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韓國首爾,韓國政府在光化門廣場舉行「光復65周年慶祝儀式」。
光化門的牌匾恢復了朝鮮王朝時期使用的漢字。
韓國總統李明博以及4500多名來賓參加8月15日的慶祝活動。
8月15日,日本二戰投降65周年紀念日。韓國光化門在首都首爾揭牌,由此掀開了韓國光復65周年紀念活動的序幕。
光化門是韓國人心目中的「國門」,經歷了多次戰亂,一次遷移,兩度被毀,三度重建。時隔84年,這道被稱為「韓國人心頭傷口」的大門重見天日,令老一輩的韓國民眾唏噓不已。
那麼,光化門背後究竟有哪些故事,又背負了什麼樣的韓國歷史?
總統帶領民眾高呼「萬歲」
15日上午,韓國「故宮」——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完成為期45個月的修復工程,正式向普通市民開放。15萬慕名而來的韓國市民把光化門擠得水洩不通。
上午9時20分開始,身著白色傳統服飾的韓國總統李明博主持了光化門的揭牌儀式。根據主持人的示意,李明博按下控制按鈕。這時,覆蓋在光化門匾額上的遮蓋物被氣球吊著升空,遒勁有力的三個黑色中文書寫大字——「光化門」正式面世。
「我們如今看見光化門又一次佇立在這裡,」李明博當天在光化門廣場發表講話時說,「光化門曾經被封鎖,被忽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一度幾近窒息,但我們從未停止為民族獨立而努力的步伐。」
「我的內心裡各種情感交織湧入,充滿了深深的感動,」李明博表示。
包括愛國人士、主要政府官員、駐韓外交使團、各界代表和市民在內的4500多名來賓參加了慶祝儀式。慶祝活動以國民儀式開始,首先播放慶祝視頻,隨後致紀念詞,並向338位獨立功臣頒獎。最後,所有與會人士齊唱光復節之歌,並高喊三聲萬歲。
在光化門的開門儀式結束後,光化門正式向韓國民眾開放。
重建工程共耗資300億韓元
在慶祝儀式上,一個大屏幕不停地播放光化門在各個階段的歷史圖片,一些經歷過日本統治時期的老人們駐足觀看這些圖片,許多人淚盈雙目,唏噓不已。
「作為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的重建意味著韓國一個歷史地標的重新恢復。這將提振我們民族的自尊心。現在,光化門被安排在原址,使用原來的構造,這也將成為一種歷史記憶。」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尹坤穆表示。
新建成的光化門恢弘大氣,無論是彩繪的門樓牌匾、寬達8米的月臺前階,還是屋簷的獸雕、栱包都復原得惟妙惟肖。3個虹霓門,中間的虹霓門供皇帝通行,其頂棚畫有一對象徵著皇帝和王妃的鳳凰,左側的虹霓門畫有北部守護神玄武,而右側的虹霓門則畫有一對麒麟。
據悉,整個光化門的重建共耗資300億韓元,費時4年之久。
據韓國媒體報導,現場參與的韓國民眾感慨萬千。「我感到很自豪,」一大早從清州趕赴首爾參加儀式的74歲老人樸根水說,「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生活在他們(日本)的高壓下,每當日本軍人走過,就沒有人敢出門。那時候,提到『日本人』連小孩子都不敢哭了。」
對許多眼含熱淚的韓國民眾來說,能重新見到光化門,已經是他們人生的一大幸事。
許多人扶老攜幼,一家人慢慢地排隊從光化門走進景福宮,如同走進歷史悠長的迴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