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學習好中醫

2020-12-15 善生活養有道

我學習中醫三十年,讀書、臨證、思考、寫作,三十年未曾懈怠。有初學中醫者問我,能否講講應該如何學好中醫。關於這個話題,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從不同的角度談論過。本文換個角度,再談談如何學習中醫。

一、中醫的現狀

自《內經》問世,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中醫理論代有發展,代有創新。今天,中醫傳承到了我們這一輩人的手中,中醫的現狀如何呢?我的觀點是,我們這一輩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與前輩相比,一代不如一代。但我也熱切盼望,在我們之後,能夠一代勝於一代。

為什麼這樣說?

在我看來,歷代中醫人都很努力,特別到了民國時期,中醫學術達到了巔峰。之後即開始沒落。沒落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在外來說,受西醫的衝擊。中醫既是傳統文化的旗幟和潮頭,也是敵對的西方醫療資本勢力最忌憚和猛烈攻擊的方向。中醫財力不足,無力與西方醫療資本抗爭,最終還是從國醫沒落了;在內來說,中醫人對中醫缺乏自信,反而追著西醫的屁股,以搞中西醫結合為榮。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目前,中醫即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

但是,中醫有著極大的生命力,中醫一定可以崛起。理由是,一則,國家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中醫即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二則,中醫人自強不息。今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學習中醫,並且願意去挺起中醫的脊梁;三則,老百姓的健康需要。今時的西醫越來越市場化和資本化了,結果就是醫院大樓越蓋越高,醫療病床數越來越多,但醫療費用越來越貴。沒有錢,都不敢進醫院的門。如此搞下去,西醫必將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更何況,西醫治病療效差,目前連個新冠疫情都無力控制。

作為中醫人,我們一定要定於中醫,心靜而安,精研中醫。目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也是中醫崛起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個中醫人,我們要傳承祖宗的智慧,我們要為子孫後代謀萬世健康,我們要擺脫現代邪惡資本奴役老百姓的歷史,我們就應該儘自己一份力量,在中醫領域不懈進取,為中醫之崛起而奮鬥不止,且無怨無悔。

要想學好中醫,就要有這樣的立志。這就是我們中醫人的初心。不忘初心,矢志向前。

於我而言,時光流轉,自第一天進入中醫的課堂,轉瞬三十年了。回首過去,心中很是感慨。如果,能有辦法穿越回去,如果可以重新開始,那麼,我將全心全意地執著於中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中醫,絕不會象現在這樣,空度歲月,至今還是沒有什麼成就。

我相信,後來者一定能勝於我們。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將璀璨勃發;將來,中醫也將成為主流醫學。依靠的,就是新的一代年輕人。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既然選擇了中醫,那麼,就要有為中醫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志向越高,將來的成就就越大。

二、好好掌握繁體字

今時流行的是簡體字,我們從小所學的,就是簡體字,甚至從來就沒有在課堂上學習過繁體字。那麼,繁體字還有市場嗎?還有必要學習繁體字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繁體字將來大有市場,當然有必要這習繁體字。

上世紀文字改革,現在看來,流弊是十分明顯的。不在於簡化筆劃字形,而是很不適當地歸併文字。有學者批評簡化字破壞了中國傳統文化,我是同意的。比如,嶽飛五個兒子都是「雨」旁,非要將嶽雲改成嶽雲,而他四個弟弟卻是使用「雨」字旁的嶽雷、嶽霖、嶽震和嶽靄,合適嗎?

今時比前輩優勝之處,是電腦與網絡的普及,信息更容易獲得了。但也有負面效應,就是年輕人不願意認真通讀古籍了。為什麼不願意去讀古籍,根本原因還是不識字,就是不能掌握繁體字和古文了。

我的建議是,對於準備學習中醫的青年人而言,學習繁體字應該是第一位的基本訓練。我常跟我的弟子們強調,要像學習外文那樣學習繁體字,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簡化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這是無法否認的,那麼為什麼要學習繁體字?

一方面,中醫古籍上都是繁體字,沒有簡體字。有人說,有呀。今時出版的中醫古籍,都已經改成簡體了。但我認為,自己認識繁體字,可以更方便地閱讀中醫古籍,相當於掌握了閱讀古籍的能力。由此說,識繁體字者,得中醫古籍;能讀中醫古籍者,即能得真正的中醫學問。

另一方面,繁體字是漢字的原始形態,是中華民族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學習繁體漢字的過程,即是學習漢語文字的內涵,可以提升我們的傳統文化素質。於中醫人而言,只有傳統文化的,才是真正中醫的,也才是世界的。

繁體字是中醫的載體。我們要學好中醫,要傳承中醫,要挺起中醫的脊梁,卻連繁體字都不認識,還怎麼談中醫?!更何況學習繁體字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的內心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何樂而不為呢!

