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食齋菜的起源發展及好處

2020-12-18 騰訊網

從未如此簡單

中國寺院齋菜的發展,是與佛教傳入中國及其自身的發展緊密相關的,自東漢時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後,飲食習慣也隨之引進,歷經魏晉南北朝的發展,隋唐的盛世,及至明清的普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生活。

素食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素食歷史源遠流長,亙古之初,素食沿於採集植物,葷食來自狩獵野獸,隨著生產的發展,先秦時已經有了菜羮齋食。

《禮記·玉藻》說:「子卯,稷食菜羹」,即在忌月要以稷谷為飯,以菜為羹。《莊子·人間世》記載了顏回的一番話:「回之家貧,惟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因此則可以為齋乎?」《南華經》也有「蔬食遨遊,泛若不系之舟」的記載,說明素食在我國已具雛形。

秦漢時期,我國農業生產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發展高峰,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傳入了許多蔬菜和瓜果,以及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大大豐富了素食的內容。西晉時期,一般士族文人崇尚清淡,笑傲公侯,自甘淡泊,他們向來認為「肉食者鄙」,大多以吃素為榮。南朝梁武帝蕭衍,以帝王之尊,篤信佛教,素食終身,並大力提倡素食,促使素食迅猛普及與提高。唐宋時期,我國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烹調技藝日臻完善,廣泛使用植物油,豆類製品和水果蔬菜大量增加,吃素之風比前代更加興旺。據王讜《唐語林》載,崔侍郎安悲,宴請諸司,用麵粉和芋頭等材料做為素菜,在外形上可與豬羊肉做的膾炙葷菜相媲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開了後世仿葷菜的先河。

歷經元明,到了公元17世紀的清代,素食開始了它的黃金時代,並出現了宮廷、寺院和市肆素食的分野。

宮廷素食,也叫齋菜,主要是帝後齋戒時享用,清宮御膳房為此設有「素局」。這些素菜御廚,能用麵筋、豆腐、蔬果等原料,做出數百種風味各異的素食。

寺院素食,也叫齋菜或釋菜,主要用於法師講經、沙彌受戒,或招待居士、施主及遊客,專門用於由香積廚(即僧廚)製作。這一時期全國各地「香積廚」有較大發展,一些著名的寺院,如北京的法源寺、西安的香積寺、寶雞的法門寺、廣州的慶雲寺、成都的寶光寺、鎮江的金山寺、上海的玉佛寺、杭州的靈隱寺、廈門的南菩陀寺、安慶的迎江寺等,齋菜也遠近聞名,求食者雲集。

與此同時,全國各重要市鎮的素菜館也急劇增加,形成市肆素菜,一般簡稱素菜,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鎮江、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素菜館最為有名,如「功德林」、「菜根香」、「全素齋」、「素味香」、「佛有緣」等。它們在繼承傳統素菜品種的基礎上,吸收了宮廷、寺院的齋菜,創新了大批的仿葷素菜,如「糖醋鯉魚」、「烘烤肥鴨」等,形象生動,幾可亂真。

寺院齋菜的特色

中國寺院菜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加之能吸收宮廷、民間素食的精華,逐步構成了自己的飲食特色。

究其原料,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為乾果類,即三菇、六耳之類的山珍,此外還有芝麻、白果、花生、慄、棗、榛、核桃、杏仁等。

二為潮果類,即豆腐、豆腐皮、乾子、百頁等豆製品及麵筋、魔芋製品等。

三為水蔬類,即四時新鮮瓜果青蔬等。

其中以豆製品與青蔬為烹調齋菜的主料,所謂「菽乃餐中寶,蔬為席上珍」即是指此。而對瓜果青蔬,特別講究一個「鮮」字,即強調取原料以時鮮為主,如應時鮮菜,四時蔬果,菜隨時令變化而常換常新。

吃素的好處

1、減輕體重

2013年發表在《美國營養和飲食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為期5年的追蹤調查顯示,不吃肉的人,平均身高體重指數要低於食肉者,素食者比雜食者患上肥胖症的比率明顯偏低(9.4%對33.3%)。此外,即使攝取的熱量相同,吃肉少的人也更苗條。

2、不易得心血管疾病

吃太多肉和乳製品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而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會增加人們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3、避免高血壓

