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溺愛:一邊為奴,一邊求解

2021-01-19 讀者

點擊上方綠標,可收聽主播 文雅 的朗讀音頻

文 | 群若



閨蜜最近被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快氣炸了。

 

兩夫妻做國際貿易,去美國七天,期間孩子作業基本胡亂潦草交差,完全不肯用心做,更是丟三落四,總是弄錯要帶的課本。

 

老人在旁一催,小朋友雲淡風輕地說:「以前作業都是爸爸媽媽陪同做的,書包這些都是他們整理的,我一個人怎麼做呀?」

 

隔著遙遠的電話線,閨蜜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欲哭無淚間反省,才意識到這些年對孩子過度溺愛,每次對孩子的要求總是禁不住一再地妥協:

 

作業陪著做,有時候來不及幫著抄;

 

每天,孩子的書包,媽媽代替收拾;

 

老師需要孩子完成的事,媽媽全替孩子操勞著。

 

直接包辦代勞的後果是導致孩子的意識產生了偏差,把作業學習這些直接和大人綁在了一塊。

 

其實這種殊途同歸的事件新聞上也到處可見:

 

開學初期,半數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面對著蝦卻傻眼了,有人拿起來聞一聞,有人拿起來舔一舔,然後忍痛割愛,望蝦興嘆。

 

老師問清原因後才仰天長嘆:原來是不!會!剝!蝦!

 

還有之前一盤番茄炒雞蛋攪的火熱,留學生凌晨四點還要為了一盤最基礎的炒菜撥打雙親的電話,導致「眼淚與質疑齊飛」的討論刷屏。

 

也有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孩子一個暑假班花了三萬五,她連新衣服都不捨得買。

 

自己甘願為孩子付出所有,只能寫文控訴悲情:《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

 

其實熱氣騰騰的好日子,從來不是光靠付出來獲得的。

 

這些看著溫情款款的故事,廉價的感動後都是冰冷的現實:無限付出的父母,無限索取的孩子。

 

父母過度的溺愛包辦最終可能會導向一場不得善終的親子困局:

 

這是對孩子成長中自我功能的剝奪,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讓孩子在日漸習慣中疏忽了自己的責任。

 

總之,每一個依賴性過重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溺愛型的父母。

 

全民熱議談笑間,父母更應該反省的是要如何糾正溺愛,改變為奴般的教養模式。

 




有次幼兒園春遊,其實就是在附近的公園,老師規定家長只要送到門口即可自行離去。

 

可是有位媽媽和婆婆一起就是在門邊停留很久,一個手裡拿著牛奶和麵包,一口一口餵著孩子吃;一個提著大包小包,掏出紙巾,幫他擦去唇邊的殘漬。

 

期間,孩子的鞋帶鬆了,一句吆喝,媽媽趕緊俯下身幫他繫上。

 

進場時間到了,其他家長都陸續返回了,這位媽媽還是很不放心,最後和婆婆悄悄商量,由婆婆進去護駕遊園。老師在一旁也是很無奈。

 

中國的家庭時常是這樣幾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小太上皇轉動,這種典型畫面,屢見不鮮。

 

吃飯孩子自己不會吃麼?紙巾自己不會擦嘴嗎?鞋帶自己不會系嗎?

 

被眾星拱月般環繞著長大的太上皇們,長大了有可能會如何呢?

 

隔壁小林的媽媽,這麼多年來一直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傾齊所有地付出。雖然家境不富,但他媽媽還是把多年的收入全部用來給小林學習開支花銷。

 

就是我們時常看到的熟悉場景:

 

上班再辛苦,回到家也是各種忙碌,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菜,幫孩子整理各種雜物,孩子懶散,一切隨他意,他不鬧就好。

 

哪怕經濟不寬裕,自己勤儉節約常年素衣素菜,孩子各種需求總是無條件的滿足:各種玩具,零食,學習培訓,夏令營等等,他開心就好。

 

砸鍋賣鐵出錢出力找關係,也領著孩子擠進好點的學校,他肯去就好。

 

小林太小的時候,她擔心孩子無法完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於是幫他做了很多孩子本應該做的事情。

 

想著等到幼兒園會好點,後來幻想著小學會好點,然後一拖又拖,光陰飛逝,孩子已成大人,獨立的能力卻始終停留在孩童時代。

 

如今小林已經畢業兩年,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家打遊戲,完全沒自理能力,也從不擔心工作,問他今後怎麼辦,他就意興闌珊地來句:在家嘍。

 

看到他的一些同學工作蓬勃發展,生活態度熱情向上,他媽媽對比著小林頹廢不堪的樣子擔憂不已。

 

自己在日漸老去,以後可如何辦?明明無法養他一生,卻為什麼從小做孩子的奴僕嬌慣他多年?

