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立:碎片化學習的發生及其利弊

2020-12-13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一、 碎片化學習的內涵

  關於「碎片化學習」,目前學術界並無統一的定義。有人將碎片化學習的概念歸納為:學習者在社會生活中隨心、隨時、隨地,通過多種媒體對知識進行片段式地學習,從而增進知識提高技能,這樣一片一片、一點一滴地獲取信息和知識的學習方式稱為碎片化學習。

  筆者曾將今天的學習劃分為三種主要類型:學科導向的系統學習、個人導向的系統學習(又稱為零存整取式學習)和碎片化(式)學習。學科導向的系統學習指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的系統學習;個人導向的系統學習是指新建構主義所主張的、以個人興趣和問題解決需要為中心的、以零存整取式學習策略為主要方式的學習;碎片化學習指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資源、碎片化媒體進行的非正式學習。三種學習方式之間的關係見表1。

  

碎片化學習與「網際網路+」課堂(3.0版)

  比較上述兩種定義可以發現,筆者對「碎片化學習」這一概念,除了強調其「利用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資源和碎片化媒體」之外,還強調其「非正式學習」的特徵。那種雖然利用了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資源和碎片化媒體進行的正規教育或正式學習,如學習者在學校裡圍繞正式課程,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開展的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式學習,以及成人學習者參加的以獲得學位為目的的網絡教育,或者慕課學習者通過系列短視頻進行的正式的課程學習,從嚴格意義上說,還是一種系統學習,只不過是用碎片化方式進行罷了。而上表所說的碎片化學習是指沒有明確目標和導向,通過碎片化媒體(手機、Pad、電腦、書本、電視,音頻、視頻、文本、圖像等)和碎片化資源(微博、微信、微課、文章等),利用碎片化時間(等車、排隊、入廁等)進行的非正式學習。這種非正式學習天然地帶有跨學科、跨領域的性質,受學習者興趣和需要影響較大,不僅學習方式是碎片化的,連學習的主題和內容也是碎片化的。這些主題和內容是學習者自主選擇的,而不是外界(如學校和教師)規定的。

  綜合上述兩種關於「碎片化學習」的定義,本文將碎片化學習劃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廣義的碎片化學習指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資源、碎片化媒體進行的正式與非正式學習,而狹義的碎片化學習則局限在上述定義中的非正式學習範疇。

  二、 學習碎片化的是如何發生的

  碎片化學習與知識碎片化、時間碎片化等概念關係密切。

  筆者認為,知識碎片化是指知識由整體分裂為多個相對較小部分的狀態。知識碎片化的本質是知識的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聯被中斷或弱化,變得雜亂無序,以至於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

  知識碎片化產生的原因有下列兩方面:

  (一)知識的載體由以紙質媒體為主,轉變為以網絡媒體為主。網絡的超連結結構取代了書本的線性結構。超連結帶來的多向選擇,導致知識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直接聯繫被弱化,導向知識體系外部的超連結更容易導致知識體系的崩解。

  (二)知識傳播形態的碎片化。微博、微信、微課等短頻快的信息傳播形態是導致知識碎片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時間碎片化則是由快節奏的生活與多任務處理所導致的,知識的碎片化與時間的碎片化共同導致學習的碎片化。此外,建構主義學習方式也是導致學習碎片化的原因之一。建構主義主張在真實情境下開展自主、協作和探究性學習,這種學習打破了原有的以書本為載體的線性知識結構,導致學習過程也不再是線性的了,而呈現出某種碎片化特徵。學習的碎片化進一步加劇知識的碎片化。知識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三者的關係見圖1。

  

碎片化學習與「網際網路+」課堂(3.0版)

  三、碎片化學習的利弊

  碎片化學習是網絡時代學習的普遍特徵之一,具有學習時間更可控更靈活、分割後的學習內容更容易獲取、碎片內容的學習時間短更容易維持學習興趣、更方便碎片化時間的有效利用、知識的吸收率有所提升等方面的優勢,已成為年輕人所推崇的新型學習方式。計算機網絡技術,尤其是手機移動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應用功能的不斷擴展也為這種學習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碎片化的信息與知識往往涉及一些最新和熱點的信息與知識,是眾多網友自發提供的,尚未經過專家學者的結構化改造和系統化整理,大體屬於西蒙斯在關聯主義著作中所提出的「軟知識」範疇,對這些信息與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有利於人們緊跟時代步伐、追蹤領域前沿。