發表在《公共健康營養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素食者的高血壓患病率要低於肉食者。這是因為前者的平均體重較輕,且他們會攝入大量的果蔬。

4、患糖尿病風險降低

美國糖尿病協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肉會降低人們患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它是與2型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相關的一組風險因素。

5、患癌症風險降低

2002年,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近7萬名不吃肉的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食用素食會降低所有癌症的發病率。

6、改善消化功能

食用更多的蔬菜和豆類意味著對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增加,這能改善總體的消化功能,減少便秘。

7、皮膚更光澤

多吃素食是對皮膚最有益的飲食方案。多吃新鮮的水果和全粒穀物能增加對抗氧化劑的攝入量,而抗氧化劑可以綜合造成皺紋、褐斑和其他導致老化跡象的自由基。

8、預防骨質疏鬆

素食有助於骨質增加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所在。

9、心情更愉快

有些生命自然而來的緣份,是約定俗成好了的。無力改變。只能精心的籌劃痴心的遙望耐心的守候動心的注目。

10、身體能量水平會增加

多吃菠菜、羽衣甘藍和豆類等富含膳食硝酸鹽的食物會讓你感覺精力更充沛。硝酸鹽對血管健康有益處,它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甚至能提高運動能力。

▽點擊識別小程序即可購買▽

◆◆◆◆◆◆◆◆◆◆

-END-

人手必備瘦身好物推薦

5+2輕斷食燃卡餐

全面升級輕斷食餐:放棄,焦慮

輕輕鬆鬆挑戰7天瘦5

1天省一杯奶茶,7天換個好身材

▽點擊識別小程序 變瘦變美變健康▽

相關焦點

  • 漢字的起源與書法發展
    先秦至秦代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開始不斷演近文字到書法的演變,這個書法地演變過程雖長,但卻讓書法藝術得到異彩粉呈,因為在這之間書法與地域的文化發生的很大改變。所以在我們生活中,書法與文化是密切分不開的,一、漢字的起源我們都知道關於漢字的起源,在戰國時代就有人開始不斷探索,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上關於漢字的起源傳說,大概可以分為創頡造字說、結繩說和起一成文說。
  • 臺灣菜的起源年代,是從酒家菜開啟的飲食文化!
    酒家菜可以說是臺灣精緻臺菜的起源,從日治時代、一直演變到1960年,酒家菜見證了一段臺灣士紳講究排場禮數的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有那卡西、溫泉和醉倒美人香的夜夜笙歌……什麼是酒家菜精緻化臺菜的起源臺灣的酒家菜可推算到日治時代,也就是民國初年,至今約百年歷史,當時的酒家是臺灣最高級的餐館,菜色細緻、注重刀工與擺盤。
  • 科普| 地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科普 | 地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2020-07-30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火鍋」是人們最愛的美食之一,那它有著怎樣的起源以及發展?
    清朝時,廣東出現「打邊爐」,具體的操作是,把魚肉、腊味,菜等食材煮在鼎裡,然後一群人圍著鼎吃飯,稱之為「邊爐」。打邊爐的食用方法,已經徹底和火鍋一模一樣了。 3、東北遊牧民族起源說 這種說法的認可度並不高,我們就來簡單描述一下。
  • 漢字文化的起源及發展
    研究發現,甲骨文是距今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使用的文字,從形體和造字法來看,這已經是一種相當完備、相當成熟的文字了。由此看來,甲骨文並不是最古老的文字,漢字產生的時間比這還要更早。那麼,漢字到底是如何的呢?漢字的起源漢字的起源,在中國還有兩種影響比較大的說法:一是「伏羲造八卦」,一是「神農結繩為治」。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叫倉頡。
  • 漢字與文明:起源與發展
    漢字的起源太早了,早到還在人神共存的年代,古老的傳說就已流傳開來——倉頡造字鬼夜哭。文字的誕生足以感天動地,而文字的傳承與弘揚伴隨著文明的發展,歷盡滄海桑田。現存最古老的成體系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原始象形文字。
  • 「中國火鍋起源」
    關於火鍋起源之說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東漢說最得人心。在出土的東漢文物中,有一類名為「鬥」的器具,鬥在古時一般被用於軍旅煮飯、傳警,後來隨著發展,人們也用其溫酒、加熱湯粥等,而「涮火鍋」的前身,也是其功能之一。在南昌的西漢海昏侯墓的主墓室東北角,出土過一個奇特的青銅三足器皿。
  • 地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導 語 中國地圖文化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地圖和地圖文化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場館。 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
