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叫「出恭」的遠支近派

2021-02-13 仙兒


明清以後,管上衛生間拉shi(讀上聲)叫「出恭」。科舉考場中設有「出恭入敬」牌,以防考生擅離座位。考生上廁所,要先領一個牌。所以俗稱入廁為出恭。並謂大bian(讀去聲)為出大恭,小bian為出小恭。《西遊記》孫悟空被獅子精吞到肚裡。豬八戒害怕道:「這一口吞在腹中,今日還是個和尚,明日就是個大恭也。」可見今天論tan,pao(皆讀陰平)的「大恭」也是可以論「個」的。


今天看稿到《太平御覽》引《太公金匱》,記載了一條寫在門上的銘文:「出畏之,入懼之。」看其語氣,當是漢代人寫在大門上的,因為名字就叫《書戶》。這和漢代的解除文當屬一類東西。「出畏入懼」似乎就是「出恭入敬」的遠祖。古人以廁為不潔,今北方人仍以院角之西南方位為廁所,老人去世,民間法師也將冤鬼向西南方向引(拿一張燒紙引過去)。古代科舉考場,鬧鬼的事頻頻發生,看古代筆記即可知道,著名的「朱衣點頭」等都是這裡的故事,則「出恭入敬」實有一種禳解意味在焉。敬肅齋戒,則邪鬼不侵。


根據中學語文老師教俺們的古文語法,以上都可謂「互文」,出恭入敬其實就是出入恭敬的意思。今天車窗上、大門前往往貼著「出入平安」的紙條,其實也是這種祝詞的遺留。若在漢代當寫作「出平入安」也。

有趣的是,從畏懼,到恭敬,到平安,從及物動詞,到不及物動詞,再到形容詞,中國人的心態似乎經歷了一個「上帝死了」的變化。「出畏之,入懼之」,不知當年古人在畏懼什麼,一個「之」字全部囊括,正如英語裡的it,「天下雨」就叫「it is raining」。而近古的「出恭入敬」,便把畏懼的對象省了,只強調個人心理的恭敬狀態,倒和宋儒以後的心學很像。而今人動輒的「出入平安」,完全是一副享樂的唯物主義樣子了!

我家的狗狗,經常無故朝著牆角或大門汪汪叫——而據人類的眼睛觀察,並沒有人或別的動物經過。我們只能認為狗狗的眼睛和人類不一樣,它能看見一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它在朝著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之」或「it」叫呢。

-

這個微信公號是我和媳婦兒昨天搗鼓出來的,內容正如簡介中所說「讀書碼字兒,寫字畫畫兒。上班幹活兒,開車去玩兒」,有好玩的東西就零零碎碎發上來,和各位親愛的兄弟姐妹朋友師長分享,只是還不大會用。本號第一帖居然是這樣臭氣燻天的內容,我也是醉了。然而,民間謂馬桶為「混元金鬥」,因以此物為新生兒接生,則以這樣一篇開端,不為鄙陋也。