  然而,隨著網絡碎片化信息的泛濫,碎片化學習的弊端也日益凸顯,由碎片化學習所引發的認知障礙問題也開始受到關注。[3]總結起來碎片化學習有如下幾方面弊端:

  一、碎片化知識雖然因為相對簡單而更容易吸收,但由於知識之間的聯繫被中斷,無法形成完整的體系,因而可能難以發揮作用。給人以「好像學到了很多,但又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學會」的印象。

  二、大量的短、頻、快且圖文並茂的碎片化信息進一步加劇信息超載現象,增加大腦的認知負荷和選擇難度,導致被動接受、缺少深度思考、注意力分散、甚至產生認知方面的偏差等不良表現。

  三、碎片化信息中大量的虛假、劣質、不完整、不準確的成分產生信息汙染現象,佔據了有限的時間,屏蔽與淹沒了真正有價值的信息與知識。

  四、碎片化學習對系統學習造成幹擾。當前很多學校的學生人手一部手機,通過智慧型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上網瀏覽、聊天或遊戲佔據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學生在課堂上看手機已經成為一種屢禁不止的現象,如何應對課堂上的「低頭一族」讓學校和老師傷透腦筋;學生通過網絡上的碎片化資源,如微博、微課和網絡公開課等,開展碎片化學習,也使得課堂講授失去以往的吸引力與重要性。

