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梁思成相親,其實是雙方父母有意為之

2020-08-18 不及格


1、兩家兒女初長成

梁家公子名思成,年方二十又一,二米身高差一截,但是精神卻很好,兩眼炯炯有神,目光堅毅,走起路來自帶氣場,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教養好、謙謙君子、彬彬有禮,興趣廣泛且很溜刷,是大多數人家長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梁思成拉得一手好小提琴,鋼琴演奏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歌唱得也是有模有樣,美妙動聽(因為是清華大學校歌詠隊的隊員,又是管樂隊隊長);體育那也是槓槓的,他清華學堂有名的足球健將,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學堂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體操也十分出色,單槓、雙槓技巧在同學中出類拔萃;美術更不用說了那是非常有建樹,是美術協會的骨幹人員,清華學堂美術選刊的編輯,他的鋼筆畫用筆瀟灑、來去自如,簡潔清新,素描也是入木三分,總是能找到神似的亮點。

在這樣一個德智體美拔尖的青年才俊,梁啓超等長輩們更是對他寄予厚望,因此在他成年之際肯定早就目色好了某家的小公主了...



林家有女名徽音(這個時候她還不叫林徽因),芳齡十八,天生一副嬌容,年紀輕輕有修養,成績優異,博覽群書,性格開朗,思維活躍,談吐有文化,從東到西,從古到今,有水平有見解有思想。其父是當時政治有名人物,又是文化名人,因此其女定有各種紳士、名流、大家、文化名人等前來提親,但似乎是冥冥之中早有註定...





2、雙方家長「巧」安排

林長民在北京市中心買了一處公寓,後院有兩棵栝樹(金錢松)正值春天,金錢松鱗狀的葉片青蔥碧綠,鮮黃色的花朵亮得逼人眼目,成雙成對好不羨煞來往之人。在林長民和梁思成的安排下,林徽因與梁思成第一次相親(因為雙方家長都已經中意,就等兩孩子相互處一段時間看看彼此是否喜歡),梁思成第一次見林徽因不免有一些靦腆,還顯得比較緊張,不知道從哪裡談起,還是林徽因主動打開話匣子,第一次見面也不免談一談各自的見聞,梁思成雖然話不多但是很懂幽默,把自己所見所聞有意思的東西風趣地講給林徽因聽,林徽因聽得開心竟忘了他兩是第一次見面,仿佛是認識很久了一樣,或者說是相見恨晚。林徽因則把自己出國的很多見聞有條不紊的闡述出來,切發表了很多有意思的見解,梁思成被這位年僅18歲的女生所吸引,她是那麼有自信,那麼迷人以至於梁思成第一次見面就喜歡上她了。

這一次相親可以說是愛情的剛剛開始,接下來只是需要時間著一味藥引子,慢慢升華了!



3、快樂的周末,決定學建築

林徽因在北京培華女中上學,從國外回來後。一群穿著正氣的校服女生,擁擠地向校門走去,嘈嘈雜雜、三三兩兩地講著她們之間的小秘密,而校門口呢有序地等待著的家長、黃包車、小汽車..,在招手、在高喊、在張望...因為周末到了!

在所有盼望著這一天的學生之中,當然也有梁思成和林徽因!梁思成在清華學堂上學,周末一回到家他就會莫名的激動,每一次都要準備一些小禮物,好好打理一番後,迅速出門,騎著車朝著林徽因家跑去...

郎有意來女有情,林徽因的母親也非常喜歡梁思成這位小夥子,更重要的是她看得出自己的女兒對他很有意,很喜歡他!於是每次梁思成來,都會撮合他們倆獨處,自己則忙裡忙外地準備一好吃的,等時間差不多才會叫喚他們倆。就這樣他們持續了一段時間的交往,有一次林徽因告訴梁思成,她喜歡建她以後決定學習建築學。梁思成感到很意外,他一時無法把眼前清秀、嬌小、嬌弱的徽因和「建築」聯繫起來,於是問:「建築?」「你是說house(房子),還是building(建築物)?」

  林徽因笑了:「然後補充、並且解釋道應該是architecture(建築學)!」

她給梁思成談起了她所知道的建築,談起了歐洲那些古老凝固的音樂、石頭的史詩、建築師的軼事等。梁思成望著自己深愛的姑娘神採飛揚的神情,眼神堅毅、信心滿滿,於是他決定了自己的專業選擇——建築學!



