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逐步敗亡?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平成是一個崩壞的年代,無論在文學、社會乃至道德倫理方面均逐步敗亡,令到平成文學無甚足觀。

作者:湯禎兆,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中國古代習慣了用紀元的年號方法,時至今天在東亞文化圈中,日本是保留這種文化習尚的國家之一。而平成已進入了第27個年頭,今年2015年正是平成二十七年,過了四分一世紀的平成年代,或許也是檢視一下平成特質的適當時候,而文學或許正是一較具新鮮感的切入角度。

鈴木洋仁在《平成論》中,特別以「在『文學』中的『平成』」一章,來分析他對平成文學的看法。他提出的看法是——平成文學大抵是失敗的命名策略,因為無論在內容及形式上,文學在平成年代的發展均可以日益邊緣化來形容,甚至邊緣至一個地步,足以令人反問文學的本質是什麼,在平成年代中對文學的接受及詮釋習尚是否已進入另一和過去規條逆反的時代去呢?

【平成文學的可能性?】

平成文學的不成氣候,與其他次文化產物的大盛,絕對有此起彼落的關係。正如大冢英志在《次文化文學論》中所云,不同類型的次文化或風俗流行產物湧現,與「純粹文學」的無緣性,已成為近代文學史任何時代皆無的新存在形態。在這個年頭中,大家對外國文學乃至古典文學均興味索然,背後可謂已消失了認真體味感受文學的態度。文學與平成無緣,也不屬什麼稀奇新鮮事。

鈴木洋仁嘗試以日本重要的文學雜誌《文學》(巖波書店)為分析對象說明,指出踏入平成元年(1989)後,雖然仍然有如「大岡升升——葛藤與表現」(1999年春號)之類典型以日本重要作家為專題對象的期號,但整體上比較起來,以主題先行的專輯數量,已遠較以作家為本的多,反映出具分量的新銳作家可謂鳳毛麟角。而且不少主題先行的特輯,如「近世文學的越境」(2002年5及6月號)及「戰後大眾文化與文學——讀昭和三十年代」(2008年3及4月號)等,不是以懷舊角度追憶過去的黃金歲月,就是更片段化及碎片化的截取角度,把時代的某一刻某一面來加以擴大呈現檢視,簡言之就是和平成年代的文學現實景況,最好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事實上,對大眾讀者而言,文學與次文化產物的分野己日漸模糊。就以《讀賣新聞》為例,它的網站上有一專欄名為「發言小町」,而提供話題的人被稱為「話題主」,當中針對「最早的文學漫畫是哪一本?」的話題上,已出現大量的反應迴響,不少人覺得荻尾望都又或是小椋冬美的漫畫,甚至如《鋼之鍊金術師》等,均已晉身文學殿堂之列。簡略而言,對普遍的讀者而言,能夠有「細緻的描寫」及「吸引的情節安排」,就足以成就作品的文學性。而大冢英志之流的學者,更進一步加以解說,指出少女漫畫中對語言的細緻微分處理,又或是透過畫具表現出來的濃淡細緻表現,正好與傳統文學的「內面描寫」精神一脈相承,也即是企圖把流行文化與傳統文學加以「姻親化」,從而合理化眼前的文學次文化現象。

所以現實中的平成文學特集,大部分早已被改頭換臉易容示人。正如吉本芭娜娜的小說,深受少女漫畫的影響,幾已成為人所共知的「文學定論」,似乎再也沒有值得深究討論的價值。

以另一為人傳誦的重要雜誌《EUREKA——詩與批評》(青土社)為例,在平成之前雖然都會偶爾採用電影導演又或是漫畫作家為特集主角,如法國新浪潮的高達又或是漫畫上的手塚治虫等,可是在進入平成年代後,推出的漫畫作家專題人物不過是高野文子及黑田硫黃等人,即是在漫畫世界中也肯定屬支流人物,甚至也稱不上為次文化的家族——換句話說,平成年代的文學不景氣,乃至本來疆土被他界內容大舉進駐,幾已屬慣常不過的例行公事。事實上,在不同的刊物中,均可以看到不少他界人物,例如從劇作家出身的柳美裡、宮澤章夫及本谷由希子等等,甚或是導演身份如青山真治及LILY FRANKY(中川雅也)等,同樣輕易地搖身一變成為作家。更遑論一眾「文學」作者,如金原瞳、綿矢裡莎及黑田夏子等,受人注目的已改為屬她們的年齡及外貌打扮,多於她們的作品本身,此所以平成文學的變容——向流行文化全面靠攏,大抵已屬不可爭的事實來。

