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城摞城」遺址,地下10餘米深,疊壓6座古城,就在河南

2020-12-23 奇妙的地球儀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璀璨絢爛的歷史文化,也由此而誕生了無數的建築古蹟,流傳至今,便成為了人們爭相觀賞的風景名勝區。河南省由於地處中原腹地,自古以來便佔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如今也擁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著名的洛陽古城和開封就位於河南省。

開封作為著名的八朝古都,經歷了不少朝代的更迭,據史料記載,第1個在開封建立都城的是夏朝,此後陸陸續續又有不少的朝代在這裡定都。但即便如此,這裡的中軸線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也就意味著後來朝代的古都都是在原有朝代古都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

著名的城摞城遺址就位於開封市內,也是我國唯一的「城摞城」遺址,據考古發現表明,城摞城遺址下面總共疊壓了六座古城,依次是距離地面10餘米深的魏大梁城和唐汴州城,以及距離地面8米深的北宋東京城和距離地面6米深的金汴京城,和距地面5米深的明開封城,最後是距離地面三米深的清開封城,但開封城最開始卻是屬於夏都老丘的。

這6層疊加起來的古城遺蹟,向人們展示了開封城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在此也誕生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包青天包拯了,還有大家熟知的歐陽修,蘇東坡,司馬光等等,也都曾經在此任職過,由此可見,開封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除了著名的城摞城遺址以外,開封的旅遊景點還有許多,既有人文景觀,也有歷史古蹟。比如大相國寺,清明上河園,開封府等等這些景觀就是必打卡的地方。

