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階層都應有替自己說話的代表委員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各地都在開「兩會」。於是,不同的聲音就從「兩會」傳來。

    廣州市的「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呼籲增加公務員住房補貼,來自醫療衛生界的委員對醫務人員被「妖魔化」提出了意見。河南省的「兩會」上,28位來自酒業的人大代表聯名建議全省各類公務宴請中使用本地酒。「兩會」向來被視為各地「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現在正成為各種具體利益的博弈場。

    一般而言,來自各地區、各界別、各階層的代表和委員,在行使其相應權力時,更多地關注自己所屬的地區、界別和階層的利益,可以說是完全正常的。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天然地更關注那些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利益,也因為人們對自己直接利害相關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

    從某種程度上講,代表和委員對自己所在地區、界別和階層的利益大聲疾呼,甚至可以視為「兩會」的一種進步。人大代表分區選舉,政協委員按黨派和界別推選,這就表明「兩會」是各種利益得以表達、協調的一種機制,代表和委員也理應為相應地區、黨派、界別的利益代言,否則可以認為是失職。只有各種利益在「兩會」上真正得以主張、表達、交流、折衷、調整,只有「兩會」真正能夠完成切分「蛋糕」的功能,「兩會」才能夠擺脫「橡皮圖章」的形象。

    當然,來自酒業的人大代表提議公務宴席要喝本地酒,是否屬於合宜的代言行為,可能還有一些疑問。因為人大代表是按照選區而非按行業產生,從事何種職業並非代表得以產生的依據,來自酒廠的代表並不意味著他應該代表酒廠的利益,他是某個地區的選民的委託人,應當為相應地區的利益服務。

    以往,人們較多地看到「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兩會」上大家一起「學習政府工作報告」,然後「把會議精神帶回家」,就算完成使命。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根本利益何以變得一致,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根本利益的一致,蘊含在具體利益的差異乃至衝突之中。每個人有具體的利益,每個地區有具體的利益,每個政治組織、社會階層各有其利益訴求,如果沒有具體利益的實現,沒有利益關係的合理調節,根本利益的一致容易變成一紙空文。「兩會」則是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利益達成合理狀態的政治機制。

    「兩會」上的利益的表達、交流、折衷、調整,是通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實現的,這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構成,勢必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考慮的不只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政治能力即履行職務的能力,而且需要考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是否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理論上講,通過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應該能夠代表相應選民,但實際上,因為選舉過程的競爭性並非得到了足夠體現,代表與選民之間的聯繫,以及代表直接服務於選民的意識都會大打折扣。政協委員由推選產生,界別設置是否周全、各階層委員的名額分配是否符合社會階層構成的實際等等,也必然令人關注。

    一個群體如果不能產生自己參與政治事務的代表,其利益將很難在政治層面得到充分的反映。這不僅是因為一個群體在政治上的缺席,即使不是一種故意的歧視,至少也容易造成對其利益的遺忘。哪怕其他人有著「替這個群體說話」的心願,也未必能夠說出這個群體內在的利益要求。沒有發出來的聲音相當於不存在,「沉默的大多數」往往被忽略。

    如果有所留意,我們會發現「兩會」中更多的話語來自公務員、經濟界和知識階層。這當然有這些人在「兩會」往往更加活躍、更加善於利用「兩會」平臺來提出主張的因素,某種程度上,也有其他群體在今天的社會話語系統中已經被邊緣化,乃至開始習慣於「沉默」的因素。當然,其他群體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所佔的比例本身也可能不足。例如,人大代表選舉中,城鄉居民的代表分配數額並不一樣,這使得農民往往處於「被代言」的位置;產業工人所佔的比例也較少,而重大決策中農民和產業工人的利益,也可能因此難以充分保證。怎樣更加公平地劃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這兩種政治資源,值得重視。

    現在大家都談「和諧社會」,利益的和諧是基本前提。應該為社會各個群體都有興趣、有能力爭取參加「兩會」提供渠道,使社會各方面具體利益都能夠在「兩會」上得到表達,尤其使利益尚未得到充分體現的群體,能夠直接在「兩會」上去提出自己的主張。

