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韓國翻譯完這本漢字古書後發現了"國門"的秘密
《景福宮營建日記》(《韓國日報》)
《景福宮營建日記》(韓聯社)
海外網6月13日電據韓聯社13日報導,韓國曆時一年,首次將漢字版的《景福宮營建日記》翻譯成韓文,相關內容將於17日發布。這將讓韓國的民眾,可以得知朝鮮王朝高宗時期景福宮重建的諸多細節。與此同時,韓國「國門」光化門的「身世之謎」也被披露,引發關注。
景福宮,始建於1395年,是朝鮮王朝的正宮。其名稱,取自中國《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目前是遊客到訪韓國必去的景點之一。
景福宮夜景
景福宮在壬辰倭亂時期,大部分建築被燒毀,後於高宗時期歷時3年恢復興建。而《景福宮營建日記》,就是記載景福宮重建過程的唯一資料。
首爾歷史編纂院負責翻譯工作,他們說,在研究景福宮歷史、復原景福宮方面,沒有任何一份資料比《景福宮營建日記》還詳細和準確。
遊客穿韓服在景福宮自拍(韓國《世界日報》)
通過這本書,可以確認景福宮各大宮殿匾額的信息、摸清宮內水道系統的情況,還可以了解各個宮殿的分工和修建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和《景福宮營建日記》的對比,景福宮當前懸掛的許多匾額,還真被揪出了不少錯誤。
光化門的匾額,目前是白底黑字
比如,景福宮光化門的漢字匾額,現在是白底黑字。但《景福宮營建日記》裡,用漢字記載著「墨質金字」,也就是黑底燙金字體。
《景福宮營建日記》中記載「墨質金字」
此外,書中還披露了一些有趣的細節:重建宮殿時,曾派300名士兵從附近搬石頭,還動用25頭牛拉車,運載基石。
不過,雖然《景福宮營建日記》學術價值極大,但它的原本一直被日本人收藏。韓國直到去年(2018年)才得知其存在。同年6月,韓方開始依據原本進行翻譯,並在今年2月敲定初稿。而最終的韓文版本,將在6月17日首爾的一場學術會議上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