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故宮全是漢字,中國人參觀如魚得水,韓國人卻需要翻譯

2020-12-20 悅悅美食記喲

在韓國有一座「故宮」,它就是景福宮,它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朝鮮王朝的正宮,始建於1395年,建築風格完全仿照了中國的古建築!

因為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座宮殿的風格同中國的古建築非常相似,但在裝修與規模上,卻遠遠不及我們的故宮,因為按照古代的等級來講,故宮是屬於帝王的宮殿,景福宮卻僅是一座藩王的宮殿,沒有可比性,因此景福宮的規模遠沒有故宮那般恢弘,大概就是現在中國橫店影視城的大小!

這座韓國故宮命途多舛,在1910年日本吞併了朝鮮半島,從此韓國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為了象徵性的鞏固自己的統治,日本人還以修復「韓國故宮」為名,將景福宮南面的殿閣全部拆除,只保留了幾座僅有象徵作用的宮殿,還將正門光化門拆除,修建了總督府!

韓國獨立後當然不會讓自己的歷史象徵留著如此大的「侮辱」,於是便在獨立後立即著手展開景福宮的重建工作。將光化門前的總督府拆除,「復活」原有的建築,搞笑的是之前的韓國政府為了「去中國化」,曾把光化門上的漢字去掉,又在2010年恢復了漢字,它這麼幹不就是多此一舉嗎?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韓國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用的都是漢字,因此在這座韓國的故宮中全是漢字,中國人進去參觀就像是回家一般如魚得水,無需翻譯也能看得懂,而韓國人進去卻需要導遊的翻譯,不然就是一臉懵逼!

