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韓國!韓國人說再也不用漢字!結果如此難堪。。

2021-01-13 讀史聊天下

冬奧會期間,韓國的各種黑哨行徑令人不恥!但是從歷史角度看卻又能理解,一個自卑又矛盾的民族建立的國家從來都是短視的,其實在中國的商周時期,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將商代的貴族箕子分封到如今的長白山地區,在這裡建立了箕子朝鮮。到了漢代,這裡又隨之建立了衛滿朝鮮。

一直到朝鮮半島進入了三國時代,但三國時代中的高句麗,是屬於中華民族範疇的。

唐朝期間百濟高句麗的滅亡,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成為了唐朝的附屬國。明朝萬曆皇帝多次派兵去朝鮮幫助李氏王朝抵抗日本人,清代朝鮮半島爆發東學黨起義,清軍便開赴朝鮮半島打擊日本人。

可以說朝鮮半島的歷史,與中國漢文化和中國歷史密不可分。

世宗大王

朝鮮光復以前,中國人去朝鮮半島幾乎就感覺不到是出國,畢竟都用的是漢字,雖然朝鮮族也有本民族的一些文字,但是官方還是以漢字為主。然而朝鮮光復以後,為了彰顯本民族的主權和民族的獨立性,朝鮮首先開展去漢化運動。

當然,朝鮮的去漢化行為源於強烈的民族自卑產生的民族主義思想。按他們現在的看法,被中國半殖民統治了上千年,又被日本殖民了50年,然後還要受美蘇擺布民族分裂。擱誰都沒面子啊。

韓國古書

李氏王朝

1970年韓國禁止學校教習漢字,十年後到80年代,漢字在韓國出版物上幾乎滅絕。

然而這樣的舉動則帶來了諸多讓韓國人無比尷尬的問題。

光化門是韓國國門的象徵,具有極高的意義,在韓國的去漢化運動中,總統樸正熙便下令將自己手書的諺文「光化門」匾額替換漢文匾額,然而掛上之後,許多國民覺得十分的彆扭,於是韓國政府便在2006年通過數位技術重新恢復了數百年前漢文光化門匾額字體。

光化門

更讓韓國人尷尬的事情在於,韓國古代書籍大部分都是由漢字撰寫而成,於是如今許多韓國人看本國的古代典籍首先進行文字翻譯,然後才能用於閱覽和教學。

明明是自己本國的歷史文化,卻在自己的一番折騰之後變得無比的彆扭,這樣的民族確實很難讓人理解啊!

