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不如靠己,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也適用,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女性在婚姻之後都選擇當起了全職太太,這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但是無論任何時候,無論是在婚姻關係中,女子一定是需要自強的。因為自強才是自己最大的資本,即使被拋棄,也會活得精彩而出眾。
楊佳就是這樣,29歲時,因為意外雙目失明,他的生活從此進行了黑暗,他的丈夫無法接受殘疾的妻子,因此帶著孩子離開了家。在面對這雙重困難下,楊佳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堅強,面對生活創造出了屬於她自己的奇蹟。
1、命運的玩笑
29歲,是一個年輕女性的大好時機,然而對於楊佳來說,這卻是她生命轉折點。29歲之前,她過的順風順水,是許多人眼中所羨慕的,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和可愛的孩子;但是29歲之後,她的生活陷入了一團糟,從幸福美滿的婚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命運仿佛在捉弄著她,既可以把她捧到高處,又可以將她狠狠的摔下。
出生在長沙的她,從小就是別人羨慕的對象,活成別人家孩子的楊佳,從小就展現出了不同常人的智慧和優秀。15歲時,就被破格允許參加高考,那樣的大環境中,她仍然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之後的事業中,她更是順風順水,本科畢業之後又在鄭州大學成為了教師,22歲時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從此留校任教。她的人生從出生開始像是一路平坦,沒有絲毫坎坷,在任何時期都是普通人眼中可望不可及的,本以為就可以這樣子順風順水的走完一生,然而上天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而這個玩笑來的有些大,讓她猝不及防。
29歲時,他突然雙目失明,由於眼睛看不到,她的事業被迫終止,她的家庭被迫放棄,只有她自己面臨著一切打擊,默默承擔起了一切,她曾經所擁有的一切都被上天所收回。在黑暗裡掙扎的她看不到所有的光和希望,對於一個原本五官健全的人來說,突然失明陷入黑暗之中,要重新開始一切生活是無比困難的。她在黑暗之中從頭摸索,她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尋找雙目失明的方法上,想要重見天日,但是命運沒有對她手下留情,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裡她看不見。
2、命運的枷鎖,心中的光
遭受了這一切打擊的楊佳,她自暴自棄了嗎?她陷入低谷了嗎?不,她向無數人證明了她的強大,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是心卻還是亮著,她把心中的夢和理想點燃作為一束光亮,照著射著自己再次前行。
雙目失明意味著她要重頭開始以前的知識,以前的學習方式要改變了。於是,他像一個孩子一樣,在他人的幫助下,從吃飯,學習這些小事開始做起,雖然在黑暗中會經常碰到磕到,但是這並沒有讓使她消沉,反倒是激勵著她繼續前行。由於眼睛看不到,於是楊佳開始學習盲文,刻苦鑽研,從簡單的26個字母開始學起。一字一句地開始摸索,因為她想再次站到講臺上教書育人,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刻苦學習,這其中的心酸經歷誰也想像不到,但是楊佳終於成功了,她獲得了可以再次上臺教書的能力,她可以準確無誤的操控制多媒體,她也可以做到書寫工整,她的優秀讓很多學生都忘記了,這是一位失明的教師。不得不說,他們的心中都是有著一團火的,楊佳也是如此,她沒有止步於此,而是繼續向著前方出發,八年後,已經37歲的楊佳報考哈佛大學,最終憑著淵博的知識和優秀的才學,她進入了哈佛大學。
在哈佛,楊佳用學校提供的特殊鍵盤打字,同學們說她的筆記就是一篇完整的講義。她差不多每天學習到凌晨兩三點,不僅完成了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還超出學校規定多學了三門課。她的論文被甘迺迪學院定為範文,哈佛教授為她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畢業典禮上全場幾千名師生自發起立,為這位哈佛建校300多年來第一位獲MPA學位的外國盲人鼓掌。
她的所作所為,激勵著無數身有殘疾的人她用自己的做法,向世人證明了即使殘疾也可以站到最高處。
2、光明不止,給人希望
我們常說,當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時,那麼他會有更多的意識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楊佳也是如此。雙目失明的殘疾讓她深刻的領會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艱難,因此當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想拯救這些身處黑暗的殘疾人,因為楊佳與他們感同身受。
當得知殘疾委員會沒有亞洲代表時,她果斷舉牌發言,為亞洲為中國的殘疾人爭奪權利,讓他們的更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她的發言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因此,楊佳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的委員。從此之後,在各個殘疾人的協會中都能看到楊佳的身影。對於殘疾人而言,楊佳就是他們黑暗中的救贖和希望,她幫助著一位又一位的殘疾人重整消極情緒,在社會中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即使她的眼睛看不到了,但是她的心中還有著光和希望,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她不忘去關懷與她有著同樣遭遇的人,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的路,用自己的希望去感化他人。在她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太多勵志的事情了,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從小一路順風順水,在29歲那年,命運給她開了一個玩笑,她面臨著失業的危機,家庭的破碎,然而她的心中仍然還有著夢。那段艱難痛苦的時光,他是怎樣挺過來的,其中艱難我們不可得知,但唯一能夠確定的便是她對於逆境的努力,這是值得所有人都學習的榜樣。
在參加1978級鄭州大學校友聚會時,她說道:"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歲之後,是在超越自我。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100次跌倒,可以101次站起來!"
她的自強,讓她活出了不一樣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