相關焦點

  • 越學越蠢,碎片化學習就是個騙局!
    知識的儲存能力,人類早就被電腦完勝了,知識的搜索和連結能力,才是學習的核心競爭力。另一個趨勢也很明顯:知識碎片化。常年刷微信的人的大腦把前面兩個結論放一塊,結果很清晰——時間空間碎片化確實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其實也幹不過電腦),而信息碎片化和知識結構碎片化帶來的,則是學習效率的倒退和焦慮之源
  • 碎片化閱讀是否真的無用?
    碎片化閱讀是否真正無用呢?首先得了解碎片化閱讀是什麼?個人認為碎片化閱讀就是顧名思義在碎片時間去學習碎片化內容。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碎片化閱讀早已成為種趨勢,大眾偏愛也更願意用自己碎片化時間來進行碎片化閱讀,個人也是蠻喜歡這種閱讀方式。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我們得利弊權衡、辯證看待。之前很多人批判過這種方式,認為這種閱讀方式無用,會導致人們無法思考。
  • 中山大學王竹立:資訊時代教育變革的底層邏輯與頂層設計
    書本上的知識是結構化、系統化的體系,因而是比較完整的;網絡中的知識更多的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知識單元與知識單元之間、知識體系與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繫被弱化或切斷。碎片化的傳播方式、快節奏多任務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加重了知識和學習的碎片化。知識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時間碎片化、思維碎片化,四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相增強,使碎片化成為必然趨勢。
  • 【中英雙語】致義大利 ‖ 王竹立
    致義大利文 / 王竹立廣大松田學院外語系劉培棟老師寫了一首英文詩給我看,是鼓勵義大利人民抗疫的,我試譯為中文,題目是我加的。一一竹立附記Pisa Tower,Don't fall down.
  • 碎片化學習的真相是什麼?高手都是如何駕馭碎片化時間的?
    時間雖然碎片化了,但是個人並沒有碎片,知識也沒有碎片。如果碎片化時間可以有效利用起來,那有沒有什麼很好的方法呢?日本知名暢銷書作家小山龍介最近出了一本《碎片化學習》。在這本書中他總結了自己和身邊的高手利用碎片化學習的幾十個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 你的碎片化學習,為什麼總不見效?
    「碎片化學習」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乃至實踐。吃早餐的時候,通勤的地鐵上,睡前的1個小時……或閱讀,或收聽,我們通過屏幕和耳機用每一分鐘獲取知識 —— 儘管是碎片化的。不要誤會,屠夫今天不是來批判碎片化學習的。事實上,我還挺鼓勵大家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獲取知識的。
  • 微課傳奇楊紅巖:碎片化時代,關鍵是學會高效的碎片化學習
    對此,楊紅巖回答說「高效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不斷地學習去提升自己的高度,不讓自己有停歇,就像我創立微課傳奇的初衷一樣。」    微課傳奇,拯救碎片化時間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行動裝置的普及,人們的時間也因此被碎片化。
  • 研究:碎片化學習更科學高效!如何將其優勢,用到孩子的學習中?
    於是一種新的說法出現了,「碎片化學習學到的都是碎片化知識,根本沒有用,只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果真如此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很多學習規律在碎片化學習中都有體現,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研究理論發現,碎片化學習是符合學習規律的好方法。
  • 如何用好碎片化時間,讓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不可否認的,對於這一些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的把它用在玩手機上,這是一件很可惜的是事,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在他的著作《把碎片化的時間用起來》中有提到過現在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變化也直接的導致了大量的碎片化時間的產生,這同時也同樣的意味著我們的整段時間將越來越少。舉個例子,想像一下你有多久的時間沒有高度專注的去閱讀一本書了?
  • 《高效學習7課堂》:碎片化學習時代,如何做到高效學習?
    有的時候會覺得有一些奇怪,感覺他們的行為有一些奇葩,但是仔細想想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是很好的。那麼該如何在碎片化學習時代高效學習呢?就我個人的觀點和思考而言:在高中時代,的確高效學習有利於充分的利用時間提升自己。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更是可以減少長時間的利用,從而使自己較快的掌握所需時間較短的知識點。
  • 抓住碎片化時間,抓住成功: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四種方法
    大多數人很少關心碎片化時間,他們認為碎片化時間太小,什麼都做不了,然而這些時間組合在一起是相當長的時間。成功的人會抓住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和提高自己,但我們正抓住所有的時間來逃避工作和學習。一定有很多人有這個想法,所以這碎片化時間是浪費了。如果我們抓住碎片化的時間,我們每天至少會比同齡人多出一個小時來提高自己。
  • 論碎片化學習的正確姿勢
    這種快餐式閱讀和碎片化的學習充斥著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他們大多數都不願意把時間用在讀一本書上面,覺得閱讀還不如刷刷知乎,而且美名其曰:「我這可不是玩手機,我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碎片化學習的弊端是什麼?
  • 2021考研——複習碎片化學習攻略
    考研複習其實有很多碎片時間可以利用起來,不要再說複習時間不夠,我們要學會碎片化的複習,具體怎麼做,本文給大家支幾招:  錦囊一:改變想法  當你有了動機,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  錦囊十:利用碎片時間反思  除了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平時專門抽出些時間進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報考偏文科類專業的考生來說。理工科的同學可以拿著錯題本進行反思,文科類生可反覆利用自己的筆記。
  • 快餐文化不可怕,三招教孩子利用碎片化閱讀來學習
    理解碎片化閱讀和結構化思維的內涵,培養高效的學習習慣碎片化閱讀,指的是「利用短而不連續的時間片段,進行簡短而少量的文本閱讀」。雖然學生上學離不開課本,但是他們也要接觸隨時出現的新鮮時事,並把課本的知識運用到時事評論裡去。
  • 碎片化時代,如何進行深度閱讀?
    01 碎片化閱讀,利弊參半所謂「存在即是合理」。既然我們已經身處碎片化時代,那麼碎片化閱讀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其實,雖然碎片化閱讀被人詬病已久,但其優勢仍很明顯。一方面,由於其「碎片」特質,碎片化閱讀便於瀏覽與積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拓寬一個人的知識面,而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我們閱讀收穫的下限。
  • 碎片化時間,你是在刷微信還是在學習
    我們的時間海綿中早已被大量的工作、家庭、孩子佔據,我們想擠出一點時間用於考試、讀書、個人成長,但是根本擠不出時間來,或者擠出來的就是這樣一滴滴「碎片化」的時間,又該怎麼應用呢?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整塊時間了,好像也看不了幾頁書,又累又慢,怎麼破?
  • 碎片化英語學習?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 碎片化的英語最後還是碎片
    碎片化英語學習?笑話。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聰明的科學家發明了一個神奇的記憶枕頭,每天晚上枕著它睡覺,就可以在睡夢中不知不覺的學英語。但是一個月過去了,當他試圖開口講英語的時候,卻一個單詞也蹦不出來。
  • 《高效學習7堂課》: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碎片化時間
    文/凡人劉不是每個人都能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碎片化學習。坐地鐵、擠公交、打車等等這些碎片化時間累加起來其實總量是非常可觀的。而且很多人都會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來進行學習,看看英語單詞、看看好文章,聽聽語音課等等。等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日子每天好像都這樣,把自己整的很累,進步確實很慢。事實上,進步就是很慢。因為你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時候,你的知識也正在碎片化的遺忘掉,而且你學習的東西也都是雜亂無章的,也是碎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