  

這是誰惹的禍?

 

表面上,媽媽付出很多,愛有多溫暖,可是就是這種過度地無限滿足的愛,其實也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對於未來的選擇權。

 

延緩了孩子的心理發展,導致成年後還無法承擔起自己這個階段的人生責任,完全想著依賴父母。

 

這個向著家人肆無忌彈索取啃老的果,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有跡可循的因。

 

它的根源在於父母從小的溺愛,在於父母心甘情願為奴的教養方式。


 

 

繪本劇《一直愛你,永遠愛你》講訴了長尾巴和小尾巴的故事。

 

長尾巴知道自己的寶貝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它總是不斷地在行動上給小尾巴鼓勵、引導和希望,給他愛也給他成長的啟迪。

 

當小尾巴每次有挫敗感說自己追不上媽媽的時候,長尾巴總是說:

 

「不會永遠這樣的呢,總有一天,你也會跑得比媽媽還快。」

 

長尾巴總是在實際行動上鼓勵小尾巴繼續,然後兩隻老鼠快樂地比賽,草地上,田野間,樹林裡都留下了它們歡快的腳步。

 

可是,有些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朋友吐槽自己一年級的女兒甚至刷牙的時候自己都不肯擠牙膏,因為小時候當孩子嘗試擠牙膏好奇好玩的時候,朋友總是擔心擠出來,直接幫孩子擠好了。

 

當孩子曾經幫忙掃地的時候,朋友說:你別幫倒忙了,把家裡弄得更亂了。

 

當孩子挑戰小區的運動建材的時候,朋友總在一旁焦慮地大呼小叫:小心,摔倒就危險了,別玩了。

 

擔憂孩子過度,又怕惹出麻煩,三三兩兩就幫孩子弄好了。

 

以致現在孩子在家裡儼然太上皇性格肆意勇猛,到了學校卻柔順如小綿羊,帶著年紀不符合的懦弱,很多事都不敢嘗試不敢開口。

 

如今朋友只有重新開始求助學習矯正。

 

上個階段本該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階段耗盡心力彌補,雖然難度加大,但是好在,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那麼在意識到溺愛的嚴重後果後,她應該怎麼糾正呢?

 

1.設定不可讓步的底線。

 

家長要尊重孩子,以平和的方式和孩子解釋清楚原因,然後制定合理的規則。

 

譬如作業,整理,按時睡覺,吃飯不挑食,玩具不亂買,有些想要的不能依靠哭鬧輕易滿足等,都是孩子個體的任務,家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能包辦妥協。

 

初期以為正面強化為主,讓孩子逐步適應。當規則被內化成自然的時候,驚喜會陸續發生。

 

2.重建親密關係

 

被溺愛過度的孩子通常有些已經養成了在家叛逆的個性特徵,一味的指責與失望只會造成進一步的惡性循環。

 

家長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溺愛是一種變相的控制,更要從自我成長做起,改進自己,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在感受,重新修復彼此的關係。

 

當情感得以順暢流動的時候,教育就輕鬆自如。

 

3. 重視孩子的獨立需求

 

日常生活中停止以孩子為中心的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聆聽孩子的獨立需求,家長學會放手。

 

引導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少一點擔憂,多一點鼓勵,讓孩子慢慢體驗到被接納的積極反饋,相信孩子可以從小事情開始逐步地找回信心。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獨立的時候,勇氣會伴隨而來。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為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最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們早知,總有一天,我們終要要目送著他們離開我們的視線,不必追,也無法追,陪得了一時,也伴不了一生。

 

想擁有孩子,也更想孩子擁有全世界。

 

那麼早點學會放手,學會得體的退出,讓他們學會獨立,投身現實的洪流裡成長,去擁抱這個遼闊世界的殘酷與溫柔。

 

當我們垂垂老去,也惟有在愛而不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懂得不辜負這世間來自父母的浩瀚深情。


作者:群若,富書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世間寂寥,我們一起陪伴。簡書@群若,今日頭條@群若。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轉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


主播:文雅,一個喜歡閱讀、熱愛播音、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女小強。閱讀美文、優雅生活,靠近我的聲音、溫暖你的心靈。


