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教授楊佳:29歲失明遭丈夫孩子拋棄,8年後逐夢考入哈佛

2020-12-09 梧桐書舍

靠人不如靠己,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也適用,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女性在婚姻之後都選擇當起了全職太太,這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但是無論任何時候,無論是在婚姻關係中,女子一定是需要自強的。因為自強才是自己最大的資本,即使被拋棄,也會活得精彩而出眾。

楊佳就是這樣,29歲時,因為意外雙目失明,他的生活從此進行了黑暗,他的丈夫無法接受殘疾的妻子,因此帶著孩子離開了家。在面對這雙重困難下,楊佳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堅強,面對生活創造出了屬於她自己的奇蹟。

1、命運的玩笑

29歲,是一個年輕女性的大好時機,然而對於楊佳來說,這卻是她生命轉折點。29歲之前,她過的順風順水,是許多人眼中所羨慕的,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和可愛的孩子;但是29歲之後,她的生活陷入了一團糟,從幸福美滿的婚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命運仿佛在捉弄著她,既可以把她捧到高處,又可以將她狠狠的摔下。

出生在長沙的她,從小就是別人羨慕的對象,活成別人家孩子的楊佳,從小就展現出了不同常人的智慧和優秀。15歲時,就被破格允許參加高考,那樣的大環境中,她仍然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之後的事業中,她更是順風順水,本科畢業之後又在鄭州大學成為了教師,22歲時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從此留校任教。她的人生從出生開始像是一路平坦,沒有絲毫坎坷,在任何時期都是普通人眼中可望不可及的,本以為就可以這樣子順風順水的走完一生,然而上天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而這個玩笑來的有些大,讓她猝不及防。

29歲時,他突然雙目失明,由於眼睛看不到,她的事業被迫終止,她的家庭被迫放棄,只有她自己面臨著一切打擊,默默承擔起了一切,她曾經所擁有的一切都被上天所收回。在黑暗裡掙扎的她看不到所有的光和希望,對於一個原本五官健全的人來說,突然失明陷入黑暗之中,要重新開始一切生活是無比困難的。她在黑暗之中從頭摸索,她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尋找雙目失明的方法上,想要重見天日,但是命運沒有對她手下留情,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裡她看不見。

2、命運的枷鎖,心中的光

遭受了這一切打擊的楊佳,她自暴自棄了嗎?她陷入低谷了嗎?不,她向無數人證明了她的強大,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是心卻還是亮著,她把心中的夢和理想點燃作為一束光亮,照著射著自己再次前行。

雙目失明意味著她要重頭開始以前的知識,以前的學習方式要改變了。於是,他像一個孩子一樣,在他人的幫助下,從吃飯,學習這些小事開始做起,雖然在黑暗中會經常碰到磕到,但是這並沒有讓使她消沉,反倒是激勵著她繼續前行。由於眼睛看不到,於是楊佳開始學習盲文,刻苦鑽研,從簡單的26個字母開始學起。一字一句地開始摸索,因為她想再次站到講臺上教書育人,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刻苦學習,這其中的心酸經歷誰也想像不到,但是楊佳終於成功了,她獲得了可以再次上臺教書的能力,她可以準確無誤的操控制多媒體,她也可以做到書寫工整,她的優秀讓很多學生都忘記了,這是一位失明的教師。不得不說,他們的心中都是有著一團火的,楊佳也是如此,她沒有止步於此,而是繼續向著前方出發,八年後,已經37歲的楊佳報考哈佛大學,最終憑著淵博的知識和優秀的才學,她進入了哈佛大學。

在哈佛,楊佳用學校提供的特殊鍵盤打字,同學們說她的筆記就是一篇完整的講義。她差不多每天學習到凌晨兩三點,不僅完成了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還超出學校規定多學了三門課。她的論文被甘迺迪學院定為範文,哈佛教授為她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畢業典禮上全場幾千名師生自發起立,為這位哈佛建校300多年來第一位獲MPA學位的外國盲人鼓掌。

