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懂得你的愛

2020-08-30 松鼠聊心理

上一期我們在如何具體設計親子教育方法的話題裡面,談了如何依據家庭風險和兒童的需要,設計親子教育方法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如何依據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來設計親子教育的方法。


親子教育的方法,僅僅只是對兒童的需要和家庭風險具有針對性,還遠遠不夠。親子教育的方法,真正產生實際的效果,還必須滿足另一個條件。

這就是,方法包含的需要滿足的信息,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是兒童所能感知到和體驗到的

只有感知和體驗到,兒童的需要才會獲得滿足。

而要讓兒童能夠感知和體驗到,其方法就必須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不同認知發展水平階段的兒童,對相同信息的感知體驗和理解的方式以及程度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對一個兩歲以內還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去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你不用怕,媽媽在旁邊,媽媽會保護你的,你不用擔心,媽媽沒有消失,媽媽走了待會兒會回來的。

這樣的一類語言表達,裡面包含著複雜的語言概念和抽象的邏輯,一個兩歲以內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是無法理解這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邏輯的。

所以僅僅通過這樣一些語言,孩子是無法感知和體驗到媽媽是愛她的,媽媽是會保護她的。因為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他只能感知和體驗在其感官範圍內的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係。他只能依據他自己與感官範圍內的事物,進行互動式所產生的自我體驗和感受,去知覺事物與他自我感受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兒,也許有人會問,一個一歲半或兩歲的孩子,他已經會說話了呀,大人說的話,很多都能聽懂呢。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麼大的孩子,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當中,其實他們不是依據大人的語言,明白了大人所說的意思的。而主要是依據大人的眼神、表情、動作現場呈現在他眼前的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自我的直覺感覺,模糊地明白,大人的具體語言,是在說什麼。

好多人卻以為,是孩子聽懂了大人所說的話。所以,針對一個兩歲以內的孩子,設計滿足其安全需要和被愛需要的親子教育方法,重點是在圍繞如何用具體的物體、動作、眼神、表情,以及語氣語調和身體的接觸,去具體與孩子互動的方法。

比如給予孩子安全感的體驗,那就要以讓孩子能體驗到的保護性的肢體動作為主,輔助以相應的表情和語言。

譬如給孩子被愛感的體驗,就要以孩子能感受到的愛撫性的動作為主,輔助以相應的表情和語言。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切身的感受到安全或被愛需要的滿足。

在親子互動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往往自以為是,以為孩子能像大人一樣,聽懂用複雜的概念和抽象邏輯所說的話。

