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朝鮮27位國王,韓國人為何唯獨尊崇世宗大王呢?

2020-12-17 鴻猷

談起朝鮮的歷史,很多人了解的其實並不多,朝鮮國的歷史追溯到明朝時期,最早朝鮮太祖李成桂想了兩個名字:「朝鮮」和「和寧」,讓明太祖朱元璋來定奪恩賜,朱元璋最終選定了朝鮮作為他們的國號。令韓國人處處「掩藏」的朝鮮歷史其實並不光鮮,因為他們一直活在宗主國中國的陰影下,只是現在的韓國人不承認罷了,假如承認了就有損「宇宙最強民族」的尊嚴呀!其實朝鮮歷史上並非一無是處,朝鮮的很多國王還是比較強的,比如:開國國王太祖李成桂、世宗大王李祹等,今天我們說下世宗大王李祹,為什麼他能在今天的光化門廣場上立有雕塑?為什麼把他的頭像印在了一萬元面值的韓元上,還以之命名了自行研製的首艘宙斯盾驅逐艦,甚至還在首爾附近規劃了一個世宗特別自治市,作為自己未來的行政首都。

朝鮮世宗生平:

李祹即朝鮮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為元敬王后閔氏。李祹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朝鮮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同時,他也被稱為「海東堯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內的內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較大成果。

世子之爭:

李祹一開始並不是世子,其實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李祹似乎與王位無緣。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化。李祹才華橫溢,很受太宗喜愛。相反李祹的兩位兄長卻毫無王者風範,並粗魯阻撓太宗傳位給李祹。兩人後來被逐出宮。太宗長子讓寧大君流浪深山,二子則作了和尚。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王世子。

朝鮮太祖李成桂

己亥東徵:

簡單說就是朝鮮抗擊倭寇取得大勝(明朝時期不止中國沿海飽受倭寇侵擾,朝鮮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東徵朝鮮不僅大勝還解救了被倭寇抓走的140名中國人,活捉倭寇首領。

在位期間為政舉措:

政治上以儒家學說作為正統的學說,加強中央集權,使得朝鮮初期的政治制度不斷的完善。經濟上進行土地改革,促進農業生產,減輕苛捐雜稅。禮樂上模仿中國制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印刷技術方面,在青銅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1434年改良的甲寅字印刷術產生,使得朝鮮的印刷術達到相當發達的水平。

韓國人認為世宗最大貢獻——發明「諺文」:

李祹在位期間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人創製了朝鮮字母。在此之前,朝鮮民族有自己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漢字表記,官方文書一律用漢文書寫;文、言分離。古代唯士大夫可習漢文,於此平民多為文盲。因而李祹出於實用和民族自尊的使命感決心創製朝鮮文解決這一問題。看來韓國人的高傲和妄自尊大從歷史上就可見一斑,只是那時礙於宗主國的面子和通訊不發達隱忍罷了。不過圍繞著漢字和諺文之爭一直到現在,如今的韓國和朝鮮都放棄了漢字,但是諺文是表音文字,生活中有很多的不變,但韓國人的自尊心驅使使得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可不斷降低。

世宗因病逝世:

正統十年(1445年)以後,李祹因病讓王世子李珦攝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朝鮮加諡曰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廟號世宗。初葬廣州(屬京畿道,相當於中國的地級市級別)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

後世紀念:

韓國發行的一萬韓元正面,圖案即為李祹頭像。在韓國,有「世宗文化中心」、「世宗路」等,韓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也被命名為「世宗王站」。韓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KDX驅逐艦的首艦也被命名為「世宗大王號」。

2007年,韓國決定在忠清南道大田廣域市修建世宗特別自治市,並定位為韓國未來行政首都。

PS:世宗大王在韓國人看來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諺文」,使得朝鮮半島終於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韓國人的「去漢字化」運動的確使得諺文成為韓國的官方文字,但是生活中的不方便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很多的朝鮮古籍都是漢字記載的,這樣韓國和朝鮮的年輕人根本就無法看懂他們的古籍,對歷史的理解也就不那麼深刻,同樣是漢字文化圈,日本就沒有完全的摒棄漢字,韓國人是不是應該學習一下,漢字不是中國的是整個儒家漢字圈的,往大了說是整個世界的文化資產。當然了我們的繁體字化簡也使得我們的年輕人很難完全看懂古老歷史文獻,其實上個世紀初我們國家的很多學者也是建議完全摒棄漢字,今天看來我們沒有那樣做是萬幸的。