    

相關焦點

  • 青島市選派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到市直部門掛職,聽聽三名女性代表...
    7月10日,青島市市級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掛職鍛鍊基地啟用,8名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赴7個市直部門和群團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掛職鍛鍊
  • 對新社會階層概念陌生
    點擊收聽>>>  全國政協十一一屆一次會議昨天下午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五位新階層人士舊社會責任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請聽中央臺記者陳程、王濤的報導:  新階層是指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生群體,他們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
  • 新階層如何才能「為富且仁」
    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劉迎霞,在回答記者提問的關於新階層代表是否能夠替窮人說話時稱,作為政協委員,不能僅僅為富人說話,也絕對不能為富不仁(3月9日《京華時報》)。     全國政協提供的背景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新的社會階層人數約為7500萬人,他們掌握或者管理著10萬億元左右的資本。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從發揮作用方面看,新的社會階層都已成為我國
  • 中國當代社會階層透視
    由中國社科院完成的、日前正式公開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從專家視角,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變動狀況進行了分析,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對「三個代表」的理解。  12月11日,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正式公開出版,該報告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分析富於時代感,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
  • 香港社會各階層現狀分析
    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決定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因通過內因影響事物的發展方向,以此為基礎,我們對香港社會各階層現狀進行簡單分析。
  • 秦末中國社會各政治階層分析
    另外一小部分不滿於自己的身份地位,想要重新獲得自己的身份,天下平靜時為盜賊,天下不靖時投身於一股起義勢力,如英布,為邢徒時,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群盜。陳勝初起時,布乃見番君,與其眾叛秦。這個階層由於其自身的限制受制於統治階層或者其他反對階層,所以沒有什麼政治作為,只是作為其他階層的武器活躍於秦末社會。
  • 我來自社會新階層
    大眾網2018山東省兩會專題、大眾網官方微信、微博及大眾網頭條號開設《新階層話兩會》專欄原標題:我來自社會新階層在省政協十二屆委員名單中,記者梳理發現,很多委員是社會新階層人士其中不少委員有「新的社會階層聯誼會」「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社會組織聯合會」的社會職務。山東平正大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省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韓萌委員也有同樣的感受,這屆政協委員新階層人士不少。
  • 從"金字塔型"邁向"橄欖型"--中國當代社會階層透視
    由中國社科院完成的、日前正式公開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從專家視角,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變動狀況進行了分析,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對「三個代表」的理解。  12月11日,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正式公開出版,該報告對中國社會階層的分析富於時代感,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
  • 「替黨說話還是替百姓說話」是什麼邏輯
    懷玉:「替黨說話還是替百姓說話」是什麼邏輯?    河南鄭州市須水鎮西崗村原本被劃撥為建設經濟適用房的土地上,竟然建起了12幢連體別墅和兩幢樓中樓。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6月17日)    新聞媒體的職責是什麼?也許四合院裡的老太太就可以告訴逯大局長,她們遇見什麼新鮮事、鬧心事、冤屈事什麼的,都會想到「給報館記者打個電話」----顯然,媒體對經適房用地改建別墅這樣的「新鮮事」給予關注,並不是「管閒事」。    那麼,局長先生何以會怪罪呢?
  •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培訓 六分之一是「80後」
    今年5月,中央統戰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局」成立後首次主辦培訓班,60人中平均年齡42歲,29人是各級代表、委員據了解,這60名新的社會階層的代表人士來自全國31個省份,平均年齡42歲,其中有10名「80後」。他們大多由各省份的統戰部門或其他一些機構推薦產生。其中,21人是省份的各級政協委員,8人是全國以及省份的各級人大代表。中央統戰部八局局長張明給他們上了第一堂課,課程題目為《貫徹落實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會議精神》。
  • 十大階層(一):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
