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產階層應該如何定義,理性分析你就明白了,不能一概而論

2020-12-13 陽哥說財經

中國的中產階層應該如何定義,理性分析你就明白了,不能一概而論

大家都知道,我國現在的主力軍就是中產階級,這一階級涵蓋了我國大部分的國人。而大家有時候也會好奇,到底是怎麼規定是否進入中產階級呢?有的朋友表示,直接按存款多少或者收入來衡量不就可以了,但這樣顯然是有些不客觀的。因為不同地區貨幣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而且購買力也不一樣。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月薪是1萬,如果放在二三線城市,那麼你還能勉強算得上一個中產階級,但是如果要是這個工資放到一線城市,估計你也就只夠養活自己了,買房這樣的事情想都不要想。

中產階級的定義,在學術上是指能夠滿足自己生理和安全的低層次需求即可,而中等層次的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也能得到一定的滿足。滿足這兩項便可稱之為中產階級。到這兒可能有的朋友要說這個定義也太籠統了,有沒有什麼具體一點的標準呢?問題是,到現在為止,對於中產階級的標準劃分,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還是要根據所在地區物價能力和消費水平進行變化。比如在一個小一點的三線城市,你收入1萬,那麼就能夠算得上是一個中產階級。但是如果要把你放在北京,上海等地,你的月收入至少要5萬以上,才能維持一個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

那麼對於中國的中產階級界定有沒有標準統一的定義呢?有是有根據《福布斯》對中國中產階級的描述,一共包含了五個方面的內容:關注城市年齡,大專以上學歷,工作,還有年收入大概在1萬到6萬美元之間。另外,根據我國胡潤的一份報導中,還指出,中產階級不應該只包含物質條件,對於良好的教育素質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以及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和較為可以的工作崗位。工作自然不用說,你沒有工作你就沒有收入,另外一點也是直接說明你必須是在有房的前提下達到收入水平才能算中產階層。

然而,事實上中國的中產階級情況又如何,你不完全統計我國中產階級規模只有不到30%。而在我國這不到30%的人群當中,有一處房產是必要基礎,然後再加上淨資產三百萬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而職業大多為白領,金領或者專業性較強的自由職業者。在年齡方面,目前主要以80後為中間力量,其次才是70後和90後。另外,根據調查研究表明,我國的家庭儲蓄情況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50萬以上存款的家庭只有六百萬個,一百萬以上存款的家庭只有200萬個。

單單憑藉存款進行界定是非常不客觀的,不知道我國有不少中產家庭還背負著數百萬的債務,與之相反,還有不少的中產家庭擁有富餘的資金。而且人與人之間的消費觀念也是不一樣的,有的高收入人群,他們會選擇將自己的盈利進行投資或者及時消費掉,所以很有可能也不會有存款。因此,我們對於中產階層的定義應該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了解之後才能夠下定義。