韓國人參觀自己的故宮需要翻譯,中國人進去卻像回家一樣!不知道大家對這種現象是怎麼看待的呢?快來文章下方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韓國「故宮」全是中文,韓國人參觀需導遊翻譯,中國人進去像回家
    因此,當我們去別的國家旅遊的時候,最好的了解這個國家的方法就是參觀它的宮殿和博物館。紫禁城也叫做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帝處理朝政和生活的地方,由明成祖朱棣修建,如今已經成為了首都北京的著名標籤,也是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韓國故宮名叫景福宮,是以前的朝鮮半島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統一王朝的皇宮,比我們的北京故宮歷史還要早十一年,但名氣遠遠比不上我們的北京故宮。
  • 韓國故宮,中國人進去有種親切的感覺,韓國人進去卻需要翻譯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有著許多歷史遺蹟,其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遠近聞名的故宮了。大家也都知道,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那些皇帝妃子們居住的地方。當然,故宮並不是只屬我國,像是韓國,也是有著故宮的。可你知道嗎?
  • 韓國故宮,中國人進去有種遊覽中國宮殿的感覺,韓國人卻需要翻譯
    中國北京是我們的首都,也是我們的古都,歷朝歷代有許多的皇帝把這裡設為都城,並且在這裡修建皇宮,所以在北京有許多的歷史遺蹟,有很多的古建築,在這些當中比較出名的要屬故宮了,他是我們國家以前的明朝和清朝兩個時期的宮殿,是那些我皇室貴族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是我們古代建築的一個精華之地,那你知道韓國的故宮是哪裡嗎?
  • 韓國故宮竟全是中文?韓國人還得需要中國人翻譯,令人哭笑不得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國,古代我國有很多附屬國,其中韓國就是一個。韓國的故宮全部是中文!韓國人還需要中國人的翻譯,讓人笑哭。韓國、政治、經濟文化都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當時韓國沒有自己的文化,文字也是我國的漢字,更不用說建築了。我國有一座故宮,韓國也有一座紫禁城,韓國這座小故宮在明朝建立時被稱為景福宮,這座皇宮也是朝鮮歷史上最後一座由統一王朝建造的皇宮。
  • 令韓國人尷尬的「故宮」裡面全是中文,韓國人還得需要中國人翻譯
    令韓國人尷尬的「故宮」裡面全是中文,韓國人還得需要中國人翻譯比如說我們的鄰國泰國,日本,韓國等。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一個令韓國人十分尷尬的故宮。古時候皇上住過的宮殿,我們都叫做皇宮,而最著名的便是坐落在我們國家首都的故宮,但很少人知道在韓國其實也有一座故宮的他叫做景福宮。這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朝鮮王朝的宮殿,這一座宮殿現在就在韓國的首都首爾,也就是古時候的漢城。
  • 韓國的「故宮」全是中文,韓國人進去需要中國人幫忙翻譯
    就像我們用漢字,他們也用,我們有故宮,他們也有。韓國的故宮是在明朝時候建立的,叫做景福宮。雖然面積比起故宮小得多,但是年代也是比較久遠的。當時朝鮮跟中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為了表明衷心,他們還專門仿照故宮修建了景福宮。在明朝滅亡的時候還打算幫助他們「反清復明」。真是一片赤誠,誰能想到現在就成了這個樣子。
  • 韓國的「故宮」,韓國人進去需要中國人翻譯,遭到日本的多次破壞
    韓國的「故宮」,韓國人進去需要中國人翻譯,遭到日本的多次破壞我們國家的故宮經歷了明清兩朝,這裡也有著數百年的歷史了,這也是我國歷史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這裡每年更是會有不計其數的遊客慕名而來。在韓國也有著一座「故宮」, 這裡原名叫做景福宮,不過它有著「韓國故宮」的稱號。這裡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朝鮮王朝的宮殿,這座宮殿位於當時這個王朝的首都漢城,也就是現在的韓國首爾。曾經這裡是朝鮮王朝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這座宮殿始建於600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的明朝時期,當時這裡還是大明王朝的附屬國。
  • 韓國也有一座「故宮」,並且裡面全都是中文,韓國人進去需要翻譯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會選擇去日本、韓國、泰國、越南等周邊的國家旅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韓國旅行?如果去過韓國旅行的話,可能都知道韓國有一個景福宮,它也被稱作韓國的「故宮」。這座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的朝鮮王朝的宮殿,在當時是位於國都漢城,現在也就是韓國的首爾。
  • 鮮為人知的韓國故宮,韓國規模最大的宮殿,為何裡面牌匾都是漢字
    故宮現在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博物館,裡面的文物琳琅滿目,囊括了明清兩代的文化,對於我國來說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現在已經成為一處景點,很多的外國人慕名而來,都想一度中國皇室的風採。其實不只是中國有故宮,在其他的國家也有故宮,但是名氣都不大,例如韓國。
  • 韓國最宏偉的「故宮」,裡面充斥著漢字,韓國遊客需要導遊翻譯
    韓國最宏偉的「故宮」,叫做景福宮,是韓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所建立的宮殿。我們都知道,韓國的文化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因為受到中華文化比較深刻的影響,韓國非常有名的古代建築景福宮,大致按照中國古典建築的特點進行建造,而且充斥著許多漢字。景福宮的名字是取自《詩經》當中的「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從寓意上來說是非常美好的。當時的。中華文化當時對於他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厚,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是直接沿用漢語、漢字。
