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產階層應該如何定義,理性分析你就明白了,不能一概而論
大家都知道,我國現在的主力軍就是中產階級,這一階級涵蓋了我國大部分的國人。而大家有時候也會好奇,到底是怎麼規定是否進入中產階級呢?有的朋友表示,直接按存款多少或者收入來衡量不就可以了,但這樣顯然是有些不客觀的。因為不同地區貨幣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而且購買力也不一樣。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月薪是1萬,如果放在二三線城市,那麼你還能勉強算得上一個中產階級,但是如果要是這個工資放到一線城市,估計你也就只夠養活自己了,買房這樣的事情想都不要想。
中產階級的定義,在學術上是指能夠滿足自己生理和安全的低層次需求即可,而中等層次的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也能得到一定的滿足。滿足這兩項便可稱之為中產階級。到這兒可能有的朋友要說這個定義也太籠統了,有沒有什麼具體一點的標準呢?問題是,到現在為止,對於中產階級的標準劃分,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還是要根據所在地區物價能力和消費水平進行變化。比如在一個小一點的三線城市,你收入1萬,那麼就能夠算得上是一個中產階級。但是如果要把你放在北京,上海等地,你的月收入至少要5萬以上,才能維持一個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
那麼對於中國的中產階級界定有沒有標準統一的定義呢?有是有根據《福布斯》對中國中產階級的描述,一共包含了五個方面的內容:關注城市年齡,大專以上學歷,工作,還有年收入大概在1萬到6萬美元之間。另外,根據我國胡潤的一份報導中,還指出,中產階級不應該只包含物質條件,對於良好的教育素質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以及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和較為可以的工作崗位。工作自然不用說,你沒有工作你就沒有收入,另外一點也是直接說明你必須是在有房的前提下達到收入水平才能算中產階層。
然而,事實上中國的中產階級情況又如何,你不完全統計我國中產階級規模只有不到30%。而在我國這不到30%的人群當中,有一處房產是必要基礎,然後再加上淨資產三百萬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而職業大多為白領,金領或者專業性較強的自由職業者。在年齡方面,目前主要以80後為中間力量,其次才是70後和90後。另外,根據調查研究表明,我國的家庭儲蓄情況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50萬以上存款的家庭只有六百萬個,一百萬以上存款的家庭只有200萬個。
單單憑藉存款進行界定是非常不客觀的,不知道我國有不少中產家庭還背負著數百萬的債務,與之相反,還有不少的中產家庭擁有富餘的資金。而且人與人之間的消費觀念也是不一樣的,有的高收入人群,他們會選擇將自己的盈利進行投資或者及時消費掉,所以很有可能也不會有存款。因此,我們對於中產階層的定義應該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了解之後才能夠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