你見過最酷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背景樂:夜色鋼琴曲

編輯:寒江雪


相關焦點

  • 為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父母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的主要原因是:兩代人持家、帶孩子的觀念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很容易引發爭執。但所有的觀念又都沒有對錯,認同的人覺得是對的,否認的人覺得是錯的,就看各自的認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會直接關係到子女的道德品質、人生觀等的形成。最終是:父母甘願付出,子女欣然接受。
  • 中國式擰巴父母:一邊希望你比誰都好,一邊覺得你比誰都差
    原標題:《以家人之名》上演中國式擰巴父母:一邊希望你比誰都好,一邊覺得你比誰都差最近,《以家人之名》熱播,話題度居高不下。沒錯,齊明月媽媽憑一己之力演盡了中國式父母對孩子擰巴的愛。齊媽媽真是典型的「中國式擰巴父母
  • 「一邊加油,一邊咖啡」 中國石化布局咖啡市場
    「一邊加油,一邊咖啡」 中國石化布局咖啡市場許禮清,李向磊「中石化易捷咖啡是橫空出世也是順勢而為。」市場營銷專家楊清山說道。9月3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600028.SH)旗下便利店品牌易捷便利店推出自有品牌「易捷咖啡」,首批易捷咖啡店在蘇州的9家中國石化加油站內同步開業。易捷咖啡的出現引來外界不少的關注,《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易捷便利店,對方工作人員以不方便為由拒絕接受採訪。
  • 中國式擰巴父母:一邊希望你比誰都好,一邊覺得你誰都不如,真實
    《圓桌派》中,竇文濤曾拋出一個困擾中國孩子們多年的難題:「為什麼很多父母喜歡貶損自己的孩子?」這個問題,真的發人深思。中國父母和孩子直接最大問題就是,我想把孩子調教成我想要的人,而孩子是想我要擺脫父母的管教。有的家長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卻一步步把孩子逼成了「敵人」。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這兩天正好在看一個港劇《心理追兇》,劇如其名,說的就是心理學的問題。
  • 「中國式媽媽」的育兒之殤:一邊溺愛,一邊控制,出路在何方?
    今年過年的賀歲電影《囧媽》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活靈活現的「中國媽」,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跟我媽太像了!做媽媽不易,做中國的媽媽更難,因為肩上的擔子太重,需要事業家庭兩不誤,然而擔子越重,責任越大,如果孩子的發展不盡如人意,各種帽子就會被亂扣到媽媽頭上,比如溺愛、獨斷、控制等等。
  • 法國摩天輪旅館 一邊睡覺一邊旋轉
    法國摩天輪旅館 一邊睡覺一邊旋轉時間:2015-10-28 12:48   來源:綜合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法國建築師打造摩天輪式旅館一邊睡一邊轉 豪華照曝光來源:綜合 據報導,水車直徑長30英尺,約為倫敦眼的1/4,上面共19個膠囊房間,通過水力發電,以每半小時一圈低速轉動,讓住客從不同角度欣賞河岸宜人風光
  • 3歲寶寶偶遇外國黑人小孩,一邊哭一邊向媽媽求救,萌翻網友
    圖片當中有一個3歲的中國男寶寶,看起來很是活潑好動,也有一些小淘氣。只見媽媽帶他出門玩的時候,他掙脫了媽媽的手,自己到前面的一塊空地上又蹦又跳的。但沒有想到隨後這個3歲的男寶寶卻被一個3歲的黑人寶寶嚇得哇哇大哭了起來。只見這個男寶寶在空地上蹦蹦跳跳的時候,遠處走來了一個黑乎乎的小姑娘,看起來也是3歲的樣子,頭上扎了很多小辮子。
  • 「女兒月薪10w,媽媽嫌其丟人」:中國式父母,一邊嫌棄你,一邊吹爆你
    我媽一邊把燈關了一邊說,你別把鬼嚇跑了。」 「人家回家三天開始被爸媽嫌棄,我媽第二眼就開始嫌棄。家裡哪裡髒了,她手機壞了,桌子上有垃圾,熱水氣失靈,都是我弄的。我可能是個神。」 一句話,兒行千裡母擔憂,回家三天不如狗。
  • 自駕加州一號公路 一邊是海洋一邊是山脈
    加州1號公路一邊是美麗的太平洋,另一邊是落基山脈。驢友印象美國高速公路,只要是單數的都是南北向的,只要是雙數的,都是東西向的。1號公路就意味著是最西端的一條南北向高速公路,一邊是美麗的太平洋,另一邊是高高的落基山脈。加州是個旅遊勝地,蒙特雷半島17哩海岸線風光很美,赫氏古堡又充滿故事。加州1號公路 集合美景大全自駕於美國加州1號公路是不少人的夢想。在舊金山提車之後,就一路南下親歷美景。
  • 下跪求娃上學,中國式溺愛,別再打著「寵愛」的旗子畸形育兒了
