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醫學習的「六化思維」?現代思維方式學習中醫才是王道

2020-12-15 IT男的自救

今天我們身處網際網路時代,遙看古今中醫發展之路,我們懷著敬仰的心看待每個歷史長河中的大家、宗師、大師、名醫等,我們充分尊重中醫原著經典……,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去學習中醫,採用什麼方法。我研究下來深刻感受我們身處新時期的我們絕對不能用古人和傳統老中醫的學習方式和路徑去學習。我認為我們應該採用「六化」思想來學習中醫:

電子化:要使我們學習和從業過程全程電子化,不管是我們所看的書籍還是筆記及將來的醫案、心得等等所有輸出都需要全程電子化,只有實現電子化了才能實現高效化和管理化,不然海量的信息是無法實現海量信息的管理、檢索和更新。我說的電子化並不是我們要上一個軟體來學習,至少我們可以用一些通用的文檔、筆記等管理工具來實現。高效化:在電子化的思想基礎上怎麼採用好的學習工具、配套工具和學習方法實現高效化。學海無涯,效率不高,生命有限,家人等著你護駕,沒有效率是空談。當然我們學習的過程的高效化不一定浮躁、急於求成等。作為一個信仰中醫的人來說,焦躁是大忌,何況我們學習呢?體驗化:在電子化和高效的基礎上,體驗就很關鍵了。因為愛好中醫伴隨一生,需要不斷修正、完善、補充,將來還要做專題研究,並要傳承給後代,如果你現在的電子化資料在書寫、修改、呈現、檢索的時候不注意體驗怎麼利於將來的管理、信息共享、子孫傳承呢?群體化:今天我們學習中醫比古人及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有條件就是網際網路讓我們中醫學習的群體走得更加近了。我們一定要摒棄古人派系的概念,也一定要摒棄自己將來走向醫生崗位上自己掌握了獨門技術不捨得與人共享,不然我們無法兼任光大中醫的責任,我們不能老吃祖宗留下來的老本。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高質量的網絡群體從學習的時候走起,一路走向醫生的崗位,並老去。臨床化:沒有臨床的思想就無從談從醫,那對於我們學習中醫的人來說臨床到底在哪裡,我認為臨床的線索在書裡、在網上,我們可以管理起來,然後再學習中臨床在自己身上在家人身上。跟師或者走向醫生崗位後,臨床應該在心裡,除了醫案我們還要有一顆醫者的心儘可能去跟蹤重要的病人醫後的情況。並把臨床的信息更新到自己學習的大數據中來,並持續更新自己的專題研究庫。管理化:管理化就是對知識的管理、數據甚至大數據的管理、對自我身體和身心的管理、對家族和家人思想和理念的管理、對群體的相互管理和激勵等。

