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現在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博物館,裡面的文物琳琅滿目,囊括了明清兩代的文化,對於我國來說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現在已經成為一處景點,很多的外國人慕名而來,都想一度中國皇室的風採。其實不只是中國有故宮,在其他的國家也有故宮,但是名氣都不大,例如韓國。
韓國的故宮又名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最後王朝的皇宮,建立於,公元1395年,說起來的話比故宮還要早十一年,可是他們的故宮卻在國際上沒有任何的名氣。景福宮佔地41萬平方米,雖然只有故宮的一半,但是這已經是整個韓國最大的規模的宮殿。在早年,韓國是明朝的一個藩屬王國,他們的宮殿,還有上朝的禮儀,和後宮的禮儀大都是學習模仿中原的。他們仿造明朝王府的宮殿修建故宮,不管是在設計還是材料和郡王府都很相似,只是面積要大一點。
現在這個景福宮也成為一處旅遊景點,雖然在社會上的名氣不高,但是當地也有很多的人去參觀,有去韓國旅遊的人,導遊也會為他們介紹景福宮。可是當地的人去參觀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個導遊來介紹,而中國人去的時候就像是遊覽中國的建築一樣隨意,這就要說到修建的時候了,當時他們的很多的制度都和我們的一樣,甚至是文字。
在修建的時候,都是比皇宮的建築第一階,按照郡王的制度建築的,避開了皇宮專用的明黃琉璃,而是採用丹青色,當時的朝鮮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於是各個宮殿的牌匾都是用漢字鑄刻的,他們讀的書都是漢字,景福宮的名字也都是從詩經裡面尋找的。除了牌匾,宮裡的很多建築上的文字都是用漢字寫的,後來韓國獨立後,他們就發明了自己的文字,因此大部分韓國人是不認識漢字的。
可是景福宮的名氣卻和故宮沒有任何的可比性,可就現在這樣,很多外國人聽說中國故宮,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景福宮。這和韓國的歷史脫不了干係,在景福宮建成一百多年後,曾在這裡發生了一起特大火災,後來又重新修復,後來在1592年,又被日本侵略,裡面的文物大多被搶走。
後來景福宮一直處於一個沒有人管的狀態,在1865年朝鮮高宗下令修復,中間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直到2010年才徹底修復完成。所以已經算不上文物了,因此也沒有什麼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