來到開封也不容錯過當地的美食,被蘇東坡愛不釋手的東坡肉。

還有著名的開封灌湯包以及炒涼粉,都是當地非常傳統有名的小吃。喜歡的話,可以看下我的其它文章喲。

河南少有的水鄉古鎮,曾被稱「李氏莊園」,距信陽市區2小時車程

河南最具「爭議」山脈,地處3縣有3個不同的名字,距洛陽1.5h車程

河南香火最「旺」的古寺,已是世界文化遺產,距鄭州2小時車程

相關焦點

  • 商丘古城是城摞城、八卦城、水中城「三城合一」
    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也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城摞城、卦城、水中城於一處的大型古城遺址。所謂「城摞城」,是說歸德府城之下疊壓了經歷了4000多年歷史的眾多古城池。
  • 地上「懸河」,地下「城摞城」
    高老師講的《開封》裡提到了懸河和城摞城,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亞肯老師給大家說說吧。亞肯說-懸河和城摞城地下「城摞城」說完「地上懸河」,咱們接下來說說「地下城疊城」。開封民間曾有一種說法,「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古城開封地下真的有城摞城嗎?今天亞肯老師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越南留學生範香:開封城摞城奇觀令人驚嘆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10月16日,來自河南大學的9名外國留學生和1名中國學生分赴開封清明上河園、開封市博物館、小宋城、古馬道、鐵塔等多個開封著名景區和地標建築地點,賞菊看非遺、遊園吃美味,向世界發出「我在中國開封等你」的口號,展示菊城開封的魅力。
  • 最有河南味兒的九座古城,你去過幾座 豫記
    一句話,一座城: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一句家喻戶曉的歌詞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座七朝古都。自戰國時魏國在這裡建都,開封便開啟了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輝煌之旅。北宋的汴京更是一片繁華,流傳至今的《清明上河圖》即可為證。
  • 西周古城驚天下,考古探秘之「娘娘寨遺址」
    然而自中國考古學誕生以來,鄭州市除了在董寨發現幾個窖穴、窪劉發現幾十座西周墓葬外,其他周代的遺存幾為空白。整個西周時期,從考古學上如何解讀?由現在的鄭州市西行10千米,再北行10千米左右,會看到榮陽市豫龍鎮寨楊村西側、索河南岸臺地上有一圈高起地表的土城,面積不大,約為280平方米。
  •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昔日城垣遺址今日花海綠洲
    據史料記載,大都城建成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面呈南北長、東西寬的長方形,大都城周長為28600米,四面設有土城牆,面積約50餘平方公裡,設11座城門,包括光熙門、崇仁門(今東直門)、齊化門(今朝陽門)、健德門(今德勝門外小關)、安貞門(今安定門外小關)等。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攻克元大都後,隨即將北城牆向南收縮約五裡,遂廢元大都北土城。
  • 揭開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的「冰山一角」
    2019年,為實施「考古中國——河套地區史前聚落與社會研究」課題研究,闡明內蒙古中南部南流黃河兩岸地區龍山時代石城的具體異同和變化關係,尋找內蒙古中南部龍山石城核心城址,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後城咀石城址進行主動考古發掘工作,累計發掘面積2000餘平方米,揭露城垣2段、壕溝1條、馬面2個、臺基5座、牆垛4處,出土少量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初步掌握了後城咀石城文化屬性、城垣分布、
  • 鄭州商城遺址方城之外是圓城 城郭布局影響後世
    目前已基本探明外廓城的形制、走向,外廓城大致呈圓形,內方外圓,推測可能與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有關。參加座談會的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李伯謙、許順湛、王巍等人建議,河南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要抓緊尋找商王的陵墓區在哪裡,早期的甲骨文在哪裡。
  • 南縣考古發現九座古炮臺 呈圓形環繞疑似古城遺址
    大郎城村稻田環繞的2號炮臺。南縣考古堪查現場。紅網時刻10月10日訊(通訊員 胡建根 陳莉 益陽分站記者 劉慧婷)近日,南縣在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塗家臺遺址開展考古勘查時,發現塗家臺遺址附近原大郎城的九座古炮臺。
  • 【話洛陽】玄武門遺址現真容,洛陽考古成果豐碩!
    昨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
  • 我國最悠久的古城,歷史風貌不輸平遙,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對於那些歷史遺蹟來說,不同用途的古遺址有著不同的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它旅遊觀賞價值的發掘。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古城遺址毫無疑問是最受大家歡迎的歷史遺存,因為它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它也是一個地區過往千百年來的見證,有著獨特的傳承意味。
  • 河北邯鄲廣府古城:保護極好的城池,集古城、水城、太極城於一體
    生活在古城保定,一直以此為傲——保定是中國現有的一百餘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員,這裡自古是「北控三關、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而且還曾是直隸省會、直隸總督駐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會。
  • 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彭小軍告訴記者,這就是城河遺址的發掘區,在這一片水田的掩蓋之下,就埋藏著一個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的城河古城。5000年前,這裡是輝煌的「城市」,生活著那個時代的英雄。大約距今4300年的時候,這座「城市」被歷史的長河淹沒。鑽進考古工棚,揭開塑料蓋布,幾座古墓的墓壙映入眼帘。
  • 城垣懷古 元大都城垣遺址北太平莊段
    而在明光橋下,座北向南的一面石牆上鐫刻著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當時的北方卻有許多其它民族建立的王國,其中就有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王國,統一北方的蒙古國當時在北京這裡建了中都。而他的孫子忽必烈後來建立元朝,在他執政三年,也就是元三年,即1266年時,決定在中都城東北重建新城,1267年開始建造。
  • 商丘古城:大型古城遺址,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堯封閼伯為火正,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閼伯的封號為「商」,商丘由此而來。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 帶你玩轉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一個小提示:雖然還沒有正式進入公園內,但其實我們已經站在古城遺址上了。資料裡顯示,良渚古城分為宮殿區、內城區和外城區,周長約6公裡的圓角方形城牆將古城分隔內外,而這座公園,包括了內城區和城牆。分享一些城牆的數據:底部鋪墊20-40釐米厚的石塊,防止地下水對牆體的侵蝕,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黃色黏土分層堆築,全長6公裡,寬度在40米-60米之間,保存較好的地段,高約4米。考古研究發現牆體土色有明顯的分壟現象,說明城牆堆土來自不同的地方,運到之後,直接堆築,沒有混合備料的過程。這種築牆方式,在世界同時代的遺址中,尚屬首見。
  • 匈奴族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的沙漠之中。這座古城遺址氣勢浩大,它是1600年前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國首都,俗稱「白城子」,在今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統萬城是中國5世紀初,南匈奴遺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國都。
  • 高青西周古城遺址震動考古界 與姜太公有關(圖)
    高青西周古城遺址震動考古界  本報記者 卞文超  2月4日,記者從省文物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高青縣陳莊遺址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取得重大成果。該項發現引起考古學界的高度關注,今年1月份,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 2009年度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之一。
  • 福州地鐵站挖出西漢宮殿遺址 考古陷兩難
    現場工作人員說,不全面發掘的話,這兩處探方會先用水泥進行回填,然後地鐵在地下施工,上面可供車輛通行。但回填水泥,地鐵繼續施工,無疑給考古發掘增加了難度。如何取捨,將進一步探討  採訪中,不少考古專家建議對這處遺址進行全面發掘。福建博物院專家提出,這一地區的地層分布很有規律。
  • 2500年前第一座蘇州古城闔閭大城究竟在哪裡?
    經過2007年3月到2008年8月的考古發掘,9月10日,在無錫市政府召開的「無錫闔閭城遺址全國考古專家論證會」上,來自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的領導和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河南、湖北、江蘇等地的考古學、歷史學和文物保護規劃的專家初步認定:闔閭城遺址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