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3503字,閱讀約8分鐘
韓國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並獲得成功。
韓國人在教科書中聲稱韓國先民「孕育了黃河文明」。
韓國人進入中原建立商朝。
朝鮮族先民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朝鮮人的歷史地圖包括今天的外蒙古和西伯利亞(高句麗);東起上海,西至四川,北至中原,南至海南島臺灣(新羅)。東起日本,西至新疆(百濟);西出西川,南至越南為唐。
韓國人的醫學始祖是「神農」。中醫是韓國人發明的,是韓醫。
。。。。。
韓國人曾經對中國心存敬畏。自從李承晚在韓國戰爭中提出「收復滿洲家園」後,韓國人就被引入了歧途。甚至,韓國學術界每年發幾十篇論文,證明延邊是韓國的,遼寧是韓國的,以至於整個東北都是韓國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韓國電視臺還播出了《滿洲,我們的家園》等系列節目。即使在上世紀90年代中韓剛建交的時候,到瀋陽旅遊的韓國遊客依然扛著小旗回到滿洲的故土。。。。。。
當我睡覺的時候,為什麼這些東西會莫名其妙地變成韓國的呢?當然,除了這些,一些中國名人也成了「韓國人」。
那麼,這些例子中哪些是真實的呢?
曾在論壇上讀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聲稱,經韓國首爾大學歷史系教授金炳德考證,李白有韓國血統,是韓國人的後裔。這一資料表明,除了李白,李賀,李商隱,李涉等李姓詩人其實都是韓國血統。因此,金炳德教授已向聯合國有關部門提出申訴,稱中國人歪曲事實,剽竊韓國文化,為韓國申請「唐詩」。
乍一看這個信息,筆者覺得很氣憤,也很驚訝,夾雜著這兩種情緒,還有點好笑。翻閱唐代史料,根本找不到一個關於李白韓國血統的字。不知道金教授從哪裡得到了這些不為人知的寶貴信息。根據金教授在資料中提出的證據,李白的李氏家族並非中原人。李氏是朝鮮望族,因戰亂被迫遷居中原。按照這種說法,李白的祖先都是韓國人嗎?。
我們知道,李白的家族與李世民同宗同源,那麼,是否可以說李世民的祖先也是韓國人呢?照此推測,盛唐是韓國人創造的,令人難以置信。
顯然,這是不可能成立的。為李氏溯源,必須理清李氏家族的脈絡,找到李氏的根系。
我們知道,早在堯舜時期,李氏的祖先就出現了。《春秋》記載:「堯德豪道」。皋陶是東夷人的首領。因為公正無私,堯任命皋陶為法官,處理各部落的案件。皋陶提出了一套「理從天來」的理論,說「禮」的基礎是「理」,「理」是維持社會運行的法則,「禮」是規範行為的約束。如果違反了「禮」或「理」,就要用「刑」來糾正。這種思想成為後來法律的雛形。
當時間流逝進入階級社會,「刑制」逐漸取代「禮制」,成為一種強制性的約束。它也是統治者教育全民,懲罰殺人犯的工具。到了這一時期,皋陶提出的理論已經失去了意義,「理」已經演變為一種更為規範的刑法。《左傳》記載:「夏有亂,惟禹刑」。這裡所說的「禹刑」,其實並不是一種刑罰,而是皋陶提出的「理」。這一說法被西漢《急章》一書所證實,書中說:「禮,於也,皋陶所制。」。
我們知道,古代社會各行各業都盛行祭祖之風,獄卒的族長就是皋陶。商朝時,皋陶的子孫因不滿帝辛的暴政而受到迫害。為躲避紂王的追捕,直臣的妻兒在其他大臣的幫助下逃出朝歌,遊蕩天下。母子倆淪落到曠野,沒有糧食吃。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棵李子樹,用樹上的果實填滿了肚子,活了下來。因為始祖皋陶提出了「禮」的概念,與救命的「禮」相同,皋陶的後人便以「禮」為姓。
顯然,皋陶是李姓的根,這一點可以通過史料考證,是毋庸置疑的。後來皋陶的後人改姓李,隱居山林,逃脫了商朝的追捕。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他們到處開枝散葉。春秋時期,道教創始人李耳出世,李氏成為名門望族。李耳的後代李崇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大臣,被分入「南鄭公」,成為隴西諸侯。
後來還有漢朝的飛將李廣,西涼的武昭王李罡。他們都是隴西李氏的後裔。到了盛唐時期,李氏已遍布中原大地。高麗作為唐朝的屬地,自然有李氏族人的蹤跡。因此,「李白是韓國人」的信息本末倒置。這樣的文章出自「教授」之手,實在不可思議。
無獨有偶,在李白成為韓國人之後,網絡上又出現了一篇「曹操是韓國人」的文章。文章結構與《李白是韓國人》如出一轍。作者說:這一說法出自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淑之口,並引用《韓國明報》為這一說法提供證據。
本文原文如下:
據悉,曹操的祖先(夏侯氏)原本是朝鮮王朝的貴族。公元117年烏桓攻打高麗,因國亂,曹操先祖遷居中原,改姓夏侯。後來,曹嵩被家人收養給權臣曹嵩。這就是曹操不姓夏侯的原因。曹操對他的身世了如指掌。雖然生活在漢朝,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韓國人的事實。為了報將士之辱,報國之仇,曹操毅然遠徵烏桓。公元220年,出於「落葉歸根」的考慮,曹操在今天的韓國光州立陵。
