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這個地方必須用漢字,說:韓文重音太多,不得不用漢字標註

2020-12-11 慕楓歌歌

從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文明以厚重滄桑而享譽世界。在古代亞洲這裡,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文明,曾深深影響了中原王朝周邊的小國家,他們無論是否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都以學習到正統的中華文明而自豪。

時至今日,中華文明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其中一個顯著的方面就是漢字。在東亞以及東南亞這裡,漢字曾是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官方字體,只是到了近代,這些國家為了樹立民族自信心,才在倉促之間創立了屬於自己本民族的字體。

不過由於經受時間的考驗短,他們本國的文字雖然推廣普及了,然而對於自己國家古代的文化典籍卻看不懂了,原因很簡單,一下子割裂了漢字的使用傳統,漢字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一種「外文」,所以除了專業的學者外,普通人已經和本國的歷史疏遠了。

儘管如此,在今天的日本、韓國等國家裡,他們依然深受漢字的影響。以日本為例,日本的文字是學習中國漢字而來的,所以很多日本的文字,中國人可以達到「望文生義」的地步,這自然也是日本在創造本民族的文字時,大量借用了中國漢字的偏旁所造成的結果。

除此之外,日本人還非常喜歡書寫漢字書法,以彰顯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且在他們的護照上,赫然存在著漢字的小篆字體。眾所周知,日本大約從唐朝時期開始學習中國,而這個時候,漢字以楷書、行書為主,那麼為何他們還要在護照上堂而皇之地印上小篆呢?

這裡要從漢字的形體演變說起。漢字經歷了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字體的演變,而秦朝李斯將大篆演化為小篆後,小篆成為了一種書寫相對簡單、成熟都較高的字體了。

而從此開始,無論後世漢字的字體如何演化,小篆被譽為「書體之宗」,是各類漢字字體中最受推崇的一個,即使在中國,無論古代還是當代書法家,都以會書寫流暢優美的小篆而引以為傲。同樣對於熱愛學習的日本人來說,他們也極為推崇小篆這種字體,因此才在護照上印有小篆的字樣。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文化對日本人影響太大了,不過日本人卻會反駁:不僅僅我們學習中國,你們看韓國人的身份證就會明白了。

日本人口中的韓國人身份證,也極其有特色。原來在韓國人身份證上面,韓國人的名字除了用韓文標註之外,在後面則有一個小括號,裡面則用漢字書寫他們的名字。

韓國人這樣做,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他們長期以來一直使用漢字,但後來取消了漢字的使用和書寫,然而新創造的韓文,由於是表音文字,因此重複音非常多,讓人不知所云。