相關焦點

  • 朝鮮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朝鮮世宗
    李祹(1397年—1450年),字元正,朝鮮族,朝鮮王朝第4位國王,22歲即位,在位31年(1418年—1450年),朝鮮半島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朝鮮文(諺文)的發明者之一,朝鮮乃至東亞歷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廟號」世宗「,諡號」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葬於京畿道驪州城山英陵。
  • 韓國人最崇拜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放在我國是個什麼水平?
    我們都知道韓國的首都是首爾(漢城),其實韓國還有個行政首都叫世宗市,其得名於世宗大王李祹。世宗大王李祹是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國王,也是朝鮮王朝500多年歷史、28位國王中最賢明的一位,他在位期間的建樹有很多,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發明了韓語。
  • 韓國人無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韓國人的確是無限敬仰他們的「世宗大王」。現在韓國發行的一萬韓元正面圖案裡,就有李祹的頭像。另外,韓國人為了紀念這位「世宗大王」,不但在韓國首爾國會門外矗立起一座高大雄偉的李裪雕像,還決定在忠清南道大田廣域市修建世宗特別自治市,並定位為韓國未來行政首都。韓國的很多城市,都有「世宗文化中心」、「世宗路」。就連韓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也被命名為「世宗王站」。
  • 10月9日朝鮮世宗大王公布韓文諺文字母表:沒有李祹就沒有韓國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0月9日朝鮮世宗大王公布韓文諺文字母表:沒有李祹就沒有韓國歷史上的今天,1446年10月9日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公布韓文諺文字母表。朝鮮世宗大王李祹,在韓國的地位很高。實際上,他無論內政還是軍事,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就軍事上,世宗大王僅僅打擊了對馬島的倭寇,消滅數百人而已。最終,世宗大王同倭寇籤訂了合約,開放了對馬島的特殊貿易,這才解決了倭寇問題。
  • 世宗大王發明訓民正音,脫離漢文化,究竟是利是弊
    李裪,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世宗在位時達到了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田制改革等在內的內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較大成果。世宗大王李祹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
  • 李朝初期世宗大王就發明了「訓民正音」,為何常平通寶卻使用漢字
    導語:眾所周知,李氏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1418年~1450年),在位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朝鮮的新文字「訓民正音」。而常平通寶是第十九代君主肅宗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鑄造,為什麼兩百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朝鮮文字,朝鮮王朝中期鑄行的錢幣卻還使用漢文字呢?
  • 【韓語會話】口語練習:「世宗大王創造韓文」
    當然是世宗大王了。(我覺得)世宗大王創造的韓文真的是一項偉大的業績。沒錯。韓文真的是愛民精神的產物,也是科學的文字。而且我認為世宗大王以出眾的眼光,選用得當的人才,這也是非常優秀的。是啊。不管其身份如何,唯才是舉。嗯,所以在朝鮮初期,農業、科學、音樂、武器等各個領域似乎都很發達。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畢竟使用漢語時間比韓語長?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畢竟使用漢語時間比韓語長?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因為韓國一直是漢語文化圈成員,使用漢字作為其文化基礎。直到一百餘年前才開始正式使用韓文。朝鮮半島的文明,最早就是從中國大陸傳過去的。
  • 為什麼朝鮮歷史上的有識之士都反對廢棄漢字?原因在這
    其他的文明,如埃及,文字就換了好幾種,現在的埃及人都不認識自己祖宗的字了;巴比倫,自始至終沒有自己的文字,留下的文獻更是有限,到最後被波斯滅了國,自己的國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繼承,只好混到別的民族裡面去;而印度呢,更別提了,至今還是用別國的語言。的確,漢字,是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
  • 孫衛國 | 朝鮮世宗朝之歷史教育——以《資治通鑑》與《資治通鑑綱目》為中心
    事實上,《資治通鑑》與《資治通鑑綱目》,對朝鮮王朝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政治文化到史書編纂都能看到其深遠的影響,而在朝鮮王廷的歷史教育中,亦能體現其深厚的影響力。本文選取朝鮮王朝世宗時期就《資治通鑑》在王朝歷史教育上的作用,略加探討,兼及《資治通鑑綱目》,以就教於海內外方家。