  • 中國人到韓國根本不願意去的景點,韓國人卻很喜歡,只因太像故宮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在國內旅遊了,更多的人會選擇去韓國旅遊。但是在韓國有一個景點中國人根本不願意去,韓國人卻很喜歡。這個地方,就是景福宮,因為景福宮特別的像故宮。所以如果再去韓國,看一眼特別像中國故宮的建築物,那實在是太沒有意義了。
  • 為什麼韓國人的名字翻譯成中文依然讓人感覺那麼韓國範?
    韓國人的姓,跟越南的京族,國內的苗族畲族等民族一樣,是在漢族影響下建立起來的姓氏制度,所以,他們採用的實際上是漢姓,並且用漢字表示,所以,韓國人的姓不是按朝鮮語讀音翻譯過來的,而是他們本身就這樣姓的,寫也本是這樣寫,現在的韓語字母只使用了100年,之前韓國人的姓都是漢字寫的。由於韓國的漢字是保持了比較古老的漢語讀音,所以,他們的實際讀音跟我們的普通話有所不同。
  • 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會在什麼場景下使用漢字?
    眾所周知,漢語不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大部分韓國人並不認識漢字。但是喜歡韓國流行文化的朋友,都知道韓國的影視劇裡有時會冒出一些漢字。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韓國還有哪些情境會使用漢字?01人名在姓名方面,韓國人幾乎照搬了中國人的規則,姓在前名在後,姓是一個字或兩個字,名也是一個字或兩個字。絕大多數韓國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都會翻譯漢語字典或漢語典籍,從中找到寓意很好的字詞,例如即宋仲基。幾乎所有很多韓國人都會寫自己的漢語名字。在一些正式文本上需要提供漢語名字,例如身份證,戶口本,入職申請書等。
  • 韓國有座宮殿,裡面全是漢字,有韓文的地方只是相應的翻譯
    去過韓國旅遊的遊客,可能有些會去過這麼一個宮殿,看名字就能看得懂,因為這宮殿裡面的篇牌匾、題詞,帶文字的東西基本都是漢字,有韓國文字的地方都是為了翻譯給他們本國人看的。是不是很好笑?這個宮殿名叫「景福宮」,說起這個宮殿,可以真的說是歷史悠久,因為它的建造竟然比明故宮都要早,但是那個時候的朝鮮畢竟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國家,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這個家長批准,所以修建的宮殿也是按照中國的親王級別來建設的,最關鍵的是那時候的朝鮮,真的和中國沒什麼兩樣,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朝鮮的文字全部都是漢字,自然這座新修建的宮殿也肯定是漢字掛滿了其中。
  • 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嗎?有什麼歷史依據?韓國人真的說過這樣的話嗎?
    某些韓國學者經常把韓國以外的一些偉大人物和偉大發明,與韓民族自身聯繫在一起,這種現象在韓國國內是有的,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指出,中國網友在轉載韓國人的這些言論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了訛誤。為什麼會出現訛誤?這裡面有一個翻譯的問題,從韓文到中文的翻譯過程中,出現了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現象。也就是說韓國人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但是呢?
  • 為什麼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有漢字?
    關於這個問題,韓國人也是被逼的,他們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漢字。說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韓語,韓語和別的語系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類似拼音的文字——表音字。想想看,大家寫字的時候全寫拼音,如果不聯繫上下文,去哪分辨單個拼音的意思?韓國人面臨的問題同樣如此。所以,為了區分姓名,韓國選擇在身份證上加上中文,來區分人名。韓語起源於兩千五百年前。朝鮮王朝世宗當政時,下令創造庶民也能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字,於是韓語出現了。
  • 做人不能太韓國!韓國人說再也不用漢字!結果如此難堪。。
    冬奧會期間,韓國的各種黑哨行徑令人不恥!但是從歷史角度看卻又能理解,一個自卑又矛盾的民族建立的國家從來都是短視的,其實在中國的商周時期,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將商代的貴族箕子分封到如今的長白山地區,在這裡建立了箕子朝鮮。到了漢代,這裡又隨之建立了衛滿朝鮮。
  • 韓國人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
  • 韓國人的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韓國益山高鐵站「益山驛」幾個漢字,在夜幕下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心情大好:「你好,益山!」原本醉倒在地的金教授頓時坐起,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益山不能讀『益山』,要讀『Iksan』。」一個發音居然能讓金教授這麼敏感。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
  • 韓國人認為孔子是中國人 無人主張朝鮮族發明漢字
    韓國的端午和中國的端午  是兩個概念  還記得2005年,當小編還是高中生時,驚聞端午節被韓國人搶去、提前在聯合國「註冊」,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認為韓國人搶了我們的節日。後來學了韓語,了解到,其實,韓國的端午和中國的端午並非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