當前簡化字已是生米煮成熟飯,不可能恢復繁體字。作為年輕的中醫學子,我們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多了一重負擔,就是必須通曉繁體字。其實,繁體字並不難學,若能多多閱讀古籍,參考古漢語字典,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三、中醫人的知識貯備

大部分人都認為,只要通過高考,進入中醫藥大學,說明已經具備了學習中醫的知識貯備了。我卻認為,這還差的遠。

的確,我在讀中醫藥大學時,第一門專業課程是《中國醫學史》,同時開有《中醫基礎理論》,大學的中醫教育就算是開始了。現在想想,如果能再加一門課就更好了。

加什麼呢?建議加一門關於先秦典籍的閱讀。我的建議是,進入中醫藥大學,開始學習中醫了,那麼,一是要掌握繁體字,二是讀一些先秦典籍。我之前對於先秦典籍是不夠重視的,近數年來才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先秦典籍對於中醫學子建立純中醫思維模式非常重要。我也開始補課。可以說,先秦典籍有助於正心,幫助中醫學子對中醫理論產生信心,並且對天人合一、取類比象、整體觀念等思維模式產生信心。

中醫學子要有成就良醫的志向,那麼,就要去嘗試著閱讀先秦典籍。我自己的體會是,先秦典籍中有關於《內經》理念之所以產生的人文環境,有中醫理論的最原始形態,也有先賢對於中醫與天文的研究成果,更有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人生觀。作為中醫人,非讀先秦典籍不可。

四、對中醫學術的態度

中醫關乎生命與健康,臨床對病處方時,一絲一毫都來不得馬虎。可以說,中醫人在平時應該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只有嚴謹,才能讓病人產生信任;只有嚴謹,才能用方用藥無誤。

嚴謹源於對中醫學術的真實和客觀。簡單來說,就是不想當然,不作偽。不少人可能認為,中醫人其實是「差不多」先生,加這味藥也行,去那味藥也無所謂,談何嚴謹?!在我看來,這是誤解了中醫人。中醫證候對應於藥方,一有證則有一證之藥方,證變則方變,並不是差不多就行的。

以經方桂枝湯為例,桂枝與白芍等量是桂枝湯,功在調和營衛、調和陰陽;若重用桂枝則變成桂枝加桂湯,治療奔豚,寒氣上逆;若重用白芍,則變成桂枝加芍藥湯,治療肝脾不和的腹痛。雖然藥味沒變,因為用量變化,就有不同的功效。這就是中醫,絕不是差不多就行的。

要想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我的觀點是,緊緊抓住一個「真」字。中醫是求實的學問,一切以符合臨床為目的。凡是不真的,即是作偽的,也必然會導致臨床療效不高。

做臨床要真,做人也要真。我自己體會,作為一個中醫人,要有做事求實、做人求真的精神。坦坦蕩蕩,活的真實!內心謙和,日子既平淡,又真實;既有享受,又能利他。

率直地說,我個人不喜歡中醫界同仁之間過度的誇獎。比如,動不動就把某個學者的中醫作品加以諸如新視野、新視角、新方法、新觀點、新出發、前沿論壇之類包裝。如果學力不足,特別是研究不足,就有可能名不符實。在我看來,這樣很丟人,很沒有面子。面子從來都是自己掙的,不是別人給的。

我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一些在平實處見功力的文章。我堅信,真理是樸素的,探索生命與健康真諦的文字也應該是樸素的,不需要包裝,更不需要發明和創造怪僻詞彙以自炫。如果一個人的學力不足,特別是下的真功夫不夠,其作品就顯得蒼白乏力。

中醫是學問,從事中醫即是治學。大凡中醫治學到了一定火候,知彼己、辨是非、識深淺是相當重要的。看中醫人的著述,就很容易地辨別出哪些是在下笨功夫、死功夫、苦功夫和真功夫,哪些是在取巧,不費多少工夫地搞花拳繡腿。特別對於我自己,看到人家的不足,就會更虛心地體悉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儘可能予以彌補。