  • 新劇《蔣英實》三大關鍵詞:奴婢、世宗大王、天文學
    劇中主人公蔣英實被稱為引領朝鮮科學進入文藝復興時代的最優秀的科學家,我們不禁也對蔣英實其人產生好奇,蔣英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下面,我們將通過3個關鍵詞來介紹蔣英實。  1.奴婢:跨越等級制度 從奴婢到科學家  蔣英實出身官奴,被當做私人財產,沒有任何基本權利。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何要寫個中文名字?
    當然,朝鮮半島也有自己的語言,韓國的下裡巴人就是用這種語言進行交流的,但是這種語言始終沒有形成文字,在韓國通行的文字是漢語。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地方的韓語,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方言,和廣東話東北話是一個性質的。對此,韓國人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認為自己最完美的接受了中國文化而喜不自勝。
  • 宋康昊演世宗大王!三度攜手樸海日 演繹《訓民正音》誕生記
    宋康昊要演世宗大王了! 這可是韓國人心中最受崇敬的人之一,韓國萬元紙幣上印的就是他!今日,宋康昊所屬社透露:「宋康昊將出演電影《我國語言》(暫譯),預計下半年開拍。」這部電影講的是心懷百姓而創製朝鮮文字「訓民正音」的世宗大王,以及參與了文字創製卻沒有被載入史冊的人的故事。 導演是曾為《思悼》、《出雲之月》擔任編劇的曹喆鉉,這部片也是他作為導演的出道作品。 據悉,曹喆鉉為這部電影做了長達10年的準備。
  • 除了中國歷史的太宗,外國歷史還有六位太宗,個個是狠角色
    在中國周邊所有國家,只有越南和朝鮮學習了中國廟號制度,現在不談中國歷史的太宗,談談越南歷史和朝鮮歷史的太宗。與整個中國歷史相比,整個越南歷史和朝鮮歷史的太宗數量較少,一共有六位太宗,但是與中國歷史類似,越南太宗和朝鮮太宗都是一些狠角色。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韓國的小朋友們的確不太靠譜,常常自詡為文明古國,各路專家還論證出許多中國的歷史名人以及重要發明和活動都出自於韓國,有些居然還申遺成功。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
  • 荒謬絕倫:這八部韓國歷史大劇,究竟篡改歪曲了多少中國歷史?
    畢竟在歷史上,韓國/朝鮮曾作為中國的領土或藩屬國長達2000餘年,受盡了窩囊氣,要說沒點反感情緒肯定不正常。韓國為了發洩這種情緒,事事要表現出高中國一頭的姿態,甚至不惜篡改歪曲歷史,在影視劇中詆毀中國,以此來達到自己虛幻的滿足感,實在是可笑的很。韓國拍攝過很多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其中不少涉及到中韓關係的史實,平心而論,客觀公正的很少,大部分則是歪曲篡改,令國人憤慨。
  • 韓國人起名為什麼用漢字?
    姓名這個東西不是中國獨有的,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種大同小異的現象,而我們國家臨近的許多國家也對姓氏名字十分看重,特別是近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之後的韓國,更是因為起名問題弄出了一起起矛盾,讓我們這些外圍人士看不懂,其中最為複雜的就是韓國人的起名傳統了,說起來他們算是外國人,可是起名字卻用的是我們中國的漢字
  • 他被稱韓國史學家為海東堯舜,他也是韓元貨幣圖案上唯一一位大王
    在當今韓國人心中認為他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超乎古人,所以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同時,他也被稱為「海東堯舜」。那麼他到底為朝鮮半島做出哪些貢獻,使得韓國人民還一直深深的記住這位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
  • 韓元的人物圖像都是歷史人物,但不是帝王將相
    2009年發行新版50,000韓元的紙幣肖像畫的正面即為申師任堂母子同為韓元正面肖像畫在韓國歷史上還是首次。 朝鮮世宗(1397.5.7-1450.5.18)李祹,字元正,朝鮮族,朝鮮王朝第4位國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朝鮮半島古代著名政治家、語言文字學家、改革家,朝鮮文(
  • 韓國人為什麼會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寫上中文名字?
    韓國人身份證上要備註漢字的原因,跟韓語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有關。按照人類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人類歷史上著名的幾大文明,都先後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系統。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朝鮮半島當時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不使用漢字,那就沒有文字可用。畢竟當時的東歐也蠻荒著呢,影響力也到達不了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百姓,自然多數是以當地語言為主,相當於中國的一種方言。按照現代的定義,這些百姓因為不識漢字,全部屬於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