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是一家韓國超市的老闆,別看超市不大,手底下人也不多,但是一個月卻差不多能掙50萬,要問他是怎麼做到的,20年前的李強可能比你還要疑惑。
李強1975年出生,家在吉林四平的農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每年到了開學季就是他最發愁的日子,常常都是開學前一天媽媽才給他湊夠學費和細軟。從小懂事的他從來沒抱怨過自己的處境,只是希望能夠儘快從村子走出去,過上不用為明天發愁的生活。還好李強爭氣,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資助下就這麼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學,並報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這是農村出身的他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也是他命運轉折的起點。
1998年大學畢業後,專業知識紮實的他進入了上海市的一家事業單位做技術支持,並且跟著當時人才引進的政策把戶口落在了上海。靠著這份穩定的工作,李強相親結識了老家一個朝鮮族的姑娘,就這麼結婚生子,水到渠成。在事業單位勤勤懇懇做了5年,日子就像溫水煮青蛙,不好不壞讓他很迷茫。
下海創業,毅然辭職,開啟新篇章
李強和妻子住在虹泉路附近,起初街上很平靜外國人還不多,但是隨著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尤其是韓國人的湧入讓李強看到了商機。李強盤算了下自己的積蓄,一聲不響地轉了一間雜貨鋪準備做韓國超市,誰都沒商量就把工作辭了。他不留後路的做法雖然讓妻子很憤怒,可是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李強賣的商品多是符合韓國人口味的食品以及日用品,再加上老闆娘會說韓語,交流起來方便,一來二去,越來越多的韓國人知道了這麼一個根據地,開始介紹身邊的人前來消費,李強的生意在這些忠實客戶的支持下越做越好。他甚至想再積累些資本就去做盤家更大的店來做。
從新規劃,部署新渠道,面臨新轉機
李強的商品在韓國人的圈子裡越來越流行,但是很多家距離比較遠的顧客還是很苦惱,一方面時間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李強那裡確實有其他地方買不到的商品。熱心的李強提出可以在微信下單然後由他統一送貨。他這個想法的提出讓更多的韓國人喜歡上了他的商店,就這樣他在微信開了微店,生意越來做越大。他從吉林老家僱了幾個住在延邊懂朝鮮語的親戚,他們負責做微店裡跟客戶直接聯繫的店小二,從日用品,生活副食到母嬰美妝,商品品類十分豐富。最重要的是,他們會根據顧客的季節性需求進行商品品類的動態更換,一切緊跟顧客需求。
客戶越來越多,管理起來越來越複雜,李強專門從外部買來客戶管理系統,將每個客戶的個人信息以及購買的商品都記錄在資料庫裡,並且監測顧客的購買活躍度,如果部分客戶長時間沒有從李強這裡買商品,都會有專門的銷售人員進行客戶關係管理,並且推送一些為達到留存客戶的目的而準備的特價商品。截止到今年11月,他穩定的客戶大概有5000位。關於生意他並不著急擴張,他希望給客戶帶來的是像山姆大叔這樣高端超市一樣的會員體驗。準確地說,李強應該是第一批做微商生意的人,把銷售渠道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對他而言確實是生意繼續做大的轉機,可以說網際網路第二次改變了他人生的走向。
不斷嘗試,拓展新版塊,人生再出發
李強下一步計劃是從嘉興採購新鮮果蔬,將果蔬優品定向推送給這些旅居上海對於生活品質很有要求的外國人,他要做網際網路+生鮮的生意。不過,李強不喜歡「唯快不破」的生意邏輯,他要親自採購,把關品質。出現了新的業務,李強就需要再買臺專門用於採購,空間更大的大麵包車,從上海到嘉興往返200多公裡,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人到中年的他再開手動擋是吃不消了,後來在市場上了解了好久才知道,目前商用車就只有上汽大通的V80有自動擋。到4S店了解後他最關注的點包括駕駛舒適度,空間和油耗都符合他的預期。
但是4S店沒有現車讓他暫時擱置了立即買車的想法,不過銷售顧問推薦他去上汽大通的官網看了下雙十一的活動,正好有一臺短軸中頂的現車,而且價格折扣力度很大,這對於勤儉的李強而言真的是極好的消息了。最後,靠著網際網路發家的李強毫不猶豫就在網上把車買了,而且還跟廠家申請直接工廠提車,廠家竟然也同意了,李強又做了一回弄潮兒。從下單到提車總共花了10天,李強自己都說,自己真的是又搭了一次網際網路的順風車,這個時間一點都沒有耽誤李強生意的開展,買了新車開始做新的生意,李強又一次出發了。
這是關於李強的奮鬥故事,一個農村出身,腳踏實地又善於抓住機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