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中醫的思維

2021-03-04 穆清學堂

論 至陰穴 與 至陽穴 的妙用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周易·繫辭》

    我們看這一句: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這一句到了後來通俗化之後,變成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方以類聚,這個方字解釋很重要,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思維方法。

     學習針灸,需要這樣的思維方法。這個思維方法,是要做出一些框框,然後把萬物都放在這些框框裡。比如陰陽,我們把所有的事物都分做陰,陽。把陰的事物進陰的框框,把陽的事物都丟進陽的框框。

    五行也是一樣,把所有的事物都分分別放進木火土金水這五個大框框裡。最大的框框,周易哪裡叫做方,類,群。方是比類還要大的框框。比如說,我們看現在的物聯網,有各種各樣的群,群裡都有興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這個很符合這一句,人以群分。當然這些框框可以有各種各樣。

     五輸穴,就是把身體裡具有相同,相似的穴位。放進五行這五個框框裡頭。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五臟六腑也要放進這些框框裡頭的;所有的病症也要放進這些框框裡頭;身體的各個部位也要丟進這些框框裡頭;天底下的萬事萬物都可以丟進五行裡頭的,在同一個框框裡頭的事物都是有著內在的關聯。

     然後醫家利用這些內在的關聯進行比較,然後進行作用。所以我們看經脈分做六經,從太陽,少陽,陽明,到太陰,少陰,厥陰,這六個框框,這是另外的一套分類方法,也可以把萬事萬物丟進這六個框框裡去。身體的各個部位可以放進五行這五個框框裡頭,也可以放進太陽、厥陰。。。等這六個框框裡。 

    所以至陰 這個穴位,可以對應身體所有至陰的部位;至陽這個穴位,可以對應於身體所有至陽的部位。只要你明白,什麼是至陰,怎麼去分類至陰,就可以了。穴位名,是一個非常大的學問,是什麼人去給穴位命名的,似乎很難找到書籍的記載了。給穴位命名的人,都是大家。藥王孫思邈說「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

     穴性,不可以按照藥性來分類。近代的針灸學者把穴位的穴性,用藥性來進行解釋,雖然也是標新立異。但是到後來在教學上,過分著重的把藥性代替了古典穴性的意義,那就是把針法當做了藥法的小奴僕了。諸位,針灸是古學,要學好針灸,還需要學好國學。

    同一個穴位,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比如,至陰,

     按照井滎輸經合的分類方法,它是井穴;按照五行的分類方法,它是金穴,膀胱經屬水,至陰是水中金,水經金穴;按照子母經穴的分類,至陰是膀胱經的母穴;金能生水之故。

    經云: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支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腨)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

     膀胱,主筋所生病者,水生木之故。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終於至陰,是為陽極生陰。由於至陰穴,至陰的屬性。所以可以用至陰穴治療與陰相類的病。女人的胞宮,屬於極陰的地方,任脈是陰脈之海,起於胞宮。所以胞宮是與至陰穴相應的,胞宮的任何問題,都可以用到至陰穴。

    比如,胎位不正,胎衣不下,等等,可以用至陰穴。又因為,膀胱經主筋所生病者,用至陰可以治轉筋,當然治抽筋,尤其是小腿抽筋。最著名的穴位是承山穴。老人家晚上睡覺抽筋,用承山,加上巨靈針灸的氣血標靶,百治百驗。

     曾經有一位法國人,每天晚上抽筋數小時,痛不欲生。在法國各大醫院求診數十年,吃了各種的藥,各種的維生素片片,到處求醫,甚至去找法國本地的巫女,吉普賽人的巫術等等,都沒有見效果。後來經我在法國的親戚的介紹,從法國跑到丹麥來求醫,在丹麥租了個房間,住下來了,意思是不治好抽筋不回法國了。我給用了至陰,承山穴氣血標靶,治療了二十多天,不抽筋了,晚上睡的好好的。他害怕病情反覆,繼續在丹麥住了兩個月,天天跟著我屁股跑。最後放下心來,肯定不復發了,滿懷歡喜回法國去了。

《陰符經》說:「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丘處機祖師說:「人先生兩目,死先死二目」。眼睛屬於陽,是至陽的地方。一目之中,元精、元氣、元神皆在內。目疾,為陽病。至陰治目疾,至陽之病,以至陰治之,這個是陽病陰治的原則。所以眼睛幹,尤其是老人家眼睛發乾,用少澤、至陰。為什麼用少澤穴?學生:「小腸經主液」。黃師:對,小腸經主液所生病者。少澤是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眼睛發乾,是液所生病,所以用少澤,立竿見影的效果,各位不妨臨床實驗一下。