相關焦點

  • 在古代,上廁所都是那麼文雅,雅稱叫出恭
    因此俗稱如廁為出恭。並謂大便為出大恭,小便為出小恭。「出恭」,在古代是對上廁所方便的雅稱。其實,起初的「出恭」並沒有方便之意,這個詞出自科舉。人有三急,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也不例外,要知道,當時的科舉一呆就是幾天,所以期間上廁所是難免的。所以,從元朝開始,為了方便考生在考試期間出去上廁所方便,就設立了兩種牌子,一個叫做「出恭」,一個叫做「入敬」。
  • 古人為何把如廁叫「出恭」?聊聊歷代「廁所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二九回中,也曾寫道:「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鬥著,讓老豬 出恭來。」這兩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出恭」,其實就是古代人上廁所的雅稱。實際上「出恭」的來歷也頗為傳奇。在一開始的時候,「出恭」根本沒有上廁所的意思,如果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應該是出入恭敬之意。
  • 「出恭」是上廁所的雅稱,那麼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出恭」,在古代是對上廁所方便的雅稱。其實,起初的「出恭」並沒有方便之意,這個詞出自科舉。人有三急,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也不例外,要知道,當時的科舉一呆就是幾天,所以期間上廁所是難免的。所以,從元朝開始,為了方便考生在考試期間出去上廁所方便,就設立了兩種牌子,一個叫做「出恭」,一個叫做「入敬」。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考場之地神聖,出入的時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
  • 「出恭」與「出虛恭」
    明代科考時規定:考生內急,須領取「出恭」牌進廁所。後來,大家就不約而同將如廁稱為「出恭」,放屁自然就稱為「出虛恭」。高先生的畢業論文就是研究出虛恭的,有無意義呢?網友們議論紛紛,見仁見智,吵得不亦樂乎。貶者斥之為斯文掃地,有辱學問,低級趣味,可笑之至;贊者稱其為不落窠臼,特立獨行,小中見大,接地氣,說實話。
  • 古人為何把上廁所說成出恭,究竟什麼意思,其實這與古代科考有關
    然而我們都知道,古人把上廁所稱為「出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著這樣一個褒義詞和如廁之事聯繫起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的科舉考試說起,自隋煬帝創立科舉考試的制度後,科舉便成為了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無數普通人也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 談談「如廁、淨手、出恭」的意思與文明教育
    公共廁所建設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關乎廁所質量、廁所衛生管理和生活文明程度的大問題。公共廁所問題解決得好,廁所質量就能提高,如廁文明程度也才能提高。之所以把本文的話題縮小為「如廁文明教育」,是因為有一種普遍存在的不好的現象引起了我長期的思考。
  • 上廁所就是上廁所,為什麼偏偏要叫做「上1號」
    古代叫更衣、出恭;後來叫解手、如廁,現代叫方便、上洗手間;粗俗的叫大便小便、拉屎撒尿;文雅的叫洗手,詼諧的叫蹲坑、放水、走腎;土點的如四川人叫做窩屎、改手;西方人把上廁所說成是摘花,日本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獵。林林總總,都是人們極力炫耀自己文明和詼諧的表現。
  • 在古代「上廁所」是如何稱呼呢?
    廁所在古代有許多雅稱,有「雪隱」、「宮廁」、「更衣室」「溷軒」等,既然廁所名字都如此雅致,那麼「上廁所」又怎麼會落俗套呢。那就看看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呢?「如」,在古語裡是「到」的意思,因此如廁就是上廁所的意思。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句中之「如廁」就是「往廁所去」的意思。一種稱呼是出恭。「出恭」一詞本無方便之意,從元代起,科舉考場中設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離座位。士子入廁須先領此牌。因此俗稱入廁為出恭。並謂大便為出大恭,小便為出小恭。
  • 『廁所』為什麼又叫做『洗手間』?
    廁所從古自今有過很多名稱,有的地方叫窖,有的叫茅房。廁所也有外文名字,有叫WC,有叫men'room的。上廁所也有很多種叫法,古代叫更衣,後來叫解手,現代叫方便,叫如廁,叫出恭,上洗手間。粗俗的叫大便小便,文雅的叫洗手。西方人把上廁所說成是摘花,日本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獵。
  • 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