【平成文學的偽討論】

事實上,在日本的語境中,提出以「平成文學」作為討論題目的媒體也少之又少。2002年1月號的《新潮》,曾以「集中討論『平成文學』為何?」作專題,副題定為「從1990年代的文學及社會開始」,找來三浦雅士、川本三郎及菅野昭三來作對談。

有趣的是,當中的討論內容,乃至最後製作的年表,均以1990年代作品為據,簡言之即是把平成文學的討論,簡化截取定性為1990年代的片段。更為甚者,三人的發言不少均直指平成文學是一個崩壞的年代,無論在文學、社會乃至道德倫理方面均逐步敗亡,令到平成文學無甚足觀。

嚴格來說,平成年間的文藝作品,能夠在日本社會掀起浪潮的,應該僅得村上春樹一人。他甚至被譽為是把昭和文學連接到平成文學的橋梁式人物,當中最為重要的,是他直視平成七年的兩大社會事件——把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及阪神大地震,分別以不同的文學方式(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及報告文學等)加以演繹拆解——具體而言,就是把平成年間的現實感覺,非以再現的解說形式處理,而是以創造及再構成的方法展示,最後的集大成作品當然就是《1Q84》。

有趣的是,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中,從來都是獨來獨往的一人,他的作品被推衍為平成文學精神的代表作,某程度本質上都有一種反諷意味在內。與此同時,一度與他並駕齊驅的村上龍,進入平成年代後,作為一名社會參與式的活動人士的身份,反過來更進一步掩蓋了原先的小說家印象,情況就逐步接近石原慎太郎、田中康夫及豬瀨直樹等人的發展路向。