4、梁思成車禍,赴美學習延後

梁思成在清華學堂考取了留美預科班,清華學堂留美預科班學制8年,1922年21歲的梁思成快畢業了,在決定了學習建築學後,他們只需要畢業之後一起赴美學建築學就可以了,一切看來都是美好的,誰料梁思成出了車禍!因此沒有去美國留學的時間只能往後移了。情況是這樣的當時1923年5月7日,思成、思永兄弟從學校回到家中,他們要去長安街與同學們會合,參加北京學生的遊行示威。因為這一天妳是袁世凱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國恥紀念日。思成推出了大姐思順送他的摩託車,思永坐在後座,準備往長安街方向駛去。結果車才到南長安街口,一輛小汽車急匆匆地從側面撞上了上來。摩託車被撞翻了,嗚嗚地吼叫著,輪子在空中轉動,思成被壓在摩託下面已經無意識了,思永被甩出去老遠(開車的是北洋軍閥金永炎的司機,金永炎他是大總統黎元洪的親信、陸軍部次長),肇事司機早就跑了,留下受了重傷的梁思成倒在血泊中...

梁思成傷得很重,左腿股骨頭複合性骨折,脊椎挫傷,一個月內就動了三次大手術,幸虧梁家有在當時還算有資源,梁思成得以挽救。在梁思成養傷期間(基本不能動彈),林徽因一有空就主動來到梁啓超家照顧梁思成,他不顧自己是個黃花大閨女,給梁思成擦背、擦汗、洗換衣服等,這一切梁啓超看在眼裡,他倍感欣慰,他知道這是他未來的兒媳!林徽因在這一年林徽因從培華女校畢業,考取了赴美半官費留學的資格,她們的約定很快就要實現了,只等思成傷好,他們就去學習建築學。她剪去了辮子,留著當時女大學生流行短髮,微微劉海和髮際蓬鬆地覆著前額和後頸,19歲的她文雅秀麗中增添了幾分成熟!梁思成看到她這樣的裝束後,喜歡的不得了,就盼望自己趕緊好起來,然後與心愛之人一起發奮圖強。



總結:從雙方家長安排相親後,兩人慢慢的彼此知心,可謂心有靈犀。因為林徽因從小生活在不被待見的母親身邊,內心中有憂鬱、哀怨。遇到一個兩人心相印、真摯深情地去愛一個人和被人所愛,是她從少女時代就有的夢想和渴望,而思成讓她的夢幻成真,愛情讓他們之間有了更多默契、更多不言而喻、更多懂你,愛使普通的日子詩意蔥蘢、林徽因來自內心的喜悅衝洗早年深處積澱的憂鬱與哀怨,生命有了更高的追求憧憬,生活也因此充滿來更多色彩。

