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光化門時隔84年重回原址 跨越「庚戌國恥」
8月15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舉行的「光復65周年慶祝儀式」上講話。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中獲得解放,這一天在朝鮮半島被稱為「光復節」。新華社發(宋慶碩攝) 新華網首爾8月15日電 (記者 姬新龍)韓國政府15日在首爾舉行重建光化門揭匾儀式,韓國總統李明博等各界要人和代表出席了當天在光化門廣場舉行的盛大慶祝活動。 李明博在慶祝活動現場發表講話說:「百年前,我們失去了國家;65年前,我們迎來了光復。光化門時隔84年重回原址,將成為打開新的歷史的大門。」
-
韓國光化門時隔84年重回原址 跨越「庚戌國恥」(組圖)
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中獲得解放,這一天在朝鮮半島被稱為「光復節」。 新華社發(宋慶碩攝) 新華網首爾8月15日電(記者 姬新龍)韓國政府15日在首爾舉行重建光化門揭匾儀式,韓國總統李明博等各界要人和代表出席了當天在光化門廣場舉行的盛大慶祝活動。 李明博在慶祝活動現場發表講話說:「百年前,我們失去了國家;65年前,我們迎來了光復。
-
韓國重建「國門」恢復漢字牌匾
光化門的牌匾恢復了朝鮮王朝時期使用的漢字。 光化門是韓國人心目中的「國門」,經歷了多次戰亂,一次遷移,兩度被毀,三度重建。時隔84年,這道被稱為「韓國人心頭傷口」的大門重見天日,令老一輩的韓國民眾唏噓不已。 那麼,光化門背後究竟有哪些故事,又背負了什麼樣的韓國歷史?
-
韓故宮正門恢復漢字牌匾引爭議 稱「侮辱韓文」
環球網記者宋偉鋼報導 近日,韓國政府宣布古代朝鮮王宮—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復原工程已經基本結束,為了紀念「庚戌國恥」(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100周年,光化門主要建築將於8月15日對外開放。但光化門的匾額由韓文換成最初的漢字在韓國引起了爭議。
-
韓國欲更換「光化門」牌匾 多數專家堅持用漢字
韓國光化門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環球網記者張哲報導 據韓國《朝鮮日報》1月12日報導,位於首爾的韓國光化門牌匾去年8月份被更換,但僅僅過了三個月之後就出現了龜裂。韓國文化遺產廳決定在今年1月末成立「牌匾製作委員會」,擬重新更換光化門牌匾,並商討有關牌匾應使用的字體問題。
-
韓國開啟光化門寄寓韓日新歷史
在當天活動中,韓國總統李明博呼籲韓日共同尋求「實際行動」發展新關係,共同跨越日本殖民統治給韓國人民留下的痛苦歷史。 1 憶昔幾成灰 在持續4年閉門修復之後,光化門於15日這天正式與韓國民眾見面。 光化門是被稱為「韓國故宮」的景福宮正門,初為木質建築,落成於1395年。16世紀末,日本侵略朝鮮半島,光化門被焚毀。
-
韓國景福宮光化門復原 牌匾用韓文還是漢字引爭議
(圖片來源:中國文化報)本報記者 宋佳烜近日,韓國政府宣布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復原工程的工期將再次被提前,並首次對外公布了光化門匾額復原後的效果圖。工程工期的一再提前以及匾額上原來的韓文被換成漢字讓一些韓國人感到不滿,在韓國國內引起了不少爭執與討論。
-
韓「國門」光化門牌匾再現裂痕 此前曾兩次修補
圖註:韓國「國門」光化門牌匾再現裂痕【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先驅經濟》5月26日報導,光化門作為韓國人心目中的「國門」,地位舉足輕重。但近年來,圍繞光化門牌匾上究竟是用漢字還是用韓文書寫以及牌匾出現裂痕等問題,韓國政府機構飽受指責,而本次引發爭議的是牌匾再次出現裂痕問題。
-
韓放棄韓文使用漢字書寫「國門」名稱
韓國最終選擇了沿用漢字「光化門」的書寫方法。【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小飛】據韓國《中央日報》12月28日消息,在韓國「國門」光化門牌匾上究竟是用漢字還是用韓文書寫的爭議聲中,韓國最終選擇了沿用漢字「光化門」的書寫方法。 韓國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們一致認為,韓文牌匾不符合復原文化遺產的精神。
-
韓皇宮牌匾用漢字引爭議 有團體稱侮辱韓文(圖)
正在製作中的漢字「光化門」匾額。據8月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8月15日是韓國「光復節」,屆時,已經完成復原工程的韓國朝鮮李氏王朝時期皇室正宮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將懸掛起新的牌匾。然而,圍繞牌匾上「光化門」三字是用漢字還是韓文來書寫,韓國國內出現廣泛爭議。
-
韓國當初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在韓國是否有可能恢復?