這種行為,就是我常說的「太把孩子當大人」的表現。


好的,我們今天就聊到這兒。

下次我們回來聊一聊,針對一個兩歲以內的孩子,去滿足安全需要或被愛的具體方法。


今日作業

請反思一下,自己在親子教育的過程當中,

有哪些方式方法是不符合你的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的。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互動,也歡迎大家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他們和你一起學習和進步。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有一種愛叫做感恩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是一種思想品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她飽含了對他人、對生活無盡的愛和善。
  • 教孩子最重要是讓他們懂得愛與被愛,懂得感恩
    教孩子最重要是讓他們懂得愛與被愛,懂得感恩20190503周五 香港>今天早上女兒一睡醒就說了「媽媽我愛你」,我心裡暖暖的。要讓一個孩子由心地說出這樣的話是很不容易的,平時要付出很多愛,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你的真心,她才會從心底去愛你。
  • 愛說這三句話的孩子,將來會懂得感恩
    好多孩子的性格在七歲之前基本上形成了,想要改變很難。長大後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的?你知道嗎,愛說這三句話的孩子將來差不了。1、謝謝你「謝謝你」它除了是簡單的禮貌用語,它還讓我們看到孩子內心的感恩。愛說謝謝你的孩子,他們可以看到父母為他們做出的付出。由於年齡小,他們沒有能力去做事情報答。
  • 怎樣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付出,總不能也像我們一樣,養兒方知父母恩吧!感恩也是對生命的感謝和欣賞,心懷感恩之心,其實也有利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不光是家長的付出需要感恩,學校老師、工作同事、學習夥伴的幫助都需要感恩。
  • 孩子怎樣才會懂得父母的辛苦?
    設身處地、以身作則、主動做孩子們的榜樣,你若想讓孩子體會到你的不易,就應該讓孩子們看到你關愛你的父母的一面。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一個傳遞的過程,家長如果做好了榜樣,孩子們也會懂得體貼大人。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應該從家長自身做起,孩子面前放下手機,陪孩子們閱讀學習新的知識,這既提高了家長們自己的知識面又增進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們在這潛移默化過程中也會愛上學習的。
  • 智慧的家長,都懂得怎樣提前規劃孩子的未來
    ,但當你發現孩子的特長的時候,我們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往好的方向、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不斷努力,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規劃孩子未來,不是強迫孩子去學習不喜歡的專業,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給出孩子合理的建議,讓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順暢。有一個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懂得給孩子規劃人生的父母,即使孩子再優秀,但他們心裡總會帶著傷或者留有遺憾。
  • 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導讀: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怎樣讓孩子去感受愛?
    五四青年節,讓孩子學會奉獻現在的孩子,有享受不完的愛,而奉獻的意識卻很少,甚至沒有,這是為什麼?在家裡,豆寶抱著媽媽撒嬌說:媽媽,你愛我嗎?媽媽笑著回答:當然愛你了。接著豆寶提出了一個讓人為難的選擇題:那媽媽,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關心你?不愛你?分析原因後扎心了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但孩子對父母的愛又有多少呢?值得每一個人深思。當你勞累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孩子的心疼?當你生病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孩子的照顧?當你需要理解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孩子的陪伴?
  •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聰明的父母,懂得把愛「藏」起來一半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
  • 不懂得分享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
    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裡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 孩子,我該怎樣愛你?
    兒時的記憶仿佛就在昨天,現如今的我已是兩個初中孩子的媽媽,也許是我無能吧,孩子的生活學習整天搞的我焦頭爛額,心力憔悴。 不禁回想自己的初中時代,那時候電腦還沒普及,也沒有網絡電視,更沒有智慧型手機和五花八門的電子助學產品,老師教學嚴謹認真,學生學習刻苦努力,大多學生都能認真聽講,儘自己最大努力吸收老師當堂所講內容,因為一旦聽不懂所學知識課後作業就無法完成,作為農村孩子,家長忙於生計大多無睱顧忌孩子學習,再加上家長原本文化素質也不高,對於學習也基本束手無策。
  • 我們究竟該怎樣愛自己的孩子?
    殺害女兒同班9歲同學的男子被執行死刑———我們究竟該怎樣愛自己的孩子? 看到這個消息,不禁讓人深深嘆息:好好的兩個家庭,就此毀了。一個頭腦健全的成年人,不管何種原因,都不應該把刀揮向一個才9歲的手無寸鐵的孩子,這和當年的法西斯劊子手有何區別?孩子小不懂事(事實上只有9歲),但是你是大人啊,難道也不懂事?因為女兒受了委屈,就要為女兒討回公道,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林建廈有多麼的愛孩子,他不想讓女兒受到一點委屈。但是愛孩子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你能陪伴她一生嗎?你能保證自己的女兒不與同學發生矛盾?
  • 怎樣愛孩子,是門大學問!
    孩子需要「獨立」,但不需要「孤立」。過愛成害,過分強調獨立,也是另一種傷害。我們需要把握分寸,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相信很多父母都分得清關愛和溺愛! 很多人責備現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殊不知孩子們對幸福的錯誤理解,往往是父母錯誤的教育觀念和不恰當的教育方法造成的。
  • 你真的「會」愛你的孩子嗎?
    愛自己的孩子,且毫無保留的去愛自己的孩子,相信每個父母都是這樣的。而且不僅僅是愛,簡直就是傾注全部的愛在孩子身上。但是很多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愛是相互的,在你給孩子愛的同時,孩子感受到了嗎?他是否也學會了愛?學會了怎樣去愛?
  • 瑞德教育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愛的教育從0開始
    前些日子一位家長不小心割傷了手,可孩子漠不關心,讓家長覺得心寒,認為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會照顧家人。所以,家長割傷了手,孩子看似漠不關心,並不代表孩子有什麼問題,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有讓他懂得關愛,因此孩子不具備關愛父母的狀態。  從成人身上,能探究到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我們發現,越成熟的成人,越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而越不成熟的成人,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生命能否走向成熟,走向愛和感恩,和他小時候是否得到愛有很大的關係。
  • 認為孩子小,不懂得關心人?那是因為你沒教他
    如果家裡的大人們相互之間從來沒有親密的表達,無論是言語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關於愛和關心的表達。那麼,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的投射,他無處模仿學習,所以可能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關心別人,而不是爸媽眼裡的冷漠和不關心。 2.家長的一手包辦可能會阻礙孩子學會主動關心別人。
  • 《學會愛自己》:讓孩子懂得自我管理
    《學會愛自己》是適合3-7歲孩子閱讀的情緒管理行為習慣培養繪本,全系列共6本,分別是《不要隨便悲傷》《不要隨便壓抑自己》《不要隨便害怕》《不要隨便失去勇氣》《不要隨便生氣》《不要隨便罵人》,旨在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幫助孩子克服害怕、悲傷、壓抑、生氣、膽怯的情緒,糾正行為偏差。繪本故事中小粉象的好朋友斑點象要搬家了,兩個好朋友不得不依依惜別。
  • 教孩子讀繪本,讓他更懂得愛媽媽
    繪本裡有很多描述日常生活的片段,另外繪本會從這些生活片段中添加一些父母孩子之間有愛的話語,讓寶寶懂得表達愛意,或者懂得父母的愛意。也因為如此,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寶寶讀一會繪本。昨天我告訴寶寶媽媽要出門辦事情了,寶寶開始學會與我做拜拜,另外他還學會了繪本裡分別的親吻動作,這讓我很驚喜,寶寶的動作標明她對媽媽的愛,讓我很感動。繪本裡的故事情景轉變為現實了,繪本讓寶寶懂得如何表達愛,也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說讀繪本讓我收穫不少。
  • 電影《星塵》:心理學家告訴你,愛需經由懂得才會發生
    ,你的愛就無法被接受;你不懂自己,你付出愛的方式也無法自知。最後你成了一個需要愛的人,就給了他人雙倍的壓力:一方面,你沒有把愛給到對方;另一方面,還期待他人回饋愛給你。讓愛能被對方接受,讓愛有回饋,就要懂得他人,不是你認為的,而是要真正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向她,看見她的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