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當爸媽,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就非常頭疼。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性格,如何將孩子教育成懂禮貌有教養的人,也是家長們需要一直鑽研的&34;。
其實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對孩子溫柔一些。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可能會多多少少出現一些壞習慣,而在家長多次提醒以後,有些孩子仍然沒有改正。於是脾氣再好的家長都可能被逼的發火,甚至對孩子進行體罰。
但當大家看到網上的一些孩子自尊心受傷後,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時,很多父母就再也不敢輕易打罵孩子了。
然而,有些孩子如果光憑口頭教育是無法讓他們信服和認識錯誤的,而且有些錯誤的行為不及時糾正的話未來更難改變。
所以,某些時候家長很糾結,孩子的問題比較嚴重,不打改不了,打了又怕親子關心出問題,那到底該怎麼辦?
著名的心理專家李玫瑾,曾對孩子該不該打的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她稱不同年齡管教孩子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孩子在不到六歲的時候,是對他們的行為習慣進行改正的重要階段,如果這時父母放任孩子,不對他們進行管束的話,孩子在未來也很難改正錯誤的行為習慣,對性格養成也很不利。
因為從小的認識和習慣會對未來產生很大影響,而在三到六歲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在養成過程中,家長的管教對孩子尤其重要。這期間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他們雖然可能也會有反抗,但大多是簡單的哭鬧,家長不需太認真。
通過一些適當的打罵,孩子在家長的監督下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但如果家長從小不太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到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叛逆心理家長更難引導改正。因此如果孩子出現一些不當行為時,家長該打還是要打的。
1)經常騙家長的行為
真誠與誠實是家長需要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從小我們在學校裡,老師也教導我們要學會誠實,但是部分孩子由於各種因素就會選擇說謊。
特別是由於害怕受到懲罰,很多孩子就開始學會了說假話,還會把責任推到其他人身上。
如果家長不重視糾正孩子的這一點,還以孩子年齡還小為藉口逃避教育的話,孩子很可能會撒謊成性,以後會犯更嚴重的錯。
所以,家長要是發現孩子多次不聽家長的話,一直撒謊的話,就可以適當的通過打的方式,讓孩子更清楚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2)有偷竊的行為
雖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們的吃穿用度都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有些孩子仍然會有偷竊的行為。
不僅會偷家裡人的錢,還會偷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其它東西。出現這種行為後,家長一定要嚴厲制止,而且家長要找到問題的源頭,了解孩子的出發點,針對性進行解決。
因為部分孩子是因為好奇而偷竊,另一部分孩子,是因為想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敢跟家人溝通,還有的完全是欲望在作怪。
如果家長不找出原因的話,孩子偷竊的行為就會很難改正。如果孩子單純是因為想滿足偷的欲望的話,那麼家長就必打不可了。
3)說話沒禮貌的行為
從小家長和老師都教育我們成為懂禮貌的好孩子,而說話是體現一個人教養的重要方面。
但是不少孩子小小年就開始學會了說髒話,而且順口程度和頻率似乎超過了很多成年人。
孩子如果出現了說髒話的情況,家長要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接觸到髒話,是家長自己平時說還是孩子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
父母面對說髒話的孩子,可以以身作則的引導孩子講禮貌,改變說髒話的習慣,也可以利用真實案例為孩子普及說髒話的壞處,引導他們改正說髒話的習慣。
但如果多次都不奏效的話,父母就可以考慮通過打一頓的方式讓孩子改正。
4)不尊敬長輩的行為
大家一致都強調要尊老愛幼,但是對很多孩子來說,他們還意識不到為什麼要尊敬長輩和尊重別人,在長輩說話的時候,會直接出言不遜,甚至對長輩大打出手。
但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行為,跟父母的教導有很大關係。
如果父母平時在孩子不尊重他們時,也沒有及時警告孩子行為的不當之處,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覺得這樣同長輩說話是正常的,也會如此對待別人。
不少父母為了和孩子平等相處,以朋友的方式聊天,就會把握不住父母和子女相處的度。
但其實父母和子女的平等關係,並不是隨意,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上進行的談話。
如果父母過度縱容孩子的無禮,很可能讓他們成為他人討厭的不講禮貌的人,不僅不利於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還不利於孩子的人際關係。
雖說打罵不是特別好的教育方式,但是對待一些較為嚴重的,關乎原則的錯誤,家長在多次提醒後仍不起效的話,就要考慮通過&34;的方式讓孩子銘記錯誤。
因為孩子的思想比較簡單的,他們會覺得沒有受到懲罰時,這些錯誤就是不值一提的,因此有再犯的機會,還會選擇犯錯。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犯錯需要接受懲罰,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但是具體也要分情況而定,因為部分孩子性格比較叛逆,家長打罵的越厲害,孩子反而越會和家長的期望背道而馳。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孩子是哪種類型,然後針對性的進行調整。
這樣不僅不會傷害到親子之間的感情,還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更深的影響。
因此,無論是對於犯錯的孩子,還是聽話的孩子,家長和孩子健康的溝通方式,都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