她的所作所為,激勵著無數身有殘疾的人她用自己的做法,向世人證明了即使殘疾也可以站到最高處。

2、光明不止,給人希望

我們常說,當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時,那麼他會有更多的意識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楊佳也是如此。雙目失明的殘疾讓她深刻的領會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艱難,因此當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想拯救這些身處黑暗的殘疾人,因為楊佳與他們感同身受

當得知殘疾委員會沒有亞洲代表時,她果斷舉牌發言,為亞洲為中國的殘疾人爭奪權利,讓他們的更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她的發言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因此,楊佳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的委員。從此之後,在各個殘疾人的協會中都能看到楊佳的身影。對於殘疾人而言,楊佳就是他們黑暗中的救贖和希望,她幫助著一位又一位的殘疾人重整消極情緒,在社會中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即使她的眼睛看不到了,但是她的心中還有著光和希望,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她不忘去關懷與她有著同樣遭遇的人,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的路,用自己的希望去感化他人。在她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太多勵志的事情了,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從小一路順風順水,在29歲那年,命運給她開了一個玩笑,她面臨著失業的危機,家庭的破碎,然而她的心中仍然還有著夢。那段艱難痛苦的時光,他是怎樣挺過來的,其中艱難我們不可得知,但唯一能夠確定的便是她對於逆境的努力,這是值得所有人都學習的榜樣。

在參加1978級鄭州大學校友聚會時,她說道:"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歲之後,是在超越自我。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100次跌倒,可以101次站起來!"