相關焦點

  • 取類比象——真中醫的思維,學習中醫的捷徑
    中醫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中醫學中亦有「象」,古人發現,人與萬物皆在天地間,其實和天地自然並無二致,天地是一個大宇宙,自身即有一個小宇宙。因此說,天地之象、萬物之象與人之象可互相對應。學習中醫,先要領會這個「象」,這是學習中醫,進而深悟中醫的必需方法和必然過程。中醫治病,很多時候是比「象」用方。
  • 紫林古經方中醫2020年國際一班(總九班)招生簡章
    █學員和重慶正陽中醫院病案的真實記錄及反饋,讓我們感受和見證古經方中醫的神奇: █【紫林古經方中醫】的發展>「紫林古經方中醫」是臺灣的紫林齋主一手創辦。紫林齋主作為首席中醫顧問,對院內經方中醫師進行教學指導。目前專家團隊已接診了10000多人次。█授課老師簡介:梧桐老師:紫林古經方中醫的嫡傳弟子,深得紫林齋主的真傳,近十年潛心醫學鑽研和教學實踐。
  • 什麼是中醫學習的「六化思維」?現代思維方式學習中醫才是王道
    今天我們身處網際網路時代,遙看古今中醫發展之路,我們懷著敬仰的心看待每個歷史長河中的大家、宗師、大師、名醫等,我們充分尊重中醫原著經典……,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去學習中醫,採用什麼方法。我研究下來深刻感受我們身處新時期的我們絕對不能用古人和傳統老中醫的學習方式和路徑去學習。
  • 繼承不泥古!「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馮崇廉師從國醫大師、中醫泰鬥鄧鐵濤,從事中醫臨床與教學工作30多年,注重運用中醫思維進行臨床指導,善於辨證使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症,曾獲「廣東省名中醫」「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南粵最美中醫」等稱號。 跟師鄧老入門中醫 悟經典終成「鐵桿中醫」 「我曾祖父是中醫,算是有些醫緣,但學中醫純屬偶然。
  • 道以醫顯22:中醫太美之古中醫術數推導的陰陽、左右、東西
    左與右,在中醫裡,左為陽,右為陰。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陰陽的產生。無中生有,一生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中醫裡「無」其實也就相當於我們現代說的「炁」(也就簡化為現代的氣),在《古中醫的圓運動》裡有這樣的理論:把人體看作為物理的氣,肉身的組成是由於氣高速運動而形成的物體。
  • 怎樣學中醫才能少走彎路 | 學習中醫的次第
    但是,近些年,我接觸得更多的是院校外的中醫粉絲,他們對學習中醫的科目順序在感覺上並不一致。以下內容,主要為他們而寫。注意,下面討論的學習次第是對常人而言的,自覺天賦異稟或身邊有個風清揚般的絕世高人指點者請自覺除外。
  • 李鳳軍:創造愛中醫直播群,普及中醫養生文化精髓!
    李鳳軍,吉林省中醫藥健康產業協會副會長、中醫養生研究專家,也是愛中醫群的主講人,他希望中醫的思維方式被更多的人應用,讓養生方式更健康更容易。李教授熱愛社會,熱愛中醫,弘願以有限的自我去捍衛無限
  • 鄧中甲:中醫思維在診法中的應用
    鄧中甲教授從教數十年,在任教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覺得中醫的思維模式落後,動輒陰陽、五行,仿似「算命先生」;不少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濃厚,但不得其法
  • 學習中醫的三重境界
    我的體會是,學習中醫可分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握中醫知識,第二重境界是養成中醫思維,第三重境界則是提升人生智慧。一、把握中醫知識準確把握中醫知識,這是學習中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醫學習的第一重境界。
  • 學習中醫的心態
    我告訴你沒得比,因為整個網絡上的這個課,我們做過調查,我們是獨一份兒在講中醫思維的這塊兒理論,所以你不用去比了,沒得比。至於說你要想比一下誰更有名,那告訴你也不用比了,你覺得哪個有名兒你就跟哪個學吧,因為我確實是沒有名氣,一點名氣都沒有,甚至見過我的人都不多,因為這個東西弄得人很煩啊,我也不想在這方面去比。