相關焦點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比韓國人要聰明,廢除一種文字,就等於摒棄了文字所承載的文化,丟掉了文字後面的瑰寶。 漢字雖源於中國,但日本在漢字字體開發方面甚至領先於中國,字庫數量數倍於中國。不止如此,近代以來,日本漢語詞彙反過來影響中國,今天我們使用的社會、教授、處女、計劃、共和、作者、總理等詞彙,都是日本舶來品。
  • 廢漢字數十年後,如今韓國人怎麼看待漢字?調查結果出人意料!
    因為,漢字這東西,雖然很華美,可畢竟也有絕大困擾:一方面是太難學,普通人根本沒那麼多精力去學成;其次,漢字畢竟是對著漢語的,是中國人語言的記錄,而韓國人說著韓語,卻寫著漢字,書面與口語割裂太大了,搞久了怕都會精神分裂。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這事兒說起來有點搞笑。韓國的小朋友們的確不太靠譜,常常自詡為文明古國,各路專家還論證出許多中國的歷史名人以及重要發明和活動都出自於韓國,有些居然還申遺成功。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
  • 韓學者稱韓國人發明漢字 提出為漢字申遺(圖)
    從「端午祭」申遺到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從號稱「漢字是古代韓國人發明的」到漢字申遺,韓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中國的網民不願意了,他們說漢字是中國的,不是韓國的,表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漢字對韓國人確實是遺產,因為他們不用了。但是漢字還在中國生機勃勃地活著,進化著,沒死申什麼遺!中國給漢字申遺?除非中國文化滅亡了!」
  •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有多深,為何總有韓國人提議要恢復漢字教育?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有多深,為何總有韓國人提議要恢復漢字教育?現在世界上的通用語言是英語,這是因為當年大英帝國在世界上神一般的影響力而得來的。就拿中國周邊的鄰居來說,第一個,日本那不用說了,現在日本語中還參雜了大量的漢字,在幕府時代的日本,上流社會的人都競相學習中國的文化著作,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中就提到大正時期天皇的愛臣以精通宋學為榮。越南更不用提,人家曾經就用了上千年的漢字,甚至越南還有科舉制度。
  • 韓國人熱議:韓國人後悔拋棄漢字嗎?
    如果韓國人現在還用漢字的話,我和韓國朋友交流起來會更方便。有時只需要寫一些漢字,你就可以得到不那麼準確的意思。雖然用英語是一個更好的主意。 其實,「漢字」並非「外國語言」。它曾經是,或者說,在1961年軍政府掌權之前,它一直是韓國書面語不可或缺的基本部分。漢字和諺文一樣都很像韓國,把學習漢字和學習說漢語混為一談,是完全誤解了漢字在韓國書面語中所扮演的角色。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韓國在這個地方必須用漢字,說:韓文重音太多,不得不用漢字標註
    時至今日,中華文明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其中一個顯著的方面就是漢字。在東亞以及東南亞這裡,漢字曾是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官方字體,只是到了近代,這些國家為了樹立民族自信心,才在倉促之間創立了屬於自己本民族的字體。
  •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近年來,隨著韓劇在中國的熱播,我國也掀起了一陣韓流,人們對韓國的服裝、化妝品非常感興趣,一時間韓國遊成為了人們出國旅遊的首選。但你知道嗎?在49年前的韓國,一直都是使用漢語的,不管是說話,還是寫字全部都是深深受到了漢字的影響,直到1970年的時候,韓國人民決定要重建屬於自己的文字,於是全面下令禁止說漢語,寫漢字,全國上下都要學習韓語,寫韓字,看到這很多人會有一種疑惑,為什麼之前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改了呢?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70年代韓國經濟剛剛有一點起色的時候,韓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爆發。他們覺得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應該使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所以韓語始於70年代。是的,他們只保留了表意的朝鮮語,去掉了朝鮮語中所有的輔助漢字。說實話,這個事情比日本做的還徹底。今天我們打開日本報紙,或者在日本街頭溜達的時候,很多中國人說我光看日語裡的漢字就能猜出這個意思,是的。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不過,「自信」的韓國網友顯然並沒有屈服,甚至還更進一步,這次自己將矛頭直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漢字,他們竟然在外網上高調宣稱漢字是屬於韓國的。這個陳大教授是韓國仁濟大學的客座教授,曾於1998年在韓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到2011年更是公開聲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而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人所創造的文字,順嘴提一句,說孔子乃韓國人後裔的也是他。
  • 韓國一場大雨,衝出了一塊帶中文的石碑,韓國人說:這不可能!
    可是再一看,所有韓國人臉紅了,連說不可能。那石碑上究竟寫了什麼呢?原來這石碑上寫著「大清皇帝功德碑」,並且記錄了一件讓韓國人不能接受的事情。現在的韓國人受到了不夠深刻的歷史教育,對自己幾百年前的歷史認識的不夠徹底。我覺得可能跟他們的民族自尊心有關係。太想有自己的文化了,太不想被別人說他們曾經自始至終都是中國的附屬國。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用不用漢字是他自己的事情,現在的韓文確實就是古漢語拼音是中國字的韓國發音,跟中國還是有關係。最好改用英文。這樣就跟中國徹底沒關係了!他們會恢復漢字的!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在哪,世界性的語言就在哪!看看目前的英語,不就是英國、美國曾是最大的市場嗎?不用擔心,他們有漢字的基因,二十年或五十年後,自然還是講漢語!
  • 廢除漢字數十年,如今韓國對漢字持什麼態度?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而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韓國在文字上面的一個矛盾,可以說在他們獨立之後,近百年的時間當中也一直是想著能夠廢除漢字,但這似乎卻成為了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國家一直在宣稱要廢除漢字,可生活中還缺少不了,一直以來就成為了遺留的一個重症所在。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
    關於這個問題,韓國人也是被逼的,他們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漢字。說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韓語,韓語和別的語系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類似拼音的文字——表音字。韓國人面臨的問題同樣如此。所以,為了區分姓名,韓國選擇在身份證上加上中文,來區分人名。韓語起源於兩千五百年前。朝鮮王朝世宗當政時,下令創造庶民也能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字,於是韓語出現了。儘管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地區的統治階級仍然使用漢字來進行交流,在朝鮮地區的古代史書及書信上,幾乎都有漢字的身影。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總之像以前一樣,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分成贊成與反對的兩方,互相爭論不休。
  • 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漢字?
    眾所周知,漢語不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大部分韓國人並不認識漢字。但是喜歡韓國流行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韓國的影視劇裡有時會冒出一些漢字。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韓國還有哪些情境會使用漢字?在地鐵站,火車站,城市的介紹中,經常能看到在相關的韓語地名之後附有漢字,這些漢字與其說是中文翻譯,不如說是這些地名的漢字詞。因為他們都是以繁體字的形式給出,並且很多保留了韓式漢字的用法和特徵。
  • 韓國的故宮全是漢字,中國人參觀如魚得水,韓國人卻需要翻譯
    在韓國有一座「故宮」,它就是景福宮,它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朝鮮王朝的正宮,始建於1395年,建築風格完全仿照了中國的古建築!因為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座宮殿的風格同中國的古建築非常相似,但在裝修與規模上,卻遠遠不及我們的故宮,因為按照古代的等級來講,故宮是屬於帝王的宮殿,景福宮卻僅是一座藩王的宮殿,沒有可比性,因此景福宮的規模遠沒有故宮那般恢弘,大概就是現在中國橫店影視城的大小!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小孩漢字,去漢字50年後的韓國,為何還要恢復?
    在過往幾百年的歷史中,韓國一直作為,中華帝國的附屬國存在,所以日韓兩國上層,大量的有識階層,那都是非常熟悉中華語言文字的,在古代通曉漢語的,日本人韓國人,數量不要太多,甚至大明朝的時候,韓國還有很多人,到中原來考取功名,不光中上層是這樣,日語韓語之中,都有大量的漢字存在,甚至韓語,韓國人津津樂道,說是他們的世宗大王,創造了韓國的文字,然而以我們中國人的眼光看來
  • 韓國人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