相關焦點

  • 中國中產階層的結構問題與發展對策
    已有研究認為,要建設橄欖型社會,壯大中產階層是重中之重,有助於我國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建設全面小康的社會。那麼,究竟什麼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與中等收入群體是什麼關係?我國中產階層以及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中產階層的發展趨勢如何?發展中遇到了哪些結構性問題?
  • 《中國新社會階層》:中國社會新階層崛起與中產階層焦慮
    近兩年來,網絡上每一次關於中產階層焦慮的討論都能掀起一段時間的口水戰,似乎這是這一代人面臨的世紀難題。縱觀各種討論文章,描述問題的許多,指明出路的很少;討論焦慮本身的很多,描述群體特徵的很少;甚至是連中產階層與社會中層的概念在各種文章中尚未有個統一說法,在信息如此龐雜而混亂的情況下,《中國社會新階層》恰如及時雨,一解往日的諸多困惑。
  • 如何界定「中產階層」的標準
    ;甚至還有的認為,應當從收入水平、生活質量、個人文化素質、價值取向、心理特徵以及社會公益活動參與程度等方面來定義中產階層。反觀我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社會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各個社會階層一直處於不斷分化、流動和重組的狀態之中,原有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鐵板一塊式的階層結構被打破,附著在社會成員的階級地位之上的意識形態色彩逐漸淡化,現代中產階層也在逐漸發育。這也決定了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繼續沿用舊有階層(階級)劃分標準,而應該適時、動態地引入新的變量和維度來界定中產階層。
  • 關於中產階層的各種定義和指標體系
    國際流行的中產階層定義中產階層的定義和指標歷來是有爭論的。瑞信報告出臺之前,國際上流行過兩套指標。較早的指標重視中產階層賴以存在的根基。馬克思生活的19世紀,中產階層的根基是經濟產權,小僱主是傳統意義上的「老」中產階層,夾在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
  • 如何定義中產階層?2020年中產階層有望達4億人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微博)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準確劃分中國中產階層需要多元指標
    瑞信指標不能準確劃分中國中產階層2015年10月13日瑞信(Credit Suisse)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度《全球財富報告》,吸引世界各大媒體廣泛報導的一個內容是: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為全球之冠,高達1.09億人。瑞信是以何標準來定義中國中產階層的呢?
  • 大連的中產階層扎心了!他們是如何被房地產榨乾的
    0中產這個詞,今天已近乎一個笑話。前幾年,當媒體上流行的中國「中產階層消失」這樣的說法時,筆者就指出過,其實中產階層在當今的中國並沒有消失,只是應該改換一個說法。把「中產」兩個字改為「中慘」,即是中等程度的悲慘,或許更加符合現在中等收入階層的真實情況。
  • 社科院學者稱2020年中國人三分之一是「中產」階層
    為了解正在不斷壯大的中國中產階層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環球》雜誌記者專訪了陸學藝教授。《環球》:中產階層這個概念在中國的演變可謂百轉千回。在您看來,中國中產階層是如何定義的,是否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界定標準?陸學藝:由於歷史原因,過去我們的「中產階級」曾被簡單地歸為資產階級。
  • 中國2020年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看看你算嗎?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已經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但是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佔社會總人口的比重不到20%,明顯低於與我國處在相同發展階段國家的水平。當務之急是如何擴大中產階層的數量。中國「中產階層」的焦慮如果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國的「中產階層」的確有點名不副實。
  • MBA觀點|張翼:中國社會階層是流動的,中產階層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比如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劃時代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非農化、工業化、中產化、城鎮化等等,就以結構性因素的方式促動了社會成員的向上社會流動,使億萬農民轉變為農民工,然後又在職業意義上轉變為產業工人。下層社會的向上發展,又支持中國社會新生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轉型與結構再造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解釋為是階層再造和階層再結構化過程。
  • 福布斯定義中國中產階層:年收入1至6萬美元
    《福布斯》對中國中產下定義 年入1萬-6萬美元是硬指標國內外專家對此意見不一七指標看你是否屬中產生活在城裡,年齡在25至45歲之間,擁有大學學位,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文章稱,以此為標準,2010年中國中產階級超過3億,大於美國的總人口數。文章還質疑了中國中產階級定義中的一些誤區。誤區一:收入[收入多少算中產?5萬元還是50萬元?]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經濟學家們尚無定論。
  • 年薪「80萬」的人能不能擠進「中產階層」的標準呢?
    年薪「80萬」的人能不能擠進「中產階層」的標準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我是最牛金牛座」,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社會經濟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社會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經濟類話題!
  • 中關村在線發布中產階層科技消費調查報告
    「中產階層科技消費調查報告」以中產階層為調查對象,最終採集6000多份有效樣本,涵蓋17條科技產品線,對中產階層科技消費現狀,趨勢,以及未來進行了多角度解構和分析。並從多角度評選出中產階層消費者喜愛的科技品牌和產品。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工信部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唐生為此次發布會進行了開場致辭。
  •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階層?
    顯然如果是按照胡潤的這個標準,中國的中產階層人群可以說相當稀少,也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如下圖所示,我們看一下國內對於中產階層的定義,從表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產階層的跨度很大分為三個檔位,新興中產階層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只要家庭每個月的可支配收入能達到5200-8300元就可以算是新興中產階層,按照一個家庭有夫妻2個勞動力來看,只要夫妻雙方的月收入能達到2600元-4150元範圍內的都屬於入門級中產,這個層次的中產人群應該也是最多的,至少覆蓋了
  • 嚴泉:中產階層的訴求與溫州動車事故
    從已經披露的遇難者職業來看,除大學生外,以企業經理、公司白領、公務員、教師等職業為主,這些人統統屬於中產階層。而他們的親屬,從媒體報導來看,多數也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不同於農民階層。首先從經濟訴求來看,由於擁有一定的固定財產與較高收入,在權益受損時,訴求的額度與其未來預期性財產收入目標是一致的,這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一種經濟理性體現。
  • 智庫報告|金磚國家中產階層發展概況和困境
    所謂「中產夢」,生活的質量、尊嚴和保障,也是每個國家和人民的夢,是轉型國家和人民凝聚和奮鬥的動力;中產階層視野較開闊、思維也較理性和專業,能夠、也應當成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力量。李春玲根據金磚國家的轉型特徵,使用職業指標定義中產階層並進行比較。  巴西和中國的中產上層指的是「新中產」,包括專業人士和經理階層;中產中層指的是「老中產」,包括小業主和自僱階層;中產下層指的是「邊緣中產階層」(常規非體力僱員)。
  • 理財-新銳中產是什麼意思新銳中產定義年薪是多少?
    誰、誰、成為新銳中產了。最近,不少人在朋友圈奔走相告。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活成想像中的樣子:初嘗有錢的滋味,欲望已被挑起,財富卻不給力,經濟壓力大,感到焦慮。那麼,新銳中產是什麼意思,新銳中產定義年薪是多少呢?新銳中產是什麼意思?新銳中產是什麼意思呢?
  • 擁有多少存款算得上中產階層?看看中國的「中產階級」,有你嗎?
    對於用有多少存款或者是多少收入來衡量是否跨入中產階層,其實真的不合理的,對於不同的地區還有人群,那麼對於錢的含金量是不同的,並且購買力也是相差很大的。同樣是1萬元的月薪,如果我們僅僅從收入來看,其實算是進入中產階層。
  • 中國中產階層十年後達4億(圖)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發布報告稱,在未來十年,中國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數量將從1.5億增長到4億以上,其中三分之二將居住在小城市。報告還發現,大城市的中產階層消費者與小城市的中產階層消費者之間存在顯著差別,小城市的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更願意增加消費支出並進行消費升級。這份名為《小城市大收穫:把握中國快速增長的新機遇》的報告指出,未來十年,中國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群體將新增2.7億消費者,這與目前美國同類消費者的數量相當。這裡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的定義是扣除稅收和通脹因素後家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在中國,一個合格的中產階層,應該擁有什麼級別的財富積累和生活水平?人人心中都有一套主觀標準:從隨意採購高檔海鮮水果,到有車有房有優質學區,各種大城市生活側面均可充當某個年齡段的中產標尺,也因此紛紛淪為焦慮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