  • 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原標題: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2020年08月23
  • 流傳千年的古中醫碾藥文化
    在古代沒有現在的高科技,古人中醫碾碎草藥需要嘴嚼石頭砸爛,很是費勁,還容易出事故中藥毒。非常不安全。據說據說還有一個動人的小故事。中藥鋪製藥的藥碾子,學名惠夷槽,據傳與華佗行醫有關。 有一姓王鐵匠,無兒無女,開了個小鐵匠鋪,靠打制農具 為生。
  • 岐黃縱橫:王琦大師提出的「中醫原創思維」是什麼?
    王世保:大師對「中醫原創思維」背景的闡述可以用簡明的等式來表達,即「創新+中醫思維=中醫原創思維」。大師很會用科技的熱點來為自己的研究進行偽飾。王世保:創新本就是中醫思維的功能,不僅中醫思維具有原創功能,西醫和科學思維也有原創功能,所以用這種思維的功能在思維前面做定語,就好比「會走路的人」。問「中醫原創思維是什麼」,就好比問「會走路的人是什麼」。
  •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讀後感兩則
    如何培養成精通臨床的中醫?多年來帶著眾多的問題我一直在尋找答案,借工作的機緣,我接觸了較多的老中醫和國內著名中醫院校的教學專家,結合自己的體悟認識到:只有真正認識什麼是中醫,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一、真正的中醫,首先必須終止「中醫是否科學」的探索。
  • 中醫學霸VIP學習包,原價38000,現價365元.
    2021新春佳節,為了滿足各位學子在放假期間的學習需求,我們特此推出了原價38000,現價365元的中醫學霸VIP學習包。>學習助教服務助教在學習群內輔助學員學習,定期收集學員學習問題進行處理;3:在群老師服務學習群有專職老師加入,每周一次在固定時間內進行學習答疑;4:學習計劃制定、學習監督、學習反饋學員購買課程後,由助教進行溝通,制定全年學習計劃及安排表,並定時進行學習監督,並做學員學習調查
  • 如何才能學習好中醫
    我學習中醫三十年,讀書、臨證、思考、寫作,三十年未曾懈怠。有初學中醫者問我,能否講講應該如何學好中醫。關於這個話題,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從不同的角度談論過。本文換個角度,再談談如何學習中醫。我的建議是,對於準備學習中醫的青年人而言,學習繁體字應該是第一位的基本訓練。我常跟我的弟子們強調,要像學習外文那樣學習繁體字,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簡化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這是無法否認的,那麼為什麼要學習繁體字?一方面,中醫古籍上都是繁體字,沒有簡體字。有人說,有呀。
  • 古中醫用一塊姜區分寒熱霍亂,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霍亂多發於夏秋季,西醫認為是腸道細菌感染,中醫卻有不同的看法。中醫同樣認識到這種疾病的嚴重性,於是取名霍亂。霍就是大的意思,亂意味著人體上下運作失常。腸道疾病引起的腹瀉容易傷陰古中醫認為在夏秋相交的季節,人體要隨著自然界完成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就是熱量從夏季炎熱空氣中回歸到地下土壤中。
  • 殘雪《古茶樹》:慣性錯覺的思維認知圖式
    隨著閱讀的持續,漸漸發現殘雪進入的是一個冷寂的思維圖式世界,她以這個世界中最大的王的姿態,構建著屬於自己的對人世間種種慣性現象的思維解讀圖式。對於她來說,無象徵不成意義不成小說,甚至她的很多短篇都是寓言式解析文本。這個世界是她自己的,無關他人。這樣的作家擺脫了俗世紛擾,相對於眾多以寫作褻瀆文學的人而言,是值得尊敬的。刊發於《作品》2021年1期的《古茶樹》,就是人類慣性錯覺的思維認知圖式解析。
  • 學習中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中醫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她的思維模式、理論基礎、知識框架,與今天我們從小接觸到的數理化等知識截然不同。
  • 自學中醫——不用一大堆的書
    今天幾乎所有的人,學習中醫的方法,都是讀了一大堆書,反而沒有去認真反覆的去研讀讀一本書。恰恰是這種方法,導致很多人,學中醫幾年下來,碌碌無為,浪費了大把的時間與精力。我的經驗,就想告訴大家,最直接有效的學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