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首本解讀中醫藥文化和
歷史典故的新書:
《讀成語 學中醫1》出版。
治病救人為什麼叫「懸壺濟世」?
今天來說說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
成語有故事,有世情,有歷史,有道義春秋,
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
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通過這些成語典故,我們不僅可以加深對中醫藥、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還可以學會一些健康養生的理念,掌握一些有益的中醫藥文化知識,培養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興趣等。
(翻拍於新書插頁)
《讀成語 學中醫1》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一批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以文化講歷史,以歷史講盛衰興替……
該書語言輕鬆活潑,詼諧幽默,談古論今,將歷史上一些影響深遠的醫案娓娓道來,並結合當前社會現實加以點評,融入了個人的人生閱歷和生活智慧。
本書作者培松是資深媒體人,閱歷豐富,自幼酷愛讀書,多有著述,語言風格流暢自然,多有金句迭出。其所參與策劃和個人作品,多次入選「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本優秀圖書」,兩次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另有作品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等。
(翻拍於新書插頁)
大量搞笑好玩的漫畫插圖是《讀成語 學中醫1》的一大亮點,直追當下特別火的漫畫界網紅「二混子」的風格,漫畫作品傳神、誇張,搞笑,無釐頭,逗人捧腹。書中漫畫插圖由南窗老師擔綱,「南窗」原名王銀生,藝術碩士,是一枚文藝老青年,以教書為業,執畫面為匠,耍寶賣萌,亦莊亦諧,愣是把邊緣學科整成了學生最愛,收穫粉絲千萬。其國畫、漫畫都能信手拈來,作品拿獎到手軟。抗「疫」期間,南窗老師創作了大量的抗疫主題繪畫作品,並積極組織義賣捐款,向逆行的白衣英雄們表達了自己的一份敬意。為了給《讀成語 學中醫1》配圖,他通宵達旦地構思、創作,作品完成後,標誌性的鬍子又瘋長了一大截,人卻瘦了一圈,深深被書中所講述的中醫故事所感染,沉侵其中,「入戲」頗深。
(翻拍於新書插頁)
《讀成語 學中醫1》不是中醫專業圖書,講的是故事,述的是文化,談古論今,針砭時弊,嬉笑怒罵間啟人思辨,每篇兩千六百字左右,5分鐘可以讀下來。書中沒有晦澀枯燥的藥名和藥方,輕鬆閱讀,沒有難點。
通過一篇篇的故事解讀和剖析,《讀成語 學中醫1》系統梳理了中醫和傳統文化的關係,中醫在歷史上的發展演變,中醫對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等。通過閱讀,讓人不由得嘆服中醫確實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治病救人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尤其是在民國之前,當時西醫尚未全面引進中國的基礎上,中醫就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保護神。中醫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來源於自然又回歸於自然。中醫藥的歷史和文化發展,屬於中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本書作者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自信,對中醫自信,所謂的中醫自信就是堅持中醫的邏輯體系是正確的,因為他依據的就是《易經》的陰陽,強調的是陰陽調和,強調的是「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這種體系完全符合世界萬物生存的規則,是有強大而完整的邏輯體系,因此,中醫的存在有其科學依據。
作者:培松 著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