所以,為了區分,只好用漢字再強調一下,這時漢字強大的生命力就得以顯露了出來,這也是漢字自身影響力的有一體現。

相關焦點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什麼戰鬥機上要刻漢字而不刻韓文?原因真實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什麼戰鬥機上要刻漢字而不刻韓文?原因真實 韓國,在古代時曾是中國的附庸國。那個時候,他們學習的都是中國文化,用漢字等。但是在近代,韓國卻選擇了廢除漢字。廢除漢字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名族獨立。到現在為止,韓國廢除漢字有幾十年了。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據悉:韓國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消息,本月初,10名韓國國會議員聯名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提出在韓文書寫的中小學教材中「韓漢混用」,這是基於韓文中超過7成詞彙都是漢語詞,在他們看來這一有助於學生對韓文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能力。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 韓國當初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在韓國是否有可能恢復?
    韓國文化界的做法可以看作是韓國主流文化發展的一次轉向,作為中國的藩國,朝鮮國長期以來,以學習中華文化為榮,但自甲午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一次次倒在西洋文明面前,而同屬中華文化圈的日本,在「託亞入歐」口號的帶動下,快速進入現代化,給了韓國人很大的觸動,也讓韓國人下定決心,拋棄中華文化,改為學習西方文化,漢字不過是這種轉向的一個表象罷了。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韓國國會議員也就是在教科書裡使用兩種文字:韓文和漢字。這個提議一出,韓國國內立即掀起巨大熱議。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內對此建議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
  • 韓國一機構開發韓文漢字轉換軟體
    經過軟體轉換的韓國新聞網站截圖 人民網首爾2月16日電(記者 萬宇)韓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下設的東洋古典數位化研究所近日發布了名為「漢字路」的轉換韓文中漢字的軟體。 該軟體可以通過網絡和文字處理系統的插件將韓文句子和文章中的漢字自動轉換並顯示出來,可以處理韓國新聞等各種韓文文本,便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外國人更加準確快捷地理解韓文文獻。 韓國語中有大量的漢字詞,雖然各種統計結果不同,但最少的資料也認為韓文中有50%以上的詞彙都是漢字詞。而根據2002年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的統計,韓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中漢字詞佔到了35%。
  • 憲法法院「廢」漢字「換」韓文?韓國排斥漢字竟鬧出這麼多笑話!
    【編輯/劉姝蓉 統籌/紀欣】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據悉,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將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換為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大白新聞注意到,因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此前韓國社會漢字元素十分豐富。而在韓國,「漢字」的存廢始終是韓國的爭議話題。
  • 韓國景福宮光化門復原 牌匾用韓文還是漢字引爭議
    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用韓文題寫的「光化門」匾額。(圖片來源:中國文化報)本報記者 宋佳烜近日,韓國政府宣布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復原工程的工期將再次被提前,並首次對外公布了光化門匾額復原後的效果圖。工程工期的一再提前以及匾額上原來的韓文被換成漢字讓一些韓國人感到不滿,在韓國國內引起了不少爭執與討論。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甚至在很多地方,作為一個烏克蘭人,如果說俄語會被指責為漢奸,而我們的鄰國蒙古和蒙古這兩年都開展了改字運動。眾所周知,蒙古自成立以來就一直生活在蘇聯的羽翼之下,所以今天的蒙古文字幾乎都是俄語和西裡爾語,但今天,蒙古要改變西裡爾語了。改回原來的維吾爾語字母表,這或多或少印證了由於國力下降,俄語的使用不如以前。其實除了這兩個國家,還有兩個國家的經歷很有意思,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和韓國。
  • 韓國憲法法院徽章漢字換韓文 將用在旗幟上
    原標題:韓國憲法法院徽章漢字換韓文將用在旗幟上東方網10月11日消息:據港媒報導,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周一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周一(9日)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
  • 對文字曾包含漢字的日本韓國出現「去漢字化」的現象,小編想說…
    第二個日文韓文中可以用漢字的地方,就是用漢字代替本土本來就有的詞彙,也就是所謂的「固有詞」。比如日文的やま(山)、ちち(父)、はは(母),這些詞語我認為可用可不用,畢竟不是中國傳過去的概念嘛,但是如果用漢字反而更方便,那一般民眾自然會在長期的生活中,慢慢約定俗成用一些漢字來表示本土詞彙。在這一點上,日本和韓國相差很大。
  •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有此共性
    這時的韓國還處於文字混用時期,小學還實行漢字教育,但公文已經開始使用諺文書寫。到了1970年,韓國宣布廢止漢字,但兩年後又撤回廢止令。 此後漢字雖然一度在學校中復活,但均被列為選修課。此後不斷的出現漢字廢止與恢復的現象,漢字廢止帶來的弊端開始顯現。韓文單詞中有六成的詞語是漢字,對於抽象的學術用語,不用漢字很難做到正確理解。
  • 朝鮮人為什麼不用漢字了?
    這是一種依據漢字發展的純粹表音文字,共有二十八個字母,模仿漢字古老的篆書而成,又被稱為諺文。用上諺文,朝鮮人能說就能寫出來,糾正了囗語與書面語的嚴重不一致。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半島也掀起「文明開化運動」,逐漸開始從專門使用漢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即漢字詞使用漢字書寫,而語句中固有詞和表達語法結構的部分用民族文字書寫,和日文非常類似。而真正促成韓國人擁抱韓文,徹底拋棄漢字的,也的確是日本殖民者。
  • 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而且古日的文字還經歷過使用漢字、以漢字標註日語讀音等階段,僅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待中日之間的文字交流,或許你就會明白一個淺而易懂的道理:日本文字真的離不開中國漢字!日本本國創造的漢字,其實並不同於我國古代通行的漢字,也不同於我國目前使用的簡化漢字。他們使用的漢字在日本被稱為「和製漢字」。
  • 韓國為什麼「恢復」漢字?
    朝鮮半島在1945年被蘇聯、美國分割成為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所以世宗450年前創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鮮被稱為「朝鮮文」,在韓國被稱為「韓文」,其實都是一樣的。區別是:韓國的「韓文」至今還允許少量夾用漢字;而「朝鮮文」在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不允許夾用漢字,現在的朝鮮文已經是純朝鮮文了,而且中國東北吉林省的朝鮮族自治區的學校也使用純朝鮮文。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為何又後悔了?
    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下令宣布廢除漢字,韓國由此拉開了去漢化的序幕。 此前韓國國內使用的文字有漢字和諺文(韓文)。諺文是一種表音文字,有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簡單來說就類似我們國內使用的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