這兩篇文章曾在網絡上掀起一股「韓元祖熱」,「某某是韓國人」成為網友們常見的戲謔風格。在這股風潮下,一則謠言「應運而生」:「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教授樸景芬發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聲稱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其實是韓國人。」。
這一報導再次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幾乎所有網友都在聲討韓國人。作者是典型的「憤青」。在「韓國元祖熱」期間,筆者也加入了口誅筆伐的隊伍,與廣大網友一起展開了對韓國的集體聲討。不過,後來的一則謠言為公眾闢謠:原來,這些謠言都是知情人編造的,並不屬實。
韓國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韓國駐華大使館不得不發表《糾正中國媒體對韓國的歪曲報導》進行澄清,希望通過這份書面聲明消除中國人對韓國的誤解。聲明明確表示,近年來,一些中國媒體(主要集中在網絡上)刊登了「韓國人堅持中國文化遺產屬於韓國」等報導,並通過各種多媒體形式廣為流傳。對此,韓國駐華大使館表示高度關注並持續關注。
隨後,韓國駐華大使館對網上流傳甚廣的「某某是韓國的」說法進行了依次澄清,為我們還原了隱藏在謠言背後的真相:
「李白是韓國人」的說法始於一位名叫金秉德的韓國教授之口,這是我國網民公認的事實。但是,韓國當局進行了調查。韓國首爾大學根本沒有金秉德。這個名字是知情人編造的,目的是混淆視聽。從首爾大學的院系來看,與歷史學相關的有國史系,東洋史系,西方史系,但沒有「歷史學系」。
至於聲稱「曹操是韓國人」的鄭在淑教授確有其人,但她從未發表過類似言論。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鄭在淑教授澄清說,這些謠言不是她自己發表的,但對她的生活影響很大。鄭在書中開玩笑地說,他在中國的聲望比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明博還要高。近日,在中國網絡上,出現了一些「某某是韓國的」等「韓國元祖論」。韓國民眾也不相信這樣的消息。
可以說,《三國演義》這本書在韓國非常受歡迎。曹操在韓國的人氣非常高。沒有韓國人認為曹操的祖先是韓國人。謠言對小鄭的寫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讓她飽受委屈和巨大的痛苦。但鄭載淑大度地認為,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為中國人對韓國人的認知處於過渡時期,所以這是可以理解的。鄭在淑在澄清報導的最後還表示,希望兩國關係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至於「孫中山是韓國人」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在韓國成均館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楊曉對此進行了分析。他在韓國著名搜尋引擎「NAVER」上搜索「孫中山是韓國人」等關鍵詞,發現沒有相關搜索結果。將「浦分清」三個漢字轉換成韓文後,楊曉再次查找,發現浦分清確實存在,自己也在從事研究工作。而樸奮慶先生是釜山港研究所的研究員,專業是水產物流。
顯然,樸芬清先生替造謠者背上了黑鍋。這消息毫無真實性可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關於這些謠言和闢謠的消息已經過去了12年,仍有不少網民輕信謠言,成為謠言的傳播者。當年,「孔子是韓國人」,「李白是韓國人」,「曹操是韓國人」,「李時珍是韓國人」等歷史人物都是韓國人的謠言,在網絡上激起了網民強烈的反韓情緒。
從立國之初,中國和韓國都有被侵略的歷史。因此國民產生「受害者意識」在所難免,兩國的民族自尊心十分強烈。隨著兩國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衝突和競爭。這種文化衝突為此類謠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對於輿論媒體來說,要客觀報導相關信息,不能摻雜民族情緒。
歸根結底,肇事者是那些煽動反韓情緒的人。也許這些人是出於好奇和好玩才編造這些謠言的,但卻對兩國友好關係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難怪各國法律會對造謠者嚴懲。這樣的謠言確實令人髮指,造謠者的用心也極其險惡。
參考資料:
《春秋·袁明寶·左傳·昭公六年·李白是朝鮮人·朝鮮人民報·東方醫藥寶鑑·中國道教祖師最新研究是朝鮮人》
這裡是《遇見小賢》,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