她的自強,讓她活出了不一樣的她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教授楊佳:29歲失明被丈夫拋棄,8年後追夢考入哈佛
    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歲之後,是在超越自我。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100次跌倒,可以101次站起來!她也是哈佛建校300多年來第一位獲MPA學位的外國盲人,來自中國,名字叫楊佳。29歲之前的楊佳如果說什麼是別人家的孩子,那楊佳絕對是同齡孩子的榜樣。
  • 中科院教授楊佳:15歲上大學,29歲失明,哈佛學成後報效祖國
    ,前29年她擁有了讓人不可企及的高度,但29歲之後卻從頂峰墜入黑暗的谷底。在講臺上也沒有忘記學習,22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到29歲時她完全失明,並且是不可恢復性的失明。隨後,家庭的矛盾和破碎的婚姻,楊佳的丈夫和她離婚,帶走了孩子。失明後的楊佳在黑暗中摸索,家人帶著她四處求醫,但都無果,楊佳試著在黑暗中穿衣、吃飯。她開始學習盲文,她多次在教室裡獨自摸索講臺的位置,靠著聲音辨別學生的特徵。
  • 哈佛盲人學士楊佳,29歲失明家庭破碎,逆境重生成中科院教授
    眼前黑暗,不忘光明在當今社會當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女子:她天賦異稟,雖然雙目失明,甚至還遭到了丈夫的拋棄,但眼前的黑暗並不能阻止她追夢的腳步。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舉考入了哈佛大學,而這便是中科院教授楊佳。
  • 她29歲失明後被丈夫拋棄,8年後考入哈佛大學成為「中國軟實力」
    有個叫楊佳的姑娘,她在29歲前可以說過著人人羨慕的人生。她出生嶽麓,身高1米72,長相知性大氣還不失甜美。15歲上大學,19歲留校任教成為教研組最年輕的老師,22歲的時候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師從李佩先生,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
  • 她是中科大教授,29歲突然失明遭丈夫拋棄,37歲時考上哈佛
    1963年,楊佳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她就是鄰居和親戚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很聰明,學習成績優異,還很懂事,備受親朋好友的喜愛。1978年高考剛恢復不久,由於楊佳在數學和英語方面成績特別突出,被學校破格允許參加高考。15歲的她,考上了鄭州大學英語系。
  • 教授楊佳:15歲上大學,19歲登上講臺,不幸失明但憑實力再入哈佛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她一次又一次地練習適應失明後的生活,終於,楊佳重新站了起來。在中科院的時光是忙碌又充實的,這滿足了楊佳的學習夢和科研夢。兩年後,成績突出的楊佳再次被中科院留校任教。時隔五年,楊佳重新背上行囊,帶著更加豐碩的成果來回饋給講座下炙熱的目光。
  • 飛翔的大白菜--楊佳
    文:渠首楊佳,一個在29歲之前一直一帆風順的女人,她的人生在29歲那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身體病變,至親離去,然而她卻沒有屈服於命運的擺布,不拋棄、不放弄,在無數困難和挫折面前依然高昂起頭。她15歲考上大學;19歲教大學;22歲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歲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著,她戀愛,結婚,生子。一切都順風順水,處處布滿了鮮花和掌聲。可是,在她29歲那年,上帝卻突然關閉了那條通往幸福的大門,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淵裡。她的視神經發生了病變,雙目失明。與光明一同失去的,還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 【光明日報】盲人教授楊佳:跨文化溝通的使者
    最近見到楊佳,讓記者一時很難將她與盲人教授聯繫在一起。 15歲考上大學,19歲成為最年輕的英語老師,21歲跨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4歲成為研究生院最年輕的講師,29歲因眼疾失明,30歲被評為中科院副教授,37歲考入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有史以來唯一一位來自國外的盲人學生。僅用一年時間,以全院最高分獲得哈佛MPA學位。
  • 楊佳:閱讀傳遞真善美
    楊佳。(主辦方供圖)29歲失明,8年後考上哈佛大學,哈佛建校後第一位獲得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57歲的楊佳說,自己的一生可以用6個字概括:讀書,教書,寫書。在此次活動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北京市殘聯兼職副理事長楊佳發言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的採訪。問:您覺得閱讀對您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楊佳: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 8歲自學微積分,12歲考入中科大,32歲成哈佛最年輕華裔正教授
    他可以稱得上中國的神童了,8歲自學微積分,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2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哈佛華裔正教授,他就是 尹希,是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之一,主要研究領域為弦理論。下面咱們就來看看他的簡歷。
  • 他小學沉迷大學微積分,12歲考入中科院,22歲獲得哈佛博士學位
    比如12歲便考入中科院的物理神童尹希,但他卻留在了哈佛,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教授。現如今走出國門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一種選擇。出國留學現如今已成為了普遍的事情,然而有很多國家培養的人才,走出國門後卻沒有回到祖國為國效力,尹希也是如此。
  • 尹希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現在的他怎樣了?
    尹希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為何沒有回國效力?興趣對一個孩子的學業進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應試教育還是存在的,那這在很大一部分上,對那些有著不同想法的孩子,卻有著制約性的發展。而今天的主人公尹希卻突破了這樣的概念,在12歲就憑藉著自己在理科方面的興趣,考入中科大,並在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教授,那現在的他怎麼樣了呢。
  • 北大校花王延軼:嫁給大14歲導師,29歲成教授,8年後進正廳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相當優秀的女性,她19歲考入北大,23歲進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攻讀碩士,26歲進入武大攻讀博士,29歲就成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在37歲那年
  • 她十三歲考入北大,現任哈佛教授,嫁給比自己大25歲的美國博導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13歲考入北京大學,後出國留學,在美國攻讀碩士和博士,現任哈佛大學教授,嫁給比自己大15歲的美國博導,從此定居國外,讓人唏噓不已,她就是田曉菲。 北京大學畢業後的田曉菲選擇去美國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並且成功獲得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哈佛大學在世界的排名是數一數二的,田曉菲作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
  • 中科大培養的天才,出人頭地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
    可話雖如此,面臨國家斥巨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卻在哈佛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曆史上最為年輕的華人教授時,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出來了,我們為什麼沒能留住這個人才?尹希,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國家巨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卻在哈佛畢業後加入美籍,成為哈佛教授
    5歲就能背唐詩三百首,8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9歲考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長實驗班。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別人六年的初高中課程。當別人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在看大學物理課本了。他後來考入了比清華北大還要難進的中科大,當時也才只有12歲。而且這是他第一次以中國神童的身份出現了在中國各大媒體平臺上。他在中科大的五年裡,依然是出類拔萃的存在。尤其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更是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 當年17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魏永康,現在怎麼樣了?
    魏永康1983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當時還只有2歲的魏永康就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1991年年僅8歲的魏永康連跳幾級考入縣重點中學,1996年13歲時考入湖南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進行碩博連讀。但是2003年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在許多人都喊著80後「老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物理學界令人驚嘆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