一切都順風順水,處處布滿了鮮花和掌聲。可是,在她29歲那年,上帝卻突然關閉了那條通往幸福的大門,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淵裡。她的視神經發生了病變,雙目失明。與光明一同失去的,還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 盲人高分考生昂子喻要報數學專業!盲人高考,她才是背後的推動者……
    盲人高考推動者楊佳:失明後考上哈佛的經歷,讓我明白盲人也可以完成學業在我國,「視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始於2014年。這不得不提到一位推動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盲協副主席楊佳。她本人在1978年高考恢復之初,就以15歲的年紀從湖南師大附中高一年級直接考上了鄭州大學,留校任教又考取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24歲就站上大學講臺。她心目中的高考,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失明後的經歷更讓她明白,「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29歲失明,失明後我2000年我又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讀下來了。
  • 她是盲人界「學霸」,靠盲文考上「哈佛大學」,如今怎樣了?
    ——佚名有的人天生命運比較坎坷,他們可能會經歷其他人不會經歷的苦難,很多意志力堅定的人就是靠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最終取得了成功,成為很多人學習的榜樣,很有人他們的身體雖然是殘缺的,但是他們的意志力卻是堅不可摧的,湖南女孩雙眼失明,卻靠盲文考上美國一流的哈佛大學,大家一定很好奇她如今現狀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 湖南盲人教授來煙臺教英語
    本報記者 李楠楠 攝   本報記者 李楠楠  去年,濱州醫學院開設了省內首個盲人本科班,今年,盲人本科班又將迎來29名新生,
  • 26歲哈佛博士,29歲成LSE終身教授……自律的人生到底能有多成功?
    37歲成哈佛終身教授 她成為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6歲,隨全家從韓國移民美國,曾夢想成為一名芭蕾舞者,因父母反對被迫放棄。 18歲,因藝術天賦和努力,進入耶魯大學。
  • 17歲上哈佛,29歲成終身教授,年輕的她憑什麼和美國財長對話?
    她,就是世界宏觀經濟學領域中的翹楚,傑出的青年經濟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終身教授金刻羽。她是17歲考進哈佛大學的中國少女金刻羽說:她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靠本事說話,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只有強大的專業功底才會給一個人帶來足夠的自信。
  • 盲人詩人鄭佩珍:文學點燃我的生命
    12月初,65歲的鄭佩珍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北京領獎,這首散文詩歌《盲筆吟》在首屆全國盲人詩歌大賽中榮獲三等獎,作者鄭佩珍是本次大賽中唯一一名獲獎的浙江人。  逆境中自學成才重獲新生  1966年,剛小學畢業的鄭佩珍因視網膜脫落導致雙目失明,她再也無法用雙眼來閱讀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了。
  • 他小學沉迷大學微積分,12歲考入中科院,22歲獲得哈佛博士學位
    比如12歲便考入中科院的物理神童尹希,但他卻留在了哈佛,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教授。現如今走出國門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種選擇。出國留學現如今已成為了普遍的事情,然而有很多國家培養的人才,走出國門後卻沒有回到祖國為國效力,尹希也是如此。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籍,32歲成哈佛教授,直言:「科學無國界」
    也許是受家庭影響,從小尹希就很喜歡看書,和一般愛看動畫書的小朋友不同,他喜歡看艱澀難懂的微積分。 好在他的父母有很高的文化素養,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對於尹希這種異於常人的表現,他們並沒有太過於驚訝,只是擔心孩子過於迷戀書本,會對人際交往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