相關焦點

  • 梁思成女兒梁再冰回憶:父親第一次見到母親林徽因就心動了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分別是丈夫梁思成、詩人徐志摩,還有學界泰鬥金嶽霖,而林徽因做出了最幸福的選擇是和梁思成相守到老,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也深深感染了子女,後來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兒梁再冰在《回憶我的父親》中曾經回憶梁思成初見14歲林徽因的情景,梁思成初見林徽因就心動了。
  • 追憶老同學梁從誡及其父母梁思成林徽因
    同時, 陳岱孫、金嶽霖、梁思成還分別擔任經濟系、哲學系、建築系的系主任, 周培源任學校副教務長。可以說當時這些大教授都是清華的當權派。梁從誡與他們的關係都很親密。但是他並未從中得到過任何特殊的照顧。這從梁從誡轉系未成這件事上可以證實。梁從誡的父母梁思成、林徽因都是我國現代建築學的奠基人, 他們關於中國古建築的調查研究成果, 使中國古建築聞名於世。
  • 林徽因與梁思成
    (《致梁思順等信》)儘管林長民至遲在農曆一九二二年底就提出為這對年輕人訂婚,但是梁啓超仍以為不必,覺得行此大禮可在四五年後。事實上,在此期間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沒有失去再選擇的自由,他倆確又經歷了不短的戀愛過程,一個不再選擇的選擇過程。中國留學生中不乏愛慕、追求林徽因的同胞,無不是門第不凡、本人優秀的俊彥。但林徽因依舊情感獨鍾於梁思成,未曾有過絲毫旁騖之心。
  •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假恩愛?她女學生的晚年回憶錄,被挖出答案!
    還有更多的讀者,始終想不明白,如此這般秀外慧中,又似乎心性不定的「優質女」,身邊又有那麼多青年才俊拜倒芬芳羅綺下,為之迷魂蕩志一生,何以她這麼想不開,偏偏下嫁其貌不揚、甚至還陂腳的「書呆子」梁思成?可在我看來,林徽因會與梁思成走到一塊,本就是極為正常的。
  • 留學往事:梁思成與林徽因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林徽因的天性,以及此前她隨父親在英國生活一年多的經歷讓她便很快融入了已過異國的校園,她成為賓大中國留學生會社會委員會的委員。美術系三年級共有四名學生,林徽因與伊莉莎白蘇特羅(Elizabeth Sutro)友誼最深,她經常到蘇特羅父母家裡做客。蘇特羅晚年依然清晰地記得,林徽因「是一位高雅的、可愛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而且她具有一種優雅的幽默感」。
  •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都沒有考上清華?一行字讓林徽因淚流滿面
    林徽因是一位民國時期的傳奇女性,她的傳奇之處不僅在於她的才華,她的家庭教育更是引人稱道。在自己的兒子沒有考上清華大學建築系以後,執拗的她竟然要求重新翻看試卷,但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看了兒子在試卷中寫的一段話的時候,她卻發現自己錯了......
  • 《紐約時報》補發重要人物訃告 講述林徽因與梁思成
    美國當地時間4月11日,《紐約時報》在該欄目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 —— 《林徽因與梁思成,中國古建築的編年史家》。有一種愛情,叫建築界的唯美愛情,講的就是林徽因與梁思成。但其實用八卦的方式談論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我們最大的無知。也許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理解為何這樣說。自1851年以來,《紐約時報》的訃告一直以白人男性為主。
  • 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的瓜葛,與一本回憶錄有關
    1928年春,林徽因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有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林徽因為何不正面作答?當今有著數不清的解讀。不過,迫切想解開的,恐怕莫過於曾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設計的梁思成。
  • 新婚之夜梁思成問林徽因你為何選我 林徽因: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說起愛情,我們不得不提起梁思成跟林徽因的婚姻。雖然梁思成並不是林徽因的初戀,但他卻是林徽因一生最愛的人。大家都知道林徽因在英國留學期間有一位男友,這個男人就是徐志摩。而當時徐志摩已經有了妻子,而且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
  • 一會兒是徐志摩,一會兒又是金嶽霖,梁思成對林徽因沒意見嗎
    出於對文學的喜愛,在林徽因眼裡,徐志摩的才華使她非常親近。她常常用英文背誦徐志摩的詩歌,而徐志摩也視林徽因為知己。兩個年輕人流連於異國美麗的風景中,很難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惜,徐志摩是有婦之夫。這個現實最終讓林徽因放棄了這段感情,最終與成熟穩重的梁思成走進了結婚殿堂。