    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中國的社會政治體制決定了其高地位  指在黨政、事業和社會團體機關單位中行使實際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領導幹部,具體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轄市中具有實際行政管理職權的處級及以上行政級別的幹部;各省、市、地區中具有實際行政管理職權的鄉科級及以上行政級別的幹部。
  • 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基地掛職鍛鍊的上海探索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建設,特別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探索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培養鍛鍊的有效的工作機制、方法和途徑,是當前統戰領域一項重大課題。在宣傳推介方面,藉助中共奉賢區委統戰部自辦的《砥礪奮進》——上海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奉賢實踐鍛鍊基地專刊,全面記錄了基地建設的過程和掛職幹部實踐鍛鍊中的活動信息、心得體會等內容,系統展示實踐鍛鍊基地取得的成果和運行形象。而隨著《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和《解放日報》等國內媒體的報導,奉賢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培養鍛鍊基地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
  • 政協委員:當前中國階層分化嚴重 仇富心理蔓延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3月5日正式在兩會上「亮相」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將「社會心態」寫入,引發了代表委員的關注和熱議。「把培育社會心態寫進五年規劃,這還是首次。
  • 中國社會各階層飯局一覽
    再說階層。這「階層」兩字有點拗口,但還是不能叫「階級」。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哪有什麼階級可分,在紅旗下生活的都叫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明白了吧?分幾個「階層」呢?收入狀況如何,吃的便是什麼飯。因此按收入來分,分為退休階層、離休階層、失業階層、農民階層、打工者階層、致富農民階層、個體戶階層、一家兩制階層、公務員階層、官僚階層。
  • 統戰部定義新社會階層 加強非中共人士的培養任用
    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    「現在我國以階層來劃分人群,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相應的尊重,也就是說,社會地位是可以互動的。這顯然是一種更好的社會激勵機制。」林凱文昨日對記者說,「這是今天老師說的。」
  •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
    關鍵詞:社會階層;中國;階層;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結構 作者簡介:   ■著名社會學家評述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  ■中國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雛形剛剛形成  ■經濟發展上去了,但如果社會結構調整跟不上,也會有問題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以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怎麼實現全國人民的和諧,也就是要實現各階級各階層間的和諧。
  • 教育當成為社會階層流動的「篩選器」
    3月10日,政協委員厲以寧在會議上表示,現在教育資源非均衡配置是城鄉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社會階層固定化,形成職業世襲化。(3月11日中國新聞網)  厲以寧談到的,是久為人們所熱議的社會階層固化問題。既然社會階層固化的堅冰難以消融,各界有識之士在各種場合,尤其是在全國兩會這種重要參政議政場所針砭時弊,便具有了促使堅冰消融的「熱力」價值。在厲以寧委員所作的《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和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發言中,教育資源的非均衡配置不僅是城鄉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導致職業世襲化這一社會弊端的根源。
  • 治理創新與新的社會階層組織化建設
    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條線最後都是要疊加到基層工作人員以及具體的工作對象身上,有時不堪其擾、不勝其煩,工作也難免流於形式化,搭個架子、掛個牌子。所以,黨組織應該藉助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和新的社會階層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好組織資源,建立起打通組織體系的各種機制,如黨委領導機制、協調推進機制、運行保障機制,從而盤活整個組織體系。
  • 去世衛大會胡鬧,看看都是誰在替蔡英文說話
    話說回來,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國際社會上,到底都是誰在替蔡英文說話。首先,那一定是臺灣所謂的「邦交國」,畢竟都是拿了錢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麼些年,臺灣靠「金元外交」苦苦維持著與20來個「邦交國」的「友誼」。雖然這些國家要麼小、要麼偏,在地球儀上找得必備放大鏡,可是在國際社會上畢竟還有一定發言權。
  • 古巴比倫人社會各階層及其相對應社會地位
    即使結了婚,信眾也必須保持童真,如果她的丈夫想要孩子,她自己不能生育,必須給他提供一個女僕或妾。此外,她還必須保持高標準的道德行為,對任何違反這一標準的行為都要處以嚴厲的懲罰。因此,如果一個不是住在修道院的信眾開了一家啤酒店,或者要進去喝酒,她就有被處死的危險。但她享有的特權也是相當可觀的,因為即使在未婚的時候,她也享有已婚婦女的地位,如果有男人誹謗她,他就要在額頭上烙上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