    廁所在古代有許多雅稱,有「雪隱」、「宮廁」、「更衣室」「溷軒」等,既然廁所名字都如此雅致,那麼「上廁所」又怎麼會落俗套呢。那就看看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呢? 一種稱呼是更衣,除了指換衣服外,還指去廁所大小便,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
  • 古代皇室如何上廁所?
    古代皇室如何上廁所?文丨波波論參觀過故宮的人都知道,偌大一個故宮是沒有廁所的,就算是有,也是後來重新才修葺的,那古代皇宮裡每天形形色色那麼多人,他們是怎麼上廁所的呢?其實古代最主早是有廁所的,只是故宮裡住的都是顯貴的人物,他們認為在故宮裡如廁是不吉利的,所以故宮裡才沒有。據記載,春秋時期晉景公腹脹去廁所,不慎跌進糞坑而死,可見當時廁所是多麼的簡陋。到了漢朝,有一次漢高祖劉邦因在朝堂上尿急,怕來不急上廁所,於是借用大臣的帽子來接。後人可能受到前人用帽子接尿的啟發,後世皇帝們就多半使用便壺來解決問題,而不親自上廁所了。
  • 心臟病之「出恭」那些事兒
    百科:「出恭」是上廁所的雅稱。科舉考場中設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離座位。士子入廁須先領此牌。因此俗稱入廁為出恭。並謂大便為出大恭,小便為出小恭。老百姓常說:人生在世,無外乎吃、喝、拉、撒、睡!前幾期,我們了解過心臟病患者如何吃、喝,今天來聊一聊「拉、撒」的話題,雖然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特別事關到心臟病患者的安全問題。
  • 爆笑校園:呆頭專屬「蚊香」滅蚊劑,真正的「上」廁所,奇葩!
    小編負責每天為大家送上歡樂,希望大家會喜歡哦!呆頭從很偏僻的山村來到大城市裡念書的學生,由於沒來過大城市,經常鬧出笑話。一起和爆笑校園呆頭來度過快樂時光吧!呆頭小課堂:廁所泛指由人類建造專供人類(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進行生理排洩和放置(處理)排洩物的地方。 人類使用的廁所大多有男廁女廁之分,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男女共用的廁所,也問世了。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如廁成為大難題?真相沒你想的複雜
    文|四季文史 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家一族辦公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諾大的地方怎麼可以沒有廁所呢,人吃五穀雜糧,不用上廁所嗎,顯然不是。在沒去過故宮之前,一直都覺得不可信,直至去了一次之後才有所了解,那裡確實沒有廁所。那麼古人是怎麼解決上廁所難題的呢,答案是:恭桶。這種東西是怎樣的存在?
  • 古代上廁所指南:想穿越回古代的小姐姐們沒考慮到的問題
    要是穿越到春秋,別說平民百姓,就是皇室貴胄上廁所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左傳·成公十年》說,晉景公「如廁,陷而卒」,一代梟雄晉景公居然在廁所裡殉職,你說上廁所危不危險?但「更衣」這種方式只適應於有錢人,窮人上廁所是換不起衣服的,所以如廁的稱謂還有很多,比如「出恭」、「登東」,「解手」,每個稱謂都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廁所的發展史,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
  • 五個英語表達說「我要去廁所」
    五個英語表達說「我要去廁所」 BBC英語教學 2019-01-10 10:08
  • 英語常用表達:上廁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常用表達:上廁所 2007-12-07 14:19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 夏天上茅房夠嗆,蚊蠅叮咬,農村大叔說,改造後,上廁所很巴適!
    廁所也稱茅房,上廁所稱出恭,農村的廁所的確需要進行改造,很多廁所為了充分利用糞便,也為了後期挑大糞方便,就在地上挖一大坑,用兩塊石板墊著,外面用一些玉米杆子遮一遮就算是所謂的茅房了,冬天還可以,氣味不太大,夏天上茅房真是夠嗆,蚊蠅叮咬,氣味嗆鼻子,尤其是用慣了抽水馬桶的孩子們,回到老家看望父母
  • 比爾·蓋茨的「新世代廁所」
    往年春節也常聽說有人回家時,被堵在高速公路上數小時,沒吃沒喝,沒地方上廁所。相對來說,男士比女士好解決。男士實在忍不住了找個角落就行了,老人和小孩也適用,成年女/性怎麼辦?提到廁所不由得聯想到了一個人,就是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以及他的「新世代廁所」。
  •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方便是如何解決的?
    但就是有8707間房子的故宮,曾經繁榮的時候有差不多上萬人在裡面工作辦公的地方,據說在古時候卻沒有廁所。 老話說人有三急「內急」「性急」「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