「學而後知不足」,依據我自己的學醫與臨床經驗,越是讀書,越覺自己有所不足;越是傳播中醫,越覺社會對於中醫還有太多的不理解。於是,就越是發奮努力,很擔心今天知其一,也許不知者十,明天知其十,也許不知者百。前賢有謂「學海無涯苦作舟」,關鍵還是個「苦」字。作為中醫人,只要能吃的苦中苦,必然能在中醫學術上走的更遠。

其實,本文所論述的一些觀點,不僅適合於學習中醫,亦適合於學習其他學問,特別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學問。我是一個中醫人,我有志於做一個明醫,以上既是我對於年輕學子的建議,其實也促我自勉。(董洪濤)#中醫#

相關焦點

  • 怎樣學中醫才能少走彎路 | 學習中醫的次第
    退休前是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從事中醫教學、臨床三十五年。在本校、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中醫學院、正安文化及其他不同場合教過課。正是因為潘毅老師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使得老師對學習中醫的次第有著不同的見解。在這裡,我們先為大家插入潘毅老師在《中醫一年通》8期畢業時,告訴大家業餘時間應該如何學通中醫的片段。
  •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中醫?
    (一)要成為一名好的中醫,除了經驗的積累,文化功底也很重要。
  • 中醫悟道: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讀完下面這篇文章,可能會對您有所啟發。多少年來,人們都崇尚讀書,古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影響深遠。書,在人生中不可或缺,這是有所共識的。
  • 中醫減肥效果好不好 中醫如何減肥
    核心提示:減肥是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而關於減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像運動減肥、節食減肥、手術減肥、中醫減肥等都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近年來很多人都在採用中醫減肥來幫助自己瘦身。 減肥是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而關於減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像運動減肥、節食減肥、手術減肥、中醫減肥等都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近年來很多人都在採用中醫減肥來幫助自己瘦身。那中醫減肥效果好不好?中醫如何減肥?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中醫減肥效果好不好?
  • 中醫培訓學習:中醫脈診把脈入門學習培訓班老師如何授課?
    中醫培訓學習:中醫脈診把脈入門學習培訓班老師如何授課?12 17:27 來源:辛杏林學院靈芝老師 原標題:中醫培訓學習
  • 中醫常說的秋收冬藏,是什麼意思?到底如何才能做到?
    中醫常說秋收冬藏,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養生講究時效和方法,所有的養生對應時節效果才會最好,那麼中醫所說的秋收冬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何才能夠做到呢?所謂的秋收冬藏就是:秋季要以平靜、淡然、樂觀養生,冬季要以養精蓄銳、休養生息,這就是中醫所指的秋收冬藏。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屬於「陰」,所以此時要養陰,應以「收」為主。中醫認為每個季節都有對應的身體器官要好好保養。
  • 怎樣才能學好中醫
    家國天堂怎樣才能學好中醫      南方活佛中醫難學,古有《此事難知》一書
  • 學習中醫,我們該如何入門?
    我記得我遇到過無數這樣的問題,就是大家問我:「羅博士,能否告訴我一下,學習中醫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怎麼學嗎?」今天我來回答一下。 古往今來,有那麼多大醫,無不是以救人為自己的終身使命,因此精研學術,不斷提升。這種精神,是我們首先要學習的。我們業餘愛好者學習中醫,首先就是要學習方向,學習境界,擺正目標。
  • 學習中醫,該如何入門?
    在舊社會,師帶徒學中醫的方法因人而異,大致有兩種形式:第一種,老師採用淺顯的讀物,如《湯頭歌》、《藥性賦》、《醫學三字經》等教材,向學生進行講授。然而要求閱讀這些書籍的老師們,教學一般都以傳授自己的經驗為主,更注重中醫實操訓練,往往對《傷寒論》、《本草綱目》等經典著作的解讀不深。因此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側重於臨床,而忽略理論研究。第二種,正好相反,老師帶學生在啟蒙教學階段,就以中醫經典著作開始,所以這類學生一般來說,理論水平比較高,基礎是比較牢固的,有發展的潛力。
  • 什麼是中醫學習的「六化思維」?現代思維方式學習中醫才是王道