  • 關於象棋起源與發展
    象棋歷史發展至今已有進2000年得歷史了,宋會群在《〈周易〉思維與象棋起源及其設計思想》中提到《周易》八卦、六十四卦中涵蓋了天地萬物的各種物象、實象、虛象。而博塞象棋正是採用唯象思維,取法於《周易》象數,充滿天地運動、日月推移、四季交替、剛柔並濟等各種象,其局子中具有「象天法地」之「象」,所以稱之為象棋。
  • 中國方塊字的起源
    中國方塊字的起源馮京三中國的方塊字是當今世界二大文字體系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從象形文字開始,發展到今天,沒有變成拼音文字的文字體系,也是發展了有上萬年歷史的,至今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網絡文字之一。為什麼中國人始終堅持發展和使用方塊文字呢?這就必須從中國方塊漢字的起源說起了。中國方塊漢字的起源在哪裡?
  • 中國古代對語言起源的傳說
    中國古代經學家沒有對現代人所稱的「語言」作正面的考察,主要是從語言的書面形式論證文字的起源。但是,中國的通行文字並不相當於拼音文字的字母,而相當於詞素和詞。詞素和詞通過組合規則構成語言,成為信息的載體。中國古代經學家考察文字,實際上是把文字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來進行的。
  •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1 漢字的起源 2 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 漢字在長期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的發展過程
  • 小新說辭:漫談烹飪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1.烹的起源:我們人類的祖先在從猿進化成為原始人以後,長期過著「茹毛飲血、生吞活嚼」的生活,這樣不知經過了若干萬年。在遙遠的太古時代,原始人的住所「森林",常常因雷電而引起火災,當火熄滅後,原始人偶然食用了被燒死的野獸的屍體,覺得這種燒熟的獸肉遠較生的獸肉鮮美芳香。
  • 起源與發展—英語的歷史
    英語的發展時期可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早期日耳曼人移民到英格蘭,統治了凱爾特語民族,英語從他們的語言中繼承變化而來。日耳曼人佔據了大不列顛的英格蘭王國,部分凱爾特人存活下來,而凱爾特語族的語言也在愛爾蘭、威爾斯等地留存了。
  • 中華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中華五行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據考古證實,中國的文字起源於象形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更,尤其到了夏、商、周時期,象形的文字含蓋與統一了中華大地象形文字的發展與使用,到了春秋戰國,國家的變化,各自為政的需要,又從象形文字,走向了四方體文字的初端,(楷書也叫四方塊文字),特別是到了秦帝國的統一,中華民族的象形文字,
  • 西洋棋起源及在我國的發展
    據現有史料記載,西洋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中國、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國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數棋史學家認為西洋棋最早出現在印度。印度說:根據歷史傳說記載,起源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
  • 中國栽培水稻起源於一萬年前
    科技日報江西萬年11月9日電 (記者寇勇)在今天舉行的「第54期中國科技論壇——中國稻作起源地學術研討會」上,科學家們發出中國稻作起源的學術建議書,一致認為,中國栽培水稻起源於一萬年前,以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為中心區域的長江中下遊及以南地區,應為教科書、歷史論著、對內宣傳、對外交流等所共同認知和採用。
  • 五一勞動節起源發展
    >五一勞動節起源發展2017-04-27 11:35:3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摺疊起源發展十八世紀末,美國和歐洲等許多國家,逐步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為了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以維護這個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資本家不斷採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
  • 重慶市資訊|重慶齒輪科學實驗|汽車的起源與發展
    重慶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重慶齒輪科學實驗|汽車的起源與發展《3~6歲兒童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實驗主題:《汽車的起源與發展》實驗目的:了解汽車的優缺點和車的起源和發現史,最後製作了風帆車。實驗材料:輪子、竹籤、硬紙板。實驗原理:用同樣的力氣吹小車,有風帆的小車比沒有風帆的小車跑得快,原來風帆的作用就是增加風在車上的作用力,小車受到的力量變大了,自然就跑得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