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在其他三大文明古國都已經湮滅的情況下,中國也經歷過無數磨難,卻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生存著,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並在新世紀煥發出絢麗的光華,高高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全世界的歷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無不為之感到驚奇和震撼,在感謝中國為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的同時,都會思考同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龐大的中國有著這樣巨大的凝聚力,即便飽經災難和戰火,也未能分崩離析,並且愈加強大,不斷同化、融合外來民族、外來文明。
臺灣學者柏楊給出的答案是:中國漢字。
柏楊認為,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文明成功流傳至今沒有間斷,其中原因就是中國的漢字,歷朝歷代淵源流傳,文化底蘊積累深厚,所以文明怎麼都滅不了。其他的文明,如埃及,文字就換了好幾種,現在的埃及人都不認識自己祖宗的字了;巴比倫,自始至終沒有自己的文字,留下的文獻更是有限,到最後被波斯滅了國,自己的國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繼承,只好混到別的民族裡面去;而印度呢,更別提了,至今還是用別國的語言。
的確,漢字,是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
即使到了今天,同一個漢字,可以在不同方言中出現不同的讀音,但它所要表達的含義,都是的。
就是中國的漢字,把十幾億中國人的心緊密連結在一起,難割難捨,成為了一個共同體。
在漫長的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一直影響著世界,東亞的許多國家更是直接受益者。
就拿朝鮮半島上的韓國來說,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中國的國,對中國文化一脈相承,雖然現在韓國媒體經常說「韓文是人類創造的文字中最優秀的文字」,但在韓文誕生之前,韓國國內通用文字都是中國的漢字,其後來也一度以「小中華」自居。
說起韓文的創製,就不能不提一個人,即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國王世宗李裪。
現在的韓國人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功臣」,不但尊稱他為「世宗大王」,還在新版10000韓元的票面上就採用了這位「世宗大王」的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