此所以綜合而言,於平成年代之中,希望以文學紮根的話,大抵不可能不同時兼備多個身份,而文學作家大抵不過是行走行湖的一張名片而已。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善敗者不亡
    「善敗者不亡」是今年理解最深刻的一句話,也想用這句話來致敬即將過去的2020年。 「善敗者不亡」,出自於諸葛亮的兵法,但是一直沒有很好的理解這句話。什麼叫善敗?善敗這個詞語很少用,我們經常會用「善後」來指妥善處理遺留下來的事情,如果這麼理解,善敗就是妥善處理失敗。
  • 風雲2:敗亡之劍為了滅火麒麟而生,它比絕世好劍強?答案很意外
    可惜的是此劍將成之際,參與鑄劍的十名鑄劍師中竟有九名先後被敗亡之劍中的兇敗殺亡之氣刑克至死,因而傲日放棄鑄成這柄至兇至惡之劍,將它封存,最後才用剩下的半塊黑寒神石鑄絕世好劍。此劍最後花了接近一百年才鑄成。步驚雲得到絕世好劍後差不多團滅了拜劍山莊,只剩下傲天的遺腹子,多年後拜劍山莊新莊主傲拜找出敗亡之間,將其重新鑄煉廿多年後,最終鑄成劍型。
  • 甲午文學變局:詩文受批判 小說地位逐步抬升
    信息 甲午文學變局:詩文受批判 小說地位逐步抬升 2016「甲午」對於清代文學乃至中國傳統文學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由它引發了一次中國文學內部的結構性調整——以中學為主體資源、兼及吸收外來思想的革新。一個迥異於古代詩文傳統的文學世界由「甲午」為契機開始出現在主流士大夫階層的視域中,曾久居文人價值判斷中主流地位的詩文開始受到批判和挑戰,而一直被視為「小道」的說部書——小說的地位逐步興起和抬升。
  • 大清亡了後,此人一心想要復國,最終敗光家產,56歲含恨而終
    如今,「大清亡了」已經逐漸成了網上的一句戲言,但其實這句戲言也是有歷史根據的。畢竟在清朝剛剛滅亡的時候,的確是有許多皇室成員因為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一度變得瘋瘋癲癲的,而溥偉便是其中的一員。
  • 農村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蓋房子,因為房子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蓋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要高於主屋的高度的話,對家庭運勢會有影響。
  •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謹記這4樣東西不要用盡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謹記這4樣東西不要用盡 2020-10-09 11:47 來源:有畫說藝術
  • 俗語:「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有啥含義?竟還有這講究!
    俗語:「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有啥含義?竟還有這講究! 有人把歷史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封殺了。有人把官宦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神經了。有人把衙門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跨省了。有人把真相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失蹤了。有人把廉恥扒光了放在網上,結果被提升了。
  • 農村俗語「宅有五實人富貴,家有三樣將敗亡」,具體指啥,在理?
    文/豬友巴巴俗語「宅有五實人富貴,家有三樣將敗亡」,具體指啥,有道理嗎?在農村,俗話說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的確,有人生活的地方也少不了俗語的相隨,這些流傳在農村的語句,滋養著一代又一代農民成長,而「五裡不同俗」,俗語有包羅萬象,尤其是,這一句,「宅有五實人富貴,家有三樣將敗亡」,讓人記憶尤新,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 「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到底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
  • 這個日軍中將認為日本必敗、開戰必亡,原因是他的野心更大
    在侵華戰爭初期,整個日本都認為自己必將取得勝利時,有個日軍中將卻認為「日本若開戰,那就離亡國不遠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雖然戰爭初期日軍一路取得大勝,但是不久之後就陷入了戰爭泥沼,無法一口氣吞下地大物博的中國,最終戰敗。
  • 中途島戰役日本慘敗,原因有三,其中一個預示著日本必敗
    今天來跟大家回顧一下可以說是決定日本二戰存亡的關鍵一戰——中途島海戰。 大家都知道中途島海戰最終以日本慘敗結束,我個人總結了幾點中途島海戰日本失敗的原因,大家一起來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中途島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
  • 尹明善被立案調查,力帆汽車或走向敗亡
    不管是從哪一個維度去看,如今的力帆汽車都已經開始走向敗亡
  • 金國迅速敗亡的直接原因——邯鄲學步!
    原因很簡單,女真人入主中原之後,全面向漢文明靠攏和學習,可惜的是,邯鄲學步,沒學會漢人如何打防禦戰,反倒連當初的野戰能力都給丟了,結果便是既沒有辦法在野戰中與蒙古軍隊對決,也守不住任何一座堅城,這才招致了迅速敗亡。
  • 俗話說「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要謹記這四樣東西不可用盡!
    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人有四不盡,盡了人敗亡」,到底是哪四件事不可做盡呢?一起來看看吧!事不可做盡我們常常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其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要做的太絕,要學會給自己留有餘地。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那麼,究竟是哪四樣東西呢?為何借了之後家會敗亡呢?這4樣東西,分別是「嬰兒床、殺豬刀、拐杖、藥罐子」。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古人怕香火借走了之後,子孫後代會受到影響,覺得家裡會敗亡。第三、藥罐子古人生病之後,家裡有條件的可以去街市上的藥鋪抓點中藥。中藥並不能直接服用,需要用藥罐子燉煮之後才可以服用,不像現在西藥這樣方便。因此在古代,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藥罐子,以備不時之需。為什麼不能借藥罐子呢,其實是有道理的。
  • 「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告誡:這四樣東西不要用盡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就是教我們避免失敗的經驗之談。每個人都有四樣東西:運勢、福分、利益、智慧。如果把它們用光了、用盡了,人就會徹底失敗。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裡對這個俗語作了總結: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 孫大千點出蔡英文致命缺點:將加速民進黨2020敗亡
    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直言,蔡英文若想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為民進黨的挫敗「討拍遮羞」,「只是加速了民進黨在2020年選舉敗亡的腳步」。孫大千指出,民進黨此次雪崩式潰敗,主要是因為臺灣民眾這兩年半以來,由於「貨出不去,人進不來」,而對執政當局所做的一次全面反彈。孫質疑這不正是因為,蔡英文口口聲聲的「維持兩岸現狀」根本是一個騙局,所造成的結果嗎?
  • 馬鳴關大帥秦彝,破四寶,克雙龍,威風八面鬥隋軍,卻敗亡於細節
    看到「馬鳴關大帥秦彝,破四寶,克雙龍,威風八面鬥隋軍,卻敗亡於細節」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系列小說故事的朋友,對這段情節了解多少呢?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肯定不是隋唐主線小說的內容,因為隋唐主線故事,基本就是一部以秦瓊成長曆程為核心的小說,關於秦瓊的父親秦彝,只是在介紹背景的時候提過,一來表面秦瓊的身世非凡,武藝來自家傳,二來則是給秦瓊和楊林,乃至於楊林身後代表的隋朝,融入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蜀漢為何會敗亡?諸葛亮用將選才的能力不及劉備_孔明而
    原標題:蜀漢為何會敗亡?諸葛亮用將選才的能力不及劉備「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南宋著名學者陳亮說:「吾嘗論孔明而無死,則仲達敗,關中平,魏可舉,吳可並」,「天不相蜀,孔明早喪」,因而蜀漢才滅亡的。應該說「人才說」是比較能擊中要害的,在當時各方實力懸殊但並非天差地別的情況下,最終誰能取勝取決於誰擁有更多、更優秀的人才。陳亮將一切歸結於諸葛亮的早死,雖然可能犯了將問題簡單化的錯誤,但也說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諸葛亮一死,西蜀再也沒有了第二個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