  • 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間,我選擇現實
    十月的康橋,鋪滿陽光的氤氳,他們在一起談論雪萊、拜倫,林徽因在文學上的見解讓徐志摩驚嘆,這是張幼儀所不能比擬的。所以他甘願匍匐在她的石榴裙下。徐志摩對林徽因說「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後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
  • 林徽因為什麼嫁給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呢?
    他在給李蕙仙的信中大讚,倆人「美滿姻緣,百年恩愛」;每次外出,都要給李夫人買禮物,他還十分有把握地通過大女兒梁思順傳情「汝母所欲得之物,總不外恰克圖火鍋,淹菜罈子,黃銅菸袋之類,吾與汝母相處二十年,寧不深知耶」;只要在家居住,就會和李蕙仙夜間長聊;還經常炫耀自己的普通話是李夫人教的。懂你的喜好知道你的好,李夫人怎麼會不幸福呢?
  • 林徽因容貌好看嗎?梁思成第二個妻子林洙評價:實在算不上是美人
    對於梁思成來說,林徽因便是那北方的佳人,林徽因離開的較早,並沒有跟梁思成白頭到老,梁思成最終選擇了續弦。林徽因,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16歲就跟著父親遊歷歐洲,住在倫敦期間,女房東是一位建築師,兩人同為女性,又經常一同前往倫敦大學聽課,自然而然就熟絡了,在她的影響下,林徽因也是立志學建築。
  • 梁思成與林徽因洞房夜梁問:你為何選擇我?林頗有深意說了九個字
    1928年春,在加拿大渥太華領事館, 林徽因同梁思成結婚了。新婚之夜,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聽了莞爾一笑,悠悠地答道:「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詩情,一句話回答的恰到好處。那麼和她結婚的為什麼不是浪漫的徐志摩,不是忠情的金嶽霖,偏偏是學建築的梁思成呢?
  • 林徽因死後,照片被梁思成續弦摔碎,女兒怒扇後母,梁思成不吭聲
    林徽因大概是近代被誤解最多的女子吧?樹大招風,更何況才貌雙全的林徽因還有那麼多嫉妒她的人!林洙恩將仇報,嫁給梁思成,將林徽因描述成一個「綠茶」林洙是林徽因的學生,她的父親和林徽因是同鄉。當年,林洙隻身一人來北京考取清華大學,林洙的父親拜託林徽因幫助林洙。
  • 林徽因女兒掌摑後母林洙後,父親梁思成的反應讓人意外!
    建築師、詩人林徽因死後的第七年,即1962年,其夫梁思成娶了小自己27歲的林洙。這樁婚姻如同激起千層浪的石子,它不僅激起了無數人的熱議,同時也將梁思成的生活徹底擾亂了。 因為梁思成娶了林洙,梁思成的弟妹們聯名給他寫了一封抗議信,梁思成與林徽因多年的好友張奚若和其他幾位好友也斷然與他絕交了。
  • 梁思成林徽因正約會,徐志摩也跟來,梁思成只寫一句英文,情敵徐志摩心涼了半截
    徐志摩在英國遇到了林徽因,作為一個有婦之夫,還是不顧一切地追求起了林徽因這個待字閨中的少女,但是自從林徽因知道他有了張幼儀以後,並且知道張幼儀已經再次懷孕以後
  • 文化十分丨太原晉祠:梁思成林徽因「不肯失之交臂」的千年之美
    近年來,隨著中國古建築之美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中國營造學社」這個名詞也漸漸被人熟知。作為中國營造學社的重要成員,梁思成、林徽因為中國古建築研究和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它用柵欄圍合,這個柵欄其實還是很講究的,在北宋著名的建築專著《營造法式》當中,對這種柵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叉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人文清華」講壇製片人 張小琴:我記得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寫的《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裡面,就講到了「叉子」是《營造法式》裡面的名詞,看來他們真的是拿著這個《營造法式》,按物來解書。
  • 林徽因臨終前梁思成並不在身邊,她說出六個字,成為兩人一生遺憾
    在戰火年代,才女林徽因是一位光彩奪目的女人。她有出眾的外表,讓無數男人為之傾倒;她有不俗的言談,在名人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她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有很強的興趣愛好。就像向日葵一樣,林徽因在任何艱難的日子裡都能向陽而生,也的確過著自己的日子。今日與漫談君一起走進林徽因的精彩人生,走進她與梁思成的戀情。
  • 「梁思成林徽因抄襲」引關注 作者朱濤暫未回應
    導讀:昨天,《城記》作者王軍在博客上撰文駁斥所謂「梁思成林徽因抄襲」與朱濤式表達。事件起因是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朱濤1月8日在其新作《梁思成與他的時代》發布沙龍上的言論——「林徽因借鑑了伊東忠太」。《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一書被宣傳為「一部終結之書,終結了梁思成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