那麼韓國還有沒有可能恢復漢字呢?應該不會,上世界末,韓國曾經掀起一股恢復漢文使用的熱潮,特別是韓國的「 漢字派」領袖南廣佑先生,長期致力於推動恢復漢字合法地位,1999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韓國社會無論從政治層面還是文化層面都開始反思之前的政策,南廣佑在致前國務總理高建的公開信中指出:「 國家現在陷人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錯誤的國民教育。
-
是什麼原因讓景福宮的牌匾重新由韓文回歸漢字
景福宮是韓國的「故宮」,其名字源於中國《詩經·大雅·既醉》中的「君子萬年,介爾景福」。而光化門是韓國景福宮的正門,因韓國曾為明、清兩朝藩屬國,故景福宮按明朝郡王府規制修建。穿過光化門後是興禮門,但無論是哪個門,上面的牌匾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
韓國正式啟動首爾景福宮光化門「搬家」工程
新華網首爾12月4日電 (記者幹玉蘭) 韓國文化觀光部下屬文化遺產廳4日在首爾景福宮內舉行隆重儀式,宣告景福宮的光化門遷建工程正式啟動。 光化門是朝鮮王朝王宮——景福宮的正門,最初為木質建築,歷史上因戰亂被焚毀後,於1867年重建。20世紀初,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為修建朝鮮總督府而拆除了光化門。
-
韓國3件國寶級文物,內容均為漢字,其中1件曾被多次破壞
因歷史原因, 韓國古代書籍幾乎由漢字書寫,國寶級文物上也多為漢字。1948年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後,開始實施了去漢化運動。 1970年開始,韓國教科書以韓文取代漢語,並禁止漢語教學。到80年代初,漢字出版物在韓國幾乎消失。古朝鮮是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歷朝歷代留存有不少文物。
-
韓國人要對這塊漢字匾額「下手」:字體換土豪金!
光化門的漢字匾額,將換為燙金(圖片中間)字體海外網1月30日電 明年上半年,素有韓國「國門」之稱的景福宮光化門的漢字匾額將迎來再一次的「換裝」。不過,這一次可不是廢掉漢字換回韓文,而是要將匾額從白底黑字升級為黑底燙金字體。2010年,光化門匾額經修復後亮相目前懸掛在光化門上的匾額,是在經歷長達4年的修復後,於2010年8月15日正式亮相的。
-
韓國的故宮全是漢字,中國人參觀如魚得水,韓國人卻需要翻譯
在韓國有一座「故宮」,它就是景福宮,它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朝鮮王朝的正宮,始建於1395年,建築風格完全仿照了中國的古建築!因為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座宮殿的風格同中國的古建築非常相似,但在裝修與規模上,卻遠遠不及我們的故宮,因為按照古代的等級來講,故宮是屬於帝王的宮殿,景福宮卻僅是一座藩王的宮殿,沒有可比性,因此景福宮的規模遠沒有故宮那般恢弘,大概就是現在中國橫店影視城的大小!
-
鮮為人知的韓國故宮,韓國規模最大的宮殿,為何裡面牌匾都是漢字
其實不只是中國有故宮,在其他的國家也有故宮,但是名氣都不大,例如韓國。韓國的故宮又名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最後王朝的皇宮,建立於,公元1395年,說起來的話比故宮還要早十一年,可是他們的故宮卻在國際上沒有任何的名氣。景福宮佔地41萬平方米,雖然只有故宮的一半,但是這已經是整個韓國最大的規模的宮殿。
-
做人不能太韓國!韓國人說再也不用漢字!結果如此難堪。。
冬奧會期間,韓國的各種黑哨行徑令人不恥!但是從歷史角度看卻又能理解,一個自卑又矛盾的民族建立的國家從來都是短視的,其實在中國的商周時期,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將商代的貴族箕子分封到如今的長白山地區,在這裡建立了箕子朝鮮。到了漢代,這裡又隨之建立了衛滿朝鮮。
-
韓國翻譯完這本漢字古書後 發現了"國門"的秘密
《景福宮營建日記》(《韓國日報》)這將讓韓國的民眾,可以得知朝鮮王朝高宗時期景福宮重建的諸多細節。與此同時,韓國「國門」光化門的「身世之謎」也被披露,引發關注。景福宮,始建於1395年,是朝鮮王朝的正宮。其名稱,取自中國《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目前是遊客到訪韓國必去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