相關焦點

  • 取類比象——真中醫的思維,學習中醫的捷徑
    【北京●3月10日】古脈法臨床實戰班丨練出準確脈診手感學習中醫就是要把握古人認識事物的方式,從思維方法和哲學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順暢自然。天地萬物莫不有象,透過「象」去感悟中醫,是我們進步的捷徑。
  • 怎樣學中醫才能少走彎路 | 學習中醫的次第
    如果從現代教材入手,我不敢說學出來的醫生水平就很高,但他的平均值不算低。所以,我們實際要考慮的是不同學習次第的成才概率。當然,現代教材之後如果再加上經典的學習,就會如虎添翼。何況,現代教材,比如《中醫基礎理論》,經常就是經典與久經驗證的各家學說的系統化、條理化、綜合化與白話化,實際也為經典的學習鋪好了路。
  • 岐黃縱橫:王琦大師提出的「中醫原創思維」是什麼?
    王世保:創新本就是中醫思維的功能,不僅中醫思維具有原創功能,西醫和科學思維也有原創功能,所以用這種思維的功能在思維前面做定語,就好比「會走路的人」。問「中醫原創思維是什麼」,就好比問「會走路的人是什麼」。
  • 學習中醫的三重境界
    一則,解讀與詮釋我所理解的中醫思維,是指我們自覺運用中醫觀點去思考生活與健康的各種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說,中醫不但是關於健康的學問,中醫還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學問。學習中醫,就是要樹立永不滿足於現狀的思維追求,就是要增強勇於探索的思維勇氣,就是要養成多問幾個為什麼的思維習慣。我們應該把這種反思與追問的中醫思維,運用於日常學習(包括中醫學習)、生活和臨床工作中。以《內經》的病機十九條為例,為什麼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呢?課本的解釋是:各種表現為抽搐、眩暈的風證,多屬於肝的病變。
  • 學習中醫的心態
    大部分人接受「學中醫很難」,玄之又玄的東西都能接受,唯有這個很簡單的東西你沒辦法接受。可是我們試想一下,中醫傳承的是幾千年,而不是一年兩年,如果這個真的很複雜很難學,你覺得能傳承得下來嗎?早都滅了!就是因為它簡單才能傳承,如果它複雜早就被滅了。所以如果你往複雜裡想,那你根本就走了一條繞圈子的路,而且繞得很遠,而且你的思維跟我的思維會永遠靠不上邊的,因為我的思維非常簡單。
  • 鄧中甲:中醫思維在診法中的應用
    鄧中甲教授從教數十年,在任教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覺得中醫的思維模式落後,動輒陰陽、五行,仿似「算命先生」;不少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濃厚,但不得其法
  • 學習中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今天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學習途徑,就是在正規的中醫院校內學習。我們的講座對象,是定位於廣大的中醫愛好者。所以如何通過自學的方式學好中醫,或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們著重看一下,自學中醫過程中,最需要認清的幾組關係。學習任何一門學問,入門的第一步,一定不是懷疑,而是相信。只有先以謙虛的態度接受下來,才有資格去評價,這門學問究竟有何長處與不足。
  • 《傷寒論》是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
    《傷寒論》是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傷寒論》的注釋之書極多,但至今《傷寒論》並沒有成為中醫的顯學,有志於學習中醫者,尤其是初學者還多認為《傷寒論》難懂難學,不得其門而入但現代的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對運氣理論、氣化學說、陰陽五行都還沒有完整的理解,看這些醫家的著述有很長時間在文字和概念上都理不清,如果不能堅持讀通,就無法領會其著述所傳達的整體思路,最後的結論就是看不懂,或看完了雖然知道作者說了很多內容,但還是不知道《傷寒論》在講什麼。
  • 國醫大師徐經世:急需培養能運用中醫思維的傳承人
    中醫古籍文獻是以古文字寫成的,和現代白話文差距較大,又經過流傳輾轉,版本繁雜,字詞缺錯,詮釋者多。如果沒有一定的古文知識,古籍文獻就不易讀懂;讀懂了,也難於讀深。古今精於醫者,無不文理精通。文是基礎,醫是樓,文理不通則醫理難明,學好古文當是學好中醫的基本功之一。而有些人連《本草綱目》的序言都無法讀懂,焉能學好經典浩瀚的中醫!經典關。
  • 如何才能學習好中醫
    目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也是中醫崛起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個中醫人,我們要傳承祖宗的智慧,我們要為子孫後代謀萬世健康,我們要擺脫現代邪惡資本奴役老百姓的歷史,我們就應該儘自己一份力量,在中醫領域不懈進取,為中醫之崛起而奮鬥不止,且無怨無悔。要想學好中醫,就要有這樣的立志。這就是我們中醫人的初心。不忘初心,矢志向前。
