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教師幫微信!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教師幫」關注我們
來源: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
近日,廣東一男孩劉威麟,以專業綜合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研究生,他愛跑步、打籃球、打羽毛球、獲得「省級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校長獎學金等榮譽。
據了解,劉威麟在出生時,由於難產留下了腦癱後遺症,可是爸爸卻沒有放棄他。爸爸為了他,辭去了月入七八千的工作,專職在家訓練他說話、走路,小時候為了訓練肌體的靈活性,爸爸常帶他去跑步,時常摔得一身糞土。他的爸爸說:「訓練孩子走路,跑步的過程並不容易,他跑一圈,我要跑兩圈,要求他蹲馬步1分鐘,我先扎穩2分鐘做示範,堅持不住的時候,他會哭鬧,那一刻我的心在滴血。」小時候他的成績很差,甚至在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都要放棄他,可他的爸爸卻堅定地說:「你就讓他學,大不了不參加你們的考核。」有時候劉威麟也會很自卑,會抱怨為何每次考試都寫那麼慢,字寫得那麼醜。但是爸爸會耐心開導他,「要學會接納自己,不要去和別人比,盡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就好」。於是在爸爸的陪伴、鼓勵和監督下,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劉威麟都不再自卑,而且比身邊的正常孩子都更積極努力。終於在2016年的時候,他考上了揚州大學廣陵學院,而今年又以專業綜合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研究生。他曾說:「我知道我只是做事慢一點,但我可以早一些。」考上研究生後,他開心地對爸爸說:「老爸,我以後一定會更努力,在我的專業上有所突破。」看到這一幕,有網友感慨地說道:「老爸真的不容易,能夠一路不拋棄,不放棄地鼓勵他好好學習。」是啊!面對腦癱的孩子,我們都知道生活自理都很難,不要說學習。可他的爸爸卻沒有放棄他,始終一路陪著他、鼓勵他、教他,讓他變得越來越優秀。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能跑到哪裡全靠父母。對一個孩子來說,未來有多優秀,全看父母的用心程度。劉星和小雨責怪媽媽,劉星說:「如果你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琴。」媽媽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先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劉星立刻說道:「我不願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得逼著我學。」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和劉星的媽媽一樣,以為孩子的學習靠自覺,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特別是14歲以前的孩子,自控力不足,沒有父母的陪伴、引導和監督,難以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人生理想。正如腦癱男孩,若沒有父親的陪伴鼓勵,以及「狠心」訓練,那麼上大學考研究生就會成為他這一生都不敢想的夢。《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過關鍵10年》一書中,作者錢兒媽曾分享了朋友的故事。她的朋友是一位很有名的導演,他和妻子兩人一起拼事業,將孩子交給阿姨,以為孩子會自覺地慢慢長大,後來他們越來越有錢,給孩子買最好的一切,因此他們都以為自己是很合格的父母。可是有天他的妻子突然發現,孩子的習慣和阿姨一模一樣,吃完的骨頭渣吐在地上,眯著眼看電視。不僅是生活習慣,而且學習也有問題,在學校不合群,很敏感,性格內向,而且他的作業字跡潦草,錯誤很多。於是她辭職在家全心陪伴孩子,從最簡單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幫孩子一點點改正。最終她停掉工作,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孩子終於脫胎換骨了,如今他喜歡古典鋼琴,並屢次獲得國際大獎,學習成績也非常不錯,考入了很棒的一所私立高中。其實,本可以不用這樣的,可是因為曾經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太多,孩子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只能用更多的時間去彌補,去慢慢引導孩子。孩子就像一棵小樹,父母自始至終不斷引導,他就會筆直地長,中間有問題都好修建,可如果一旦偷懶,指望孩子自覺,他就會長歪,此時再去修剪,就太難了。所以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我們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貪圖的享受,總有一天,是要還的。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裸分730分獲得了總分第一,甚至還創下來廣西自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的歷史記錄。他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興趣也很廣泛,他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喜歡踢足球,對書法和畫畫都有興趣,重點是每一樣都很厲害。「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要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造好,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裡拿著手機就OK了。」正如楊絳,小時候很淘氣,不喜歡看書也不好好學習,她覺得那些書無聊極了。可是爸爸卻嚴厲地要求她讀書,慢慢她聽爸爸說話出口成章,而且在《申報》上一篇接著一篇地發表論文,最終被感染。後來在爸爸不斷地督促和引導下,她慢慢愛上了讀書,並且越來越厲害,最終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和翻譯家。他們明白,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我們的陪伴和監督,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還沒做就放棄。而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無論這條路多麼難,都要陪孩子一步一步走下來。只有這樣,未來他們才會在這個社會上,擁有更多的選擇,才會更厲害。《刻意練習》裡心理學家班傑明,研究了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結果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小時候,他們的父母會想盡各種辦法,讓他們持續努力,因為他們明白,對孩子小時候的放任,換來的是一個卑微的成年人。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用心培養,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我們可以在平時為孩子規定具體的學習時間,比如什麼時間看書,什麼時間寫作業,有明確的規定,而不是任由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當我們給孩子做好了規定後,就要嚴厲地讓孩子去執行,慢慢時間久,讓孩子形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其實,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不自覺,就是因為沒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只要父母不盯著,他們就放縱自己。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讓孩子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在平時這樣做,給孩子規定具體的學習時間,然後制定獎懲措施。一開始我們可以陪著孩子,監督孩子,可是慢慢就要讓孩子自己學習,我們去做自己的事,到時間去檢查。只有一次一次,不斷地訓練,孩子慢慢才能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寫作業,而自己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一個人學習很孤單,總會心不在焉。所以我們可以平時陪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在學習,我們在旁邊看書。前段時間,西南醫科大附屬醫院兒科的護士長,看到準備考研的女兒在備考的階段,總是不在狀態,為了鼓勵女兒,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和孩子一起學習。甚至她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每天上廁所背單詞,等紅綠燈背單詞,與朋友聚會都帶著英語詞典背單詞。女兒被影響,也開始拼命學習,最終兩人雙方被錄取,她考取了西南醫科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而她的女兒考了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父母如何做,孩子就會如何學。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如何做,卻忘了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與其期待孩子自己變優秀,不如奮力託起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用心去培養。因為我們的用心,能換來孩子更美好的未來;我們的用心,能讓孩子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好。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了在文末右下角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版權說明】文章作者:夏晴風,文章來源: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跟著青欖,學課本中的成語》音頻節目正在熱播,每天5分鐘,趣講一個成語故事,幫孩子解讀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成語。教師幫經作者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ps:大家好,我是小磊哥,近期微信改變了推送規則,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序。要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好內容;那麼可以每次讀完後點個【在看】或者設為【星標】。教師幫公眾號,隸屬於三好網,是一個匯集百萬教師的優質交流學習社區。教師幫,幫老師,助力每一位教師成為真正的好老師。
掃瞄二維碼,進入教師幫
諮詢、交流請加小磊哥微信:sanhaolyg;投稿請發送至:wangzewei@sanhao.com點擊「閱讀原文」,做高薪教師!