    今天我們身處網際網路時代,遙看古今中醫發展之路,我們懷著敬仰的心看待每個歷史長河中的大家、宗師、大師、名醫等,我們充分尊重中醫原著經典……,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去學習中醫,採用什麼方法。我研究下來深刻感受我們身處新時期的我們絕對不能用古人和傳統老中醫的學習方式和路徑去學習。
  • 潘毅老師說丨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該如何學?這裡會面臨兩個實際問題:一、如何通過科目考試。或會問,教人如何考試,是否有些功利?學醫難道不是該全憑興趣的嗎?其實,只要帶有目的性的學習,比如考試不掛科、行醫、做個好醫生、學會養生、深度了解中醫或其文化等都難說完全不沾功利。
  • 哪裡、如何有效快速學習中醫入門中醫傳承?
    有效快速學習中醫入門中醫傳承,百度搜索:辛杏林學院靈芝老師 1、現代中醫教育的模式傳承用現代的詞語說就是教育,我們首先來看一看現代的中醫教育。什麼是現代中醫教育呢?這個「現代」的界限應該是中醫高等院校建立以後的這麼一個年限。
  • 如何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由此可見,學習《傷寒論》先要領會條文和條文排列組合的意義,要在每一內容中,看出作者組文布局的精神,要從條文之中悟出條文以外的東西,要與作者的思想相共鳴。這樣,才能體會出書中的真實意義。條文最少看它四五遍,並對其中的六經提綱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適應證都熟背牢記方有妙用。
  • 董洪濤:我學習中醫的幾點體會
    中醫難學,但學好中醫有方法。如何學好中醫?一般來說,我們先要把課本學好,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下談談我自己學習中醫的幾點體會,願與讀者分享。臨床要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否則,先在教室裡呆坐幾年,等到了臨床,課堂學的東西都不記得了。再者,只有從臨床上才能體會到何為疾病,如何治病,中醫如何取效,若不臨床,以上都不過是想像,是閉門造車。我自己的體會,多多臨床,大有裨益。我們可以從臨床中學習。
  • 學習中醫的心態
    如果你想做一個好中醫,三年你完完全全就可以做成一個好中醫,根本就不需要懷疑,但一個大前提就是:這三年你得堅持下來我講課講了四年沒有預備過筆記,都是把課題擬好拿上來就講了,最多列個大綱,為什麼?因為道理很簡單,你只不過從不同的角度去講就可以了,道理是非常簡單的。但就因為太簡單了,所以很多人不肯接受。大部分人接受「學中醫很難」,玄之又玄的東西都能接受,唯有這個很簡單的東西你沒辦法接受。
  • 中醫如何治療子宮肌瘤?中醫辨證治療效果好
    子宮肌瘤會引起患者腹部疼痛,並且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甚至會導致不孕的產生,子宮肌瘤通過中醫的方法能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能控制病情的發展,子宮肌瘤患者會伴有小腹疼痛的症狀,並且還會出現白帶增多的現象,中醫中藥治療子宮肌瘤效果比較顯著,中醫如何治療子宮肌瘤?
  • 中醫教你正確「餵」 寶寶才能長得好
    >中醫教你正確「餵」 寶寶才能長得好2015-07-20 10:15:3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但家長不用心急,中醫的營養餵養方案能幫助調理寶寶身體。中醫提倡寶寶要「10分養」,只要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餵養得當,寶寶就會很快調整過來。具體的做法有:  1、多喝白開水:早上起來就喝白開水(因為這樣可以補充晚上丟失的水分,清理腸道,排除廢物,喚醒消化系統及整體機能的恢復,清潔口腔等!寶寶媽媽們,不要忘記了哦!)
  • 中醫和西醫該如何更好地交融?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習中醫的理論,否則在沒有知識支撐下,容易陷入中醫等同於玄學的觀點。但事實上,中醫從來都不僅僅依賴於理論,更多的是長時間的實踐。正如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副教授賴立裡的一句話:「中醫的奧秘之處不在於理論,在於實踐,只有親身體驗過、實踐過中醫治療,才能發現其中的有趣之處。」
  • 取類比象——真中醫的思維,學習中醫的捷徑
    中醫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中醫學中亦有「象」,古人發現,人與萬物皆在天地間,其實和天地自然並無二致,天地是一個大宇宙,自身即有一個小宇宙。因此說,天地之象、萬物之象與人之象可互相對應。學習中醫,先要領會這個「象」,這是學習中醫,進而深悟中醫的必需方法和必然過程。中醫治病,很多時候是比「象」用方。
  • 學習中醫的三重境界
    我的體會是,學習中醫可分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握中醫知識,第二重境界是養成中醫思維,第三重境界則是提升人生智慧。一、把握中醫知識準確把握中醫知識,這是學習中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醫學習的第一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