  • 學習古中醫的思維
    方以類聚,這個方字解釋很重要,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思維方法。     學習針灸,需要這樣的思維方法。這個思維方法,是要做出一些框框,然後把萬物都放在這些框框裡。比如陰陽,我們把所有的事物都分做陰,陽。把陰的事物進陰的框框,把陽的事物都丟進陽的框框。    五行也是一樣,把所有的事物都分分別放進木火土金水這五個大框框裡。最大的框框,周易哪裡叫做方,類,群。
  • 中醫自有大氣象
    這種思維方式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特別是對複雜性事物。」朱院士的話,一語道破了中華傳統思維方式在複雜性科學研究中的地位與作用。中醫思維,在現代複雜性科學研究中的方法論意義也日漸凸顯。所以,中醫的發展,不應該被現代醫學之類的理論、方法所異化或全面取代。
  • 現代中醫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深度好文)!
    從古代的師承模式到今天的高校培養模式;從一對一的培養模式到一對多的「批量培養」;從重視經典秉承家傳學派的模式到刻板固定教材的學習模式;從單純中醫尤重實踐操作方式到中西醫並重唯重應試考試方式…..中醫的教育到底經歷了什麼,也許就連中醫藥大學的教授們也很難回答。不可逃避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從現代中醫教育的起點開始講,中醫教材編寫的不合理性。
  • 董洪濤:我學習中醫的幾點體會
    等等,此類問題都可從中醫裡面找到答案。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這也是學習中醫。我的新浪微博裡有許多這樣的思考,都是我自己從生活中學習中醫的點滴體會。這樣的體會多了,中醫水平必然上漲。再者,中醫不是必需在高大上的醫院裡才能實踐的醫學,中醫是生活中的醫學。學習中醫,亦需從生活中體悟。
  • 取象比類與中醫思維
    傳統哲學的意象思維滲透到《內經》中,成為中醫學思維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取象比類」之謂,語出《周易》,為易學、五行的重要研習方法之一。世間萬物,凡物皆有陰陽,有陰陽則有交感,有交感則必「同氣相求,物以類聚」,故稱為「以類萬物之情」。即能自己看到、理解的,就按自己看到、理解的分析;不能看到的,就按與它相似的情況進行分析。
  • 哪裡、如何有效快速學習中醫入門中醫傳承?
    有效快速學習中醫入門中醫傳承,百度搜索:辛杏林學院靈芝老師 1、現代中醫教育的模式傳承用現代的詞語說就是教育,我們首先來看一看現代的中醫教育。什麼是現代中醫教育呢?這個「現代」的界限應該是中醫高等院校建立以後的這麼一個年限。
  • 學中醫的可以開西醫診所,學西醫的開不了中醫診所。說明什麼
    中醫需要敏感加直覺形成的「悟性」而學中醫的人通常生性敏感,這使得他們直覺能力更強。這種直覺能力凝聚就是一種悟性。這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無法通過後天的學習獲取。而西醫的學生的能力就能夠通過後天學習獲取,這就是為什麼學中醫的人能夠輕易掌握西醫理論和西醫技術的原因。學中醫的和學西醫的還有一個巨大的差別。就是中醫不僅要會開藥方,還要懂得各種藥材的療效和製藥和熬藥的方法。也就是說它的一體性更強。而西醫的治療和藥物是分割的。
  • 生活處處是中醫!什麼是真正的中醫思維?讀懂了此文,你就明白了!
    當血小板不夠時,現代醫學便會馬上懷疑是否為脾腫大或肝脾腫大。因為人體中血液如果太多的話,脾臟本身就會把血吃掉,它就是在統籌調配血液。如果照超音波的結果發現不是肝脾腫大,那下一步驟就是做骨髓穿刺,看看骨髓裡是否有病毒,將製造出來的血液全部給破壞掉了?但是知道這些原因又有什麼用呢?
  • 學習方法的升維:《野性的思維》一本被忽視的經典
    「具體性」與「整體性」思維的特點,認為未開化人的具體思維與開化人的抽象思維沒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發展,各司其職,人類的藝術活動與科學活動即與這兩種思維 方式相符。主要著作有《結構人類學》(1~2)、《神話學》(4卷)、《野性的思維》等。相信大多數人,並不知曉《野性的思維》這本書。這本書的價值被很大程度的埋沒了。被埋沒有三個原因:1、《野性的思維》被歸類為人類學經典,這讓很多人以為人類學沒有什麼對口的價值。就沒有深入了解這本書。因為覺得人類學比較冷門,所以對這本書也沒怎麼重視。
  • 王元園:我對中醫的天人合一整體性思維觀的認識
    中醫就其本身來說與西醫科技並不矛盾,理應可以相互補充、相互驗證。那麼,問題來了,西方醫學中的分科室治療、做手術、打點滴、吃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像成為了一種習慣,它其實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