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摸腚門」事件,大致經過是這樣的:清華美術學院一位學姐公開指控學弟性騷擾,借書包掩護在食堂「摸了她的屁股」;學姐要求學弟提供身份證件,並表示可以調取監控來證明清白,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學姐曝光了該學弟的信息,隨几上熱搜,引輿論譁然。然而後經查詢監控,發現不存在「學弟鹹豬手」行為,隨即學姐發文向學弟歉致,並表示刪除相關文字,不再傳播此事,雙方達成和解。針對此事件,筆者談幾點個人看法:
首先、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網絡也不是法外之地,必須承擔起應有的法律責任。對於此事件,有律師網上出面說法:就網傳的相關信息來看,這本是一個誤會;此事在於當事女生學姐缺乏證據意識、過於主觀,最終演化成一個名譽侵權事件。在監控出來之前,學姐應該以事實說話,而不是憑想像與猜測,可以指控疑似被侵犯,但不應定論,更不能提前公布學弟的個人信息,造成誤傷和傷己;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及時報案,等待證據(監控)出來,再視情況決定下一步採取的行動。作為一個「烏龍」事件的「摸腚門」,僅僅是賠禮道歉是肯定不夠的,學姐必須要承擔相應的侵權法律責任,以補償學弟受到的傷害!
其次、「性騷擾」情況屬於敏感事件,務必要證據確鑿,尤其在網上傳播,更要慎重。我國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這是中國所有法律中首次出現「性騷擾」這一概念,使性騷擾成為法律明確禁止的侵犯婦女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女性遭遇性騷擾時更多採用直接制止的方式,當遭遇與令自己討厭的性相關的身體觸摸和性要求時,絕大多數女性反映是比較激烈的,甚至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誤解」或「誤傷」;清華「摸腚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事件中學姐作出相對反映都是沒有問題,她最大的失誤就在於「沒有充分證據的前提下,肆意在網上傳播,引發對事件中學弟的網絡暴力侵害」,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樣,後來的監控調取證明,學弟不是故意,更不是伸出「鹹豬手」,但為時已晚,網絡暴力傷害是不可逆的!
再者、做人要善良,網絡暴力突顯人性惡的一面,我們不要人云亦云、好心辦壞事。當下我國網絡輿論生態整體向好,「拉幫結派」和「叫陣約架」式的爭論與極端表達已經逐漸失去了市場空間,網絡文明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但是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仍然不少,例如網上輿論熱點事件頻發、網絡輿論媒體輿論錯位、境內外輿論互動加深、意見領袖影響網絡輿論、熱傳播中負面傾向明顯、網上造謠傳謠問題凸顯等等。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14億人口中有12億網民,網絡輿情參與度高漲,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可比擬的;但是隨之而來的網絡安全問題也引發高度關注,特別是網上造謠傳謠問題,往往對當事人一方造成很大被動和傷害,清華「摸腚門」事件中,那些不問青紅皂白肆意攻訐當事人雙方的「路人甲」們,你們「看熱鬧不嫌事大」,素質何在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清華摸腚門烏龍事件」,對於當事人雙方造成的網絡暴力傷害,是令人特別憤慨的。事件中的學姐固然有其處置不當行為,但是那些「吃瓜群眾」呢?像牆頭草一樣胡亂跟風、肆意鞭撻別人,豈不是更加令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