    家人們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著孩子的需求,這種中國式的溺愛,讓孩子變得自私,無理,不懂感恩,這也是許多家庭的縮影,把寵愛和溺愛混為一談。父母對孩子溺愛,會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同理心,缺乏對父母的感恩之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時候父母明明知道應該為孩子做長遠打算。也知道溺愛的後果。只是父母卻還在當局者迷,全心全意的為孩子付出著。
  • 中國尼泊爾邊境口岸對比,一邊是樓房一邊是小屋,反差有點大
    中國與尼泊爾是鄰國,世界第一高峰喜馬拉雅山就在兩國境內,對於很多遊客來說,尼泊爾是徒步遊的好地方。想去尼泊爾,一般最便捷的出境口岸就是樟木口岸,樟木口岸距離尼泊爾首都只有90多公裡,因而許多遊客把這裡作為他們出入境的大門。
  • 一邊遊戲「闖關」一邊學安全,交通安全從娃娃抓起!
    「沉浸式」交通安全教育 讓孩子們一邊「闖關」一邊學會安全 當前交通安全是兒童最為嚴重意外傷害之一。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1.85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於交通事故。兒童步行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佔49.5%,其次是乘車,佔31.1%。在兒童步行交通事故中,62%的兒童過馬路時存在猛跑、加速、中途折返等行為,停車位橫穿馬路、車輛視覺盲區和「內輪差」、距離大貨車過近是造成兒童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 一邊依賴中國抗疫一邊抹黑中國,澳大利亞精神分裂病入膏肓
    它一邊依賴中國抗擊新冠疫情,一邊追隨美國抹黑中國,讓人覺得澳大利亞政府更應該去查一查精神疾病,是否是精神分裂症晚期了。我們先來擺事實,自從澳國衛生部長格雷格亨特證實美國將新冠病毒疫情傳入澳大利亞後,該國疫情形勢陡然嚴峻,早在月初,澳大利亞從中國訂購了90噸醫療物資,成為該國能夠初步控制疫情的關鍵。
  • 一邊吟詩一邊「剃平頭」
    我特別欣賞常教授遇到困難時候的沉著冷靜,他一邊吟詩,一邊祭出殺手鐧,他的發明——「剃平頭」,真的讓我如痴如醉!我也開始有點「飄飄然」,又開始哼出了我自己的段子:「天下文章數我方,我方文章數我鄉;我鄉文章數我弟,我給我弟改文章!」!
  • 此地是中國最奇妙的地方,一邊是塞上江南,一邊卻是無垠大漠
    今天我們就要給大家介紹中國最奇妙的一個地方。這裡一邊是塞上江南。另外一邊卻是無垠大漠。所以這裡獨特的自然景觀反差。
  • 一邊告中國,一邊說「談談吧」,澳大利亞安的什麼心?
    作者:年負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曾經有過一段關係友好,共同發展的時期。但是近段時間,澳大利亞甘願當美國在太平洋的「打手」,對中國採取步步緊逼的態度。在前段時間,中國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向澳大利亞大麥等進行反傾銷調查,並且加收關稅。
  • 初中生一邊吃著棒棒糖一邊上語文課,學生:體驗式課堂讓寫作變得更...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王力軍、孫平方)「我有一支棒棒糖,小心地舔一舔,無數個橙色小珠在口中遨遊,好奇地咬碎它,便是橘子森林裡遊走的精靈,快樂地在林間漫舞……」10月31日,黃陂區雙鳳中學七年級(7)班的語文課堂,初中生一邊吃著棒棒糖,一邊上著不一樣的語文課。
  •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堅強,一邊念念不忘!
    楔子:青春呼嘯而過一閃而逝的歲月裡,無數朵花無數片葉子在阡陌紅塵之中隨著季節的更迭變換了容顏,它們靜謐地落下,溫柔了大地,妝點了泥土,告別了歲月;有些時候會莫名地覺得青春的詞眼在時間的閃光中,是個傷感的詞,它在我青春的字典裡,象徵著傾世卻短暫的錦瑟年華,美麗傾心,卻稍縱即逝,只留給了世人不願割捨的情懷和遺憾;它象徵著朦朧青澀真實而真摯的情感經歷和情感故事,我們一邊成長
  • 中國「雙十一」吸引日韓企業,一邊參與一邊試圖模仿
    中國「雙十一」吸引日韓企業,一邊參與一邊試圖模仿 澎湃新聞記者 廖婧雯 2018-11-12 17:29 來源:澎湃新聞
  • 有些人,為什麼一邊罵美國,一邊申請去美國留學?
    但,如果視角轉化,當你站在那些有錢人的角度去觀察,你就會發現,送孩子出國讀書簡直就成為了一種必然:一邊是費勁千辛萬苦都無法保證孩子讀最好的學校,退一步說哪怕送進去了,孩子享受的教育也無非是教授上課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